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後感5篇 星際啟程:流浪地球點亮希望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流浪地球》觀後感:科幻巨片《流浪地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熱議,充滿想象力與震撼力的劇情讓人們對未來的地球命運產生了深思。電影中的人類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時也警示我們珍惜和保護現有的資源。《流浪地球》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觸動,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流浪地球觀後感5篇 星際啟程:流浪地球點亮希望

第1篇

應我那美麗的媳婦兒之邀,特來為我倆的第一次賀歲檔觀影《流浪地球》來寫個影評。此時恰值《流浪地球》超越《瘋狂的外星人》成為票房第一,在競爭激烈的賀歲片市場裏殺出一匹黑馬架勢。之前我不理解為什麼要把流浪地球稱之為票房黑馬,看了一些資訊才知道緣由:相比於另外兩部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嚴格意義上講並沒有流量保障的演員,沒有票房保障的噱頭。裏面的主演之一吳京,其實也是過來客串一下的。據説,劇組拍這部戲的時候真的是一切從簡,為了壓縮演員成本,找的主演也不是什麼大佬,儘可能動用一些人際關係找些大佬來客串一下。電影基本完成了拍攝工作,吳京過來客串,個人又投資了6000萬,給予了這部電影能夠進一步打磨的資本,所以呈現今日的口碑。綜上,我希望大概瞭解一下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前期各方面壓縮成本,缺金少銀的前提下,製作而出。

客觀分析這幾年成功(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國產片,無不嵌套着“第一”的光環。第一部真正戳中社會矛盾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第一部展現我部隊裝備我國防男兒的電影《紅海行動》……你會發現一個電影的成功似乎如果你優先把握一個題材,那麼你就能抓住觀眾的心。當然,《流浪星球》是第一部完全國人拍攝國內製作的科幻類題材動作片。對比於好萊塢特效大片,我們光看場面,並沒有看到我們有哪裏很挑剔的地方,就技術而言已經為國產科幻題材奠定了很高的基調,因此從這點而言,我覺得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加之電影裏面體現出全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拯救地球的動容,劉培強(吳京飾演)上將無孔不入的中國軍人的氣魄,無不觸發人們去維護這部電影的好評。因此,方有後面有人因為《流浪地球》豆瓣評分由8.4下降至7.9,從而去惡意給豆瓣app打低分的事件。再者,特效電影尤其3d效果非常不陌生的情況下,國產電影似乎沒有人去填補那一空白。我覺得是國內沒有很好的故事題材,國內的小説充斥了魔鬼神獸的想象力,對需要一定科學基礎的科幻類作品優秀者寥寥無幾。但是吧,我突然想到《復仇者聯盟》系列,其實裏面也沒有太遵循一些科學規律,也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好吧,其實這本質上還是從一部特效片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從純粹科幻的角度,還是需要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的。

拯救地球永遠是科幻類題材的靈感,只不過這次站出來的不是超級英雄,而是人類自己。而且,人們似乎都準備了兩個plan,一個救活更多的現存人員,另一個是無奈的把基因放在太空裏漂泊。只是對於第一點,大多數想法是看到人類的渺小,從而會逃離地球。然而,這一次,人類拯救自我的過程中,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地球。所以,不會像《20xx》裏面爭奪諾亞方舟那樣發現人性方面的博弈,演化為災難之後的不團結。這一次,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因此大家需要團結,我覺得這是故事本身給予我們温暖的地方。無論尊卑,每個人享有活下去的權力;為了活下去,人們必須無比團結。

細細分析《流浪地球》少了點什麼,拋卻“第一部國產科幻片”的光環,它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我沒有讀過劉慈欣的原著,可能這些不完美來自於電影的演繹,抑或both。而後看了另外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豆瓣評分9.2分),對比下來,發現《流浪地球》看完給予我們的只有遙不可及的想象,沒有可以觸碰到的源於現有理論的踏實感。比如《星際穿越》裏面有源於相對論的時間的壓縮與拉長,有藉助於蟲洞的時間穿越的可能性,有五維空間態的繞腦……正因為有這些基於你現有認知基礎上的遐想,你會覺得故事本身那麼緊湊,看完是充實的。但對於《流浪地球》,你會發現一些明顯的槽點,稱之為bug也行。畢竟脱離了能夠讓人感受到的理論依據的作品,是禁不起每個人的信服和認可的。

總之吧,對於這部電影,它在捕獲觀影者的角度是成功的,但是並不能經受住影評人的細細品味。

流浪地球觀後感5篇 星際啟程:流浪地球點亮希望 第2張

第2篇

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未來2500年的大逃亡,但喚起的卻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動。例如從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的長鏡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油然而生,而救援羣像,則是愚公移山、精衞填海、蚍蜉撼大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種悲壯,還有陳勝吳廣式的幹勁與豪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夫死,死國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傳統古典的文化內核。

