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認真品讀完一本書籍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你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供大家參考。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該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通過反覆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説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係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於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於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作為我們教育現代化的一盞指路明燈。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教育脱離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即教育論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讓人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也感歎陶老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標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1、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要貼切國小生的實際需要,適合國小生實際發展的,才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2、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國小生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國小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這些方面,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一次我帶一部分學生去爬山,我注意觀察他們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覆繼續着??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活動,我組織了“遇到困難了,怎麼辦?”的討論,通過談話,讓學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攀爬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我真正體會到陶老生活即教育的偉大意義!

2022年《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最新範文

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個書感觸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學生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隻要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種虛假的不切實際的人。不希望學生進入學校,就好象進入了一個舞台把自己偽造成一個老師喜歡的孩子。沒有錯誤沒有缺點,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只會背台詞不能抒發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生出來思想束縛沒有創造性怎能為人類造福呢?

陶行知説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説教學不能脱離實際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確這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個個是家裏的寵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家長誤認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讀好聖賢書就什麼都強。比如現在一年級學生放學後,要求值日生留下來掃地,就有年輕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在學校來只讀書識字接受知識才是教育。讓他的孩子放學後掃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家務活,理書包,理自己的房間,一切生活都有家長代替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成了懶的習慣,失去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勞動觀念。單薄助人為樂的思想缺乏。還有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做事。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還存在着許多問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説得好"教學做合一"這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曉莊師範宴會上指出的,他是培養造就人的主要實施,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家長都要以教學做合一為理念努力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