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7W

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有耐心和毅力,堅持不懈地追求進步,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6篇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1

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突出三個關鍵詞:養成教育、課題研究、教學質量。即: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形成學生良好習慣;以課題研究為先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以教學質量為重點,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工作理念是:簡簡單單抓教育,實實在在促發展。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專項訓練,促學生良好習慣形成

秋季學期zjs國小遷入新校址,校容校貌的變化為教育提供了契機。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分階段落實了升旗隊列訓練、路隊訓練、大型集會上下樓、兩操訓練、課堂常規、文明禮儀等,開展了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少年”、“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動,做到每月一個主題,有針對性的對各年級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此外,認真抓好教育——訓練——評價三個環節,以教育為基礎,評價中有激勵,激勵中再校正,把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同增強學生自覺性相結合,實行了班級管理量化考核每日公示制。採用主題班會、隊會、專題知識講座、國旗下講話、法制教育等多種形式,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等進行輿論導向,宣傳好人好事,渲染育人氛圍,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嚴格有序的專項訓練,序列化的育人活動,濃厚的育人氛圍,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每天放學,當學生排着整齊的路隊走出校門,走下斜坡時,守在校外的家長不由地豎起大拇指,連誇國小學生習慣好。

二、抓課題研究,促教師專業素質提升

課題研究是快速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20xx年,我校將課題研究作為教育教學工作重點之一,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着重抓了三個課題:校級語文課題“新形式下閲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研究”;市級數學課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國小英語星級評價”。以此三個課題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一枝一葉一世界。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年度,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教研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有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

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

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

三、抓常規管理,促學校教學質量提高

從20xx年春季期末調研考試來看,我校還有待於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秋季學期我們重錘出擊一、六年級,抓“兩頭促中間”。一年級抓養成教育,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六年級抓教學質量,重在學生平時學習效果的檢測上。為此,我校以教務處為龍頭,落實教學常規管理,以實實在在抓常規,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主要採取瞭如下措施:

1、領導蹲點:校長、書記、教學副校長及部門負責人分別蹲點到各年級及教研組,指導課堂教學,參與單元質量分析和教研活動。

2、加強家校聯繫:

(1)建立家校聯繫本,學生語文、數學、英語每天作業要求通過聯繫本傳遞給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與督導。(2)召開1--6家長會,分析學生現狀,提出預期目標,説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措施,與家長達成共識,爭取家長支持。

3、落實教學常規:

(1)備課

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每月開展兩次集體備課,有中心發言人,明確單元重點、難點,探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與方法,中心發言人提出自己的觀點,組員補充,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平時,也可利用空課、放學後的時間進行集體探討,共同研究每個章節的重難點和教學中的困惑。倡導教師多學習,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廣泛閲讀優秀教學案例,取他人之長。建議50歲以下老師儘可能寫詳案。

(2)上課

教師要保證每節課的效率,不上無準備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年青教師要主動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他們的示範課,吸收好的經驗和做法,讓自己儘快成長。教研員、學校領導等聽課、評課,指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3)作業批改

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作業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困難學生的作業儘量面批,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批改。學生改錯的題,教師一定要復批。在作業的批改中,要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不亂畫,字要寫工整,格式規範,條理清晰。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輔導

利用早晚時間,緊緊抓住提優補差兩大環節,一方面加強雙基訓練,對學困生個別輔導;另一方面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充分吃飽,不斷保持和提升合格率與優秀率。教師要以激勵和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制定暫差生計劃,建立暫差生跟蹤檔案。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班中存在的後進生的轉化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指導。

(5)考試

抓好每一次的單元測試,每次測評後,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地做好各項分析,總結失敗的原因,找準切入點,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落實補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每次考試試卷都要與學生家長見面,家長要簽署意見。個別學生,教師要在試卷上與家長溝通意見。每次考試,教師都要對試卷進行講評,並要求學生在試卷上改錯,教師要收上來複批。

