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五篇

如果把這種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精神發揮在我們每位黨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我們的教育事業一定會有更加蓬勃地發展。對此,我充滿信心。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五篇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一

9月18日我去參觀了三峽博物館。

三峽博物館的展館有:歷代錢幣展、齊白石書畫精品展、漢代雕塑藝術展、李初梨捐獻文物展、西南名族風情館、壯麗三峽館……裏面的文物數不勝數,使我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物是——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從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直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共有12種,達62個版別。第一套人民幣面值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直到5萬元!而第一套人民幣中的1萬元、5萬元等,則是為適應和收兑當時各類舊幣而發行的。到後來,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1萬元只值1元了。

第一套人民幣在圖案的題材上,選擇了工業、農業、商業、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表現了第一套人民幣的真實歷史意義及作用。其中有“水牛圖”、“打場圖”、“帆船圖”、“馬飲水圖”、“蒙古包”是體現當時經濟建設的生活圖景。第一套人民幣版面的顏色也各種各樣,如紅色、暗藍色、暗紫色、暗綠色……漂亮極了!

第一套人民幣也有重大意義。它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統一的時代。它的圖案充分表現了經過多年的戰爭,剛要建立起的新中國,萬物復甦的景象!也體現了全國人民煥發出對建設新中國的高度熱情!

現如今,已經發行到第五套人民幣了。人民幣的誕生,翻開了中華貨幣嶄新的一頁!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二

三月五日學校組織教師參觀三峽博物館.它位於市區人民大禮堂的正對面一座灰色的大樓與人民大禮堂相對屹立.當我們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幅巨大的瞿塘峽風景畫.長江就從兩岸山巒中穿過.峽口很窄從遠處望去好象要闖山的感覺.當看到這個畫面時我不覺想起古詩中的一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好象自己淘醉在三峽的美景中.再往前走是一幅縴夫拉船的塑雕像.解放初長江兩岸經常看見縴夫頭上裹着白布巾打着赤膊和赤腳,弓彎着身軀將纖繩扛在肩上吃力的向前拉着,把上水船拉着走.他們就是這樣常年累月的拉着,維持最低生活.當時交通極不方便,兩岸農民全靠一雙腳走,運輸東西靠肩扛.他們祖祖輩輩就生活在山區,買油鹽沒錢背東西到集上去換.聽説在偏僻的山裏穿衣都困難,幾人合穿一件衣服,誰出門誰就穿.真是太原始了,太窮了.同是中華民族的兒女,他們為何受生活的煎熬啊!與富裕地區比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這不合理的現象非改不可.

改革開放後,三峽地區要建大型水庫,現代化發電站,由於三峽水庫的建設提高了水位淹沒許多縣區和名勝古蹟,於是被淹沒地區就要移民,有的移到浙江,上海,廣東等郊區.大部分就近安置遷新址,修新縣城,修新居點.連名勝古蹟也整體遷移如白帝城,張飛廟原貌修復.在新區修公路,建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話,電燈進村庫區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庫區的水,電北調支援建設.三峽工程還沒完成.幾年後將會出現展新的面貌.庫區人民將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繁榮富強的幸福大道.庫區新貌也是改革開放的碩果.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三

在重慶直轄十週年之際,新學期第一次黨員組織生活就是走出沉悶的會議室,參觀著名的三峽博物館,從中感受重慶巴山渝水的悠久歷史和直轄十年的巨大變化。首先我想説這樣形式多樣的學習真好。作為重慶人,雖然生於斯長於斯,卻慚愧一直沒有機會走進三峽博物館,這次終於得償所願,很感謝這次組織學習的機會。

中國三峽博物館是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產物。半天的參觀學習,給我留下無數的感動。感動於三峽淵源流長的千年歷史,壯麗雄偉的三峽風光,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更震憾於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以及三峽移民的驚世壯舉。

三峽工程從開始提出到最後興建,歷時近一個世紀,是其中無數人面對顧全大局而告別故土的巨大犧牲,僅重慶庫區就有百萬之眾。數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庫移民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我持續地感受着三峽人民的壯舉與無私。為了國家的建設,他們義不容辭地遷出故土、遷居他鄉,雖然到了新的'生活和生產的定居地,有許多人語言不通、環境不熟、生產不會,但是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新的居住地創業、發展,絕大部分已經成功地融入了遷入地的社會。三峽人民用行動向我們回答了:當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做什麼!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拔地而起,離不開他們這種為大“家”放棄小“家”的情懷。特別是耳濡目染三峽移民人生產、生活的一個個場景和畫面之後,我更深切體會到他們背井離鄉的艱難與不易,也更深切體會到他們對於祖國建設無私的奉獻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

