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7篇 梁任公先生演講:傳承智慧,激發靈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2K

本文介紹了一份以“《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為主題的演講教學資源。通過這份教案,學生可以瞭解梁任公先生的演講風格和技巧,並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演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非常有幫助。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7篇 梁任公先生演講:傳承智慧,激發靈感

第1篇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學 楊俊梅     【教學目標】

3、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

戊戌變法、雲南起義、與康有為並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啟超於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後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憂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政壇風雲人物,也是學術界一位難得的才子。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並未從政治家的角度表現先生,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着眼表現其學識淵博以及他自由灑脱的真性情,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1、提問: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為什麼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説他在演講時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參照課後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瀟灑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⑴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⑷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徵。

提問:如何理解“他的廣東官腔是很夠標準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這段話。

提示:梁啟超是廣東人,百日維新中,光緒曾召見梁啟超,命樑上《變法通議》,光緒帝讀後大加歎賞,謂左右:“樑文章寫得好,可就是他那廣東話太難聽。”傳説梁啟超北京話説得太差,光緒聽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讓他辦理譯書局去了。語言的障礙使梁啟超失去了大膽建言的可能,這確令他抱恨終身。後來,梁啟超請夫人教他學習“官話”,等到清華演講時,人們聽到的大概就是這種廣東官腔了。

提問:如何理解“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這段話。

這裏説的悲劇是《古詩源》裏記載的一個故事,説“朝鮮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講稿中是這樣的:“古樂府裏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説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邊‘披髮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後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講中是作了即興渲染的。

但是據聞一多先生談到自己學生時代在清華聽梁啟超講授古樂府箜篌引《公無渡河》,又是不同的講法。他説,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詩寫在黑板上,然後搖頭擺腦地朗誦一句:“公、無、渡、河”,接着大聲喝彩,叫一聲“好”!然後再重複地念:“公、無、渡、河,”“好!”“公、無──渡、河,”“好!”“渡河──而死──,當奈──公何!”“好,真好,實在是好!”梁任公這樣自我陶醉地一唱三歎,一聲高似一聲,並無半句解釋,朗誦讚歎過後,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兒子,也在班上聽講。黑板擦過,這首古詩就算講完了……聞先生回憶完後,把聲音壓低,兩手一攤,説:“大師講學,就是這樣!”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從這些簡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是能人、高師。以政治業績為陪襯,突出其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意謂此等能人、高師演講,必定是有分量的。此處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張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這是文章的主體,佔了大量篇幅。

第2段寫梁任公的演講稿,是通過物件寫人,表現人物的精神、作風、修養。行文至此,尚未開始描寫演講,所以也可以將這一段歸併到第一部分,作為演講的又一背景,成為演講的又一鋪墊。

第3段交代演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人物有老師梁任公和學生,包括作者),並描寫梁任公的形象。描寫形象又着重於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範。至此演講仍未開始,作者先描寫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腦海中帶着這一形象,來欣賞以下各段梁氏演講過程。

第4段寫梁任公的奇特的開場白,以及他的語音語調。他的開場白,足以見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一個亮點。

以下數段正式寫梁任公講課,列舉他的講課內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於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講的效果(樑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學生感動,對文學發生了愛好)。這是梁氏講課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種表現,也是接續“開場白”後的更加深入細緻的精彩描寫。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總之,本文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着渲染氣氛,為後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後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氏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並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敍述描寫中。

七、作業作者對樑的敬仰、欣賞、讚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⑵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⑶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⑵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着他歡喜。

⑶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⑴ 描寫外貌,着重於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範。

⑵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樑,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7篇 梁任公先生演講:傳承智慧,激發靈感 第2張

第2篇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第二高級中學 王 敏     【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敍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3、感情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梁實秋對師長的敬愛之情同時把他們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同學們,上個世紀初,正當我們華夏處於孱弱捱打時,有一位先驅滿懷豪情與希望地説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他是誰?(梁啟超)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領略大師演講風采。(板書課題)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博聞強記 手舞足蹈             精彩分呈 淋漓盡致 無人問津 蒞臨             叱吒 風雲 酣暢 拭淚

