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科學培養人才,廣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實施自主創新戰略。那麼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人才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新時代浪潮中的千里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資源。天生我材必有用,廣大人才要立好“三心”、增強“三感”,在人生賽道上跑出優異的成績。

立好上進心,增強緊迫感。“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無數有志之士寧願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改變其初心和使命,展現了其對理想之光的不斷追逐。理想激發幹勁,充實填補空白。要堅定理想信念,廣博地吸取知識、汲取智慧,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吃苦在先”態度,肩負起新時代“大任”。要再接再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從單一技能型向複合型轉變。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紮紮實實通過一道道關卡,切忌急功近利、本末倒置。

立好公德心,增強責任感。古人云:德者才之帥,才者德之姿。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選拔任用人才的一貫原則。公為本、私為末是共產黨人的崇高品德。捨本逐末,最後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開”,重本輕末,往往能夠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以百年黨史為鏡,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姓為“共”、心為“公”的人格修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做官不是為了貪圖好處,而是真心誠意為人民造福。要善盡自己對國家、民族、社會、家庭的責任,用自省、自覺、自律修養個人品德,真正做到大公無私、公而忘私。

立好敬畏心,增強約束感。修養品德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能由於稍有成就,就疏忽怠慢。尤其是身居重要崗位的人才,要時刻警醒自己:“糖衣炮彈”終究會有一日打到自己身上。“一着不慎,滿盤皆輸。”不少年輕幹部就是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守住自己的本分、履行自己的職責,漸漸淪為“温水裏的青蛙”,被外界誘惑或私人慾念而動搖信仰、迷失方向、失守底線。人人心中各有一把尺,要時時拿出來“審查”自己。只有看出自己的不足,才有改進自我的可能。“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要敢於拒絕誘惑、甩掉人情包袱。要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對得起家人的厚望,對得起黨的培養和人民羣眾的厚望。

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公報勾勒出“十四五”美好藍圖,為各地區各部門提供了強大戰略支撐和正確行動指引。其中,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遠景目標中,“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科技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等一系列規劃內涵豐富、振奮人心,激勵鼓舞廣大黨員幹部奮進“十四五”,為“強國號”成就巡禮不懈奮鬥、矢志奉獻。

“強國號”築牢“最強堡壘”,敢為時代之先鋒。“十三五”收官在即,成就巡禮充分彰顯出“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的突出優勢和顯著實效。脱貧攻堅一線、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一線、疫情防控一線、防汛救災一線……在無數條“第一戰線”上黨旗高高飄揚,黨員幹部無畏艱難險阻、無懼驚濤駭浪,在前沿陣地高揚“鮮紅旗幟”、共塑“中國面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明確“十四五”時期必須遵守的“第一原則”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充分釋放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優勢,在“最強堡壘”築就下讓集中攻關、克難制勝實現更高、更快、更強,在“集中力量辦大事”顯著優勢下帶領人民、依靠人民,力求與時偕行心更齊、步更穩。

“強國號”激活“最強大腦”,敢啟時代之先河。在規劃部署、統籌推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為“十四五”定好向、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根本遵循。以創新激活“強國號”發展潛力,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把牢以創新抓發展、以創新謀未來的“主脈搏”,始終堅定不移謀復興、保穩定、促和諧。以創新激活“強國號”內生動力,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資源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下好“全國一盤棋”,要不斷釋放“大腦中樞”傳導優勢,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中不斷探索創新、總結推廣。以創新激活“強國號”幹事活力,為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黨員幹部撐腰、鼓勁,形成上下互動、齊頭並進的良好風貌,為資源“走進來”、人才“留下來”注入源源不斷力量源泉。

“強國號”奏響“最強合唱”,敢發時代之先聲。奮進“十四五”號角已吹響,“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大考在前、使命在肩。敢發正義之先聲,始終站穩“和平與發展”時代立場,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合力維護世界和平安寧。敢發科學之先聲,弘揚科學家精神,為真理立志,發揮科學應變的“硬核”力量,在講科學、愛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前進路途上礪修身之本、養浩然正氣。敢發人民之先聲,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結合問策與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學習好、宣傳好惠民、利民、便民“聲音”,為聚力保障“十三五”圓滿收官、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生根凝聚磅礴力量。

青春不負,使命催徵。“十四五”即將開局啟航,廣大黨員幹部在“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時代號召下接續拼搏、奮勇爭先,在爭先鋒、開先河、發先聲中昂揚着“吾輩當自強”的卓越風采。

