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9W

在讀了一遍又一遍《戰爭與和平》,才能讀懂,那麼是時候寫一寫你的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

《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

我們常常認為狡猾可惡的人總會惡有惡報,下場十分悽慘,而單純善良的人最後總是得到最美好的生活,最感人的幸福,可是每當我們揭開社會真實的面紗,就會發現社會本不是這樣的,人善被人欺。

娜塔莎是一個任性熱情卻十分善良的人,她與安德烈公爵是未婚夫,娜塔莎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姑娘,小流氓阿納托爾是個專門招引姑娘的小夥子,雖然已經有妻室了,但不過整天靠着英俊的頭顱沾花惹草,無惡不作,一次偶然的聚會,他認識了娜塔莎,並用花言巧語和千億伏特的微笑征服了娜塔莎的心,並異想天開的準備和娜塔莎私奔。娜塔莎的夥伴索尼婭和德米特里耶夫娜夫人偶然間從阿納托爾給娜塔莎的信間得知了祕密,她們都知道阿納托爾的為人,於是瘋狂的勸阻娜塔莎,可娜塔莎已經昏了頭,絲毫不聽勸阻,單純的認為阿納托爾是個內心跟他表面一樣美麗的小夥子。勸説未果後,索尼婭和德米特里耶夫娜夫人成功的破壞了阿納托爾的計劃,阻止了兩人的私奔。可是娜塔莎就萬分可憐了,感情被欺騙的感覺是不好受的,最後娜塔莎好幾天都不吃不喝,等待着阿納托爾,差點崩潰。

最近同學們的博客裏一直流傳着“13歲小女孩不忍家暴跳樓自殺”的新聞,還不怕手發麻把整篇遺書一字不漏的全發在博客上。我也很震驚,這簡直就是後媽中的後媽,殘暴中的殘暴!!不少同學義正言辭,瘋狂的批評這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我也同意同學們的看法,但是這女孩未免也太傻了!!父母對她所實施的暴行已經構成家暴,卻仍然容忍下去,不向任何人求助,也不拿起法律的武器,恐怕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惹得禍吧,不實施任何勸阻,也沒有任何的反抗,暴力只會越來越升級,善良單純是好,但是也得適時行動,事情竟然已經發展到把人打昏的狀態,你善良下去會有用嗎?像這樣的“忍者”法最後只能成為暴力的犧牲品。而小女孩最後只是做了把頭埋在沙子裏的鴕鳥,結束了自己悲慘的生命,這跟娜塔莎一樣,不願面對現實,而是選擇了逃避。

同學們,社會上千變萬化,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遇到了別人的攻擊要學會反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度的容忍下去只會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悲慘。

《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

十九世紀初,歷史在俄羅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倫,開始把他征服的目標指向這裏,於是一場殘酷的戰爭爆發了。我讀的這本書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利用這樣的歷史背景些出的最偉大的作品-《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這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

安德萊公爵之“死”是我認為全書中最感人的一幕。這段內容對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我從此一改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昇華到人類的良心上來感覺世事了。莊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脱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只有它才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寄託。作者在小説中也認真探索了貴族階級的歷史命運問題。小説的主要情節就是圍繞着包爾康斯基、別素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他用詩意的筆觸描寫了京城以外的莊園貴族羅斯托夫一家和包爾康斯基一家,指出在這些貴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風,他們有愛國心,與人民的精神相通。

《戰爭與和平》不愧是一部宏偉壯麗的史詩,它不僅描寫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場戰爭,它還喚起我們對民族和世界歷史的濃厚興趣,喚起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切關懷。這是任何專門描寫和研究戰爭的論著代替不了的。而作為一部偉大而深刻的文學作品,它還是任何學術論著代替不了的,因為它還是一部人們心靈史詩,一部生命的史詩。我們在這裏不僅看到了戰爭和民族的歷史,還看到了在戰爭與和平的轉換中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心靈,看到了他們深深的渴望、痛苦、歡樂和追求。今天幾乎所有學術的論著都是題目有限的、分析的,因而也是片段的;而它是綜合的、完整的。戰爭構成了歷史的突出節點,而歷史則不過是人的生命的展現。三者的核心是人的生命:肉體的和精神的生命。下面我僅就戰爭行為的倫理、歷史的法則與責任,以及面臨死亡對生命的認識來思考其中提出的困難問題。特別是在最後一點上我不可遏止地被其吸引。

《戰爭與和平》學生讀後感800字左右

托爾斯泰曾説:“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的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説,應該是包羅萬象的。我們置身其中,似乎可以掌控大局,但又感覺如沙礫般渺小。因而,凡是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理構造了一部屬於自己的《戰爭與和平》。在我看來,它是一羣年輕人在時代的大格局下對人生的不同選擇,或喜或悲,引人深思。

性格決定選擇,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並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瑪,小尼古拉等。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選擇。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書中許多人物的性格,都隨着時代或多或少改變着。如皮埃爾,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海倫到娜塔莎,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爭前到戰中戰後,從貴族老爺到俘虜再到釋放,從初出道時的年輕氣盛到後來的好學深思。他的性格一直處於一種無法停止的狀態,每經歷一件事情,他都產生一些新的思想,並不知不覺中完成改變。

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經歷過很多大的變故,從軍、負傷、喪妻,對娜塔莎的愛情到放手,甚至死亡。相對於皮埃‘而言,他性格的變化是比較突然的,這與他所處的環境和自身性格有關。他冷靜,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少皮埃爾的那種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死在戰場,深感可惜,但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開安排他,畢竟他在臨死時徹悟了。

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裏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成熟多了,沉靜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以至,傑尼索夫再見到她時,竟會大吃一驚。但,無論這些變化多麼不可思議,我們都會覺得它合情合理。

無論他們怎樣變化,皮埃爾還是皮埃爾,娜塔莎還是娜塔莎,安德烈還是安德烈,他們天生具有的根本性格是永遠不會變的,他們的選擇是俄國青年的代表,在戰爭的洗禮下,他們又使俄國充滿讓世界戰慄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