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5篇 綻放智慧之花:探索玫瑰與教育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3W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是一篇深入探討教育與人性的經典著作。作者通過玫瑰花的比喻,揭示了教育背後隱藏的深層意義。本文將對該書進行精彩的闡釋和思考,探索如何通過教育喚醒人們內心最美好的品質。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5篇 綻放智慧之花:探索玫瑰與教育的啟示

第1篇

徘徊在圖書館,在眾多的教育名著中游走,我的視線不禁被眼前這本《玫瑰與教育》書名所吸引,翻閲泛着濃濃教育香氣的書卷——《玫瑰與教育》,頗有感觸,仿若走進玫瑰園,此處動人風景、迷人芳香讓人流連忘返,我感覺自己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心中的感悟與觸動似乎要“衝口而出”,自覺有許多話要説……

?玫瑰與教育》一書是竇老師從實踐中總結記錄下的個人的思考和感悟,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的課,開拓了我的視野,令我受益匪淺。我曾多次聽她的網絡錄像課,她的課充滿激情,課如其人,熱情得讓台上台下沒有理由不為之興奮,她的課也不無理性,正是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教育春天,她開出了最鮮豔的一朵。竇桂梅自詡為“玫瑰”,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説:“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現在,她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我覺得頗為有趣,印象中的她從容、大氣、率直甚至豪邁,卻又不失南方女子的細膩温情的特質。

教育在線是“一片生命的林子”,這裏有許多來自一線優秀教師在交流他們的教育思考,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見證着彼此的影響竇老師説自己是在“連他們天人合一的融洽,採他們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他們一片迷濛的吳山煙水,取他們數幀流動的花光水影,記他們淡遠的歲月章回,耕耘出了自己的玫瑰園。”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5篇 綻放智慧之花:探索玫瑰與教育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竇桂梅的的這本《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玫瑰與教育》讀後感 賈曉玲。

該書主要為四部分,第一輯是她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種清淡與憂患的完美結合。第二輯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這點給讀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約的文風裏,體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徵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緻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覺”,“沉醉不知歸處”成了自己最好的選擇。

當然同樣身為教師的我也在認真閲讀完此書後,開始了嚴肅的思考。時代在不斷變化着,我們所謂的課堂學習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競技比賽,我們不該過於太死板。課堂裏沒有誰是真正的失敗者,所有的學生都是需要鼓勵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師眼裏不積極的學生更應該得到鼓勵,這些不起眼的鼓勵也許會轉折很多人的人生。我們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期待我們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勵的學生。我們沒有權利用成人世界的勝敗、積極或不積極之類冷血原則去約束他們和評價他們,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和未來的熱情,激起他們對榮譽的尊重。給他們一顆美好的心去看待他們所要面對的路。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紅花嬌縱一部分學生,同時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學生。

我們要時刻銘記: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後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着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因為她的《玫瑰與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跳着舞過平凡的日子,讓我走進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園。

第3篇

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着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説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着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懷着愛心吃菜,勝過懷着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着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着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為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教師的自身素質最重要,教師要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是有風格的。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

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自己內心湧動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去,切忌成為“教學機器”。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善待,教育不是競技體育,不是讓受教育者優勝劣汰,而是讓每個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第4篇

臨近放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位教師發放了一本書,我領到的是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一書。當我一拿到書,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書名,“玫瑰”。一個浪漫而又温馨的詞語,居然有人將它與教育聯繫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約六七年以前,我曾經看過竇老師的演講和課堂實錄,當時就被竇老師激情四溢的演講深深打動,那時我就瞭解到竇桂梅從吉林一實小一名普通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尋常的教師。

通過再讀《玫瑰與教育》,我知道了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羣書的讀後感。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觸到竇老師那質樸而真實的語言,透露出的是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她的機智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縱觀全書,我覺得竇桂梅老師在讀、寫、思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從讀《人民教育》開始,讓她找到了良師益友,《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她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小王子》《夏洛的網》《教師人文讀本》《語文課程理論基礎》《紅樓夢》……相比較之下,再看看自己,讀的書真是囊中羞澀,不過隨着自己年齡的成長,閲歷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也讓自己到書中去感受名師的做法、經典的甜夢、童話的廣闊海洋。竇老師不光自己讀書多,她還教育自己的學生、女兒多讀書,還向身邊的人、老師推薦閲讀。書讀的多了,隨之也有了廣博的見識。

