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心得體會就是將實踐中的主觀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應用文體,通過心得體會的寫作我們是可以很好的提升自我的,大學生範文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1

?弘揚優良“家風” 讓“愛”助力夢想】

好家風,是一種精神的延續,是一種品質的傳承。以前一直傻傻地以為家風、家訓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才能世代相傳,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地明白原來好的家風、家訓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是一種良好風氣的宏揚。這種力量可以穿透身體直叩心底,這種風氣可以代代相傳、相互影響,我們應當汲取“好家風”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鬥、奮勇前進。

汲取“腳踏實地、勤儉自強”的家風力量,讓“自愛”為中國夢助力。常言道,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萬丈高樓平地起;成由勤儉破由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終身奮鬥。作為歷史的接班人,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奮鬥的姿態,多做實事、做好事、做成事,要始終堅持一個蘿蔔一個坑、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態度將真幹苦幹實幹的主旋律和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員幹部當率先垂範,讓“自愛”之心常存,常懷敬畏之心,常思為政之德,將“勤儉”二字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自覺做到不鋪張浪費、不胡吃海喝,做好光盤行動的代言人,勤於學習、勤於政務,做好勤學苦幹的踐行者。將“自強”二字貫穿到實際的工作之中,做好艱苦奮鬥的“先頭兵”和帶領羣眾發展致富的“領頭人”。

汲取“與人為善、心存感恩”的家風力量,讓“大愛”助力中國夢。古詩有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不能斤斤計較,也不能説長道短,心胸一定要寬,心態一定要正,要做踏實奮鬥的老黃牛。黨員幹部要學會拋開身份、放下架子、躬下身子、邁開步子,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人與羣眾相處,不打官腔、不擺官架、不説官話,善於做人民羣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和鞍前馬後的暖心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要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知足,懂得知足才不會行差就錯。戰爭時期,如果沒有數以萬計革命前輩的壯烈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安寧;疫情面前,如果沒有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的衝鋒在前,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健康平安……我們應該帶着感恩之心懷念那些已經遠去的烈士,帶着感激之情銘記那些默默奉獻的英雄。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組織的信任、國家的培養、羣眾的支持;要常駐感恩之情,學會在感恩之情中找到對工作的激情、與羣眾建立好感情。要學會汲取樂善與感恩的力量,用“大愛”將心中夢想的火炬點亮,從而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添柴加薪。

汲取“忠誠擔當、無愧於心”的家風力量,讓“真愛”助力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忠誠乾淨擔當是黨員幹部對組織和國家、民族和人民“真愛”的具體表現。黨員幹部要時刻將規矩紀律意識挺在前,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為官的原則;要勇於挑重擔子、敢於啃硬骨頭、善於接燙手的山芋,善作為、勇擔責、不推責、不避責,真正做到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要將“真愛”之心轉變成“真愛”之行,一心一意做好組織的勤務兵、全心全意做好羣眾的服務員,要以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廖俊波等先進典型為榜樣,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幹事創業上,以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慎終如始的工作態度來嚴格約束自己、要求自己。要始終保持為黨盡忠、為民盡責的忠誠擔當之心,堅持用真心換民心、用真意換民意、用真情換民情。

聚萬家星星之火,燃復興燎原之勢。相信只要汲取了億萬好家風的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是指日可待。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2

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在全國發行。“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好的家風對家庭成員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影響,倘若家風不良,必將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因此,家風不僅關乎個人品行,更關乎黨風政風民風,建好家風受益無窮,應是我們常抓不懈的永恆課題。

激活文化因子,在以理導人中建好家風。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傳承於各個時代,弘揚於社會各個層面,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范仲淹“自立、讀書、清儉、行善”八字家風、司馬光的《家範》、朱熹的《朱子家訓》,焦裕祿“焦門家風”等等。這些優秀家風文化是跨越時空的寶貴精神資源,在中華兒女心中根深蒂固,融入到民族的血液裏,為我們提供了安身立命、軌物範世的可貴鏡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風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加強家風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營造了廉潔從政、服務為民的良好社會大環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員幹部要努力激活這些家風文化因子,真正把家風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以良好家風推動黨風政風清正、社風民風淳樸。

善講家風故事,在以情感人中建好家風。家風故事是最好的營養劑。講好家風故事,能夠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從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到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從朱子家訓教育子孫“恆念物力維艱”,到周恩來“一片菜葉抹碗底”的簡樸飲食,一個個家訓故事、一句句家教箴言,承載着祖輩對後代的希望與囑託,也藴含着豐富的人生智慧與美德。習近平總書記曾回憶,小時候母親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報國”四個字,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是一生追求的目標。由此可見,“講好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因此,我們抓好家風建設,要善講家風故事,將大道理講成“小故事”,把陳情與説理結合起來,要注重把家風故事講出質量、講出水平,做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好的家風故事能涵品養心,能厚德明禮,總能讓後輩在迷茫時堅定,在困頓時堅強,是我們幹事創業、成事興業的關鍵所在。