2、讓學生簡介梁啟超和梁實秋(學生介紹之後課件展示):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送“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説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浙江餘杭人。1915年就讀於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後曾先後任教於東南大學、濟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1、本文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借一次演講來表現梁任公崇高的品質,並表達對老師崇敬之情。樑先生的這次演講,效果怎麼樣?何以見得?明確:非常成功。從第9段可得知,有許多人受感動,甚至還因此愛上中國文學。(分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教師歸納板書。)

2、樑先生是怎樣做得如此成功?請同學們討論,來借鑑他的演講技巧。

⑴ 開場白獨特:“梁啟超沒有什麼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的開場真是聞所未聞,足以見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一個亮點。

⑵ 聲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語速、節奏、語調、重音三方面來定詩文的感情。

⑶ 表情豐富,常言道“要感動別人就得先感動自己”,樑先生在演講時,不光在用他的淵博學識,還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講到《桃花扇》與杜甫的《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時表現忽喜忽憂,忽而痛哭流涕,忽而開懷大笑,極富感染力,作者精確地用了一個詞──“大汗淋漓”來表現。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學生讀課文,勾畫寫人物的語句,然後回答,老師引導整理。)

⑵ 演講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徵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而謙遜、博聞強記、自由灑脱)

總結:同學們分析很在理,我們在描寫人物時,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獨特之處。用語準確,在讀者面前展現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明確:選材很講究,只選取幾個片段的記憶、片段印象,就象攝影只選取幾個鏡頭,集中表現人物光彩的一面。

5、再好的材料和感情還得通過語言來表述,下面我們來細細品味一下樑實秋的語言藝術,請同學們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並總結特點?(帶情感朗讀。)

明確:語言簡潔,如文章後面寫梁任公演講完後“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僅兩句話卻極有形象感,讓人回味無窮。

6、這麼簡潔的語言藴含作者這樣的感情?(請大家深入體會。)

簡潔的語言中透露出作者對恩師真摯而濃厚的情感對老師的尊敬、欽佩、愛戴之情。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見給作者留下印象深,對作者影響大。

7、本文梁實秋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我們作為學生聽的課不計其數,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記錄下來,與人分享。

8、作業:描寫是凸顯人物個性的有效手段,你最喜歡那段描寫?仿寫一段。

第3篇

1.準確掌握基礎知識,能體會文中內涵深刻語句的含義,感受作者的情感。

2.賞析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以及他的愛國情懷。

3.瞭解梁啟超事蹟,全面感知他的人格魅力,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本文作為寫人敍事單元的自讀課文,應梳理基礎知識,故設目標1,;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突出,學習的重心應放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同時,梁任公作為改革派,人盡皆知,但學術上的貢獻人們知之甚少,所以,應全面感知人物的人格魅力,故設目標2、3。

?主問題】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1.作者是怎樣描寫梁啟超先生的開場白的?他對此作何評價?

2.為什麼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並筆而記之?

3.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講時講到《桃花扇》時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為什麼會如此動情?

4.本文對一次演講中的梁啟超作了精彩生動的描寫,結合時代背景,你覺得梁啟超先生具有怎樣的性格?

第二部分 必修①第三單元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對應檢測

a.穩健(jiàn) 踱步(duó) 頓時(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暢(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華(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拋擲(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陰涼(yīn) 涕泗交流(tì)

a.景仰 戊戌 啟迪 風神瀟灑 b.謙遜 宏亮 箜篌 公競渡河

c.瀰漫 蒼茫 引證 不能自己 d.機緣 酣暢 沾襟 步屐穩健

a.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裏坐滿了聽眾,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

b.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翻雲覆雨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製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

d.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a.據報道,從今年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間,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

b.在德國,狂歡節常被稱為一年之中的“第五季”,這是人們全年最狂放的時段。因為根據習俗,基督徒隨後將進入復活節前的齋戒期。

c.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它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等內容為主。

d.樑博説,參賽最大的收穫是拜那英為師。他從那英身上學到了如何把音樂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靜、平淡,如何在唱搖滾時把安靜的地方表現得更豐富、細膩。

a.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b.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於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d.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歎息。