竇老師説“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閲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竇老師堅持用文字記錄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看後感受頗深,寫作不但是對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更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堅持實踐、勤於閲讀、深入思考的強勁動力,是一種讓我們反思着的存在。確實,寫作也是一種最深刻的心靈對話。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與一個自己最信賴的朋友在談話。當你心情不好時,就可以“暢所欲言”。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毒”過程,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美容,因為文字可以滋潤生命,讓人忘卻心靈的疲勞。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觸。謝謝《玫瑰與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經歷了心靈的洗滌,讓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滿希望。

第5篇

最近讀了《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記錄了竇桂梅老師,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竇老師在書中説:“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從她的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和執着。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説:“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閲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為什麼朗讀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為平時很少讀,特別是像竇老師那樣説的大聲讀。

“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而同為教師的我卻在寫作大道路上有一種疲於應付的感覺。特別是在沒有什麼事情可寫的時候,就有一種湊的心理在作怪!沒有真正陳夏鑫去寫作。

讀着這本書,瞭解了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後我需要像竇老師那樣: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讀後感·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鋭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閲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竇桂梅語)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第6篇

最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書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身為一名教師,應如何與學生智慧的相處,應如何提升自身素質,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

通過讀小紅花的背後,竇老師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鼓勵,引導學生?是呀,課堂上,老師們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上進心,總是用一些小紅花或者其他鼓勵性的方式,原本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會讓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也可能會忽略到部分表現性不是很強的學生,所以,我們在鼓勵學生時,真的需要注意,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也應該注意到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為老師,應該儘可能的給予每個學生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温暖。

在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這一章中,竇老師提出了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專業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識,學習力,積極向上的執着力等,專業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專業自我,即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我認為,身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自我,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極速變化的世界,與時俱進,這樣,才能與學生更好的接軌,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學。

在大敬佩與小遺憾這一章節,我也被張思明老師那種堅韌的精神所感動,即使在繁忙,他總是會抽空讀書,跑步等,行李箱永遠是井井有條,他深沉穩重而又謙虛謹慎。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自律有多麼重要,的確,越自律,往往就會越自由。

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節,很幸運,在這個假期,遇到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讓我也深思,身為一名教師,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屆又一屆學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身為一名國小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多閲讀書籍,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心中有愛,更加耐心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第7篇

讀完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全書,掩卷沉思,這本書給我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觸——

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中告訴我們:“要立足課堂……並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心得。”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着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我從一年級開始,課堂上經常獎勵學生小紅花,五角星等,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牆壁上一串串小紅花、一排排小紅旗,對於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來説是榮耀的記錄,對於那些榜上無名的孩子來説難看的記錄。課堂學習不是競技比賽,沒有誰是失敗者,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鼓勵和撫慰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期待我們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勵的孩子,我們沒有權利用成人世界的勝敗、積極或不積極之類的原則去約束他們和評價他們,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和未來的熱情,激起他們對榮譽的尊重。

同時書中竇老師毫不吝嗇地道出了頗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一是改變態度。“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啊,“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只是繁花盛葉中弱不禁風的一葉草兒,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説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着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當下。“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

四是學會感恩。“懷着愛心吃菜,勝過懷着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

第8篇

玫瑰與教育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談與憂患”,寫了作者在具體教學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結緣等;第二輯“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是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寫出了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和由次引發的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閲讀一些書籍後的讀後感。

一是作者優美、貼切又恰到好處的語言表達。文中作者總能把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思想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而且讓讀者感覺那就是最好的表達詞語、最優的表達方式。“練筆就好比開花,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力量,是不可能讓一瓣一瓣的花朵展開自己的面容的,以為剛一動筆就能一鳴驚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罷了”,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話,説出了自己在寫作練筆上的感觸。作者的文筆,無疑與她的廣泛閲讀和勤奮練筆分不開,這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的榜樣。

二是獨特的有見地的思想。竇老師概括性的提出了國小語文的質量目標: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時也強調了閲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講到“一個不曾擁有良好閲讀習慣的孩子,一個極少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將是枯燥無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將是極其荒蕪可怕的”,的確,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多地加入閲讀的教學,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應有的滋養。

三是敢於提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在文中説到:“今天的學生是考試的連體兒,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是上大學,一方面幾乎聽不到他們對教育的感恩之情”,“這不是讀書的學校,這是隻做題的學校”,“中國的教育常常是一陣風,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的精神世界裏”......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否應該有更多這樣理性批判的聲音,這樣,才會促使大家對現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進教育的進步。

太多這樣優美的語句、獨特的見解、敢於批判的精神,出自竇桂梅老師,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她從吉林一所實驗國小走到北京,成為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期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在人民大會堂做過專題報告....

