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優質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1W

一篇令人過目不忘的心得體會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和真實的情感的,心得體會寫得越詳細就越能證明你的思想深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閲。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優質6篇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1

5月14日下午,學校邀請了縣關工委的同志給全校的教職工進行了一場法律講座。聽了關工委的同志講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師如何上好一節法制課》、和《教師在法律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後,使我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的行為規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生長髮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從小培養國小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為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與老師接觸的時間最長,特別是國小生,可塑性非常強,受教師的影響也最大。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師都應把《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列為必學內容,並深刻認識到不懂法律,不依法職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師。此外,教師還應具有多元化的知識,不只是學習業務知識,還要不斷加強教育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注重自身良好素質的形成,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重任。尤其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法治修養,提高教育學生的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心得教育思想,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學中,要戒有粗俗的語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風,經常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教態。當學生的缺點錯誤時應採取説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實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誘,啟發自覺。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在表揚和鼓勵的同時,指出他們的不足,肯定他們的成績,以便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教育作用關鍵取決於對學生的態度。在教育學生時要做到:誠心、熱心、關心、耐心和愛心。不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不體罰學生。教學中注意使用術語和文明語言,不使用土語、方言和大粗話。法制教育不是簡單的説教,教師要提高法制教育能力,注重調查研究,講究髮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於教育教學之中,在新課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教師若能把法制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運用靈活,對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抵制精神污染,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幾堂課就能解決的事情,它需要家長的配合,更期待着社會風氣的好轉和我們教師能始終不渝的寓法制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2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閲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國小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3

假期之中認真研讀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分為“智慧使者、人文校園、冷描熱點、歲月頁碼、修學英國、漫步英倫”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個個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細膩和善於發現積累的一個又一個的案例,並讓這些案例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更富有意義地發展着。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各種各樣的案例總是持續不斷地在上演着,每個孩子都用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在我們不同的關注中以不同的方式發展着,而我們的細心觀察和發現並引導會讓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進展呢!

書中圍繞諸如“公開課與日常課”、“師生衝突怎麼辦”、“優質課到底誰説了算”等一個個教育場景對教師行為、表現、主張、反思與感悟進行忠實記錄,可是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的是教師智慧的閃現和脈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鮮,做菜燒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怎樣做出美味來,那真的是一門技術和藝術呢。從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是個理智、明智、博愛的人。因為當我們懷着快樂博愛的心做出來的飯菜,裏面充滿了愛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這樣做:

做一個理智的教師。教師不僅要情感充沛,而且應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動中,情緒的躁動、難言的苦惱是難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導。所以自己以後要多讀書,多為孩子,同事、家人服務,多思考一下所面對的問題多角度多方法的設計解決預案,解決問題以理服人,才會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靈。

做一個明智的教師。《教師的智慧》這書的主旨就是要教師做個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師是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主動調適者。因為明智的人,善於明理,善於辨析;明智的人,善於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採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係、解決衝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行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豐富提高自己。

做一個博愛的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面對同事多關心。處理好師生、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4

老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推薦》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推薦,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推薦》,我想對自我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5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説,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至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6

我感覺《如何説,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現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

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章,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全書中最為重要,是後續溝通的基礎。它提出了幾個觀點:

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

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

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

第二章,合作更詳細説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書中體現出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為,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説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為。”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雖然短時間內出現的不良現象減少。但這是一個指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現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出現過,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學的那種。讀着讀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認為很好的處理了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傷害了這些孩子的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首先認同他有這個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納我們後續的建議。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日後更大的問題。唯有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傾訴表達的對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裏,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説吧!這樣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學講話時,我們可以不用厲聲喝道:xx,閉嘴。嘗試着説:“有些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告訴大家,等會下課我們來分享一下。”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改變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必然會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