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篇 培訓感悟:我與部編版教材的約定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本文主要介紹了部編版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通過參與培訓,筆者深刻認識到部編版教材的獨特性和實用性。培訓過程中,老師們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了學員的注意力,使其對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培訓還強調了教材與實際教學的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這些經驗將對我們的公文網站編輯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篇 培訓感悟:我與部編版教材的約定

第1篇

9月18日,我懷着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參加了安義縣教育局舉辦的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會,這次培訓對於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就是一場及時雨。在這次培訓會上我聆聽了主講趙水蘭老師分析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教學編排目標及編排意圖,讓我對教育教學有更深的認識,使我進一步瞭解了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不斷總結與反思,提升自我。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以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夠吸引學生閲讀,激發學習的興趣。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學目標,明白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選用恰當的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新教材對閲讀也提出了一個新的高度,鼓勵學生多閲讀,廣積累。一年級閲讀教學,學生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讀準字音,會停頓。認識常見的標點符號,能説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教師不用刻意去解釋課文,讓孩子在朗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時也要聯繫兒童生活,關注兒童的成長。儘快讓學生儘快進入自主閲讀。學生的自主閲讀的基礎,就是識字。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多識字。

作為一年級的'老師任重道遠,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夯實的基礎,學生才能走的更遠,更好。現在有了新的理論知識的武裝,讓我們信心百倍地投入我們的課堂。共同期待花開的日子。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篇 培訓感悟:我與部編版教材的約定 第2張

第2篇

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使我感觸頗深。我主要學習了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點內容: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課堂教學設計的新觀念、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何進行新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及歷史教科書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

首先,針對教學課堂設計的含義主要是: 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設想和計劃,是對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表現出學生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景做出精心的安排。

新教材之“新” 時序性:在內容編排上,堅持歷史學科“時序發展”特性,採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符合國中性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史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感受到中國歷史是在縱橫交錯的歷史時空中不斷前進的。

時代性:中國古代史歷史的短鏡頭拉近到21世紀,讓學生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這樣的設計,在體現時代高度的同時,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切性: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精選最基本的史實,刪除過難、過偏的知識,進一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更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每一單元的前面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現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涵蓋了課標所要求的主幹知識,並有一些相應的必要內容。新教材的課文,一般是根據課題分為相關的三個子目,分別敍述基本的史事。每課的課文大約在1000字內,全以大字形式呈現,以使課文更為通暢。 課文前設:導言:結合本課內容要點,以問題設置為主,以激發學生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課文旁設:相關史事: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事,作為知識的補充,如名詞解釋、事件説明、現象描述、歷史小故事、文物賞析等。問題思考:結合課文內容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 課文後設:知識拓展: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新教材還設有大量的插圖,平均每頁都有兩三幅圖,達到了圖文並茂,可使學生拓展視野。

新、舊教材之比較: 1.教學課時的變化 原有七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22課,還有五節活動課,新教材四個單元21課,其中活動課一節。原有七年級下冊教材共三個單元22課,還有活動課一節。2.單元標題的變化(以七上為例) 舊教材 新教材 中華文明的起源。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統一國家的建立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3.教材內容的變化 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4、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説明了這一點。(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不管是理論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罷,對於我來説值得借鑑的地方很多,瞭解了新教材的內容結構和特點,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參與每一次的培訓,完成每一次記錄,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訓的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刻苦鑽研,更好地把歷史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從歷史中學會知識,學會做人做事,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第3篇

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廳和黃河傳媒聯合組織的國中歷史新教材的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卻仍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聽了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和中學歷史高級教師丁丁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對新編的七年級教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真可謂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新課改的到來對歷史學科教學來説就是一場及時雨。

在開幕式上寧夏教育廳教研室嶽維鵬主任做了重要講話,他提出:歷史學科的地位會有所上升,要重視歷史的教學。這讓我很激動。就目前來説,歷史在會考中只佔30分,而且還是選考的,考試內容也比較少,所以被很多學校看作副課。學校的不重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就使得我們歷史老師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困難,而新課改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向我們全面又詳細地介紹了七年級新教材的編寫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內容的變化,並配以教學案例對新教材進行具體分析和講解,並提出寶貴的教學建議,為老師們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實的指導,為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中學歷史高級教師丁丁老師帶來四節優秀的課例為我們做教學經驗交流。短短的三個小時丁丁老師親和、幽默、紮實的.教學功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作為她的學生應該很幸福。因為她完全融入到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探索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讓歷史課堂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師授”型,而是“活”起來了。這正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們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從而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於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説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台,也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這此新教材培訓説成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的話,那麼今後的教學中的每節課都是我們在這個征途的一個腳印,我會在新課改中留下自己每一個給力、清晰的腳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