單元考試,一星期內閲卷和質量分析完畢。期中進行調考,交換監考、流水閲卷,觀察教學效果。效果不好時,及時回頭找原因,始終把教學與效果聯繫起來。

(6)教研

瞭解學生最差在什麼地方,瞭解教師教學最差在哪裏,針對具體情況確定研究主題。通過同課異構、集中討論與個體研究,一學期解決一個問題,同時,在教研中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7)評價

提倡多種形式的評價。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及競賽:

教師層面:開展研討課;學生層面:語文詞語盤點大比拼,成語接龍,古詩鑑賞,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英語單詞記憶小能手;數學口算比賽,應用題競賽。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教師、學生的質量意識逐步提升。同時,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不斷從中總結和積累經驗並相互交流,學生和教師在不斷進步中享受努力工作、學習帶來的成功樂趣。

總之,20xx年鎮山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少了浮躁,多了實在。工作重點突出,程序明瞭,於簡單中見成效,顯內涵:簡簡單單抓教育,實實在在促發展。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2

通過以下措施的實施,教師、學生的質量意識逐步提升。同時,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不斷從中總結和積累經驗並相互交流,學生和教師在不斷進步中享受努力工作、學習帶來的成功樂趣。

一、抓專項訓練,促學生良好習慣形成

秋季學期zjs國小遷入新校址,校容校貌的變化為教育提供了契機。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分階段落實了升旗隊列訓練、路隊訓練、大型集會上下樓、兩操訓練、課堂常規、文明禮儀等,開展了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少年、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動,做到每月一個主題,有針對性的對各年級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此外,認真抓好教育——訓練——評價三個環節,以教育為基礎,評價中有激勵,激勵中再校正,把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同增強學生自覺性相結合,實行了班級管理量化考核每日公示制。採用主題班會、隊會、專題知識講座、國旗下講話、法制教育等多種形式,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等進行輿論導向,宣傳好人好事,渲染育人氛圍,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嚴格有序的專項訓練,序列化的育人活動,濃厚的育人氛圍,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每天放學,當學生排着整齊的路隊走出校門,走下斜坡時,守在校外的家長不由地豎起大拇指,連誇國小學生習慣好。

二、抓課題研究,促教師專業素質提升

課題研究是快速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20xx年,我校將課題研究作為教育教學工作重點之一,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着重抓了三個課題:校級語文課題新形式下閲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研究;市級數學課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市級英語課題國小英語星級評價。以此三個課題以點帶面規範學校課題研究,在全校範圍內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師在研究中享受幸福,享受智慧帶來的快樂。

1、聚焦課堂,關注細節,催生教師新的教育實踐智慧

一枝一葉一世界。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本年度,我校課題研究提出了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口號,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入,從常態課做起,夯實課題研討課。通過備課——課例展示——集體評課、診課——教學效益反思的一體化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內化教學新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在聚焦課堂、關注細節的教學研討中,教研組立足課堂,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以分析問題為關注點,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共同探索提練簡潔活力、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數學課題同課異構的一教時,三年級林玉珍老師講什麼是周長一課,整堂課學生學習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始終對什麼是周長這個概念不能準確表述,不能建立實際意義上的認識。在研討這堂時,課題組就抓住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問題的焦點在教師對概念的表述沒有準確定位,不時變換説法,不能給學生明確的概念信息。通過進一步討論,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開始進入周長這個概念學習時,教師的語言表述要力求清晰、準確,而且始終要圍繞這個概念學習。二教中計江玲老師避免了一教中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後,課題組的鐘莉莉老師説,課題研究解決了她多年教學中的困惑,使她豁然開朗。聚焦課堂,關注細節,使課題研究真正指導了教師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研討活動中,我們力圖營造一種寬鬆、和諧、坦露、開放的人文對話環境,在問題的探討中引發教師內在衝突,在積極的互動中撩撥教師的心智,幫助教師對已有認知、信念的解構,從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實踐智慧,並努力使教師感受研究帶來的的快樂與職業成就的幸福。

