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市農村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加強農村宣傳文化建設,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徑,近期我部就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調研表明,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面向基層、面向羣眾,加強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整合各種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羣眾文化活動,切實保障了廣大農民羣眾共享文化建設的成果。通過開展農村“國小教”活動和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黨的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有關文件精神的學習,逐步形成了一個適合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思路,即,以滿足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落腳點,以建好各類宣傳文化陣地為基礎,以壯大各類文化隊伍為保障,堅持“三貼近”原則,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更加註重親民、便民、利民,積極組織、全力支持開展能使農民羣眾得到娛樂、受到啟發、受到教育、內容健康的文藝活動。以此為基礎,隨之而來的是我省農村文化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步形成了一個以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自娛自樂、自我教育為特點的農村文化活動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農村有專業文藝表演團體3個,鳳台縣推劇團、鳳台縣花鼓燈藝術團、毛集東方花鼓燈藝術團;鳳台縣花鼓燈藝術學校1所,鄉鎮文化站39個,農村文化活動室37個,農村圖書室45個,農村影劇院3個,農村電影放映隊28個,省“雙百工程”示範點3個。全市各鄉鎮普遍成立了文化體育隊伍,如各種民間藝術團、秧歌隊、鑼鼓隊、龍燈隊、健身隊等。毛集鎮建成了全國文明鄉鎮,夏集鎮、舜耕鎮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榮譽稱號,另外全市還有8個市級文明村鎮。
  二、突出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在農村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農村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陣地少了。由於對農村基層宣傳文化陣地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宣傳文化陣地萎縮較為嚴重。目前全市各鄉鎮都有文化站,但普遍存在設施簡陋,大部分存在“一個人,一間房,一桌一凳一公章”的“五個一”的窘境,很難有所作為,並且文化站多數都在鄉鎮政府大院內,成了機關活動室,農民只能“望站興歎”。農村廣播電視事業出現滑坡。過去遍及農村的廣播現在所剩無幾。村級農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更是寥若星辰,大部分村都沒有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甚至文化下鄉,到一個村竟找不到一個相對開闊的地方放電影,就更談不上開展經常性羣眾文化活動,添置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滿足羣眾文化生活需要,造成羣眾業餘以麻將、撲克為伴,影響了鄉風文明和社會治安。
二是管理亂了。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管理滯後,現有的廣播站、影劇院、文化館、圖書室等設施簡陋,有的已破舊不堪,且利用率不高,管理存在失控現象,少數()圖書館、文化站、廣播站名存實亡。個別文化設施裏面缺少文化內容,有的活動用房被挪用、擠佔。場館資源閒置浪費與羣眾文化生活貧乏的現實矛盾較為突出。
三是隊伍散了。農村文化隊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隊伍不夠穩定,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力量薄弱,而且在鄉鎮機構改革時又被大幅度精簡。宣傳文化專幹專而不專,缺少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學歷普遍偏低,年齡偏大,思想觀念陳舊落後,缺乏開展文化活動的經驗、知識,專業化水平低,難以勝任工作需要。同時宣傳文化專幹兼職過多,有效投入宣傳文化工作的精力、時間太少,常常是“種了別人地,荒了自己田”。
四是活動虛了。雖然我們反覆強調“圍繞”、“緊貼”,但實踐操作中總是“圍不住”、“貼不緊”,形成不了整體,“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説各重要”的“兩張皮”現象仍較嚴重。在座談和走訪中,很多農村基層幹部和羣眾反映,宣傳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重宣傳、輕過程,重形式、輕實效。導致羣眾積極性不大,熱情不高,有牴觸情緒。
二、 原因分析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主要原因:
一是重視不夠。一些縣區、鄉鎮領導對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經濟和工農業工作是硬任務、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軟指標,因而對宣傳、貫徹、落實有關規定政策重視不夠,致使宣傳文化工作始終在低水平上運行。
二是投入不足。由於市、區兩級財政只能保吃飯、保運轉,近幾年對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投入很少,鄉一級財政基本上拿不出專門的文化活動經費,致使有些農村基層開展文化活動陷於無陣地、無資金、無隊伍的狀況。
三是體制不順。縣鄉機構改革後,鄉鎮宣傳文化站歸鄉鎮管理,縣區文化部門業務指導,對宣傳文化站的約束力很小,“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工作開展的難度增大。
四、幾點建議
針對當前我市農村宣傳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加強和改進:
1、提高認識,切實加強農村宣傳文化工作。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加強學習、領會上級有關文件會議精神,使其真正認識到加強農村宣傳文化工作,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切實做到“五個納入”,即將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幹部晉升考核指標。以此從根本上增強宣傳文化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和主動性,為農村文化改革、發展、調整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確保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健康地向前推進。
2、深化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農村基層宣傳文化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在黨委、政府的指導和推動下,由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着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農村文化事業要通過深化改革,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機制,增強活力。政府興辦的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面向大眾,面向市場,積極深化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滿活力的發展機制。在保證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積極開展有償服務和文化產品經營活動,通過增加自我創收,解決開展文化活動的經費短缺問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積極培育農村文化市場,改變觀念,立足本土,重視和發揮農民自身作用,引導農民組建文化大院、書畫室,自辦文化,成為文化專業户,使其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有效盤活農村文化資源,為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強建設,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基層宣傳文化陣()地。 要統籌城鄉文化建設,不斷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採取政府投資、城鄉共建、文化幫扶、社會捐助等形式,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要加快縣城文化基礎設施如縣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等的重建、改造步伐,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影響和帶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集鎮要建立綜合性文化站,村要有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户四級文化網絡。在新農村建設中將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在村莊規劃中預留文化活動用地,建設文化活動場所和廣場,確保中心村莊有不少於500平方米的場地和5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一般村莊有不少與300平方米的場地和3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運用法律手段,維護、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設施。
4、鍛造隊伍,建設一支穩定而健全的農村宣傳文藝骨幹隊伍。農村宣傳文藝骨幹隊伍是農村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的重要保證和中堅力量。結合鄉鎮機構改革調整鄉鎮文化站佈局,完善其功能,確保有編制、有經費。有陣地,同時逐步解決農村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待遇問題,明確他們的身份,提高他們的經濟收人和生活水平。要抓好農村業餘文化骨幹隊伍建設,把羣眾中那些熱愛農村文化,有文化特長和組織才能的文化青年及時選拔出來,組織起來,給以必要的輔導、培訓,提供必要的條件與支持,要廣泛動員和鼓勵大中專畢業生,特別是有一定文藝專長,熱心農村文化工作,並對農民懷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學生投身農村文化建設。鼓勵他們紮紮實實、堅韌不拔、為農民服務,為社會奉獻,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散落民間的文化使者和活動支點。要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建設的氛圍。利用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廣泛宣傳農村文化工作者紮根基層,服務農民的先進事蹟,使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農村宣傳文化工作。

關於我市農村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