第4篇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王遠香     【教學目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註。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脱,亦莊亦諧,旁徵博引,中西逢源;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為一代大師試着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註。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⑵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刪“約”);

⑷ 不少人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⑴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讚美之詞。

⑵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後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⑷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旁註: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旁註: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旁註: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註時,請一位同學上台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並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註。品人—作旁註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質樸而雋永,品人品文是教學重點,為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教案從評改大師的角度切入,即為大師修改文章、評點文章,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確認了學生閲讀主體的地位,既使學生不迷信權威,又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佈置作業則採用參照式閲讀方法,目的在於使學生在閲讀中的收穫轉化為文字表達能力。

第5篇

課標指出:閲讀鑑賞文學作品,應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應注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努力做到知人論世,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是本單元中的略讀課文,基本內容不難理解。文章通過對一次演講中的梁任公(梁啟超)先生做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他的性格、氣質和修養。但是文章似淺實深,因為三處韻文的演講表現的不僅僅是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更有在那個特殊年代裏所形成的滿腔的愛國熱情。

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經歷比較熟悉,對演講的第三處韻文——杜詩也很瞭解。學生對前兩處韻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課文對這兩處本身的內容沒有解説,也沒有做註解;因此,他們可能比較難理解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所體現的任公先生的深層情感。

1、賞析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以及他的“熱心腸”(愛國熱情)。

1、自主評點賞析,從中感受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和情感,這是教學活動的重點。

2、理解三處韻文、特別是《箜篌引》和《桃花扇》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從而感受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這是難點。

1、介紹評點的基本方法,喚起學生評點嘗試的熱情,引導學生進入評點賞析。

2、以小組成員互幫互促的方式進行核心活動,讓所有同學真正參與進來。

3、對於難點,由教師介紹相關背景資料,從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

同學們,你們知道金聖歎這個人嗎?金聖歎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我想,同學們知道他主要是因為他評點了一部《水滸傳》,他還評點了《西廂記》,他的評點精彩、生動、富有獨特的見解。今天,我請大家也來當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評點,評點賞析梁實秋的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林沖尋思:“怎地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裏;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林沖把手牀上摸時,只拽得一條絮被。

金聖歎評點:文中寫情寫景處,都要細細詳察。如照顧火盆,則明林沖非失火也;只拖一條絮被,則明林沖明日原要歸來,今止作一夜計也。

三、學生合作探究,自由評點,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和情感。

1、自讀課文,選取人物的細節描寫,揣摩這些描寫表現了任公先生什麼樣的的性格、氣質和情感,作簡單批註。

2、分組合作探究,對選取的細節挖掘內涵,簡潔表達,批註在文字周圍空白處。

①快速推選組長組織本組評點,主要是監督組內每位成員積極參與,做到人人開口説動手寫;

②任選三處進行評點,每處在每個成員發言完後將意見集中形成簡短的文字;

③評點完後,推選一位組員發言,將本組評點得最精彩的一處展示出來。

5、教師對照前面介紹的評點方法的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評點進行小結。

四、教師介紹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再次探究,使評點中對內涵的挖掘更深。

公無渡河。——勸誡:不該渡,不能渡,這一點甚至連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質疑:不能渡,最終還是毅然渡了,究竟是為什麼呢?

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任公先生在講這首詩時表現出怎樣的情感?為什麼會有這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是悲歎明朝滅亡的。這裏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

任公先生在講這處韻文時為什麼會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這樣激烈的表現?

