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方案2篇 “感恩源於愛,成長因共勉——中學感恩主題教育實施方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為了推動中學生感恩意識的教育,各地紛紛開展“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和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深刻認識到個人應該時常感恩他人,並以感恩為動力,積極奮發,不斷進取,為自己的成長和家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方案2篇 “感恩源於愛,成長因共勉——中學感恩主題教育實施方案”

第1篇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似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着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着諸如温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之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遵循學校德育貼近同學們、貼近生活的原則,通過讓同學們關注、反省自己的現實生活,培養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他人、感激社會的情感,進而培養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不斷進取、奉獻的精神。

本次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旨在針對同學們中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學們與家長之間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現象,通過多層面的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使同學們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昇華情感,從而形成道德認同,增強愛心行動,培養同學們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責任意識,引導同學們養成熱愛科學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態,喚醒同學們的感恩意識,使同學們對父母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對生活感恩,增強同學們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並使這種意識轉化為孜孜以求,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二、開展感恩教育的具體內容與實施途徑

從內容上看應包括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從對象上看,我們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圍的人,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我們,鼓勵過我們的人,這裏包含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感恩,對其他親人的感恩,對同學老師和朋友的感恩,對國家與社會的感恩,對大自然的`感恩等。

(1) 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豐富博大的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為同學們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包括物理環境、心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層面,它對同學們的成長往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長期以來在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着一個致命的盲點,即缺少對教育對象的理解和基於理解、平等、寬容之上的對話。師生關係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種“管理與服從”、“權威與聽從”的關係,是“以上對下”、“以強對弱”的關係,這種關係常常表現為教師對同學們的“教訓”、“告誡”甚至是“塑造”。處在這樣的人際關係之中,同學們的心靈是封閉的、壓抑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礙,同學們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之心當然難以養成。所以,只有在學校生活中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係,使精神相遇的對話關係成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態,才能讓同學們在一種自由、變化、動態的對話關係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開展也才有教育環境基礎。

(2) 通過課堂道德教育,瞭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識。首先,要引導同學們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及對其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其次,通過課堂上對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長曆程的探討,讓同學們認識到別人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要讓他們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予他們生命,還是朋友給予友情或者教師教他們智慧,這一切都是恩情。通過課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認同的“知恩”的道德共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將生活中基礎性的道德知識、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養融入其中,並將同學們對生活與生命體驗貫穿於知識的傳授過程。

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方案2篇 “感恩源於愛,成長因共勉——中學感恩主題教育實施方案” 第2張

第2篇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遵循學校德育貼近同學們、貼近生活的原則,通過讓同學們關注、反省自己的現實生活,培養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他人、感激社會的情感,進而培養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不斷進取、奉獻的精神。

本次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旨在針對同學們中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學們與家長之間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現象,通過多層面的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使同學們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昇華情感,從而形成道德認同,增強愛心行動,培養同學們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責任意識,引導同學們養成熱愛科學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態,喚醒同學們的感恩意識,使同學們對父母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對生活感恩,增強同學們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並使這種意識轉化為孜孜以求,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二、開展感恩教育的具體內容與實施途徑

從內容上看應包括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從對象上看,我們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圍的人,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我們,鼓勵過我們的人,這裏包含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感恩,對其他親人的感恩,對同學老師和朋友的感恩,對國家與社會的感恩,對大自然的感恩等。

(1)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豐富博大的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為同學們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包括物理環境、心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層面,它對同學們的成長往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長期以來在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着一個致命的盲點,即缺少對教育對象的理解和基於理解、平等、寬容之上的對話。師生關係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種“管理與服從”、“權威與聽從”的關係,是“以上對下”、“以強對弱”的關係,這種關係常常表現為教師對同學們的“教訓”、“告誡”甚至是“塑造”。處在這樣的人際關係之中,同學們的心靈是封閉的、壓抑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礙,同學們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之心當然難以養成。所以,只有在學校生活中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係,使精神相遇的對話關係成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態,才能讓同學們在一種自由、變化、動態的對話關係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開展也才有教育環境基礎。

(2)通過課堂道德教育,瞭解自身定位,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識。首先,要引導同學們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及對其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其次,通過課堂上對自身角色定位及成長曆程的探討,讓同學們認識到別人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要讓他們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予他們生命,還是朋友給予友情或者教師教他們智慧,這一切都是恩情。通過課堂教育形成大家普遍認同的“知恩”的道德共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將生活中基礎性的道德知識、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的培養融入其中,並將同學們對生活與生命體驗貫穿於知識的傳授過程。

(3)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進行辨析式教育。首先是通過正面引導瞭解道德素質是人才的必要條件,瞭解感恩是生活中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它化作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個人會因感恩而感到快樂,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將不會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其次,通過講座、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生活中的不足。其三,要激勵同學們不斷反思現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同學們在這種不斷的“獲得”、“反思”、“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4)教同學們從身邊小事中學會體察生活,知恩圖報,學會回饋社會。開展感恩教育要讓同學們瞭解到知恩圖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報,還包括感情世界的回報,回報可以從學會感謝做起,這包括通過語言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們的謝意。學會知恩圖報,要引導同學們學會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種恩惠,並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小恩惠的價值。應該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養感恩大樹成長的養料,生活就如讀一本書,你一字一行一頁地讀,在這過程中被感動了,就會知道報恩了。學會知恩圖報是要讓同學們知道,並非大恩大德的舉動才是報恩,對別人點滴的行為知道報答也是報恩。這裏落實到同學們的具體生活中可以是對父母的點滴孝心,對師長、同學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對社會弱勢羣體的關注等等。這樣的心與行為會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創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園。

(5)將感恩教育融入社會實踐,通過回饋社會,開展愛國、愛人民的教育。引領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認同和接受社會性規則,把校園教育轉變為社會教育。一方面有利於同學們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另一方面,能使同學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發現自身的價值,或者發現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讓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幫助與施恩,不但能鍛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在活動中昇華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