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9W

大家在寫心得時一定要記住內容的合理性,優秀的心得是可以記錄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8篇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1

新課程改革正走進千家萬户、走進教師和學生中,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發現我們的角色發生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的可喜變化下,語文老師的困惑也越來越多,認真反思我的教學,才能尋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讓學生在不斷優化的課堂教學中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新課程改革中逐漸成長起來。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收穫頗豐,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在課堂中呈現,就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鑑定的新課改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以下幾點做法:

一、學習新課標

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的傾向,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習和應用的領地,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生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作為人師,要注重師範教育

樹立知識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奮學習形象,幹事創業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熱情服務形象,新課程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挖掘資源的嚮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獨立學習,對立研究的指導者、促進者,客觀公正的評價者,熱心的社會工作者,課程設計的專家,令人信服的心理醫生。

三、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

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新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排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四、“親其師,信其道”這話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堂,用心與學生交流,從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讓他們感覺到師生關係的平等,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師生關係的融洽。所以細細衡量一下,還是放下老師的架子都到孩子們中間去,這樣,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課呈現出來。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2

現在很多地區都將教材版本換成了新課標教材,這次課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細化學習目標,並且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參與課堂,體味學習的樂趣。課堂效率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學生真正地喜歡課堂,才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這次課改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以下是對國中語文課改的一些總結和心得體會。

一、知識多元化

在課改後的國中語文教材裏,更重視對學生語文閲讀、口語、寫作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再像原來只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課本知識也變得多元化,為學生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能力,學生要想在以後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養才能去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考驗。在課改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視和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助於學生以後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方式改變

原來的課堂是教師佔主導,教師在講台上講課而學生只負責知識的接受;課改後,學生要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師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針對這一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將自己懂得的知識寫成教案,教給學生,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在國中語文這門課程的備課環節,教師要在課堂開始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進行中,對於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討論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隨着課改的進行,教師的備課方式在改變着,學生的能力和成績也隨着課改的進行在進一步提高。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3

現在是信息時代,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前幾天,我觀看了xx鎮x中心國小六年級語文《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學錄像,xx老師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導入自然流暢。x老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題。整個過程x老師是圍繞着xx爺爺為什麼給家鄉的孩子寫信來貫穿,從而引導學生要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整堂課x老師的教態自然、語言流暢,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次,課堂組織能力好。整堂課x老師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師走完整堂課,師生互動很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紀律性強。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學的思路上,x老師讓學生通過xx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中體會到xx爺爺對家鄉孩子的關心和熱愛,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語文課程的魅力所在,特別對於我這個剛踏入語文門檻的曾經的數學老師來説。剛接觸這門課程,腦子裏還有太多未知數,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實踐,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4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國小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説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説: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説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閲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體現兒童味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台。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閲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5

20xx年1月5日,我到雙月湖國小聆聽了多位優秀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現就這幾節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1、語文教學必須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即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説的習慣、讀的習慣、寫字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尤其是聽的習慣。對低段的孩子來説,學會聽,極其重要,這不僅因為聽是思維活動、學習活動的開端,而且,教學生學會聽,也是培養學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優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種重要的方法。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學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識又教方法,既讓學生體驗情感又培養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既抓學習常規的落實又發展學生的自由個性,習慣將自然而成。

2、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感悟”,它是“自主合作”、“發展創新”的基礎。低段學生朗讀的指導一般分為讀準、讀通、讀好等幾個層次,指導朗讀要有目的、有指導、有方法、有層次。在讀中使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要珍視學生閲讀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質疑,並自主解疑,尊重學生多元化答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核心,有層次地組織學生合作、思考、感悟、創新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全面達成三維目標。

“不讀是語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強課文朗讀,精彩段落、關鍵句子要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變成學生自已的語言材料。重視了朗讀教學這一環節,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3、識字教學中我們應樹立一種細水長流的識字觀,每一個具體的字的教學過程都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認識,換一個語言環境不認識,這是正常的;今天認識,過幾天不認識,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呈現這個生字的課文只是起一個“引見”的作用,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它的契機,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學生在與它的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逐步全方位“認識”它,因此教師要增強學生對這個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時空看到這個字都要有一種“回憶”的`衝動,更是要想方設法提高這個生字的呈現機會

