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稿模板集合3篇 "教育演講稿聖典: 激發靈感、激勵學生、點燃未來"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5W

本文介紹了一系列教育演講稿的模板集合。教育演講是提供教育相關信息和思考的重要手段,而優秀的演講稿是演講成功的關鍵。我們為您精心整理了各類教育演講稿的模板,涵蓋了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發展等多個方面。無論您是教師、學生還是教育從業者,這些模板應能滿足您的需求,幫助您在演講中更加出彩。

教育演講稿模板集合3篇

第1篇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革命傳統精神代代相傳。

“孩子們,喜歡過生日嗎?”“因為生日有小禮物,是嗎?”“喜歡過節嗎?”“因為過節有壓歲錢,是嗎?”現在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你們的生活也非常優越,甚至有些同學不用等到過生日,過節,平時就有屬於自己的零花錢,但是對於過去的艱苦生活,你們瞭解嗎?

同學們,抬頭看看用戰士們的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吧!透過鮮紅的五星紅旗,你是否又看到了在軍閥鍘刀前毫無懼色的劉胡蘭;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江姐在敵人酷刑下那撕心裂肺的痛楚;你是否又聽到了英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豪邁吶喊。

面對他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環境早已沒有動盪與不安,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居安思危。我們要學習先烈們的愛國心、進取心、責任心,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你們要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從身邊的點滴做起,讓革命精神傳統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模板集合3篇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教育就是習慣》。

江蘇省原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研究員曾撰文指出:當下的教育,對學生現範的要求提得過早。所謂過早,是指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就用條條框框限制學生。教育部課改專家劉堅教授也認為:如果在學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上就強調這樣、那樣的習慣,試想當學生對面新知識的時候,還會有多大的把握進行創造力的想象。很顯然,兩位教授在國小生“習慣培養”方面是持穩重、謹慎態度的。那麼國小教育到底該不該、要不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組鏡頭。

一個人去應徵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説:“你不需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定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説:“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就行了。

在電視畫面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數國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裏來做客時,會像大人似的充滿自尊、自信,他們懂文明、講禮貌。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有客人來訪時,一些孩子見了生人不是畏畏縮縮、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後,就是在客人面前亂折騰胡鬧,任意打斷大人間的交流,不講文明禮貌,有時弄得父母很是難堪。其實,這一切都緣自做父母的從小忽視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換能力的良好習慣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所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答到:“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東西要放整齊,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飯前要洗手,午後要休息。從根本上説,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原來,基本的倫理道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增值,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對於學生日後乃至整個一生的學習、工作都能時時地、悄悄地發生積極的影響。上述系列鏡頭便是最好的佐證。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國小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能靠自己來完成,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科學施教來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保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勿庸置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簡直是一句空洞無力的口號。

孔子説:“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天生一樣牢固。確實,兒童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穫;播上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説:“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説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説的那樣:“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其實,教育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培養也並非你想象的那麼難,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習慣的培養原則。

傳統教育特別注重標準化和規範性。隨着新課改的推進,有專家學者提出國小教育更應着眼於“大智慧”的培養與發展,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由於理解的.偏差,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由此就可對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細枝末節”放鬆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棄。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標準和規範的社會,標準和規範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須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教育要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範”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規範”也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各學科在國際間的交流與發展。國小教育培養“大智慧”與加強小規範”並不矛盾。我想沒有人會説:對國小生學習規範嚴格要求就會降低學生的智慧,而對國小生的學習規範放鬆了就會提高學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規範”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規範”意識強的人做事細緻有序、思維嚴密周全,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比“規範”意識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學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規範”並舉,豈不兩全其美?此時,對規範的尊重,才既是對人性的尊重,又是對創新的尊重。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後,國小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提高認識是必要的,轉變觀念似乎言重了,現在,是我們尋求東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間的中間地帶,保持科學平衡,取得辯證統一的時候了(我國著名教育家張奠宙語)。”課改專家、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斯苗兒於《課堂常規——在自由與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説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滲透於學習活動之中,貫穿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正如我國當代教育家李希貴所言:教育的根本説到家就是培養習慣。

第3篇

世界是美麗的,春有煙波畫船,夏有朝雲暮卷,秋有天高雲淡,冬有冰肌玉骨,可是這美麗的背後是需要挫折的磨礪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越行越遠,路途中的絆腳石屢屢將我們絆倒,路邊的棘草一次又一次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上劃出一道道困苦的痕跡,應對人生道路上的溝壑荊棘,我們是膽怯,是退縮,還是勇往直前。貝多芬以他的行動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自幼雙耳失聰,命運給了他音樂的天賦,卻不讓他聽見美妙的聲音,應對如此的不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並沒有退縮,不能聽聞,他便用一根筷子抵住牙齒,經過振動來創作,在這種情景下,同樣創造出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月光曲》。他自我曾説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成功了,是挫折讓他變得美麗。

挫折如一把大火,它能夠將我們的意志越燒越堅,也能夠將我們不堪一擊的精神燒為灰燼。其實挫折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它只是上天為了考驗我們而派發到我們身邊的戴着魔鬼面具的小天使,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只要我們堅持一種淡定和渴求挫折的心態,定會在刺骨的寒冷後,散發出陣陣梅花撲鼻香。曼德拉的27年牢獄之災,將他魯莽浮躁的內心磨礪得理智而豁達樂觀,也將他解放黑人、為黑人爭取與白人平等地位的意志磨得更加堅定。這位令人敬畏的南非總統的一生,如一杯香茗,在經歷了挫折的浸泡後,最終向世人們散發出濃郁的芳香,他經過挫折,讓自我成為人們心目中最美的人。

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説過:“我不懼怕挫折,只怕我配不上那高貴的挫折。”挫折如一朵雲,它非但不會將山峯隱藏,反而為山峯增添了一絲美麗。

僅有經歷了挫折的人,才會去感恩,去回報,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才會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執着和那份“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捲雲舒”的氣度與胸懷。

人生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挫折便如打磨我們的蚌;人生如一杯杯香濃的咖啡,挫折便如浸泡我們的沸水;人生如一朵朵堅韌的梅花,挫折便如刺骨的寒風。“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讓我們在受到挫折時大聲喊一句:“挫折,你也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