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並不在於那些温情和犧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個數千年古老文明的靈魂,彷彿在一堆重工業的機甲外殼中重新擁有了鮮活的生命……

一直認同這樣的觀點,農耕文化屬性、標準意義的傳統中華文明其實早在南宋崖山海戰之後魂滅,其後明清不過是殭屍一般苟延殘喘的存在。文明的內涵高低,與物質文明成果的體量不一定有那麼直接的關係。所以那些本質無非是在歷史故紙堆中摳摳索索,沉溺於千年文明古國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輸出。

正如電影裏所呈現的,脆弱的人類,包裹上堅硬機甲與外骨骼,在險惡的極端環境中艱難求生。那麼,眷戀故土、鄉愁無限的農耕文明,在重工業鋼鐵基建的龐大外殼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復活,還是新型文明的誕生?

也許,兩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並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結局。歷史上的中華文明曾因野蠻民族征服而漸漸形存神亡,但古巴比倫文明卻與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誕生出古希臘文明,並延續為一脈相承的古羅馬文明,又在文藝復興中成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源頭。

?流浪地球》呈現了某種傳統文明與現代工業的融合,煥發出古老而又嶄新的生命力,才是這部影片最值得激動的地方。

“沒有利他主義就沒有真正的文明”,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卻顯然違反人性。儘管抒情詩朗誦式的台詞對白比較影響觀感,這部電影中多處“利他”行為,其實都沒有脱離自利的基礎。

救援隊長王磊如此執着運送火石去杭州,是為了杭州的妻兒(電影因刪減而未明確交代),劉培強若不是為了地球上的兒子,恐怕不一定會選擇為了地球存亡的一線生機(儘管ai計算的成功率為0)而放棄空間站,而最終聯合政府批准這一行為,也不過基於他們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絕對理性。

電影裏最符合原著精神的台詞來自ai,“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然而個人更喜歡另一句,“沒有人的文明,不能算真正的文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類似於奇蹟。如果電影最終人類沒有選擇相信希望努力拯救地球,一個保存着受精卵和種子的小小空間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補給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談不上讓文明存續。倘若文明的內涵沒有具體而微地體現為每個鮮活個體的精氣神,就算保留歷史遺蹟,文明實際上已經斷絕。

儘管國內電影工業水平與好萊塢存在着客觀上的水平差異,但《流浪地球》主創團隊盡最大努力用可能爭取到的資本和人力物力進行了尊重行業規律與標準的合理投入,併為內容產品注入符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因此電影在市場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或僥倖。

原本,科幻小説在國內大眾文學中算是相對冷僻的類型,而國內落後的電影工業體系裏,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更缺乏清晰區別的產銷流程。作為藝術作品的電影,佳作的誕生或許更取決於天才型電影人。而商業電影的製作,如果總靠靈光一閃、情懷一現或流量明星,則註定不可能持續。作為商業電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嚴格來説還算不上精品,不過相比市場上多年充斥的粗製濫造精神垃圾,已經是“物以稀為貴”了。

希望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帶動國內科幻小説題材從冷僻轉為熱門,也能推動電影工業體系逐漸完整和成熟,可以穩定批量產出具有文化和價值觀輸出意義的合格品,這才有更大可能性創造出高質量的經典作品。

第3篇

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未來2500年的大逃亡,但喚起的卻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動。例如從地面一向上升到俯瞰地球上萬個行星發動機的長鏡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油然而生,而救援羣像,則是愚公移山、精衞填海、蚍蜉撼大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種悲壯,還有陳勝吳廣式的幹勁與豪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夫死,死國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傳統古典的文化內核。

這部電影真正觸動我的,並不在於那些温情和犧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個數千年古老禮貌的靈魂,彷彿在一堆重工業的機甲外殼中重新擁有了鮮活的生命……

一向認同這樣的觀點,農耕文化屬性、標準意義的傳統中華禮貌其實早在南宋崖山海戰之後魂滅,其後明清可是是殭屍一般苟延殘喘的存在。禮貌的內涵高低,與物質禮貌成果的體量不必須有那麼直接的關係。所以那些本質無非是在歷史故紙堆中摳摳索索,沉溺於千年禮貌古國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構成真正的文化輸出。

正如電影裏所呈現的,脆弱的人類,包裹上堅硬機甲與外骨骼,在險惡的極端環境中艱難求生。那麼,眷戀故土、鄉愁無限的農耕禮貌,在重工業鋼鐵基建的龐大外殼中,究竟是古老禮貌的復活,還是新型禮貌的誕生?