(三)總結三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的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

講《箜篌引》,他想到救國理想的破滅,想到同志的犧牲,心生悲情;講《桃花扇》,他為國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講杜詩,他為失地的收復張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無不源於他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源於他滿腔的愛國赤誠。而這種愛國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歲就考入清華的天才學子梁實秋,使這次演講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於二十多年後他還能記憶猶新。

評點賞析還要注意知人論世,結合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經歷、遭遇,這樣,評點就會更深刻,更精彩。

這節課我們用評點的方式賞析了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從中感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性格、氣質,還有他的“熱心腸”,也就是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同時我們看到,學習寫人記事的文章,關鍵是抓細節,於細節的揣摩中見人物性情。評點法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只要是自己的書,同學們不妨在閲讀時隨時圈點批註。等什麼時候你把一本大部頭的著作評點完了,説不定另一個“聖歎”就產生了,他也許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劉什麼的。

讓學會簡單説説自己這節課的收穫,比如是否有了評點的意識,是否基本學會了評點。

1、教學過程的第四步——教師引導探究後,由於感到時間可能不夠,所以沒有進行小結。其實,還是應該提醒學生:評點賞析、閲讀鑑賞文學作品要善於知人論世。這是猶豫造成的遺憾。

2、課件中的板書設計在上課時沒有展示給學生,這是疏忽造成的遺憾。

第6篇

1、知識與技能:運用旁批方法,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記敍文中寫人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並學習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1、運用旁批方法,學會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畫的方法

2、對《箜篌引》、《桃花扇》、杜詩作適當補充講解

事先印發導學案,設計預習問題,以及課文相關資料鏈接,包括《箜篌引》備註,《桃花扇》簡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等。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裏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並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裏。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裏。他的父親教子甚嚴,但又不好當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眾對少年説:“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少年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醜,於是滿口答應下來。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裏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後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彩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的下聯陶醉了。這個少年後來成為了中國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那麼,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

(設計意圖:此導入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瞭解梁啟超其人。)

2、解題,並提問:對於本篇文章主人公,你瞭解多少?

明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雲南起義。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誌《新小説》。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説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等,總約千萬餘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中國曆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於檢查學生預習,做好基礎落實,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

文中對梁啟超及其這次演講做了哪些描述,畫出描寫的句子,仿照課後習題一,做旁批。然後分析梁啟超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語言。

梁啟超的個性特點:謙虛、自負、風趣、沉着有力、洪亮激亢、聲情並茂、文采出眾、技巧純熟、博聞強記

1、結合印發的資料,説説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處材料有何用意?

梁啟超是一個“過渡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險象環生,他卻用他的行動去實踐愛國救國的理想,歷盡滄桑仍近似瘋狂滴執着於信念的梁啟超,不正是那個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麼?他投身於變法洪流,踏上救國道路,飽嘗艱辛,卻義不容辭,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許就是梁啟超執着前行的真情寫照吧!

這個悲劇中藏着梁啟超的身影,含着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幾十年憂國如病,以天下為己任,卻未能實現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變法的光緒皇帝死於非命,獨殉了社稷蒼生。這位一輩子都在探求中國富強之路的“行者”,演講到這一段時,心中蓄積的巨痛如潰堤洪水,噴湧而出,終於“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救國於危難之中是中國讀書人自以為的本分之責,當他高聲誦讀杜詩時,他的情感也遙接千年前的杜甫,為“官軍”收復失地而喜淚滿衣,所以他“張口大笑”了。

梁啟超是一個才華橫溢、博聞強識、風趣幽默、謙遜自負、穩健瀟灑、有熱心腸的愛國學者形象。

(設計意圖:加強印象,學會人物形象分析,為大學聯考現代文閲讀分析人物做鋪墊)

3、進一步感受梁啟超的愛國情懷,誦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説》(節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可暢所欲言,教師結合實際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梁啟超其人有更深刻的瞭解,誦讀部分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請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

4.完成後由各小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設計意圖:讓學生活學活用,既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鞏固寫人手法的運用)

第7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似淺實深。文章通過一些細節把梁任公先生刻畫得活靈活現,但最主要的應是隱含在這細節裏面的先生的一腔愛國熱情。學生一般會注意到文中的細節,認識到梁啟超先生的率真、真性情,但容易忽略文章所隱含的樑先生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操。

平常説到愛國主義,學生總是覺得很空,覺得在這樣和平的年代裏講愛國主義似乎離自己很遠。而這篇課文其實就是對學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這種教育不是説教式,它是切切實實能打動學生內心的,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因此,教學設計中教師既要抓住文本,又要注意文本中所體現所承載的人文內涵,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學的重點要放在通過對細節的深入理解體察任公的愛國精神上。

這篇課文放在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中。單元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據此,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通過對細節描寫的賞析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

一節課是有限的,一篇課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儘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場、開場白等,但學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課上再花時間。

重點應放在對先生所講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詩的理解上,通過對這些地方的理解來了解先生的心理與情感。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導,要能深入。

難點在《箜篌引》的理解。處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詩,初步領會任公的愛國情懷後再來理解《箜篌引》,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捨得花時間,因為這是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資料鏈接,事先製成ppt文件。(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節選),屈原的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等。)

師:同學們,我們平常説這個人熱心腸是什麼意思?

