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3W

在當今社會中,心得體會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寫好一份心得體會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還是很重要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感動心得體會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閲。

感動心得體會精選6篇

感動心得體會篇1

今年七月,華坪女高將送走它的第十屆畢業生。2019年大學聯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經有1645名大山裏的女孩走進大學。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後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順道趕走路上的蛇。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裏,日夜守護着校園。

“再堅持一下,”張桂梅説,“我也自己想辦法找一些止疼藥,先止疼,後面再説。現在也不想去檢查身體了,越檢查毛病越多。”儘管疾病纏身,張桂梅還是儘量讓自己顯得精神一點,她堅持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把文化擺脱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張桂梅的心思很細膩。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學校只能網絡授課。她擔心老師一個人在教室講課會孤獨,便坐在教室門口陪着她們。長時間久坐使她疼痛難耐,張桂梅乾脆在門外支了張牀。教學樓晚上熄燈,只有講課的這一層才通電,張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靜靜地陪着正在講課的老師。

十二年裏,張桂梅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她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共計一百多萬元一同捐獻給了教育事業。

張桂梅説,當她走進華坪、走進民族中學、走進孤兒院這羣孩子當中,本以為一兩年之後就會離開,沒想到一陷進去就沒拔出來。

“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的安慰。”

感動心得體會篇2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着,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__》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着,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説過的國小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着她的名字。儘管她已經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着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里人都説,人都已經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儘管如此,何玥的裏仍裝着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於,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願,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症的西藏小夥和桂林小夥。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國小生,儘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蹟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儘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麼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感動心得體會篇3

近日,習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一句樸實的話語,透露出的卻是準90後女孩黃文秀對青春的無悔選擇。興許,在偌大的體制當中,身為第一書記的她僅僅是為基層默默奉獻的路人甲之一,甘於放棄更優厚的待遇,把本屬於獨自內心深處的鄉愁變為為當地羣眾解憂濟困的實招,這是黃文秀最為質樸的初心。

紮根一線撕下女孩文弱的標籤,不懼怕入户連吃閉門羹,實地勘察跑項目、做方案,在職責範圍內為農户申請產業獎補,看似一樁樁不起眼的小事,卻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了心頭的大事,一年駐村期,她用心用情書寫下了平凡卻偉大的實績:實現88户418人脱貧,完成屯內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個蓄水池,安裝17盞路燈,集體經濟增收6萬多元。為實現心中的小目標,黃文秀秉承的是共產黨人艱苦奮鬥、踏實做事的優良傳統,堅持用土辦法挨家挨户進行遍訪,帶領羣眾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發展特色產業,在積跬步中把理論轉化為實踐,用篤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鍍金只打鐵。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沒有書生氣的黃文秀,用實際行動走到了羣眾心裏,用心幫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圍,在革命老區的她,堅信山溝溝也能有好兆頭。拿起書本可以出謀劃策,撲下身子可以兩腿沾泥,作為一名具備高學歷的第一書記,黃文秀從沒有高高在上的驕傲感,更沒有把一線作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體温計一樣,實時監測着各個貧困村、貧困户的動態情況,掌握貧困羣眾的第一手信息,為實施精準扶貧創造了可操作條件。打鐵需要鐵打的人,在城鄉間奔忙,在村屯間穿梭,把脱貧作為奮鬥事業的她牽住了百坭村發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艱苦化作幹事的熱情,堅信只有帶領村民們一起衝破交通、產業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潔了,產業興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舊的村貌換了個模樣。

知行合一説易行難,黃文秀正是用對扶貧事業的純粹擔起了組織的重託,用點點燃動了村民對過上好日子的期待。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無論在硝煙瀰漫的戰火年代,還是充滿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今天,一名共產黨員該如何在輕若鴻毛與重如泰山之間作出抉擇?從不叫苦的黃文秀,在她的入黨申請書裏寫下了答案: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

感動心得體會篇4

楊振寧,男,1922年10月1日(護照上為9月22日)生於安徽合肥,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 。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説,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感動心得體會篇5

感動是一種特別讓人期待的感情,因為哪裏有感動,哪裏就會有勇氣,就會有信守,更有情也有愛。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戰士——杜富國。

在邊境掃雷行動中,而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受了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被他掩護在身後,只有臉部受了輕微擦傷。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示慰問。國防部評價説:“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已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看到視頻中那個曾經擁有明亮如炬的雙眸,對鏡頭揚起快樂的笑臉的男人,如今卻被潔白的紗布蒙上了眼睛,兩個空蕩蕩、看上去極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着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濕潤了。可他在舞台上站着,神采飛揚地回答着主持人的問題,透過那潔白的紗布,我彷彿看到了他自豪堅定的眼神。

捨生忘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從杜富國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而這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句“你退後,讓我來”,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着想着,我不由落淚了,暗暗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為身邊的人帶來温暖。

以前的我,無論出了什麼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責任,不懂得奉獻,也不理解奉獻。而杜富國,卻在最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保全戰友,還説出了那樣的話,對自己可能會面臨死亡這件事,毫無畏懼。也許在那一剎那,他會想到自己的伴侶,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護住了身後的戰友,這個決定既是為了戰友的安危,也是為了他所熱愛的這個國家。

“你退後,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一個缺了手臂的軍禮,讓億萬人為之一振,為之流淚。殘存的臂膀演繹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雙眸飄揚着最鮮豔的旗幟,用青春書寫了永恆。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感動心得體會篇6

昨天晚上我在電視上觀看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榮譽的有: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救援羣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温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戰功赫赫的志願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願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衞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脱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我看到他們一個個真實的面孔,一個個鮮活的的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

年註定會在歷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疫情防控時期,全國上下心手相連,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眾志成城。是最難忘,最不平凡的一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他們都具有不畏困難,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為做一件事情,為了一份責任,無私忘我,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他們都有堅強的意志力,堅忍不拔的老黃牛精神。他們堅持做到的事情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他們心中有大愛,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你們做的事,心中的愛,温暖着中國每一個人!我向你們致敬!

我感動國測一大隊的不畏困難,不怕犧牲精神。有堅強的意志,耐得住寂寞,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67年來,國測一大隊兩下南極,七測珠峯,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又踏入沙漠腹地,他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好河山,用血汗乃至生命測繪出祖國大地壯美藍圖,建設國家經濟,守護祖國利益。

我要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在學習中克服畏難情緒,不能遇到難題就退縮。學習一定要仔細認真,不能馬馬虎虎。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習近平總書記説:“”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