堅持細照篤行,在以境育人中建好家風。“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要想良好家風春風化雨、温潤人心,關鍵還是身體力行,不僅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言傳,更要注重立足眼前當下的身教。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圍追堵截,而是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幫助家庭成員明辨是非善惡,明確道德責任,糾正偏差行為。要自覺追求健康情趣,努力在家庭中營造向善向好的氛圍,在自身的心口如一、表裏如一、知行合一中做好樣子、樹好標杆,給後輩留下管根本管長遠的立身做人、為人處世的優秀品質。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涵養性情、滋養身心,有力於黨員幹部專心致志工作。因此,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在家風建設上做出表率、當好“主角”,牢記與其“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好樣子”的道理,正心修身、律己持家,將全部心血和汗水傾注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步伐中。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3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説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麼?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麼?答:温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裏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麼?農村人説,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説,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裏,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後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後,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説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説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麼不説,要麼只説好。但是,有實在人説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説,説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説。娶媳婦看丈母孃,説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説,有人説,娃娃我不瞭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麼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4

家風,就是一股淳樸、美好的風。它從上一輩吹到下一代,為家中的每一代送來淳樸的美好品質。我們家,是一個熱愛運動的家,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家,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家。

運動是爺爺豎起的傳統。東邊的天空朦朦朧朧發出微弱的霞光,我們一家五口慢跑的身影已經又一次出現在寒風凜冽的早晨。我跑在“一”字隊形的第二位。還記得第一次加入這個奇怪的隊形時,寒風刺得我睜不開眼,冷冰冰的空氣讓我每一個毛孔都結了霜。但爺爺不斷鼓勵我,最終,我忍受了這一切。現在,這對我來説也是家常便飯了。迎風而跑,這不是任務,是錘鍊。

看着身後一樣輕鬆奔跑的媽媽、爸爸和奶奶,我總會感到自豪:這是我們家的傳統,我成為了這一傳統的又一位傳人,家風已經從我堅強的骨子裏透了出來。慢慢地,我上學了,爺爺奶奶回到自己家去了。但他們傳給我的家風卻沒有帶走。帶着我骨子裏那勁,每天放學回家,我總會放下書包,在樓下一圈又一圈地慢跑。沒有了寒風作伴,但我依然感到那種無法言表的痛快。那是我心裏遺留下的痕跡,奔跑令我自由。在日復一日的奔跑下,這成了我的新習慣。這就是我熱愛運動的家庭。

尊老敬老是銘刻在我家每一個人骨子裏的東西。除了平時的孝敬,從我記事起,每到中秋佳節,我們總會帶上一盒盒月餅,開車去外婆家陪伴年邁的外公外婆過節。一開門,媽媽和爸爸便齊聲大喊:“中秋快樂!”説着,把一盒盒月餅送到了笑開花的外公外婆手中。媽媽緊緊地擁抱了外婆,爸爸和外公親切地談天説地。一家人團聚的時刻,無不充滿了温暖。吃晚飯前,爸爸媽媽走進了廚房,堅決地要求幫忙燒菜。吃飯時,爸爸媽媽不停地往外公外婆的碗裏夾菜,把碗裏的菜堆成了山。吃過晚飯,大家團聚在沙發前,我趕緊捧來月餅跟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一家人依偎在一起,看電視,吃月餅,其樂融融。

爸爸媽媽的熱心關愛,讓我受到了感染。於是,從到家開始,我就不停地要求做家務。早上擦地板,中午燒菜洗碗,下午拖地,忙得不亦樂乎。能給父母送去温暖,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這便是我尊敬長輩的家庭。

愛學習是我家故老相傳的風氣。從太爺爺再窮也要學習,到爺爺老了仍堅持每天學習,喜愛看書、學習是我家的共性。每到晚上,我家的書房裏都會擠滿了人。這時,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各自捧着一部大頭書,津津有味地暢遊書海。別人家裏的電視節目,我想怎麼也比不上我們家的陣陣書香誘人。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陪伴我長大成人,讓我能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讓我能成為一個擁有美好未來的人。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5

?解讀“家”文化中的“關鍵字”】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如是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智慧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無數歷史名人家風家訓中的精神瑰寶一代代發揚傳承,歷歲月洗禮而毫不褪色,經時代淬鍊而愈加耀眼。“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當從傳統“家”文化中取精去粕,提煉“關鍵字”,以之作為指引新徵程前行方向的“導航儀”。