師:《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最後一小節中説道:squo;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squo;可全篇文章並無一處寫到樑先生幫助別人,樂於助人的事,那麼在這篇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問題提出後,學生一時不能解答。因為這是他們事先未能注意到的。在學生疑惑與好奇心被激起時要求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去看文章。)

師:同學們帶着問題又讀了文章,誰能説説文章中的squo;熱心腸squo;如何理解?

生1:我覺得是指樑先生的真實,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地表現在人們眼前,不做作,不掩飾。他講《桃花扇》時squo;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squo;;他講杜詩時squo;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squo;;他背誦忽然記不起下文時,squo;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squo;。

師:説得有道理,能從文中尋找依據形成自己的看法,這非常好。(板書:真性情)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生2:我認為樑先生是一個感情真摯、豐富的人。文中説他演講時squo;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squo;。

生3:我認為他是一個懷有熾熱的愛國心的人。他用他的學術用他的演講感動了學生教育了學生。文中説道squo;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squo;。

師:帶着問題看書,同學們對文本的閲讀也就更仔細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據。同學們是從先生在演講時的表現得出的,且先生這樣的表現和他演講的內容有關。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他演講了些什麼內容,讓他如此動情。

1、關於杜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師:先來看同學們説到的杜詩squo;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squo;,誰能説出杜甫這首詩的題目?

師:是這樣。(投影出示全詩)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的squo;第一快詩squo;。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讀詩)

生:河南河北原被叛軍佔領的土地現被收復,叛軍被打敗,所以杜甫很快樂。

師:我們都知道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致使國家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此時詩人聽説戰亂終於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終於到來,自然喜極而泣。

師:任公squo;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squo;,可見先生一定是與這首詩產生了共鳴。那麼,先生所處的時代社會狀況與杜甫當時可有相似之處?任公與杜甫之心又有什麼相通之處呢?

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最為動盪、混亂的時代。當時中國處於軍閥混戰時期,先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國家動盪讓他涕泗交流,戰亂平定國家安定讓他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先生希望國家安定、富強。從他的哭與笑中我們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

師:同學們剛才還提到了先生在演講《桃花扇》時的動情。有誰看過這部作品的,能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學生一時茫然。有學生舉手,老師請這位同學來説。)

師:《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是悲歎明朝滅亡的。那麼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説的高皇帝是誰了吧?

師:有沒有同學瞭解崇禎皇帝的。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後自縊而死。

生2:崇禎皇帝其實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即位後,立即剪除魏忠賢的勢力,希望國家能強盛起來,但最終不能改變現實。是一個可敬又可悲的人。

師:我和這位同學有同感。崇禎皇帝是一位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在位十七年間,不溺於聲色犬馬,而是勤勉辛勞,只可惜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殺身死。

師:可是崇禎帝死去距樑先生當時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沒什麼關係,先生卻是squo;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squo;,先生這樣的悲傷流淚,定是觸動了他的內心,它究竟牽動了先生內心怎樣的傷痛呢?

師(引導):先生如此之悲絕不僅僅是崇禎帝,而是由崇禎帝想到了誰?

師:對。先生是由崇禎想到了自己曾追隨的光緒帝。哪位同學能向我們介紹一下光緒帝?