也許,兩者皆是。不一樣禮貌的相遇,並不必須就是你死我活的結局。歷史上的中華禮貌曾因野蠻民族征服而漸漸形存神亡,但古巴比倫禮貌卻與古埃及禮貌在海上遇合誕生出古希臘禮貌,並延續為一脈相承的古羅馬禮貌,又在文藝復興中成為現代西方禮貌的源頭。

?流浪地球》呈現了某種傳統禮貌與現代工業的融合,煥發出古老而又嶄新的生命力,才是這部影片最值得激動的地方。

“沒有利他主義就沒有真正的禮貌”,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卻顯然違反人性。儘管抒情詩朗誦式的台詞對白比較影響觀感,這部電影中多處“利他”行為,其實都沒有脱離自利的基礎。

救援隊長王磊如此執着運送火石去杭州,是為了杭州的妻兒(電影因刪減而未明確交代),劉培強若不是為了地球上的兒子,恐怕不必須會選擇為了地球存亡的一線生機(儘管ai計算的成功率為0)而放棄空間站,而最終聯合政府批准這一行為,也可是基於他們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絕對理性。

電影裏最貼合原著精神的台詞來自ai,“讓人類堅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然而個人更喜歡另一句,“沒有人的禮貌,不能算真正的禮貌”。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類似於奇蹟。如果電影最終人類沒有選擇相信期望努力拯救地球,一個保存着受精卵和種子的小小空間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補給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談不上讓禮貌存續。倘若禮貌的內涵沒有具體而微地體現為每個鮮活個體的精氣神,就算保留歷史遺蹟,禮貌實際上已經斷絕。

儘管國內電影工業水平與好萊塢存在着客觀上的水平差異,但《流浪地球》主創團隊盡最大努力用可能爭取到的資本和人力物力進行了尊重行業規律與標準的合理投入,併為資料產品注入貼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所以電影在市場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或僥倖。

原本,科幻小説在國內大眾文學中算是相對冷僻的類型,而國內落後的電影工業體系裏,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更缺乏清晰區別的產銷流程。作為藝術作品的電影,佳作的誕生或許更取決於天才型電影人。而商業電影的製作,如果總靠靈光一閃、情懷一現或流量明星,則註定不可能持續。作為商業電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嚴格來説還算不上精品,可是相比市場上多年充斥的粗製濫造精神垃圾,已經是“物以稀為貴”了。

期望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帶動國內科幻小説題材從冷僻轉為熱門,也能推動電影工業體系逐漸完整和成熟,能夠穩定批量產出具有文化和價值觀輸出意義的合格品,這才有更大可能性創造出高質量的經典作品。

第4篇

如果把科幻片比喻成一個孩子,那麼好萊塢科幻大片這個“孩子”已經出生多年長大成人,並在江湖上混得風生水起,而我們本國的科幻片“孩子”卻才剛剛降生。

但是,有和沒有絕對是不一回事,沒有就永遠空缺了,有就意味着“孩子”會長大、成才、沒準還能一鳴驚人。

?流浪地球》的`開播,讓國人欣喜地看到我們終於有自己“生”的“孩子”了。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孩子”的出生算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吧,儘管“他”讓我們等了太久。

看了《流浪地球》你又會驚喜地發現如今中國的年輕人如此之優秀,不論是這部小説的原作者還是整部電影的製作。

地球被迫去流浪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其結果會導致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大膽地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讓存在幾億光年的地球不得不去太空中流浪,然後用2500年即一百代人的時間,在太空中尋找到適宜於人類生存的星系,讓人類繼續之前在地球表面的美好生活。

離開太陽系,人類為此付出一半人的生命代價——山崩地裂、海水漫過陸地、城市被毀、高山夷為平地。

離開太陽系後的地球因為失去賴以生存的温度,活着的人從此告別了多姿多彩又温暖的地球表面,離開了熟悉的生活環境,躲到了地表下面的人造世界,跟隨地球去流浪。

人們在過去的生活中看到的鮮花、草地、高山大海、城市鄉村都變成了飄着雪花的白茫茫的冰冷世界。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繁華成為了遙遠的太空之夢。

流浪的過程是辛酸的,離開了在太陽系中的運行軌道,飄在太空中的地球猶為渺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其他星體吸收分解,拯救地球於危難人類用盡自智慧、甚至失去了親人。