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要深刻認識人才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好人才“組合拳”,打造人才“強磁場”,打入振興“強心劑”,充分發揮人才的先進性與靈活性,組建一支愛農業農村,懂科學技術,善經營管理,有鄉土情懷的人才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築牢“鳳巢”引人才。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有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制定落實激勵、財税、創業等優惠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廣納賢士,柔性引才與跨區域引才並行,對有能力、有水平、有擔當、敢作為的青年人才進行引進,從農業、教育、醫療、化工等鄉村振興的重要領域多管齊下,保障引進的人才的專業覆蓋範圍,發揮人才最大效應,達到一專多能;對於人才的引進與使用,不能只追逐“後浪”,更要看重“前浪”,既要引進“青年人才”補充年輕血液積極創新,又要注重“銀髮人才”的保護,老一輩人才經驗豐富,更能發揮傳幫帶的先進作用,可以帶領青年人才避開“認知彎路”,跨過“誤區鴻溝”。積極搭建人才培養創新平台,推進科研創新平台聚集,依託本地優勢打造高水準平台,開展教研活動,吸引更多的人才,真正達到肯來、能來、愛來,為鄉村振興助力。在本土人才挖掘方面,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現實發展狀況、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程度等方面,本着黨管人才的原則,努力挖掘有能力、敢擔當、闖勁足、有眼光的助力鄉村發展的鄉村人才。搭建校地合作培育平台,為農村青年提供學歷教育和技能素質提供平台,保障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讓真正有理想、有闖勁、敢創新的農村人才變得更加有能力。

把好“關口”選人才。人才的引進與選拔關係着一個地區未來的路線規劃與發展質量,只有在准入門檻上下足功夫,嚴格把關,才能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走進鄉村,走向大眾。第一要把好“學歷關”。對本地選拔與外地引進人才的學歷等“硬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把控,防止讓一些徒有虛名的“偽人才”鑽空子,在資格審查程序上有針對性的對學歷、成績、專業等一一篩查,保障其真實有效性。第二要把好“人品關”。在政治審查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盡職盡責,對引進的人才現實表現情況及人際關係等進行深入瞭解,選拔引進政治立場堅定,個人作風優良,專業素質突出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第三要把好“實踐關”。鄉村振興拒絕“紙上談兵”,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使命和擔當,讓那些表太多、調門高、行動少、做事緩的人靠邊站,要保護那些敢擔當人才的闖勁。第四要把好人才“待遇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可行的福利保障機制,切實保障人才切身利益,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

精心“呵護”培人才。為激發人才創業強動力,精心培育各領域優秀人才,可利用先進的人才幫扶模式,選派科技特派員及產業指導專家深入貧困村開展技術指導和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種植技術及專業栽培知識,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可通過線上短視頻平台廣泛宣傳,專業農用APP開展教學;線下可與各村委會及時溝通成立農學專班進行培訓,多渠道多途徑開展,便民利民;還要注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加大對各鄉鎮農户的培訓力度,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培訓基層農業人才。同時,通過優化“兩個環境”確保人才紮根。一是優化人才引育“硬環境”,引進重點基礎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重大農業課題項目,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人才基礎;引進知名專家學者、成功農户等為本地發展出謀劃策。營造栓心留人“軟環境”,圍繞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有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提供“舞台”用人才。要秉承用好人才的宗旨,使好人才發揮真效用。將人才智力轉化為發展動力,積極開展區域協作,與本地發展程度相當、實力相近的鄉鎮達成聯盟,因地制宜地使用人才,將人才本領有效發揮,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及農業技術的提升。引進先進的技術工藝,攻克核心技術,通過與發達地區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全力打造以本地為核心的經濟產業帶,合力發展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為人才發揮才能提供“用武之地”。求發展還需將人才技能轉化為引領動能,依託高校打造實訓基地,將科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證人才吸收足夠的“光”“熱”來展示自我,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培養充滿鄉土情懷的本土人才快速成長,讓農民變成“專家”。發現和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還是使用人才,要因地制宜選用人才,推動人才區域化培養共建共用,實現“縣有專家、鎮有骨幹、村有能人”,不斷地通過“請進來、派出去”拓寬人才選用機制,打通人才引進渠道,為實現鄉村振興蓄力、助力,形成發展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