x縣扶貧慰問工作調研活動總結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4K

x縣扶貧慰問工作調研活動總結範文

篇一: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羣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xx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xx縣地處xx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於2763元貧困户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推進整村推進項目實施。

20xx年度上級扶持我縣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310萬元,安排扶貧計劃項目38個,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建水泥公路24條32公里;水利設施4條1350米;綠化、亮化工程1處;文化活動廣場9處。近幾年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通過鄉、村廣大黨員和羣眾的努力,全縣19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廣大羣眾出行。隨着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燈,鋪上了水泥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幹羣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二)、以促進生產發展,全力推進產業扶持。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户增收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户都能具備脱貧的能力。通過反覆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項目建設的難題。

(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為了做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我辦領導班子深入基地調研檢查指導培訓工作,要求有關部門對培訓輸出學員家庭遇到的困難結對幫扶,為輸出人員創造良好的外出的環境 。今年我縣完成“雨露計劃”培訓共210人,下撥資金19.8萬元,其中職業教育培訓80人,撥付資金12萬元,轉移就業培訓130人,撥付資金7.8萬元,全部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貧困對象手中,轉移就業率達100 %,有效的增強了貧困羣眾的就業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貧困羣眾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為重點,確保移民搬遷的政策落實。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着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

2014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對象的意願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户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一是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扶貧開發任務,將責任落實到鄉鎮和幫扶部門,確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將扶貧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加強檢查,嚴格獎懲,確保完成各階段扶貧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對照整村推進開發目標,通過重點突破,示範建設,圓滿完成了 “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任務。三是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啟動貧困村幹部培訓工程,不斷增強貧困村班子的整體戰鬥力和扶貧開發能力。四是結合黨的羣眾路線等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訪貧問苦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各部門、機關幹部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主動性,並且每年年終歲末,縣委縣政府領導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走訪低保、五保户,優撫對象,受災羣眾,幫助他們找資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縣範圍內形成講扶貧、議扶貧、幹扶貧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為重點,幫助貧困羣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為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三)堅持以貧困村產業培育為支撐,着力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問題。因地制宜選準發展項目。將產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選準果品、蔬菜等特色經濟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實行片區開發,綜合佈局。

(四)堅持以提高貧困羣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智力扶貧。一是積極開展扶貧方針政策宣傳,引導貧困羣眾樹立法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脱貧的信心,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貧致富。二是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普及農業科普知識,推廣農業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強貧困羣眾就地創業、自主脱貧能力。三是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轉移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羣眾的基本務工技能,拓展就業門路。

(五)落實項目資金監管措施,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使用報批制、公示公告制、專户核算制、縣級報賬制、監督審計制等“六項制度”。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摘掉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勢下,扶貧開發面臨以下問題和困難:

(一)扶貧形勢依然嚴峻。通過扶貧整村推進後,我縣貧困現象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是剩餘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條件很差,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弱。二是這部分貧困羣體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國家實施低保政策後,儘管這部分人温飽已得到解決,但現金收入較少,生活質量不高。三是貧困羣體弱勢地位十分突出。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民整體收入遠遠低於城鎮,而貧困羣體的收入更不能與城鎮收入相比,在長期的貧困狀態下,其思維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質極其脆弱,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因此必須對這部分人實施全方位的扶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四是貧困對象綜合素質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術難度大,脱貧致富能力低。五是現階段扶貧政策及力度在不斷加大,而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

(二)貧困人口致貧和返貧因素依然存在。由於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夠健全,羣眾因災、因病等致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的任務十分緊迫。

(三)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重點村所要解決的問題多,面很廣,所需的財力很大。幾乎所有的重點村修幾條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幾十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本身都不夠用,還要羣眾自籌幾萬元,才能完成項目建設任務,自籌資金佔所有資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間,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幾個自然村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資金就加大很多,自籌資金量和財政資金量投入幾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貧困村自籌資金的籌措難度很大,工作極其難做。加之扶貧開發主要任務是解決貧困村羣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等影響羣眾生產生活的困難,主要面向全村羣眾,對於絕對貧困户沒有扶持資金。

五、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困難和問題,今後要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抓住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衞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村行路、飲水、衞生、移民等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羣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開發壯大特色產業。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生態建設於資源開發中,大力發展內容豐富的綠色產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樹立“要我做為我要做,給物不如給項目”的理念,變救濟式扶貧為開放式扶貧。以“築巢引鳳”的開放心態,把企業引進來,把扶貧户、扶貧資金與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激勵措施,讓企業得以突破發展,最終實現“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貧困羣眾致富”的目標。