2、同課異構三教三評研究方式,使教師優勢互補,智慧共享

同課異構三教三評是我校本學期語、數、英三科課題研究採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共有10人18課次。這種教研方式集智研課,不僅使執教教師和小組成員共享經驗與教訓,利於教師對教材深層的理解與把握,還由於借班上課,培養了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真實地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使學科內教師間的教學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骨幹作用的發揮與新教師的成長。青年教師康忠平、呂英在關注細節,重塑課堂三教三評活動中脱穎而出,並代表學校參加了區體育、語文優質課競賽,獲得了好評。

3、及時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科研水平邁上新一台階

課題研究過程中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收集和積累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材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注重材料積累,採用 課題材料檔案盒的辦法,對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及時收集、整理。例如,課題研究前期,我們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聯的背景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階段實驗計劃;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撰寫課題研究體會或心得,收集和整理典型個案、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憑證並準備了一本課題活動大事記……

通過建立課題材料檔案盒,使我校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進行,使教師課題研究意識牢固建立,使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同時也使教師的教科研理論與實踐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階……

三、抓常規管理,促學校教學質量提高

從20xx年春季期末調研考試來看,我校還有待於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秋季學期我們重錘出擊一、六年級,抓兩頭促中間。一年級抓養成教育,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六年級抓教學質量,重在學生平時學習效果的檢測上。為此,我校以教務處為龍頭,落實教學常規管理,以實實在在抓常規,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主要採取瞭如下措施:

1、領導蹲點:校長、書記、教學副校長及部門負責人分別蹲點到各年級及教研組,指導課堂教學,參與單元質量分析和教研活動。

2、加強家校聯繫:

(1)建立家校聯繫本,學生語文、數學、英語每天作業要求通過聯繫本傳遞給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與督導。(2)召開1--6家長會,分析學生現狀,提出預期目標,説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措施,與家長達成共識,爭取家長支持。

3、落實教學常規:

(1)備課 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每月開展兩次集體備課,有中心發言人,明確單元重點、難點,探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與方法,中心發言人提出自己的觀點,組員補充,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平時,也可利用空課、放學後的時間進行集體探討,共同研究每個章節的重難點和教學中的困惑。倡導教師多學習,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廣泛閲讀優秀教學案例,取他人之長。建議50歲以下老師儘可能寫詳案。

(2)上課 教師要保證每節課的效率,不上無準備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年青教師要主動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他們的示範課,吸收好的經驗和做法,讓自己儘快成長。教研員、學校領導等聽課、評課,指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3)作業批改 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作業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困難學生的作業儘量面批,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批改。學生改錯的題,教師一定要復批。在作業的批改中,要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不亂畫,字要寫工整,格式規範,條理清晰。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輔導 利用早晚時間,緊緊抓住提優補差兩大環節,一方面加強雙基訓練,對學困生個別輔導;另一方面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充分吃飽,不斷保持和提升合格率與優秀率。教師要以激勵和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制定暫差生計劃,建立暫差生跟蹤檔案。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班中存在的後進生的轉化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指導。

(5)考試 抓好每一次的單元測試,每次測評後,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地做好各項分析,總結失敗的原因,找準切入點,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落實補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每次考試試卷都要與學生家長見面,家長要簽署意見。個別學生,教師要在試卷上與家長溝通意見。每次考試,教師都要對試卷進行講評,並要求學生在試卷上改錯,教師要收上來複批。

單元考試,一星期內閲卷和質量分析完畢。期中進行調考,交換監考、流水閲卷,觀察教學效果。效果不好時,及時回頭找原因,始終把教學與效果聯繫起來。

(6)教研 瞭解學生最差在什麼地方,瞭解教師教學最差在哪裏,針對具體情況確定研究主題。通過同課異構、集中討論與個體研究,一學期解決一個問題,同時,在教研中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7)評價 提倡多種形式的評價。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及競賽:

教師層面:開展研討課;學生層面:語文 詞語盤點大比拼,成語接龍,古詩鑑賞,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英語 單詞記憶小能手;數學 口算比賽,應用題競賽。

總之,20xx年鎮鏡山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少了浮躁,多了實在。工作重點突出,程序明瞭,於簡單中見成效,顯內涵:簡簡單單抓教育,實實在在促發展。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3

主持人介紹完,快速從講台走向張彌曼,想把她扶上台。滿頭銀髮的張彌曼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主持人不用扶她。“我今年84歲了,過完年就85歲了。剛才上台前,主持人想來扶我,我身體還行,不用扶。”在講台落座後,張彌曼笑着説。

這一幕發生在12月2日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舉辦的“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第二季)優秀作品交流分享會上。

今年84歲的張彌曼榮譽等身。她是我國傑出古脊椎動物學家,也被評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即使是在網上也很火,更一度被網友稱作“國民女神”。當天的活動中,她和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古魚類”研究的微視頻。而這個視頻的內容是她的學生、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朱敏和他的團隊的研究成果。

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張彌曼娓娓道來,給聽眾們講述了一個古魚王國的故事。

自從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人類才知道我們是從早期的脊椎動物演化而來的。“但是從哪些動物演化而來,怎樣演化而來的?我們所知甚少。”張彌曼説。

在距今3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世界上最高等的動物類羣是魚類。其中有很多最早的魚類是沒有下巴的`,叫做“無頜類”。

在張彌曼的悉心指導下,朱敏團隊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對古魚類的認識不斷加深,在雲南曲靖瀟湘水庫附近的距今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了很多魚化石,其中包括不少有頜類魚化石,如保存比較完整的夢幻鬼魚、初始全頜魚、羅氏斑鱗魚等。這些發現證明了頜在志留紀不僅已經出現,而且已經有了豐富的多樣性。

“朱敏的一個特點是大膽創新,他是有‘野心’的,在多年以前就和高能所的同志共同開發高精度ct,以取代用磨片的方法來了解魚類腦顱的內部情況。”張彌曼如此評價自己的學生。

“在我看來,科研工作中要想做出前所未有的成果,確實是需要一點‘野心’的。”張彌曼説。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張彌曼也不缺“野心”。她在泥盆紀肉鰭魚類、肺魚類和陸生脊椎動物關係研究領域內的創新性研究結果,都挑戰了傳統觀點。

事實上,張彌曼是雲南曲靖泥盆紀—志留紀魚化石研究領域的前輩,在自己成長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之後,她慷慨地將這個更可能產生亮眼成果的領域讓給年輕人,轉而投身新的研究領域。

當學生的研究有了成績時,她又無私地用自己的行動為他們提供鼓勵和支持。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4

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我們的科研立項完成了。回顧這一年的經歷,感觸良多。我們的項目是有關電信3g業務的,在整個活動中,我對電信和3g業務有了更好的瞭解。我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一名學子,通過科研立項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活動聯繫在了一起。同時很高興能用自己的所學為社會上的一些事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歷時一年的努力中,要處理好眾多的事情,團隊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年的工作與相處中,使我真正認識到了團隊的力量,並學到了更多團隊合作的方法與途徑。在此活動中,我也發現理論與現實實踐中的一些差別,書面上的一些東西跟實踐還有很大差別,必須不斷地去完善。還有就是,所學的很多東西還是很不紮實,需要進一步學習。

在活動中,為了更好的做好我們的項目。我們也到了一些地方做了實地的調研。雖然只是來去匆匆,但我們也在此之間學到了不少知識。真正明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含義。

我有機會參加這樣的科研立項活動,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課餘活動,鍛鍊了我們的科研能力,接受專家的提問等對我們的各方面能力都進行了鍛鍊。同時也使我們對於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都為我以後要進行的畢業設計以及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而導師、前輩們對於科學事業的深深熱愛以及他們嚴謹、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對於我們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以及個性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的。