生:光緒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為的皇帝,17歲親政,但實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對甲午戰爭戰敗的屈辱,他深知squo;非變法不能立國squo;,決心變法圖強。1898年6月,下詔變法維新。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戊戌變法失敗,光緒squo;力圖振作squo;的願望始終無法實現。

師:説得很好。可見,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禎,是崇禎帝讓他想到了光緒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經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於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生:變法失敗,光緒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到日本。

師:梁啟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覺得自己逃過一劫,就此安心、輕鬆了呢?逃亡到日本後他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飲冰室,筆名為飲冰室主人。我想問一下,我們同學什麼情況下最想飲冰?

生2:心裏特別激動或煩躁不安時,或特別有激情時。

師:squo;飲冰squo;,出自《莊子·人間世》:squo;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squo;梁啟超於戊戌政變失敗逃亡日本後用squo;飲冰室主人squo;為筆名,可見其內心的惶恐焦灼,他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師:剛才同學們在發言時都沒提到這一點,為什麼呢?

師:有疑問是好事,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個疑惑。箜篌是什麼,大家知道嗎?

師:對的,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在清代劉鄂的《老殘遊記》中有介紹,這種樂器有點像我們現在的豎琴。其聲淒涼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了幾個人物?

生: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生2:我不同意剛才同學説的。我覺得他的勇氣可佳,他有着對目標的堅定追求。可以説是一種squo;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squo;的執著,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師:現在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那麼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生:我同意後一位同學的意見。我認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氣,不因困難危險而屈服的精神。

師:王國維曾評價squo;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悽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squo;,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他想到了誰呢?

師: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當時日本使館已幫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準備,但他堅決不肯逃離。他説:squo;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squo;他還有一首題在監獄牆壁上的絕命詩,同學們應該很熟悉的……

許多學生一起説: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生:還有,他在臨刑前説:squo;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squo;

師:先生是由《箜篌引》中這個強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譚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為他曾經與譚嗣同一起為國家變法圖強而努力,譚嗣同甘願犧牲以救國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一腔愛國情懷!

師:這樣深沉的愛國情感讓人唏噓不已。這種忠誠於國家直面死亡的勇氣值得敬仰。

師:《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詩都是任公先生演講中的內容片斷。任公先生這次演講的題目是──

師:文章開頭説:squo;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squo;,是不是就鑽進故紙堆,鑽進學問的象牙塔,不再過問窗外事了呢?

生:我認為不是的,他還是關心國家,關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這次《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的演講,他的真性情、他的愛國情感打動了青年學生,使他們受到感染,受到影響。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種方式關心政治關心國事。

生1: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生2: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着無限的景仰……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於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

師:的確,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教育青年學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領導或參與squo;公車上書squo;squo;戊戌變法squo;squo;雲南起義squo;等,希望用資產階級改良思想改變中國,後來意識到君主立憲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於用思想,用傳統文化來教育、激勵廣大的青年學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熾熱的愛國心是不變的!

師:他有一篇《少年中國説》我們同學一定熟悉吧?中間有一段話跟着老師一起把它背出來,不熟悉的請看屏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師:我們應該感謝作者梁實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13歲考入清華大學。(略停)

師:梁實秋先生寫了這麼好的一篇文章,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躍在清華講壇上至情至性,一腔愛國情懷的任公先生。大家想想,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寫得這般活靈活現的呢?

師:這就是細節之美,細節的魅力。通過細節來刻畫人物,生動傳神,可以作為我們同學寫作上的借鑑,讓細節使我們自己的文章生動起來。但我們也絕不能僅停留於此。我們更應看到:這篇文章題為squo;《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squo;,看似寫人記事,實則通過細節來傳達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過文中的細節來揣摩人物心理,體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一腔愛國情懷的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師:通過這篇文章的閲讀,同學們對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認識。儘管今天的我們不能像梁實秋那樣身臨其境親耳聆聽任公先生的演講,但現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話想説。

請以squo;任公先生,我想對您説……squo;為題寫一句話或幾句話。

生1:任公先生,我曾對你有誤解,認為您變法失敗後就逃到日本去,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對您改變了看法,您是一個讓我敬重的人!

生2:任公先生,您的率真,您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您是一個偉大的人。我要學習您這種精神。

生3:任公先生,您對國家的摯愛激勵着我們努力學習,將來能夠為國家的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您的強國夢一定會實現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