我們還應走進生活“鞏固”字.語文學習包括識字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學校的文化氛圍,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調動家長積極性,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利用母語環境,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識字資源,讓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識和習慣,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現機率,從而鞏固教材中的生字。

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優秀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6

我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心得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構建和楷的新課堂。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7

20xx年11月1日星期二,我校全體教師分別迎來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個學科的送課下鄉的精彩課堂。可以説足不出户,在“家裏”就能聽名師授課既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我是語文教師自然進入了語文課堂,聆聽了馮平平老師的一節高年級語文課《風》。馮老師自然的教態,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使學生猶如坐春風、沐春雨一樣,課堂總是勃勃有生機。

整個課下來,馮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大亮點:

一、 教學設計不花俏,無框架式結構。

尤其是在課的伊始,馮老師能就地取材,以自己的名字中的“平”字為契機進入談話,消除和孩子們的陌生感,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以説是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新課引入,毫無刻意、做作之感。課件的製作更是簡約實用,課件上沒有吸引眼球的任何裝點,也沒有悦耳動聽的音樂,就是這樣簡簡單單教學工具,真正的`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處理不急不躁。

在解讀文本過程中,馮老師在重點段的處理中給孩子們方法,讓他們研讀文本找到重點段,抓住關鍵詞時,孩子們不能很快的着眼於此時,她憑藉多年的教學經驗引化學生,自己説出關鍵詞,深入人心從最深處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再到聯繫我們生活。而不是向以往所見到的,孩子們找不到教師就很着急,快速的解析答案了。

整堂課的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時間的把握未能控制在四十分鐘之內。

讀國小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篇8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説,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説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着學生開闢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説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我應不斷總結反思,並和有經驗的教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於新課標的學習心得體會,我只能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談,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在前幾天學校舉行的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中,多次出現了有關國小生閲讀的考題,很慚愧一個假期的碌碌無為,趁這幾天趕緊重拾起新課標,認真、細細查看,其實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來説,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説,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關注課外閲讀,關注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並明確規定了國小階段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45萬字的.任務。

對於這項要求,我想,從一年級的孩子們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適不過了,借鑑二年級組去年的經驗,堅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實施也是對我這學期工作的考驗。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閲讀的興趣並逐漸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肯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具有這樣的“三分鐘”特點,那麼如何培養他們積極閲讀的習慣呢,我也從各方面查閲了相關資料與方法,收穫頗多。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圖書角的設置使我們學校的傳統,老師從學生開學那天就要為他們講解圖書角的設置目的,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優質資源介紹適合的圖書給他們看,如一些圖文並茂的兒歌、童話故事等。學完拼音後,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後學生學完課文後,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閲讀,並指導怎樣讀。正如在第十二冊書中魯迅先生曾經告誡我們的一樣:“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説、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閲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羣書。

其次是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校內許多老師已經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大家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閲讀。比如在六年級時:學了《最後一頭戰象》,學生們已經不用我提醒便開始搜尋沈石溪所寫的其他動物小説去讀,因為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這樣的閲讀習慣,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與孩子們一起重温《安徒生童話》……在即將揚帆的新的班級中這也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再次,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寫個性的讀書筆記。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閲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彙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從閲讀起點開始的孩子們如何做個性的讀書筆記,在喜歡的地方夾上一張自制的樹葉書籤,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書中所講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給閲讀增添無限樂趣。

最後,開展課外閲讀交流活動。

在閲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餘隨時借還,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貼冊”、“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的活動都可以用在閲讀課上,既有效地檢查孩子們的閲讀情況、鞏固閲讀成果,更讓學生享受閲讀的樂趣,激發他們閲讀興趣和熱情。

正如新課標所示:每一位語文教師要給學生閲讀的內容,給學生閲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閲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