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博物館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6K

每次大家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很多感觸,可以撰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需要聯繫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918博物館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918博物館觀後感6篇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1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裏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俱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構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很多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2

今天是農曆初六,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弟弟兩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館,在大門口有5只小兔子在兩旁站着,為我們拜年。吸了眾多遊人來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歡快、喜慶的氣氛受到觀眾的喜愛。與那些讓人們心中產生敬畏的生肖動物相比,兔子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善良温厚的個性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次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寶兔魔盒。“魔盒”即是知識的“寶盒”。選擇從古至今帶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戰國的青玉土浸小兔、遼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圓佩、現代的糕點模子、壓勝錢……這些活潑生動的兔形象實物與資料詳盡的多媒體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發展脈絡圖。

第二部分是寶兔送福。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展館引進了高科技的“擴增實境技術”,使觀眾和屏幕中的主持人進行實時交流,並由動畫兔子將新年的祝福送給我們,這種妙趣橫生的互動方式相信會給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和屏幕上跳出來的主持人遊戲互動呢!

第三部分是寶兔劇場。木由中國木偶劇院的叔叔阿姨為我們表演《小羊過河》、《蝸牛刷牙》、《過橋》等經典劇目。第四部分是寶兔樂園。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採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温濕度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温濕度,而展櫃內保持利於文物保護的温濕 度。

作為一名小遊客,我們應該遵守參觀注意事項,愛護展館設施和展品,不在展廳裏亂跑亂叫,保持館內衞生。

看完了這些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首都博物館,我的腦海裏還不斷浮現上面的圖畫,它太壯觀了!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3

今天,我有幸參觀蕪湖市博物館,這裏有許許多多的古、現代文物。

首先,我們來到一樓,觀看了一些立體地圖,你也許會奇怪:立體地圖是什麼呢?其實只是一種立體模型。這裏有古代大宮殿、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以及以前的弋磯山醫院。

接着,我們又來到一樓化石處,這裏有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的化石,有山羊的頭骨、中華乳齒象的骨頭,還有維氏原狒的骨頭。

之後,我們來到二樓,這裏展示的是古代的陶器、青銅器和天然晶體,真讓我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有的陶器是白色的,有的是褐色的,青銅器有的像茶壺,有的像大水缸,有的像小型盾牌。來到天然晶體前,一堆亮閃閃的晶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為是雌黃或雄黃,看過標牌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水晶晶簇啊!

跟着,我們來到玩樂體驗館,這裏主要是一些趣味小遊戲,有踩魚、踩花、益智拼圖等。在踩魚遊戲中,我用腳一踩,小魚就迅速地“溜”了,我又快速一踩、再一踩,哈哈,終於被我踩到了一條魚,真是有意思!

最後,我們來到博物館的三樓,這裏向我們展示的主要是琴棋書畫:二胡、古箏、書法作品、絲綢畫、立體畫等等,品種繁多,目不暇接。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走出了博物館,我心裏想:今天,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4

今天,我和父母來到湖北省博物館,欣賞古老的歷史長廊和現代科技的發展。

站在博物館門口,發現整個博物館是一個巨大的仿古建築。當我走進去的時候,我看到到處都是人。我們首先來到一個名為“曾侯乙墓”的展廳。我發現這個展廳宏偉而豪華。然後還有很多做工精緻,奢華珍貴的東西。據説是這個“曾侯”的陪葬品。

然後我們去了三樓,然後去了“鄖縣人”展廳。我發現鄖縣人使用的石器隨處可見,鄖縣人的頭額骨都是用現代設備修復的。

在三樓,我們還看到了古陶瓷和樑之墓告訴你,在古陶瓷展廳裏,我還看到了許多非常漂亮的“青花瓷花瓶”!

然後我們準備去頂樓,但是不爭氣的我爸説他累了,在下面等我們,我和我媽就離開我爸上樓了。

一開始,我們就設立了一個名為“漢劇文物展”的大型展廳。看到後,我們毫不猶豫地進去了。一進去就看到了一個叫“老狼神社”的東西。然後往前看,我們看到了很多關於中國戲曲的東西,比如中國戲曲的唱片、票、劇本、戲服...我眼花繚亂,無數無數!

走着走着,我和媽媽來到了“荊楚百年英傑閣”。我一進去,就看到了一棟樓的照片。仔細看看武昌首義廣場的“嘟嘟福”照片。我發現有董、等100多位代表人物,他們都是著名的抗戰、科技精英、學術大師、藝術大師...

時間過得好快,就在我陶醉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我們要回去了,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博物館。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5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宏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着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裏面的青銅器琳琅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於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造出這麼造型奇偉,花紋精緻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歎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麼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着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彷彿要去摘太陽……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後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徵。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澱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説着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

918博物館觀後感篇6

今天,我們要去參觀首都博物館,於是我便帶着社會知識積累本,去品嚐一下它的滋味。進入大廳,一股暖流迎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的門樓,讓人肅然起敬。

從五層開始參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幾個喜氣洋洋的燈籠,上面寫着“京城舊事”,一看便知,這一層是關於老北京的文化展,由於時間很多,所以不用跟着大部隊走馬觀花,我要細細品味一下它的滋味,最讓我回味的是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老北京的婚假粧,富户有着高大的門樓,石頭砌的台階兩旁都有獅子,這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東西還有跨院,還有園門洞,真跟我們現在的村院大不相同。在出嫁的時候,新娘必須坐花轎,還得蓋蓋頭,向父母扣頭,我總覺着它有別樣的風味。

看到這些,我想我們的祖先那麼聰明,能設計出這麼精緻的別院,佛像,瓷器和京劇肯定別具風格吧,於是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四層,由於時間緊,我只能細細品味一下瓷器和京劇,進到裏面無數件瓷器讓我眼花繚亂,最讓我注意的是一個圓形瓷器上面有一個鳳頭,容器上還刻有藍色交織的花,既顯得壯觀,又顯得嬌柔,讓人一看心情舒暢,駐足觀看,它就是出自元代的`青花鳳首扁壺。再看京劇,它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了,它分別有生、旦、淨、墨、醜。只在電視上見過,今天就大飽眼福,只見衣服有長有短,臉譜是最重要的,他能體現出各個角色的風味,我想這些創作京劇的人一定煞費苦心,給人們帶來無限樂趣。

參觀完四層,來到了三層,主要是書法展,每個作品各有特點,草書行筆如雲,隸書像現代漢字,小篆像畫,參觀了這些,讓我對字的認識頗有長進。再來到二層,其中有一幅《萬壑千崖》頗受眾人喜愛,它描繪地進處如重藻,遠處如浮雲,山有大有小,樹有高有矮,讓人如臨其境,捉摸不清。

這次首都博物館之行讓我的社會知識增長了不少,也讓我明白:不要追隨舊時代,要創建新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