(三)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在具體工作中要創新並做到七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扶貧項目的確定要與貧困羣眾的利益相結合;二是選定貧困對象要與低保政策相結合;三是整村推進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四是政府引導與羣眾積極參與相結合;五是項目整合與資金整合相結合;六是項目建設與職能部門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篇二:

新階段新形勢下,扶貧工作是貧困地區的首要政治責任、主要經濟工作和重要社會管理內容。圍繞提升扶貧工作科學化水平,開創扶貧攻堅新局面的目標,xx年以來,xx縣在運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基礎上,創新嘗試“一縣一式”,全面推行“劃分五類扶貧對象、對應實施五大工程、配套建立五項機制”的“xxxx”扶貧工作方式,通過思路變新,推動機制創新,實現方法出新。

一、做法

xx縣,地處xx區腹地,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其中農業人口15萬,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革命老區縣和xx區集中連片開發覆蓋縣。“xxxx”期間,雖解決了2.74萬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2.99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脱貧,但依據新扶貧標準,2011年全縣尚有貧困人口6.6萬人。2011年,縣委、縣政府在總結前一輪扶貧工作和制定新一輪扶貧規劃時,經過全面深入調查研究,針對貧困人羣的差異性、致貧原因的多重性和扶貧工作的複雜性,從理清思路、科學謀劃入手,把準扶貧脈博,確立了“分類扶持,片區開發,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原則和“一縣一式、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圍繞“十三五”全縣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移民搬遷1萬户,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以上,基本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免費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有保障”的目標,決定瞄準“五種類型”,實施“五大工程”,建立“五項機制”,以推行“xxxx”扶貧方式來全面提高扶貧工作的能力和實效。

(一)科學劃分五類對象 提高扶貧工作針對性

區別情況、分類施策的扶貧工作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規律。通過帶着分類意圖的深入調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各類致貧不同原因和生存狀態差異的前提下,把貧困人口分成了五種類型。

移民搬遷類,屬分散居住高寒偏遠山區需要搬遷的。現有0.32萬户1.1萬人由於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瀕繁,貧困程度深,倒致脱貧難度大,因災返貧多,唯有搬遷才能拔掉窮根。

綜合扶持類,屬於農業基礎較好,生存條件尚可,人口相對集中,但基礎設施薄弱,主導產業不強,農民收入低而不穩,公共服務不到位,脱貧返貧波動無常,這部分有0.65萬户2.5萬人,處在5個鎮的9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域。

救助保障類,是因生理缺陷形成的痴、呆、啞、傻和無依無靠的五保、低保等特殊羣體。大多生存能力弱,主要依賴救助保障,一部分雖享受社會保障但標準低仍擺脱不了貧困,另一部分遊離於保障範圍之外。目前,全縣需要實行集中扶助和供養的特困對象有0.72萬户2.29萬人。

教育扶貧類,專指沒有受教育或文化程度很低,智能和技能“雙低”羣體。據抽樣調查,xxxx年全縣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66302萬人人,國小文化程度的60718萬人,文盲3841人,三者合計佔全縣常住人口的76.5%。

醫療扶貧類,主要源於因貧致貧或因病返貧羣體。全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雖已覆蓋90%以上,但由於受居住條件、身體狀況、經濟基礎、貧困程度等因素制約,一部分羣眾看病不方便、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問題仍很突出,有0.67萬户2萬人需要從醫療保障入手減輕醫療負擔和提高勞動能力。

(二)着力實施五大工程 增強扶貧工作實效性

掌握了貧困類型,清楚了不同需求,着眼對症下藥,標本兼治的實施“五大工程”之決策油然而生。

實施移民搬遷工程。該縣搶抓省委、省政府實施陝南避災移民搬遷的大好機遇,採取避災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結合共推,堅持政府主導、農民自願,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有業安置、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出台優惠政策,綜合分類施策,抓點示範帶動,創新解決難題,將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偏遠山區、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它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無發展潛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搬遷進城、入鎮、進社區、進園區,從根本上解決其生存和發展問題。

實施造血扶貧工程。按照“縣域統籌、連片開發、項目到村、扶貧到户”的思路,遵循“瞄準對象、分類扶持、整合資源、綜合施策”的原則,重點對因基礎設施、經濟基礎等原因,導致發展單一、缺乏後勁、處於温飽線上波動的貧困人口和5個鎮14個連片特困區域,採取政府幫扶、整合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培育主導產業等措施,不斷增強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造血功能,實現區域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目標。

