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9K

在平時讀書時,學生們都要學習書中的寫作方法。那麼在寫讀後感時相信你一定就會寫的好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

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1

剛剛看完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感覺不錯,推薦。以前沒看過他的文章,對人也不大瞭解。但看完這書感覺這人文字功夫非常厲害,有思想,有深度,也睿智,在藝術和文學方面造詣都很深,最關鍵的是,當時已經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廳級幹部,而且仕途上再上升的機會也比較大,但他毅然辭職放棄一切,走上孤獨之旅,去探尋古代文化、外國文化的歷史奇蹟。在這個浮躁喧譁的社會,能靜下心來做研究的學者已是寥寥無幾,我們應該向這樣的大師致敬!

這書主要分三個部分: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中國之旅印象深的是記錄了古代官府非常重視杭州的水利,才有了今天杭州的嫵媚與風情,離開了水,杭州會失去靈氣,沒了自然生態之美,自然也就沒了文化。還講了19世紀之前很長時間內,山西是全國的首富,文章分析了晉商的沒落。世界之旅打動我的是一對潛水夫妻,只要世界上哪裏有良好的潛水點,會立即趕過去,他們天天生死相依,沒有房子,沒有孩子,終身漂泊,沒有一定的信仰和情懷是堅持不下來的。人生之旅帶給我的確是震撼,也是收穫最大的地方。

中國之旅就提到過蘇東坡被小人陷害時的各種滄桑、世態炎涼及人性醜陋的一面。這部分又提到了巴金、黃佐臨被排擠、打壓、報復時受過的磨難,還有作者本人被媒體誣陷時的法律失語、知者沉默、同行竊喜、羣氓起鬨,面對這些致命性的打擊,餘秋雨先生選擇了沉默,消失在公眾視線中,潛下心來專心致志、與世隔絕地去考察做研究,他覺得反駁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

最稀飯戲劇大師黃佐臨給餘秋雨先生的遺書中送給他的三句話:他們罵啦,罵些什麼?讓他們罵去。文中提到當時遺書中先寫的英文是saidthey?Letthemsay!後寫的中文。這是一種面對小人的陷害,受到委屈甚至冤屈時的人生態度甚至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

對於上述原文中的英文,存在明顯語法錯誤,找個時間準備打電話給出版社溝通確認。

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2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餘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這本書。讀罷餘秋雨先生的這本《文化苦旅》,只覺得淡淡的哀愁與寂寞縈繞在心中不去,久久難復平靜。

在讀之前,我根本不會想到一處處名勝古蹟的背後都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不會想到踏足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其實是踏足在千年歷史的沉澱之上。那一段苦澀,那一段艱難,那一段早已成為歷史的路跡是現今無法真切感受到的。

就説説那個敦煌的罪人——王道士吧!他原是湖北麻城一個普普通通的可憐的農民,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不幸地由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把持着在阿諛逢迎的官場的中國的古文物。王道士從外國冒險家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

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痛。讀到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滴血。這筆文化重債,我們又能向誰討要呢?餘秋雨老師筆下一幕幕清晰可見的中國式文化悲劇,已經令我的心也不自覺得隨之惆悵,陷入了淡淡的寂寞,歷久不散。也許餘秋雨老師得知我們肆意欣賞着他的“苦”,卻不能與之同苦,而只是僅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會更甚了吧。

從西北的敦煌走回東南的江南,江南,與敦煌是不一般的感覺,它也是美,不過它是若朦朧羽紗般的美,它是細雨綿延的美,它是柔情似水的美。與江南牽繫的是一字“隱”,這是失意文人的隱歸,他們隱去知識修養,他們隱去滿腹才華,他們隱去對國家的滿腔熱情,孤傲、名聲,一切都像是順着江南的水一併隱去了,順着時間悄悄地隱去了。

道士塔,陽關雪、廢墟、西湖……路,一直在走,心,也一直在飛,在沙山頂端,望着山腳下那一抹清泉,心中是何等之複雜。陽關外飄飛的白雪,你可記得古人的足跡?圓明園啊,你可想念當時的輝煌?僅僅只有悲涼嗎?不,還有那無序的愁。

中國當時的路跡早不再,璀璨如星辰的文化也在一點點被時間沖刷,如同堅韌的巖石也能被水滴穿破一樣。閉上眼,靜下心去走那一段歷史之路,那一段苦旅,用心去感受那一片時間所不能存留的情與景。閉着眼,彷彿能聽到當時的中華大地在一頓一息,然而歷史文化是它靈魂的一部分,有時會苦澀、掙扎、灰暗但永遠深具哲韻、亙古不朽。

學生《文化苦旅》讀後感範文3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寫的一本從古代跨越現代的長篇小説。書雖是以散文的形式,寫的十分輕鬆瀟灑,但仔細一讀,卻發現是對歷史的批判、嘲笑以及對未來的期盼。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他獨特的觀察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歷史。

讀着餘秋雨寫的文章,我才發現,自己雖然是一個內心堅強的人,但讀着讀着也會不知不覺地被這本書所吸引,所震撼。有時,那些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蹟在它們的背後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令我佩服不已。他用他優美的文筆,給我們帶來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走進書中靜靜地思考。在幾百年前,莫高窟是一個神祕的世界,終於我們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實像,壁畫依然不言,我們靜靜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着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第一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雖然它曾今是記錄中華民族千年歷史的一個很好的記錄點,可被王道士手中一串鑰匙,讓其流落在外人手裏。江南的小鎮它不是經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屬於華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當中國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而開始凋零時,文人或學者們就會帶着他們的知識修養到此處隱居起來,藉以免於戰爭或政治的迫害,因此江南才會如此吸引文人墨客。或許,也是被江南的這種粉牆黛瓦的奇特風格所吸引吧!

這本書似乎沒有把很多的筆墨用在了名勝古蹟上而是集中在了他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個所附有文化氣息的角落上。它可以是街頭小巷,或是一條不知名的清澈小河。這些在他的筆下都可以成為書中的閃光點。這讓我們更貼近歷史,感受那個年代的氛圍,是我們更瞭解它。雖然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藴,從物質上到精神上的,那樣的輝煌,那樣的豐富,書中寫的每一處都是我們的驕傲。他把“人、歷史、自然”都交融在了一起,表達了對祖國偉大的自豪。

《文化苦旅》寫的雖是歷史,但它與現實交融,使我感受到了祖國的歷史文物所經歷的那些風霜雨雪,也是我為他們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