第9篇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審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閒暇之餘,翻閲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她對教育事業真摯的愛,積極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為視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學習精神,都讓我感動。如果這個時候再讓我談對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這也是整本書中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她的教育手筆摘錄,翻過目錄便是竇老師的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書,我欽佩於竇老師對寫作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寫作的境界:“網上、網下練筆養成了習慣,像吃飯一樣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寫作就像是任務一樣,在那裏一點一點地擠牙膏似的,無病呻吟地抱怨着。竇老師的文字如此親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這樣解釋到:“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又是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甚至也會有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好在我這個人沒長記性,過不了多久,又在那兒將文字當成車馬炮,調兵遣將,操練起來。時間長了自己才會覺得練筆養成了習慣。”她的這種想法,我們大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堅持,而我呢?每次要寫點東西時,才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玫瑰與教育》的最後一輯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這一章節裏收錄的是竇桂梅的部分書評。讀着她的這些書評,我禁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為什麼寫不出這樣的書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讀的書還太少!是的,我讀的書真得還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竇桂梅的書評寫得理性、有深度廣度,我自歎不如。對照別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與別人的差距,因此,這也更堅定了我要多讀、廣讀、深讀之決心。

在書中,她在每一個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這朵書香的玫瑰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個人,如果功利地去讀書的話,往往不會有收穫。你越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不是為着某種目的刻意讀書,你越是會收穫很多。竇桂梅就是這樣的讀書人。許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書的閲讀,讓她懂得“與文學為敵的語文教育留下的將是缺乏想象力和沒有審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語文教育必須讓學生的精神泡在文學的蜜罐子裏。教師呢,更是如此!”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閲讀,要把閲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寫自己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寫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條,一句話,都是總結,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竇桂梅老師曾經也與我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師,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閃光,所以她開始多次的嘗試,即使失敗也常常光顧她,但她仍然以高漲熱烈的輕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因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麼,成功會屬於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頑強的毅力使她終於成功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寫,讓寫作來記錄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開的軌跡。,不想寫的時候硬寫,養成一種習慣。經常激勵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竇老師“每晚坐擁書城,甚至將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和記錄”。她説:“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因為讀書,竇老師每天精神抖擻,因為讀書,竇老師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我欽佩於竇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

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讓你的精神飛翔起來,更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以在最富營養的樂土中綻放。教師讀書更是意義重大,因為我們的面前是學生。如今,我們學校的很多教師“立足當下,着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閲讀”,校園書香隨處飄逸,讀書已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書香玫瑰吧!

第10篇

竇老師不僅從事語文教學,她還對音樂、數學、美術、自然常識等學科有所涉獵,也曾經教過這些學科,這倒是和從事幼教工作的教師有相似之處,對於小年齡段的學生來説,教學應該是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整合。所以有了共同點,讀起竇老師的文字就更有共鳴之處,雖然《玫瑰與教育》是05年出版的書,但是書中的很多理念都與現在的教育觀不謀而合,我自己對竇老師的觀點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竇老師書中的標題,每個標題中的內容都很值得與我們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教師的專業只有先擁有自己的專業尊嚴才能夠真正發展,而要擁有專業尊嚴首先就是要提高專業自信。這個講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學習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教育學,有寬泛的人文視野。

直到現在,幼教工作者還會被許多人評價為“只是帶帶小孩,不要讓他們出事”的人,有男老師從事這個工作,就會被社會解讀為“男保姆”競爭上崗。這些現狀,除了部分是源於社會對幼教工作的錯誤解讀,還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問題。

