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險:讀《哈利波特》有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7W

《哈利·波特》是一部極具魔幻色彩的小説系列,繼承了英國爵士文化中的許多元素。它通過講述一個孤兒少年哈利·波特的故事,展現了強烈的勇氣、智慧、友誼、愛情等主題,深受全球億萬讀者喜愛。本文將分享讀後感,暢談哈利·波特魅力。

讀《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險:讀《哈利波特》有感

第1篇

剛翻開這本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我就被吸引住了,這不僅僅是一部魔幻小説,它還表現出了主人公頑強的意志和個人的責任、勇敢、忠誠。

?哈利波特》主要講了哈利在十一歲生日那天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從此開始了在霍格沃茨學校的七年生活,在那裏他結識了好朋友赫敏、羅恩,最終成了一名優秀的巫師。其間,他一直鬥爭,最終完成了鄧布利多的遺願,銷燬了所有魂器,並殺死了伏地魔,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常會沉浸在曲折的情節裏不能自拔。j.k羅琳用動人的筆觸描繪着她腦海中的動人世界。在《哈利·波特》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書中由始至終呼喚和平、真情、勇敢和愛,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

哈利在逐漸長大,他的成長曆程,也告訴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忠誠,信念,友情,理解,溝通……在第一部中,哈利以為斯內普要加害於他,但是斯內普卻是他的救命恩人,這一個小小的片段告訴我:不要以貌取人。斯內普,留給我的印象曾經是那樣的不好,但是誰能想到他才是最大的好人呢?是啊,以貌取人是我們最大的缺點,常常因為這個,我們失去了許多朋友!

當我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又激發了我的想象力,彷彿我到了魔法世界和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一起學習,一起歷險,又給了我很大的欣慰和快樂。最主要的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黑暗害怕光明,邪惡打不過正義。

我非常喜愛《哈利·波特與密室》,他告訴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善於觀察和思考、敢於挑戰自我、勇於攀登高峯。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思考,堅持不懈,就能獲得成功。我要象哈利一樣,在學習上善於思考、不怕挫折,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和他的朋友面對困難、災難的勇氣,因為他們堅信:危險雖然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隻要相信自己,成功一定會朝你招手。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有哈利的堅強,有赫敏的天真聰慧,勇敢地面對生活。

哈利和他的夥伴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為邪惡總是鬥不過正義的。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我感受到愛的力量、愛的無私、愛的偉大。在書中講到了哈利“傷疤”的原因。在伏地魔殺哈利全家的時候,媽媽拼命保衞他,也就是在這時候,不知不覺哈利擁有了一種特別的力量,那就是愛。就是因為愛,哈利使伏地魔喪失了法力。

正是因為愛,才使斯內普隱瞞真相在黑暗的世界裏默默努力着,奮鬥着,期望有朝一日為莉莉報仇,所以一個人如果心中擁有愛,那他就會更堅強更有力。正是因為愛,斯內普處處關心哈利卻又處處掩飾。所以一個人如果心中擁有愛,鐵漢也會變得更温柔更有情。另外,對於身邊的愛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這本書裏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決定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着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一起戰鬥。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為了朋友、為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書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讓你如此意猶未盡,拍案叫絕。書中到處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眾多的細節中。正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愛不釋手。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裏,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的迴盪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兒童一直被認為是幼稚的代名詞,但是哈利告訴他們,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樣承擔責任。

?哈利·波特》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這本書引領我到了一個魔法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幻之旅,讓我讀後還餘味不盡,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這本書教我懂得了愛是偉大的,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為你帶來勇氣和力量,使魔鬼喪失魔力。懂得了與敵人的鬥爭要堅決,要堅持,直到勝利,哪怕犧牲寶貴的生命。哈利的勇敢、機智和頑強,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腦海,從中也讓我明白,只要自己有決心,有信心,可以戰勝和改變許多困難的道理。我喜歡哈利,要像他那樣,成為一個勇敢、善良、充滿智慧的人。儘管我不能去魔法學校,但我認為,只要有良好的心態,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會同哈利的一樣精彩。

讀《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險:讀《哈利波特》有感 第2張

第2篇

大家一定都知道哈利·波特吧?據説是英國人j·k·羅琳坐公交車時,看見一位穿黑袍的小巫師朝着她笑,她回家後突發奇想,寫成了《哈利·波特》這套書。

這套書共八本,每本書都是一個極其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便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了。

哈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時,殘忍地被大魔頭伏地魔所殺害,但當伏地魔將咒語射到哈利身上時,咒語卻奇蹟般地反彈了回來,使得伏地魔倒了下去,而哈利卻活了下來。十年後,伏地魔復活,而哈利也已來到父母曾學習的魔法學校。於是,他和夥伴們與伏地魔進行了一場殊死博鬥,最終取得了勝利。