最直接的得益就是在科研立項活動中學習並熟練掌握了spss等軟件,spss是我現在最常用的設計工具,因為當初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我就是使用該軟件的,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有比較系統和深入的學習。

這近一年的學習也是跟從良師學習的時間,指導老師從選題及研究過程中給予悉心指導,一直以來給予的培養、教育和關心。指導老師淵博的學識、敏鋭的科學預見力以及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無不深深的感染着我,這些都將使我終生受益。

回首整個創新設計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活動也很辛苦,當然也有逐步克服困難後的喜悦,真個過程是令人興奮和終身難忘的。在這裏我認為困難並不可怕,只要有決心,再把個人精神與團隊精神相結合就能很好地把困難克服,要想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科研工作者,我認為必須要有良好的奉獻精神,做科研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必須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枯燥,只要這樣,必然會有面對收穫的一天。

感謝科研立項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跨進科學研究的殿堂;感謝大學提供了一個這樣的舞台讓我們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鍛鍊自己的能力。

希望還在校的學弟學妹能正確的面對學校的各種科研學系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努力的學好專業課程,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5

一、注重理論學習,增強科研意識,創新教育理念。

1、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長流水,尤其是在當今知識更新迅速的年代。從事班主任工作以來,我潛心鑽研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苦練基本功;為更好地適應工作,訂閲了大量的相關書籍資料;從網上認真學習、吸納別人的有效經驗,還積極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

因為我明白: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幹到老,學到老,才會永遠站在教育領域的前端。要想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本領;要想提高學生素質,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我力爭做到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2、“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職業須永遠保持“學高”這一範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多年來,我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目前,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全國全面推開,我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學風格。

課堂教學中,我把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學生中開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數學規律的理解與探究以及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教育科研,積極投身實踐,做好平時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只重視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這顯然是不合格的。幾年來,我堅持在苦練基本功,積極掌握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積極帶動年輕老師和我一起鑽研教學業務,共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做名副其實的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我的具體做法是:

1.教研活動制度化,平時教研經常化。

我們組根據學校的教科研製度專門制訂了本組的制度和計劃。要求全組教師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探索教學規律,嚴格遵循教學原則,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先進教學經驗,踴躍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堅持有計劃的學習進修,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作出貢獻。

鼓勵本組教師勇於改革,根據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時掌握教改信息,從實際出發,確定教改實驗、教學研究課題,大膽實踐創新,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每學期完成一篇。提倡教師相互聽課,共同探討教育思想和教學規律,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每學期每位教師要上彙報課,優秀教師要上公開課和優質課。聽課要作記錄,聽後要及時商討、交流,形成書面的記錄。

2.集體備課重創新,校本研修有專題。

按照學校的工作安排,我們組堅持每週二兩個小時的集體備課制度,要求教師在此之前進行初備,集體備課時各抒已見,變“一言堂”為“羣言堂”,備出了精華,創新了方法,交流了好的經驗及教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年度,我們組把“如何上好國中數學複習課”作為校本研修主題,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研修,基本形成了數學複習課的教學思路和組織模式。今年12月份,市教研室在我校舉行的複習課研討會上,我們組的教師作了觀摩示範課,並就複習課的組織與設計進行了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主持課題實驗,紮實開展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通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組成員受益非淺。首先,教師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提升。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專業引領,課題組教師理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師變得有思想、有個性,教學工作不再是重複昨天的故事。大多數教師都能從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使教師逐步向學者型、專家型轉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圍進一步形成。由於學校重視,措施得力,組內落實到位,教師由不自覺逐步走向自覺,參與熱情不斷高漲。其三,課堂教學煥發了活力。通過教育科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明顯增加。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師生關係和諧,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教科研工作心得體會篇6