今年畢業的我,雖然經過了大學四年的理論學習,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以理論為先行指導,相比之下,師傅的經驗傳授,觀摩活動中的觀察記錄反而能讓我更容易上手。當然,實踐出真知,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極其重要,特別是一些老教師管理班級的方法很即時見效,但是,真正瞭解幼兒還是在於要研究幼兒的身心發展,不是觀摩到的方法就適合自己的班級,每一個幼兒都是不一樣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兒心理髮展學,有了理論的支撐才會在實踐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僅是幼教工作者,許多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們,許多因為家庭年紀的原因而放棄了學習或是減少學習的時間,單純憑藉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這樣走到退休的年紀,幼教是一個很容易在青年的時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時候繁華褪去的職業。

學習真的是一項需要堅持的事情,現在,教育部對教師專業化的重視使得大部分教師都在不斷學習反思,希望我能夠和同行們一直堅持下去,使得學前教育的發展有新的突破。

竇老師在書中引用過美國文學家蘇珊﹒桑塔格接受“耶路撒冷獎”時説的話:勉勵自己,一定要認識到,人的“未完成性”恰恰是自己或其他人的最重要的、最本質的特徵。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深有感觸,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改變的缺點,不過是教師的缺點很容易被曝露在大家面前,個人缺點也是個人特點的一部分,能讓缺點成為特點,那也是一個有特色的教師。

我之前一直被帶教過的師傅説上課沒有激情,“你沒激情,小朋友怎麼被你帶動起來呀?”、“還是激情不夠,能要每一句話都有輕重,讓小朋友牢牢盯着你,那你就算成功了。”諸如此類的話語一直在困擾着我,怎麼改怎麼不對勁,偶爾有幾次情緒調得非常高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心理總是覺得這不是我理想的教學狀態,難道我要一直這樣嗎?直到一次在帶教活動後一位教師對我説:“你的語言平實,狀態很自然,讓人感覺很舒服,再注意教師語言的嚴謹和一些停頓的地方,這裏你還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天我很受感動,第一次自己的教態被教師認可,讓我有了繼續堅持我的教學特色的信心。語言組織上的缺陷真的很大,需要今後幾年認真地學習,能在師傅和其他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將我的缺點變成我的特點。

這個名詞是日本對於特殊兒童建立學校的名稱。日本對於特殊教育投入了比普通教育多了許多倍的資金,那裏的孩子通過養護學校的學習,學會了自理,有的甚至還掌握了專業技能,在社會上謀得了自力更生的職業。這點我國還是要向他們虛心學習的。

許多特殊孩子家長的觀念就是不論自己孩子的狀況怎麼樣,今後都要在這個社會上發展,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學習,隨班就讀就是大部分這樣的家長採取的策略,希望他們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在我們幼兒園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由於專業的不對口,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是兩碼子事,我們教師對這些孩子根本沒有完全適合的教育方式,加上特殊孩子是需要有教師能一對一的指導幫助的,這更使得我們這些幼兒教師無暇關注到這些孩子,孩子得不到專門的養護,就會越來越糟,對這些特殊孩子來説,怎麼算得上是公平的教育呢?

上海有這樣的特殊教育學校,但是真的很少,能接受自己孩子是問題兒童並能自願把自己的特殊孩子送到這樣專門學校的的家長更加稀少。這同樣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和社會的理解寬容,有時社會的輿論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着這些家長,使他們不敢直面自己的問題。我的一個大學好朋友就是學特殊教育的,原本想在上海工作的她,瞭解到上海對於特殊兒童的養護現狀並不樂觀,最終還是選擇了去相對來説條件更加好的珠海發展自己的事業。

上海特殊教育的專業只有華師大才有,而就我同屆的特教專業的人屈指可數,我們這些天堂的孩子不應該就這樣“拋棄”在一邊。對於學前教育的我來説,也應該多學習一些特教知識來應對班級中出現問題的兒童。能讓這些孩子有真正地發展。

説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在圍繞今後要不斷學習的方向來講,我覺得對於一個新教師,還是要保持在學校的書卷氣,少一些世俗的誘惑,堅持我的座右銘:獨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第11篇

最初捧起竇桂梅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只是被書名吸引住了,疑惑浪漫的玫瑰和樸實的教育是如何產生聯繫的?

