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體會和心得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7W

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感悟人生的真諦,心得體會就是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穫、見解彙總成文字形式的文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課改體會和心得5篇,感謝您的參閲。

課改體會和心得5篇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1

隨着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各地用的課本是不完全一樣的;老師上課不是“緊扣教科書”了;學生的“問題”多起來了;“會考”改為“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了;高中錄取不是隻看分數了。

新課改在我省已開展了一年多,可這期間我一直沒有機會真正的接觸新教材,僅對新課程理念有一些瞭解。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恍然大悟,開始真正的瞭解了新課改的實質。以下是我這幾天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一、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通過本次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培訓,我瞭解到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堅持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課程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沒有交往發生的教學不能叫做教學(最多可以叫做報告)。“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評價,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第二、拓寬知識結構。

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擁有廣博而精湛的知識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給人一杯水,不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因此,我們老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博覽羣書,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第三、積極探索,創新教法學法。

新課改不僅體現在教學觀念、教材體系、教學評價方面的改變,更重要的還體現在教法學法的創新上,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法的設計和學法的指導上。一種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傳授與接受的關係,二者只通過知識和技能等信息媒介進行溝通,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係。而心理學和學習科學的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認知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學生的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2

20xx年5月,在區教研室的帶領下,我有幸成為“榆陽區國中教師濰坊培訓班”的一員,到山東濰坊培訓。四天的學習考察,走訪了五所學校,觀摩了四堂語文示範課,聽取了三場專題報告,時間雖短,但“271高效課堂”和廣文中學的課程開發講座,讓我堅定了課改的信念,明確了課改的內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一、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去濰坊前,我對課改一直抱有質疑,總認為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任何課改都是換湯不換藥,更何況教無定法,對於各種課改模式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層。但前往昌樂二中聽第一節課時,我就被學生在課堂上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驚。

報告會上,發言人先進的教育理念闡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課改原則,讓我頓悟:“271模式”實則是藉助課堂這一主陣地,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走出“題海+時間”的應試教育泥淖,同時開展海量閲讀、大德育社會實踐、學生自主管理等實踐活動,從而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進取。當我們還將目光停留於抓成績,當我們的思想還徘徊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衝突時,昌樂二中己高瞻遠矚,把目光轉向了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271模式”為我們如何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踐行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確了課改的內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對人的成全、培養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來自學生深刻的體驗”;“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精彩的故事”。透過這些教育語錄,回想濰坊孩子們在課堂上積極自主的學習狀態,我們不得不發自內心的感慨:昌樂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於人性,指向孩子更長遠的發展。雖然這裏的孩子也有壓力,但他們是快樂而主動進取的;雖然這裏的老師也很辛勞,但他們懂得教育的真諦。濰坊的老師教學有法,教有所成;濰坊的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長。

2、改課程。“有什麼樣的課程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在聽講座、與講課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這裏的幾所學校都有一個共同點——重視閲讀,課外活動豐富。昌樂二中給七年級學生一週內安排6節閲讀課,學生人手一本習作,一本作文,一本閲讀摘錄(均為16k方格本)。濰坊外國語學校的課文,一個單元只精講一篇,其餘均被結合課外教材重新整合。濰坊一中兩週安排一次自由閲讀,每次閲讀固定為一個下午。為學生安排固定的時間、空間落實閲讀,以讀促學,以讀促教。在閲讀的過程中,不僅開拓了學生視野,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純淨的精神世界,還為學生人生的發展積蓄了巨大的能量。確實,語文是讀出來的,而非教出來的。有了閲讀的厚度與深度,方可開拓人生的高度與氣度。

微笑的臉龐源於豐富的校園活動,除閲讀被納入學科課程外,這些學校的綜合性實踐課程、特色課程也豐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實展開。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相比我們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單一課程設置,不僅學生學得枯燥,老師也越教越乏味。

課改,改課程比改課堂更重要。我們是否也應考慮將閲讀納入學科課程,在校內,給學生提供專門的閲讀時間和空間,同時豐富學校的課程設置呢?

3、改考核評價體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環境。就昌樂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評價體系的轉變對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沒。濰坊對學生的考評,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各佔30%,參與各種活動和創新創意佔40%。我們單以一紙成績定優劣,濰坊學校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濰坊能夠串起腳踏實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無悔!濰坊在看似學生自主管理的背後,有着精細的類似企業化的管理和激勵機制,還有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條例層層牽引。當然,我們在借鑑這些管理條例時,還須考慮榆陽區的教育大環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總之,這次濰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質的飛躍,對課改也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我深深的體會到,踐行“道(通“導”)而弗牽、關注內驅”的教育理念,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素質教育,其實真不是水中月與鏡中花。感懷於齊魯大地厚重的書香底藴,欽佩濰坊教育同仁付諸素質教育的務實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為榆陽課改貢獻我的綿薄之力。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3

我是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很高興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體把握課程目標,.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體.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新教師,對我來説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畢竟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才能熟練掌握。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有經驗的老師的講解,一線教師的經驗的傳授,使我心裏開朗了許多。

做到.體把握雖説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體把握中體現着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的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的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方案範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複習課,老師系統..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説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4

我有幸參加了鎮中心校舉辦的課改學習促進會。本次促進會上,中心校領導請到了縣實驗四中的專家劉老師和張老師。聆聽了兩位專家的報告後感覺受益頗多。從劉老師的報告中,我更加了解了什麼是課改,如何進行課改。張秋霞老師的報告更讓人如沐春風,張老師博覽羣書,出口成章,讓人佩服不已,下面我就説一下本次學習心得體會。

一、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本次促進會上兩位專家都提到要用愛心對待學生。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温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瞭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着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採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氾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三、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課改體會和心得篇5

經過近階段新課程改革培訓,聆聽幾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學習了幾位名師的典型示範案例。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它改變了以往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結合我自己近20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改革的科學性;新課程標準改革了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更加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總結,使之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被動掌握“雙基”為主動探究學習形成能力,這樣能讓學生更靈活的應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

二、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更加註重經典與近代的融合,更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它改革了以往教材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讓學生在題海戰術中接受“特種兵”式的訓練,以往教學方法,學生即使也能出點成績,但也只能講是“只懂招式而未得精髓”。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是使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組織下通過學生自身參與,經過探究活動,由學生主動發現概念、規律。在這種形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瞭解規律的熱情。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要叫他們學不好物理還真難。課堂上學生們認真探究,刻苦鑽研的情形,我似乎看到許許多多新的科學家正如雨後般的春筍那樣破土而出,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總之“格物萬象、究理天人;奧祕無處不在、探索無處不在、思維無處不在”。共和國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全民族素質的提升。身為物理教學工作者,我將一如既往地把物理新課程改革推向縱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