實施輸血扶貧工程。貫徹“集中供養、開展救助,嚴格標準、落實政策”的原則,緊扣保障特困弱勢羣體的基本生存權利,實現吃飽、穿暖、有房住的基本目標,一方面用好國家保障政策和政府救助資源,另一方面創新農村“三留守”管護機制,發揮基層組織和社會資源作用,將低保户、五保户、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政府救助的弱勢羣體及時納入保障幫扶範圍,分別實施集中供養、政府救助和社會幫扶,切實縮小貧困人口圈內差距,確保社會特困弱勢羣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思路,創新留守兒童教育管護機制,健全職業成人教育網絡體系和貧困學生資助體系。投巨資相繼實施教育均等化六大工程,留守兒童管護的“xx模式”在全省推廣,中職學歷教育和產業“強村大户戰略”有序推進,在全市率先實施職業免費教育、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學前一年至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開展機關對口幫扶28所學校和千名幹部結對幫扶千名貧困學生活動。

實施健康保障工程。出台貧困人口住院醫療縣內外報銷額度及重大特殊疾病救助、二次救助等優惠政策。全縣累計建立貧困人口健康檔案15.74萬人,對10314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健康體檢,接受健康教育羣眾3.4萬人,開展經常性愛國衞生運動、定期義診、上門等活動。整合合療、慈善資金、紅十字會資金對特困人口的醫療費實行全額報銷,在縣鄉醫療機構設置扶貧牀位。

(三)創新建立五項機制 強化扶貧工作保障性

為充分激發扶貧工作的活力,整合政治經濟社會各方資源,夯實扶貧開發的組織保證,該縣大膽創新建立了扶貧工作“五項機制”,以實現推進順利,運轉順暢。

建立幹部包抓機制。該縣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優勢互補、助需對接”的原則,建立了以領導聯鎮、部門包村、幹部包户為核心內涵的“一問三包五聯“包抓機制。實行網絡問需問計問民生,34名縣級領導包11個鎮、211個村(社區)各由1名正科級領導包抓、1000名後備幹部包1000個貧困户、1000名一般幹部擔任1000名貧困學生的“代理家長”,一包三年不脱鈎,同時縣級領導和科級幹部各自確定聯繫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幹部、基層羣眾。對貧困村全覆蓋的包聯和對重點貧困户結對幫扶,有效加強了扶貧的組織領導、工作指導和直接投入,用制度夯實了扶貧開發的組織和幹部保障。

建立社會幫扶機制。藉助新一輪省級“兩聯一包”工作契機,組織動員縣內外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通過帶信息、帶項目、帶市場、帶技術和扶產業、扶學業等多種途徑,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户加快實現脱貧。深入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截止目前,主要依靠社會力量共為貧困村直接投入資金175萬元,捐贈物資折價25萬元,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持扶貧開發工作的大扶貧格局。

建立投入保障機制。該縣不斷加大財政配套資金投入力度,將縣級財政每年新增財力的5%作為扶貧專項資金,集中用於扶貧綜合開發。按照“渠道不亂 、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把整合涉農部門項目資金的40%用於解決連片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及特色產業培育。積極爭取上級扶貧開發和支農項目,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投入,建立和完善村級互助資金組織,強化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管理,初步建立了以財政資金為主導的多元化扶貧投入機制,有力解決了貧困村發展難、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等一批突出問題。

建立評估驗收機制。規定各單位負責包抓的貧困村,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社會事業和村級組織等內容,幹部包抓貧困人口按人均純收入、生產生活環境、生活質量、醫療衞生情況和子女受教育情況,分別實行百分制扶貧考核。考核採取召開鎮村座談會、聽取彙報、實際察看、逐户評估、羣眾評議等多種形式,現場驗收,當場打分,結果公佈,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對達到脱貧標準的特困村將其從貧困村中出列,達到脱貧標準的人口停止相關到户扶貧開發政策扶持,對返貧人口將其列為貧困人口扶持對象繼續幫扶,直至脱貧。

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扶貧“xxxx”工程納入縣上對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並給予重點賦分,把考核結果納入鎮和部門黨政一把手工作實績考核,實行扶貧開發工作“一票否決 ”和“責任問糾”制度,扶貧包聯工作與幹部年度考核、職務任用相掛鈎。

二、成效

去年以來,xx縣在片區綜合扶貧,對象按需扶貧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

(一)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觀。實施了十三年免費教育,惠及數千個貧困家庭,率先推行了特困人口醫療費全報銷制度,低保實現了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全部到位。投資6000餘萬元用於改善連片特困片區基礎設施、發展主導特色產業。已經移民搬遷安置3100户11470人,從根本上改善了這部分人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實施“xxxx”扶貧方式,給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帶來了新發展、新機遇、新氣象,xx年減少貧困人口6600人,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長955元,創歷年最高。