對伏地魔咒語反射的.原因,魔法學校的校長鄧布利多曾多次提出過,他認為,就一切都是因為愛。伏地魔殺死哈利父親後,一心只想除去一個後患——哈利,不打算殺哈利的母親。但當他的咒語射向哈利的前一秒,哈利的母親撲了上來,擋住了咒語。這種無私的愛,使得哈利成了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

是啊,我也是這樣認為。伏地魔即使再強大,他始終缺乏一樣東西,那就是愛。心中有愛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人。

在第七本《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哈利為了全校同學的安全,孤身一人去學校禁林讓伏地魔殺害。但咒語仍然沒殺死哈利,它消散了。這也是源於愛嗎?不,它源於一種情感,叫做友情。它源於一種行為,叫做舍已為人。像伏地魔這種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當然不會有友情,更不會舍已為人,在這兩點上,哈利比他又勝了一籌。

第3篇

是他,騎着掃帚,飛入我的心扉。是他,以勇氣打動了我。讓我懂得了不要輕易被困難絆倒,輕易落淚。

他——哈利·波特。一歲的哈利失去了父母,在姨父姨母家度過了極其痛苦的生活。他飽受姨父、姨母的責罵、虐待,以及他表哥——達力對他施加的拳腳和侮辱。但是,這並沒有令他自暴自棄,反而讓他更加勇敢、正直、忠誠、堅強。

哈利額頭上顯眼的閃電型傷疤不僅給予了他不受死咒影響的超能,也註定了他不可能過平凡的生活,因為他要繼承父母與伏地魔的鬥爭。他的才幹、天賦和知名度,都讓大家對他羨慕無比。他對朋友的忠誠使他交到了大批的好朋友——冰雪聰明的赫敏、愛魁地奇球的羅恩等。《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都基於一個妙趣橫生的魔法世界:這兒住滿了巫師,貓頭鷹成為了信差,輕輕一揮魔杖就治百病、將家裏變得一塵不染;西洋棋會思考;畫像裏的人是有感情的、會做動作的……如此奇幻的世界,真令我神往。

雖説這是一個奇妙的`魔法世界,但也如同現實世界一樣,有充滿正義的英雄,就必定會有邪惡的惡人——伏地魔以及他的食死徒們。哈利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伏地魔的追殺,可是為了保護哈利而犧牲的夥伴越來越多。面對一個個好友的去世以及伏地魔的追殺,哈利既要戰鬥,又要揹負失去朋友的痛苦,真是令人心疼,同時也為哈利的意志而感歎。他不畏重重困難和艱險,除掉了危害整個魔法界的黑魔法師——伏地魔。在打敗伏地魔的途中,哈利還克服了友情的破碎;躲避了魔法部的監視;戰勝了前來追殺的食死徒……他一路上戰勝了無數的困難,身單力薄地打敗了伏地魔,我深深敬佩着他的勇敢和敢作敢當。我羨慕哈利·波特,因為他有很多好朋友。

我敬佩哈利·波特,因為他勇敢、正直、忠誠、堅強。我敬仰哈利·波特,因為他有不被困難絆倒的意志。

第4篇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這本書是朋友借給我的,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勇敢的哈利;聰明的赫敏;機智的羅恩;善良的鄧不利多校長;憨厚的海格;狡詐的`馬爾福……好多好多的人物形象都展現在我眼前。

書中的主人公是哈利,他在很小的時候,父母被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伏地魔殺死。哈利的父母原本是霍格沃茨學校優秀的男女巫師,現在,哈利住在他的姨媽家,他們是哈利唯一的親人,可他們對他一點都不友好。突然有一天,哈利收到了一封霍格沃茨學校的信,它改變了哈利的一生。

我很佩服這本書的作者J.K羅琳,她的想象力很豐富:成功的構思出一所神祕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能想象到去魔法學校的火車是從9.4/3站牌出發;能想象到用魔杖使魔法;能想象到哈利騎着飛天掃帚……

讀完《哈利波特》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寫文章一定要有想象力,要有精彩的細節描寫,這樣,文章才會生動傳神。

第5篇

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小巫師,鼻子上戴着黑框眼鏡。他總是騎着掃帚在空中飛來飛去,凌亂的黑髮下有一個神祕的傷疤。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哈利波特。