在啟動地球流浪計劃時,聯合政府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太空船上備有足夠在另一個星系裏出生、成長的人類受精卵與及一切可以造就一個新人類的物資、科學技術等,如果地球不能按照計劃到達新的星系時就遭遇了不測,那麼太空船就獨自逃生,在找到適合的星系時再造就一個新的人類世界。

所以,當地球即將被木星吸取分解之際,聯合政府表示無能拯救地球,只能放棄地球。但是,中國航天員劉培祥放棄了帶着太空船獨自逃生,選擇拯救地球免於毀滅,帶着原來的、充滿温情的地球一起流浪。

中國人拍中國人的片子,片中自是滿滿的家國情懷,這是《流浪地球》與好萊塢科幻大片的不同之處——片是科幻片,心是中國心。

場面宏大、虛幻、炫目是科幻片的標配,《流浪地球》當然不能少了這些配置啦。坐在放影廳,看着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場景製作與以往看到的科幻片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把劇中的人物換成幾張異域面孔,沒有多少人會懷疑這竟然是國產片。

最為意外的是,一直以搞笑角色出現的吳孟達在此片中竟然以一幅慈祥的面孔出現,併為拯救地球而犧牲。

?流浪地球》展示的不僅僅是一部高水平的科幻電影,它還代表正在堀起的中國,以及中國正在堀起的經濟地位。沒有國家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背景,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做後盾,誰能牛逼到跑到太空拯救地球?哪怕是科幻電影。

繼《戰狼2》之後的《流浪地球》是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影壇的實力展示。儘管〈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國產科幻片,儘管這“孩子”出生晚,跟成長多年的好萊塢大片相比還有那麼一點點差距,劇情處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孩子”五官端正,長相俊俏。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能長成影視界的“帥哥”,在不遠的長來能讓我們看到最為純正的中國大片。

第5篇

“希望是什麼?”“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聽着這句從20xx年地下五公里一間教室裏傳來的發言聲,我跟着電影《流浪地球》開始了奇妙的旅程。週五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觀看了這部大熱的電影,電影裏面的這句台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的老化給地球帶來了許多災難,一場海嘯、一次旱災、一座城市的毀滅,都在告訴着人類,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為了自救,地球聯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動員地球上全部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4。2光年的新家園。同時,人類還在30年裏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陪伴地球一起度過漫長的流浪之旅。看着一萬多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將地球慢慢推離原來的軌道,渺小的地球拖着長長的尾跡一步步邁向新家園,那場景真是太壯觀了。

開始的一切還很順利,但是隨着地球與新家園的接近,地球與木星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危險即將降臨。由於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發動機不斷出現故障,停止了運轉,地面上的建築紛紛倒塌,杭州、上海等等很多地下城也出現了塌陷,隨時都會給人們帶來滅頂之災。強大的星際引力正在把地球一點點的拉過去,最終吞沒地球。經過測算,聯合政府決定採取備用計劃,讓“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脱離地球,獨自去往新家園,而地球則被放棄了。聯合政府發佈了全球廣播,告訴人們這個最不好的消息,讓大家用這最後的時間陪伴家人。聽到廣播後,幾乎全部的救援隊都掉頭回家了,放棄了繼續救援的努力。但是一支中國救援隊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想到,木星是由氫氣構成的星球,地球大氣主要由氧氣構成,雖然木星已經把地球的大氣俘獲了,但是也給人類一個點燃木星並利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脱離木星控制的機會。於是,他們來到了最近的蘇拉威西發動機,冒着巨大的危險準備重新啟動發動機,集中它全部的火力點燃木星。然而,他們的力量太小了。救援隊員韓朵朵對着麥克風向已經離去的其他救援隊伍播報:“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後的救援任務,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麼?”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鬥!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那些聽到播報的救援隊伍逐漸認識到,沒有了家,見到家人又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們一個個重新掉頭加入中國救援隊,大家齊心協力重新啟動了發動機,可是火焰距離木星還有5000公里,根本不能點燃木星的大氣。與此同時,空間站上的劉培強中校也在努力勸説聯合政府放棄備用計劃,幫助地球脱離危險。他説“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還是地球嗎?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終於,聯合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駕駛着載有30萬噸燃料的空間站像一根火柴一樣衝向木星,最後與木星一起被點燃,巨大的衝擊波終於將地球推離了木星,地球重新活了過來。這個過程中,救援隊長犧牲了,韓朵朵爺爺犧牲了,許多不知名的人都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地球活下去,讓人類活下去。

電影結束時,我又想到了開頭那個女班長説的話,在我們這個年代,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沒有了希望,就沒有未來,有了希望,人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愛護我們的地球,心中充滿希望,好好努力,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地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