作為學院專任教師的一員,在本學期開學伊始,我非常有幸能參加此次學院為提升教師科研素質與能力的培訓。兩天的學習非常緊湊,從上週四上午饒書記簡短而又深刻的開幕詞開始,到週五下午許祥雲博士關於教育教學基本研究方法的演講結束。中間的三場科研講座,主講人或用鮮活的科研實例導入,或盡力將抽象的學術術語常態化,言語親和,極為有效地將相關主題內容傳達給了每個聽眾。就我個人而言,此次的學習,受益匪淺。

具體來講,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穫:

一、 關於“做科研”的實質

從擔任教師工作開始,就開始接觸科研這樣一個領域,剛開始覺得很神祕很抽象,後來更多地接觸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課題,對科研慢慢地有了一種揭開神祕面紗一睹“芳容”之後的輕鬆愜意的姿態。認為科研不過是走走過場,感覺科研不過是一種文字功夫,“文筆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這樣的觀點好像被很多人所認同。現在,當我作為一個聽眾在聆聽單作民博士的“ 高職學生管理制度變革研究的新制度主義視角”講座時,我卻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儘管由於專業領域的原因,講座中諸多的概念,諸多的“為什麼”我根本無法理解,但是單書記的嚴謹認真精神深深的令我折服。在之前自己所做的很多科研項目中,儘管也會有一些所謂的“思考”、“對策”、“研究”的字樣,但是和單書記如此精深的學識比較,自己根本就相當於沒有認真思考過。我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時候,我對很多東西都似是而非,完全不懂,有時甚至是不懂裝懂。在那一刻,我終於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文字遊戲不僅不是做科研的實質,而且與科研的實質在一定意義上是背道而馳的。自己以前一直沾沾自喜的做科研的優勢—

—文字功底,原來只是一張漂亮的紙老虎的皮。我們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並不一定是他沒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沒有去“做”。我這裏的“做”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科研實踐,是嚴謹認真的“做”的態度,絕不是虛與委蛇“作秀”式的“做”。因為,科研的實質首先就是實踐,是腳踏實地地“做”,而文字只不過是科研表達的一種載體罷了。

二、 關於“做科研”的能力

古人説文人相輕,所以很多時候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承認自己的能力會遜於他人,或者説很多人都沒有勇氣去審視自己的能力。楊豔春博士的講座,則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做科研”能力的機會。楊博士主要是從閲讀、調研、寫作三個方面來講述常見的社會科學科研能力組成的。其中,他重點講述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如何讀書,這讓我受益匪淺。説實話,在現如今這樣一個信息社會,自己無時無刻沒被信息所困擾,如何在眾多的信息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並將其提煉,昇華,並最終為我所用,這是一個重大的項目,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種能力掌握的好壞,也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做科研的能力水平如何。此外,楊博士在整個過程中,經常有很多形象的比喻、真實的事例、嚴謹的邏輯分析以及獨特的見解,其豐富的人生經歷、紮實的學術知識、嚴謹的學術態度也讓我對“做科研”的羣體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三、關於“做科研”的方法

如果説“做科研”的實質是嚴謹的實踐,“做科研”的能力是閲讀與調研,那麼“做科研”的方法就應該是思考。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去實踐並如實表達,那麼整個實踐工作還只是停留在收集資料的階段,這是一個未完待續的狀態,這些實踐是否真的有價值,還有待於後繼者在這些實踐資料基礎上進行思考

之後得出的結論和認識。正因如此,我們幾乎在所有的科研報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樣不是擺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應該是立足實踐、前後貫通的一種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沒有實踐,或者説實踐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無源之水,價值和意義都會大打折扣,甚至沒有任何價值。

總之,這兩天的講座讓我對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自身的缺陷有了新的思考。但就像饒書記在開班儀式上的講話裏説的一樣,只要我們能夠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我相信,自己的科研素質與能力一定能獲得提升,因為任何事情,態度都是最為主要的。

以上則是本人此次參與學院教師培訓講座的一些學習心得與體會,因能力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在此還煩請各位領導與同仁多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