(二)農業主導產業穩定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以桑、畜、菜為主導的農業產業不斷壯大,現代農業園區和合作社發展勢頭看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2個園區被評為省級示範,“池河明星豬→沼→桑現代農業示範園”模式在全省推廣。合作社經營模式日趨成熟,逐步由互助組織性質向市場主體性質邁進,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推進“三業”富民,農民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扶貧工作中紮實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家庭創業,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48元,增長16.6%,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創業就業工作連續多年獲得全省先進。

(四)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通過狠抓現代農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狠抓移民搬遷和現代新型社區建設、狠抓城鎮基礎設施配套,xxxx年城鎮化率提高3.2%,達到37.4%,吸引5252人進城入鎮。今年已列入全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驗示範縣。

(五)農村社會管理不斷加強,農村保持和諧穩定。建立和完善了幹部聯繫羣眾、便民服務、信訪維穩等八大社會管理機制,尤其是深化了農村“三留守人員”管護工作,建立了矛盾排查化解長效機制,健全了農村治安防控機制。全縣未發生大的羣體性事件、社會治安案件和安全生產事件,繼續保持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啟示

其一,跳出扶貧謀劃扶貧。扶貧工作既屬於經濟範疇,也是民生內容,還是社會問題。xxxx站在全縣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管理大局來思考權衡扶貧工作,圍繞扶貧而不侷限於扶貧,立足扶貧但放眼全局。必須認識到扶貧是城鄉統籌發展的“短板”,在規劃制定實施,資源調配使用,政策措施落實上體現扶貧為重。必須把扶貧當作加強社會管理的“重頭戲”,對貧困區域和弱勢羣體存在的矛盾隱患優先治理,對不均等、不到位的公共管理和服務抓緊解決,打牢全縣穩定和諧的基礎。必須把扶貧當作堅持羣眾路線的“大舞台”,扶貧就是貧困地區最重要、最迫切的羣眾工作,增強羣眾觀點,貫徹羣眾路必須首先抓好扶貧幫困工作,下功夫努力縮小區域差別和貧富差距。

其二,遵循規律實施扶貧。扶貧開發工作要堅持在實踐中探索規律,把握規律,順應規律,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主觀臆斷。必須在規劃上注意當前脱貧與長期發展相結合,在片區開發上注意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在分類施策上注意物力扶持與智能培育相結合。xx自覺糾正贈予式、福利式、不計效益的扶貧思想,發展12個現代農業園區,扶持近5000個產業大户,組織起20餘個民專業合作社,招商引資和本地城鎮資本下鄉辦起一批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做到主動遵循市場規律。而且堅持抓內因、強自身,特別重視貧困村領導班子建設和村級自治機制建立,對所有貧困村班子進行了整頓,35%的村主職幹部進行了調整,全面推行村級事務“五步三公開”工作法。

其三,抓住核心開展扶貧。扶貧工作的核心在人,主體是貧困羣眾,主力是縣鎮村三級幹部。xxxx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參與式扶貧,尊重農民的意願,着力於提高他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在突出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上,既堅持學齡孩子入學“一個都不少”,又推行農民技能培訓“存量一個不漏、增量一個不減”。項目建設中,強化農民的選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辦成貧困農民迫切需要解決,又能使之直接受益的好事、實事。為了提高各級幹部參與扶貧和服務羣眾的本領,在建立“責任到人、工作到户”等機制的前提下,辦《xx講堂》,編本土教材,建培訓基地,辦技能培訓班,開展黨政事業幹部全員學習考試,組織鎮村幹部“一人學一技”,進行農民選項培訓等,全面提高黨員和基層幹部自身知識和技能。出台加強農村基層幹部政策文件,關愛原待鎮村幹部,建立健全村運轉經費和村幹部補貼制度和年滿60週歲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來源穩定、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激勵機制。

其四,堅持實幹推動扶貧。扶貧工作必須以艱苦奮鬥精神為動力,以踏實認真的作風為支撐。xxxx把扶貧作為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切入點,緊扣“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優化環境”主題,以集中整頓、督促整改為抓手,強化實幹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幹事機制,初步形成了“熱愛xx、熱情友善,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團結和諧、敬業奉獻”的xxxx精神,營造了風清氣正、政通人和、幹事創業、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只有把轉變幹部作風作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使命,碰真來硬,務求實效,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幹部作風得到根本轉變,才能形成加快發展、實現減貧的強大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