我想,新三峽之所以充滿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源於這一代新移民。在三峽移民人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優秀精神風貌,而這不正是我們重慶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嗎?直轄十年來,廣大重慶人民正是憑着這種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精神,勵精圖治,使重慶成為了長江中上游一顆璀燦的新星。我想,如果把這種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精神發揮在我們每位黨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我們的教育事業一定會有更加蓬勃地發展。對此,我充滿信心。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四

前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重慶三峽博物館參觀。

重慶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從外觀看,最顯眼的是弧形藍色玻璃幕牆和古樸方正的砂巖外牆。媽媽告訴我:“藍色玻璃代表着水,而砂巖外牆象徵着山,體現出了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

我們先參觀的是《壯麗三峽》展廳。我看到了許多不同時代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森林裏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的標本,還有許多魚類的化石。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遠古巴渝》展廳。在這裏,我知道了人是由猿慢慢進化而來的。他們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用石頭做的,後來才變成用青銅器。

接着,我們來到了《歷代錢幣展覽廳》。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個特大號的銅幣,比我還高。再往裏走,我們看到了許多刀幣、銅幣、銀幣、金幣和紙幣。

最後,我們參觀了《重慶·城市之路》和《抗戰歲月》兩個展廳。不過,我有些看不懂。但是,我記住了一些東西,有大炮、步槍、炸彈、火車頭等。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不過,我明白了“三峽”指的是巫峽、西陵峽和瞿塘峽,我還學到了許多新知識。

參觀重慶三峽博物館可真有趣啊!下次我還要來。

三峽博物館觀後心得體會五

9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重慶三峽博物館參觀。

一進博物館,我們就看到了兩座烏楊闕。以前,烏楊闕上還雕有青龍、老虎,但因為烏楊闕以前在土裏生活多年,土裏的沙子就把青龍、老虎給磨掉了。我們先到了三峽展廳。三峽展廳裏擺着一個瞿塘峽瀑布。這個瀑布世山下水長年累月在巖石上衝刷出來的,真令人不敢想象。再看看龍灘河唐代摩崖造像,雕塑着李白、劉禹錫、杜甫和白居易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哇!皇宋中興聖德頌碑和漢巴郡駒忍令景雲碑保存得可真好,連上面的字都能看清楚。老天,嚇不嚇人喲!

秦良玉的戰袍、頭盔、衣服等物品都還在,重慶以前的一位女皇帝明玉珍的衣服也在,戰士不敢相信。關羽的銅像也非常棒。我和爸爸來到了二樓,看到了好多以前的火鍋店、麪館、茶館……還有一個小小設計師的'小遊戲。它有A、B、C、D等許多地方的圖,有給你一些房子、樹木等裝飾物,讓你來設計。我選的A圖,設計等級為C,嘻嘻。

知道中國第一輛蒸汽火車在哪兒開的嗎?當然就是在北川鐵路開的了。北川鐵路就是從兩路回靜觀公路上的一條鐵路,我也親眼看到過,這鐵路很窄。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古時候的用品。最嚇人的還是新石期的一些人骨頭,嚇得我心跳加快。到了三樓,我們看到了重慶以前的書、照片等等。

聽爸爸説,重慶以前叫巴國。聽到“巴國”兩個字,我的心裏便編起歌謠來:巴國,巴國,乾巴巴的國。哈哈哈哈哈哈……肚子都笑痛了。但我又想起,我是重慶人,我不應該這樣説自己的家鄉。於是,我有沒想了,繼續跟爸爸往前走。這一層裏還展覽了一些MONEY(錢)。最早的錢是貝殼。我想:“當時住在海邊的人不久發財咯!怪説不得海邊的東西那麼貴,一桶方便麪十幾元。”有一種錢特別不值錢,人們就把它用來做扇子,帽子等物品。到了四樓,我們看到了許多瓷器,書畫,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內容,可惜我的版面只有這麼一點點,大家就別怪我啦。還是自己去三峽博物館吧!百聞不如一見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