從一個還在喝牛奶的嬰兒開始,他就以生命為代價得到母親的愛。從他進學校的那一刻起,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就一直在鬧,在進步,在成長。拿起魔杖,念出熟悉的`咒語,他就會出現,和我在一起;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孩子,一個非同尋常的孩子,出生時就有與壞伏地魔戰鬥的跡象,一個形狀像閃電的傷疤。這是死亡詛咒的殘餘。他被叔叔收養,住在樓梯下的小儲藏室裏。我表哥達德利總是拿着哈利的體型欺負他,11年都是這樣。在他11歲生日那天,發生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改變了他的一生。海格給他寄了一封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證明他從一開始就是個巫師。在霍格沃茨,他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笨笨的羅恩,一個是學習成績優異的赫敏。他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作者羅琳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寫了幾本書。他們三人頑強地與伏地魔戰鬥,最終打敗了伏地魔。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的強烈愛給哈利留下了印記,並被一個人深深地愛着。即使愛他的人死了,他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他的原因。

伏地魔不懂得愛。他早年也失去了父母。他住在孤兒院,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孤獨寂寞,不需要朋友.一個不懂得愛,沒有愛的人,會做出無數可怕的事情。

這可能就是這套書告訴我們的。愛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愛情是一種連最深的魔法都達不到的狀態。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他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和希望比命運更強大!

第6篇

放下手中《哈利·波特》叢書的最後的一本《死亡聖器》,腦中迴盪過無數書中精彩片段,最後,“愛的力量”四字停留在我腦中。

?哈利·波特》這系列書以神祕的魔法世界為背景,描寫一個小男孩從11歲到17歲間對抗魔王伏地魔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中,最大的英雄是“救世主”哈利。他一歲半時就失去了父母,被寄養在極度厭惡巫師的姨媽家。姨媽一家虐待他,讓他做反覆地家務,只給他提供少量食物,並蝸居在碗櫃裏,哈利時常遭到表哥達利和姨夫的毒打。他的整個童年都是灰暗的,沒有一個朋友。11歲過後,哈利進入了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魔法世界,憑藉着母親用自己的生命和對哈利的.愛所施展的魔法,哈利對抗着強大的伏地魔。

在哈利五年級對眾人訴説伏地魔將要回歸的真相時,每個人都因膽怯而咒罵着 他,所有人都説,“哈利·波特是個大騙子”。而哈利的兩位好友赫敏、羅恩也在故事中多次不相信、怪罪哈利,使哈利多次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哈利的心中依舊保持着一份愛,即使多次被怪罪,他依舊願意幫助別人。故事的最後,哈利認識到只有犧牲自己才能將伏地魔徹底死亡,他願意以自己的生命換取魔法界的和平。

哈利憑着這一份愛,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虛得其名’的‘黃金男孩’變成了一個拯救上千巫師的英雄。

故事中的魔王伏地魔與哈利一樣,有着悲慘的童年。他在孤兒院中長大,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和細心的照顧,同時因為自己特別的魔力,他被身邊的孩子恐懼、歧視,伏地魔也沒有一個朋友。在進入魔法界後,老師沒有給他好的教導,他也因為身份再一次不被同齡人接受。伏地魔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手上沾滿無數血腥的魔王。

背景、處境如此相像的兩個人,最後卻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是因為哈利心中保存的那份愛。這份愛,讓他在坎坷的成長路上依舊懂得如何幫助別人。

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時時保持心中赤忱的愛,用一顆赤子之心來對待每個人,讓這個社會變得充滿愛意、更加美好。

第7篇

哈利看她放下手,無意中觸到了額頭上閃電型的傷疤。

目光已經掃過最後一個字,我該和書中的人物告別了。

?哈利.波特》是英國女作家——羅琳寫的一篇魔幻小説。故事的.情節跌落起伏,生動形象,讓人彷彿身臨奇境,有笨手笨腳的羅恩,聰明勇敢的哈利……

他們的冒險更是有趣,我給你們講一段吧:一天,哈利和他的夥伴坐着“魔掃”去奇幻森林冒險,書上説“羅恩因第一次坐“魔掃”肯定害怕,老亂動,結果一下子掉了下來,到了一片大便池水裏。

多虧了哈利,不然,羅恩就危險了,雖然羅恩救上來 ,但哈利額頭被劃了一個“閃電傷疤”。

讀了《哈利.波特》這本書我明白了要團結一致,當危險來臨時要臨危不懼,沉着冷靜,儘可能地把危險降低到最少,讓危險多降臨在自己身上,少降臨在朋友身上。

金星辰同學的寫作態度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油哦!