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

信手翻開,這一段話映入眼簾,細細品讀,我突然有了一種漫漫長夜終於迎來光明的那種喜悦。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竇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愛之深情之切,不禁為她那投身於教育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時常審視自己的課堂,發現隨着年月漸長,我的課堂逐漸丟失了應有的活力,缺乏與學生相匹配的激情、靈性、活潑,伴隨而來的是備課時對課堂教學如何開展的糾結和困擾,以及對教學效果不理想的自責和反思。於是我開始購買教育教學書籍,關注教育類公眾號,學習前輩同行優秀的教學經驗,希望能給自己充電。在眾多重複又氾濫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報刊之中,面前的這一本《玫瑰與教育》,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帶着對竇老師的敬重,翻開書的第一輯,裏面的第一篇故事就讓同為教育者的我深受觸動,這篇故事名為“小紅花的背後”。在這個小故事裏,竇老師提到了小紅花,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國小教師會很習慣地用小紅花或者其他小物品去獎勵好學生。把象徵着獎勵意義的東西,送給知識評測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送給那些我們認為表現優異的學生,頗有一種寶劍贈英雄的感覺,這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正常的表揚規則。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這個規則是我們教師定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裏,也許充斥着“成王敗寇”,但我們的學生不是成年人,課堂不是競技場,知識的學習也不該是一次勝負必分的比賽,在課堂裏沒有學生是失敗者。在每一次的學習、作業和檢測過後,每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去表揚、鼓勵和安慰。我們在表揚學習標兵的時候,也不該忘記了其他孩子,他們當中或有人取得了微小的進步,或有人很努力卻停滯不前,這些學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需要我們去鼓勵。

在我們面前,所有孩子都是弱小的,他們都期待教師和家長用温暖、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所有人。作為教師,既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道德規則的示範人,我們不該也沒有權利用成年人的勝負觀和原則去評價他們。相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孩子對世間萬物的熱情,鼓勵他們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未來,同時要教導他們在成功和失敗面前都應該保持良好心態,用正面和樂觀的心態繼續下一段美好的旅程。

竇老師提到的做法是美好的,應是我們教育本來該有的樣子,如玫瑰一般美好芬芳,惠及眾人,美麗卻不做作。

竇老師筆下的文字,沒有長篇“雞湯”,不執着於刻板晦澀的教研成果,每個字都可以看出她對教育的熱愛,她對這份職業發自內心的熱愛。跟隨竇老師的筆跡,在她平白樸實但又不失力量的文字中,我繼續感受她對教育教學積極的態度,以及對當下教育的無奈與困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篇文字,慢慢感受竇老師在她的教育歷程中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就在其中獲得成長。

在她的文字中,我們認識到教師都必須要有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觀念。竇老師就像我們眾多教師的鏡子一樣,不因為自己從事多年教學工作而滿足於經驗,也不因為自己在教育教學上有所成就而安於現狀,更不因為自己在業內已赫赫有名而故步自封。在教學的同時,她依然堅持撰寫教學記錄,不停地反思,不斷地思考。同時還借鑑日本的教育去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希望能讓課堂教育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

也正如她所言:“有夢總是好的。”當下的中國教育,還無法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影子。對此,教師不應停滯不前,安於現狀,而應滿懷初生牛犢的激情,永遠守護我們心中的“教育夢”,與時俱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成為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

透過竇老師的一字一句,我們會發現要想成為一個有“專業尊嚴”的教師,還應該沉澱內心,不為世俗功利所影響,不被職業利益、生活利益所左右。我們一定要回歸初心,紮根於教育實踐,滋養於讀書昇華,立足於學生實際,同時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見解,敢於創新和實踐課堂教學,讓課堂展現知識應有的魅力。

我想這一切也正是我們逐漸缺失的東西,我們總是用以前的經驗去處理一年又一年的教學工作,去面對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甚至連課堂上用來調節氣氛的笑話,我們都不願意“更新換代”,一切都太依賴經驗,缺乏貼近時代發展和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我們對教育教學逐漸“隨意”,對學生逐漸“隨意”,甚至對自己也開始“隨意”。這“隨意”非常可怕,我們做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偉業,但卻逐漸失去了鬆土施肥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要做一個有真正“專業素養”的新時代教師。

在這本書裏,感受最深的還是竇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書育人這份職業的熱愛,對自己作為一個教師的那一份自豪感和榮譽感,這份愛,愛得深沉,愛得真切。我時常在想,這份愛會不會就是我們許多同路人所欠缺的?

