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會觀後心得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6W

  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會觀後心得感悟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民族團結的土壤生髮奮進力量。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各條戰線和廣大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紛紛支援前線,形成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強大民族凝聚力。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會觀後心得感悟資料,歡迎參閲。

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會觀後心得感悟

心得一

近日,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雙方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祖國以最高禮遇“過水門”迎接英雄兒女回家,既表達了對抗美援朝英雄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對這段浴血奮戰革命歷史的尊重,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_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我們崇敬抗美援朝英雄,就是要傳承和弘揚他們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接過時代“接力棒”,點燃“精神火炬”,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愛國旗幟底色鮮亮,奉獻熱潮昂揚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領下砥礪奮進。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民族團結的土壤生髮奮進力量。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各條戰線和廣大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紛紛支援前線,形成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強大民族凝聚力。團結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力量,也是祖國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撐。團結促穩定,穩定聚力量,這種力量既是“扛”的力量,也是“戰”的力量,匯流而成奮進之力。我國“發展答卷”上的“出彩成績”離不開各民族間的和睦相處、深度交融和砥礪同行,團結的力量是最堅實的“頂風船”,戰勝了無數次的風浪,攻克了數不盡的難關,奏響了祖國激流澎湃的奮進樂章。聚萬石而成山,納百川而成海。民族團結是祖國發展的揚帆之風、划行之槳,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風聚槳齊,讓大團結力量為祖國的改革發展事業添油助力、加勁鼓氣,各民族要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幫助下增進手足深情,傳遞温暖力量,凝聚劈山斬石之力,凝心聚力共圓偉大中國夢。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愛國情懷的根脈豐潤精神枝葉。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紅心向黨、戰鬥為國,以血肉之軀的慨然前行點亮了民族之光,不畏艱難、不怕犧牲,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愛國情懷如浪花朵朵,騰躍於時代,直抵人心又照亮未來,催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愛國情懷,潤澤的是理想信念,滋養的是精神風骨,是湧動於民族血脈的磅礴力量,熔鑄成中國發展的道路自信,這種自信鎏金於中華兒女前行的足印中,閃耀出領航時代發展的耀眼光芒。經過歷史發酵的“愛國情懷”散發出精神歷久彌新的芬芳,在時代內涵的豐富下,顯得越發有韌性和力量。無論是戰爭時期搶佔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壯舉,還是新時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請戰書和紅手印,都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彰顯。愛國主義不僅是每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也是祖國繁榮富強的深厚底氣。

接過時代“接力棒”,讓為民奉獻的熱潮湧動初心力量。把人民放在心中,心中便充滿了力量。中國人民志願軍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不屈不撓地頑強作戰,正是因為他們的理想信念、他們的職責使命與人民緊緊相連,為民奉獻是他們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準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和最終目標。十四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中國夢,要根植“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在為民奉獻中踐行初心使命,以“熱燙初心”匯聚為民服務的能量。為民奉獻要落實在具體實事中,要做好做強產業,讓羣眾在家門口就能端牢就業“飯碗”,要持續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建設,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一同打贏脱貧攻堅戰,讓致富花開滿祖國熱土,更開滿人民心田。讓黨心和民心“心心相印”,讓“民生線”和“發展線”相互交織,讓祖國的“發展新顏”和人民的“發展心願”相互映襯,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在凝聚人心的同時釋放活力,在寫好民生答卷的同時寫好發展答卷。

心得二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衞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時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此次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的主題,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主視角,圍繞戰爭主線、突出戰場較量,由“正義擔當 決策出兵”、“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以打促談 越_越強”、“實現停戰 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結束語等7個部分組成,旨在致敬英雄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70年前,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繼續向中朝邊境進攻,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為了保衞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30萬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與以美國為首的16國的聯合軍殊死對抗了兩年零九個月。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敵人作戰力量和作戰裝備存在巨大的懸殊的情況下,以頑強不屈的意志、保家衞國的決心,克服萬難、迎難而上、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在嚴寒中挺立,在危難時向前,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軍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成功地捍衞了我國的領土和主權,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十八萬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最可愛的人血灑疆場,長眠在朝鮮。其中湧現出許許多多傑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蹟。黃繼光為完成爆破任務,炸燬敵人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邱少雲在一次執行潛伏任務時,不幸被敵人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燃燒,但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從而影響整體戰鬥部署,始終堅持趴在火中,紋絲不動,直至光榮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鬥的勝利。英雄們這種捨生忘死、不懼風險、前赴後繼、鬥爭到底的精神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抗美援朝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中國爭取了幾十年和平發展的時間,也警示我們要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奮力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業中來。當前,我國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矛盾與問題不斷凸顯。我們要繼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敢於攻堅克難、敢於直面挑戰、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心得三

風起雲湧的20世紀,有一場戰爭深刻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甚至撬動着今天大國博弈的棋局。

70年前,鴨綠江彼岸的三千里江山,夜與晝被炮火一次次撕裂,20多個國家直接或間接捲入戰爭,雙方300多萬軍隊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搏殺,霸權主義者黯然離場,正義的旗幟重新在北緯38度線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陽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東方大地。

_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如果説,西方軍事史學家稱公元前5世紀的馬拉松之戰是“歐洲出生時的啼聲”,那麼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聲吶喊。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其實,基辛格只説對了一半。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中華民族“換了人間”的崛起之戰,更是世界進步力量“保衞和平”的殊死之戰。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保家衞國,再也沒有什麼語詞像這4個字一樣,能夠深刻揭示中國人民在經受列強長期凌辱後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今天,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數據早已揭祕——

在這場戰爭中,重要的戰役、戰鬥134起,平均每週就有一次;志願軍共殲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1萬餘人,擊毀和繳獲飛機4268架、坦克1492輛、裝甲車92輛、汽車7949輛,繳獲(不含擊毀)各種火炮4037門……

這是一個輝煌的勝利——美國軍隊不得不回到中國早就警告它不得跨越的那條著名緯線。

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真正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機遇和願景。

從勝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堅定、自信。

在隨後的歲月裏,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心得四

中國,東北。

70年前的那個秋天,遼闊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着豐收的年景。

這幕場景,來之不易。當時,從持續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週歲。戰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盪滌……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爭。當時,一位詩人曾深情地寫道:應該“讓卓婭和舒拉繼續讀中學第九班,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範……”

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台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和為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也正是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抗美援朝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對於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叫囂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的戰爭狂人,僅靠聲明和抗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也必須用侵略者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嚴正回擊。

一個剛剛結束百年苦難的古老民族,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如果面對戰火燃燒到家門口而無動於衷,是難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只能是一個奢望。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是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歷史選擇。

“脣亡則齒寒,户破則堂危。”殷鑑不遠,日本軍國主義鯨吞朝鮮而後蠶食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後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刻骨銘心。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50年那個秋天,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略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衞和平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志願軍——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軍事名詞由此誕生。它將在以後的日子裏被全世界所關注,並最終成為堅強、無畏、勇敢的代名詞,也因它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而永垂史冊。

中國人民派出自己的優秀兒女參戰,是面對侵略威脅,不得不打,必須打勝,別無選擇。

歷史的銜接,竟然如此間不容髮。中國國內解放戰爭最後一場戰役——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鬥——雲山阻擊戰打響了。

抗美援朝戰爭,給美國人留下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人説話是算數的,中國人為了捍衞追求幸福生活與和平發展的權利、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紅線和底線的。

紅線絕不容超越,底線絕不容踏破——

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