“德”字打底。從古至今,從小家到大家,講道德皆為中華兒女立身處世之基。西周周公旦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在家訓中苦心孤詣告誡其子定要“以德為君安邦國”,其“以德治國”的理念得到孔子等歷史名人的認同,且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推崇;東漢鄭玄創立“鄭學”將“以德處世”四字淋漓貫徹,一時間廣為流傳,成為“天下所宗”;西晉王祥認為“家和萬事興”是基礎道德,亦是大道德,並立為家訓傳於後世,獲後世廣泛稱頌並爭相學習。道德具有無形的感召力,能夠將一個小家凝聚成穩定團結的整體,也能夠將一個大國鑄造成堅不可摧的“堡壘”。在傳統美德的帶領下,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就能減去幾分無意義的“消極頹喪”與“浮躁爭執”,增加幾分有價值的“積極向上”與“心平氣和”,就能夠將大家的力量都凝聚到幹事創業上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擘畫美好藍圖。

“勤”字引路。“流水不腐,户樞不蠹,民生在勤。”“勤奮”是勞動人民的可貴品質,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韓愈在其家訓中談到:“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並告誡後人起初人們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大,而是否勤奮最終決定他們道路的不同,言簡意深;《曾國藩家訓》中亦多次提及勤奮的重要性,其中“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更是被世人引為“箴言”。從這些好家風中我們便能讀出,勤奮是推動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動力,妄想“空中樓閣”終是一場“黃粱美夢”,而唯有堅持勤奮才能使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當前,我們正處於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要如期完成任務目標,不是“喊喊口號”“吹吹打打”就能實現的,更需要廣大中華兒女躬耕不輟,穩紮穩打地朝着新徵程進發。

“廉”字貫通。“公生明,廉生威。”從教育子孫“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的范仲淹,到批評兒子“汝於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的歐陽修,再到強調“做官不許發財”的吉鴻昌,“廉”之一字貫通古今,是從政為官應當時刻謹記於心的“官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亦始終嚴以貫徹“清廉從政”四字,對貪腐的行為絕不姑息。然而,一些原本為黨和人民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幹部卻因突破了“廉”的防線而最終淪為“老虎”“蒼蠅”,“前赴後繼”以“現身説法”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反腐課”,引人歎息。以史為鑑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在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當代,在“做大蛋糕”的同時難免滋生“誘惑”,此時廣大幹部尤需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從先賢們的家規家訓中找準為官准則,始終做到恪守清廉本色,由內到外築牢“防腐牆”,在艱苦奮鬥的過程中依然堅守本心,在各種名利金錢等不良誘惑下始終鏗鏘前行。

好家風帶來好作風,好作風引領好事業,好事業開闢好時代。無疑,先賢家規家訓的“關鍵字”遠不止三個,需要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有幸生於這個偉大時代,吾輩當從中汲取寶貴品質,滌淨精神“沉痾”,遇見更好的自己,奮力創造更好的時代!

談家風建設心得體會篇6

一個優秀的人,在家裏,一定是有好的家風家訓。

在我們家裏,也有很多的好的家風家訓。例如:第一條,誠實。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記得上四年級,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中彩那天》,父親替庫伯叔叔抽中了大獎,但是,父親還是還給了庫伯叔叔,頓時,我覺得,誠實比金錢更重要。

所以,我爭取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第二條,勤儉節約。説到勤儉節約,我想到了一首詩,《憫農》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讓我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

第三條,多讀書,讀好書。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在生活中,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要像《竊讀記》裏面的作者一樣,多讀書。那時候,她們想看,家長還不讓看。而現在,家長逼着我們讀,我們還不讀。要記住,食物是物質上的需要,而書,是精神上的食糧!

第四條,愛心。只要還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沒有權利袖手旁觀。――――羅曼羅蘭

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掙錢,沒法拿自己的'錢捐給山區兒童。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獻出我們的愛心。比如:坐公交車的時候,如果有爺爺奶奶們上車,我們就要讓出座位,説:“爺爺(奶奶)請你們坐吧 !”

最後,我覺得,好的家風家訓每個人都要嚴格的遵守,我們國小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為規範,講規矩,要正義。這樣,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益。虎山國小五年級三班 李丹妮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説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説,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説,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説,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説,孝敬無底線,就是説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優秀習作 家風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家規是家庭的規矩。

多讀書,好學習,敬老愛幼是我家的家風。從我記事起,不管是在姥姥家還是在我家,我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書籍擺在大書櫃裏。姥爺是個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他酷愛讀書,姥姥説他從年輕時每個月都要買書,讀書後要還做筆記,寫心得。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姥爺姥姥頂住當時女孩子不用念那麼多書的壓力,省吃儉用,把他們三個女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現在媽媽和我的兩個姨過得很好,真的感謝姥姥姥爺啊!媽媽愛讀書的好習慣又傳給了我,以至於我很早就開始看書,一年級就可以流暢地看報紙了。現在姥爺姥姥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顧。媽媽她們姐妹三個都在暗暗較着勁對父母盡孝,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有時間就帶着我回家看望姥姥姥爺,陪姥姥姥爺説説話,做做事。

守時誠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規。在這條家規的規範下,我上學沒有遲到過一次,做事很有誠信,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好評,在班裏有很好的口碑。在我家,爸爸媽媽很尊重我,把我這個小孩子的地位

提高了不少,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讓我自豪不已。這也讓我學會了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