她那一個個接地氣的故事,如玫瑰的花瓣柔軟,散發香氣,讓每個讀者深受薰陶,但是文字間又帶着尖鋭的刺,刺痛每一個讀者的內心深處,特別是教育者。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竇老師把自己的思想情懷慷慨解囊,化作一支支香氣宜人的玫瑰放在我們的手心,讓我們的雙手都留有餘香。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也希望每一位教育事業的踐行者,都能夠堅持初心,滿懷正能量,讓平凡而樸實的教育,開滿浪漫絢麗的玫瑰花。

第12篇

?玫瑰與教育》一書是由竇桂梅老師所寫,竇老師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模範教師,曾獲全國十傑教師提名。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後感。讀完這本書,好象更瞭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於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發。

本書是竇老師的文章的合集,從文章的性質入手分成了四個部分,即第一部分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部分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部分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部分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這四個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又各有各特點,通過對這四個部分的仔細閲讀,我們明白了竇老師的教育理念,也明白了現當代學生的學習應該注意什麼,老師應該重點抓什麼。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專業尊嚴,我們與與那些名師的差別,是少了一份對自己專業的自信,少了獨立的思想和專業的尊嚴。而具有高超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對自己的課堂作出明智的判斷與抉擇。反觀一下自己,我們是否被評職稱、寫論文所牽制;是否注重紮根實踐,潛心讀書;是否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了關於教科書以外的見解;是否走出文本與權威的圍牆,敢於在“意外”中聆聽學生思想拔節的聲音。在轟轟烈烈的課改大潮中,我們鼓勵教師不僅要擁有突破樊籬的勇氣,更要有專業的底氣。底氣從哪裏來?唯有提高自身,真正掌握教育教學的要義;與書籍為伴,獲得廣泛的人文視野;在實踐反思中積澱自己學科的專業知識,並且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方能在教育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尊嚴。

我感覺作為一名老師上課應該富有激情,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網絡上聽竇老師的課就是富有激情。竇老師也曾經説過:“沒有情感的課堂就像一口枯井,沒有激情的女教師就像沒有光澤的舊瓷器。”我在想,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説,沒有情感的課堂是不吸引人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竇桂梅老師善於運用激情去喚起學生的情感,並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用心體驗,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從竇桂梅老師身上,我們看到的語文課堂是富有詩意的,是激情昂揚的,其他的課也應該是這樣。教師要每一個神情都傳播着情感,每一個動作都散發着魅力。聲情並茂的講解及其揮灑自如的演繹,給予聽課者藝術的享受。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喜歡課堂,學習成績才會提升。

通過閲讀《玫瑰與教育》我深刻地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我們青年老師也要養成這種習慣,讀書、思考、實踐,為教育事業而奮鬥。

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裏,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通過閲讀《玫瑰與教育》一書,我立志做一名好老師,第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師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第三,要有紮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説,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第四,要有仁愛之心。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13篇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教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進取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先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説:“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此刻,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我——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我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我,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了自我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並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我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我在堅持自我的教育夢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僅聽見聲音,並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説:“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閲讀,並用筆促進自我的思考——這是促使自我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教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裏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主角。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裏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第14篇

不管何時何地,誰收到玫瑰花都會怦然心動。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義。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誠與坦白”;“99朵”是“天長地久”。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忍耐與期待”;像“20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

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常常為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農村長大,沒有書香的薰染,大學裏自己傾心於玩耍,而對圖書館比較陌生,工作以後,才知道什麼叫淺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

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閲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吸引我的,首先是書名。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眼睛,通過眼睛,我們有了想了解她內心的願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説三道四、世人表面熱心其實漠然的教育怎麼和這麼美的字眼、這麼美的形象“玫瑰”聯繫在了一起?

於是,在她高雅的“清談”中感受其深深的“憂患”,隨她走進“聽説讀寫的背後”,聆聽關於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着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窈然回首,“玫瑰”與“教育”的含義及關係已漸清晰。原來是因為有了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玫瑰才長久地燦爛在教育的四季裏——芬芳四溢。

?玫瑰與教育》一書的最後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話:“跳着舞過着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因為她的《玫瑰與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跳着舞過平凡的日子,讓我們走進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園。

第15篇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説!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課堂缺乏生動而苦惱。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閲讀吧。相信在閲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閲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