第8篇

讀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後一本:死亡聖器。有個想法浮現出來:“一切聖賢,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帶點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為什麼?因為能和其中的某種東西產生共鳴。這種東西就是:除了我們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還另有面貌。或者説,我們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實,並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説,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實並非如此這般的世界。因為這點共鳴,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讀下來了。

在這本“迎合世俗,並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説裏面,看到了什麼呢?當然,首先看到常識世界之外,另有無數“平行”的世界,而它們都是合而為一的,所以説,它們是“重疊的”,也沒有錯。很多“麻瓜(凡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瘋狂的,怪誕的,其實,都是合理而符合邏輯的。

相對於我們從未認識到的領域來説,我們所認識到的,其實,滄海一粟,非常狹隘。我們其實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以及究竟如何發生。但在我們內心,始終潛伏着一個聲音:有種力量,能夠凌駕於這一切之上。那種力量,在小説中表現為魔法,在現實中表現為權力、科技,或者,神通,諸如此類。

因為我們內心的深處,始終感覺到這個魔幻世界的存在,這種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麼多人會喜歡魔幻小説。——那麼多人,其實都知道,我們就是魔法本身。只是,並不知道,我們自己全都知道這一點。

然後,還看到了犧牲。為了他人的利益而徹底犧牲自己,放棄一切,進入死亡,這種行為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強悍的魔法,都對它無可奈何。可以説,這種行為具有“催伏一切惡魔”的力量。即使是觸及到這樣一種念頭,這樣一種潛質,也能令強悍的惡魔覺得非常虛弱,不能忍受。事實上,哈里波特就是靠這種力量生存下來,並且戰勝了強大的對手的。在最後決戰的生死關頭,他一次選擇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選擇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語。他選擇了不傷害。結果,他戰勝了每次都選擇索命惡咒的魔頭。而那個魔頭也並不死於哈里波特的魔法技術,而死於自己的傷害之心發出的惡咒,害人就是害己。這裏又一次重複了這個古老的故事。這故事被説過很多遍,但幾乎所有的人,特別是我,都並不真的相信,儘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後,還看到了對死亡的恐懼,對永生的渴望。七個魂器的出現和毀滅,説明“追求永生”的行為會障礙本有的靈性,分割整體,並且,也將最終破滅,而三件死亡聖器:最強大的死亡魔杖、復活石、隱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徵意義,雖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讓它具有這些象徵意義的。

但作品其實也都並非作者所寫的,它來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處,最後,哈里波特成為三件聖器的主人。他的選擇是:只留下父親傳下來的隱形衣。——那是真正能戰勝死亡的東西:讓別人進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這種權力非常強大,但並不能帶來如期的效果。最後,真正能夠戰勝死亡的,是放棄這種權力,並且“隱形”。

“隱形”這個魔法詞彙,其實底藴深邃。它意味着從現象的世界隱沒,也意味着,隱藏在現象之中。能從現象的.世界中出離,並因為出離而發現隱藏在現象之中的祕密,這才是戰勝死亡的最後那件聖器。

古往今來,有數不勝數的故事説到“隱形”。而且,在中國,很多知識淵博的人,有強烈的心願希望“歸隱”。這都是一種意思的不同表述。從這個角度來説,哈里波特毀滅魂器(其中一個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選擇隱形衣的過程,就是修道覺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放棄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經歷的課程,——而且,需要反覆經歷。反覆很多次,無數次。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無數次地經歷。——直到,畢業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間那種“雙頭鳥”式的命運關聯,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讓我想到“共命之鳥”這個詞。事實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鳥”,都有兩個頭。一個頭只喜歡吃有毒的東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個頭。而另外一個頭,只吃香美潔淨的東西,並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個頭。兩者共有一個身體。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彌陀佛,和諸佛菩薩之間的那種關係,或者説,也就是“三身”之間的那種關係。

作者在書寫故事的時候,很多東西並非刻意“構思”出來的。其實在寫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這一切。所謂寫作,只是讓它流淌到表面上來,如此罷了。事實上,凡是看上去並不拙劣的東西,都不是“構思”出來的,而是“本來就知道”的。作者“本來就知道”,讀者也“本來就知道”,所以,當它表述出來的時候,雙方就能產生共鳴,“他寫出了我心裏的某種東西!”而這就是寫作和閲讀之所以出現並存在的基礎原理 :本然。符號主義認為,一切藝術創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種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記憶,指向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東西。那個“一”。

事實上,畢加索的畫、達利的創作,諸如此類的很多東西,也和哈利波特這樣的作品一樣,都是在表述着我們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並非是我們所感知到的那個樣子。諸相非相。

從這個角度上説,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也可以説,都是大禪師,是普度眾生的菩薩,而且,是並不覺得自己正在普度眾生的“無相”大菩薩。長久以來,一直並不知道,為何與生俱來就有那種強烈的寫作慾望,為何與生俱來總是感覺需要有所表達,一直不知道這種動力來自何處。現在,應該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覺的自覺,是本覺自覺的形式。或者説,那就是本覺。千言萬語,都不過是在寫着一句話: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萬紫千紅總是春。事實上,一切作品本來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隱形衣的。甚至對於作者本身來説,它也同樣是隱形的。具有識別隱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