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模板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在您的微笑中我們變成一片片蓬勃的花朵,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思想。那麼關於相關的心得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模板三篇

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多年來一直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的人民教師和中學校長,筆者能切身感受到習總書記的講話帶給教育界的震動。這“第一粒釦子”既可以是知識的扣子、學問的扣子,又可以是理想的扣子、信念的扣子,還可以是道德的扣子、價值的扣子。只有具備“四有”標準的教師才能幫助學生扣好這人生第一粒釦子,只有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他們今後的人生之路才不會走偏,才不會迷失。“四有”標準就如同給教師的四面鏡子,每位教師都要站在這四面鏡子前面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

第一面鏡子——理想信念之鏡。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教師職業,三尺講台雖小,卻可承載偉大祖國的復興大業;一人一言雖輕,卻能傳遞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作為教師首先要構築自己的教育夢想,才能幫助學生編織他們的人生夢想,才能帶領學生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第二面鏡子——道德情操之鏡。“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本職。這裏的“道”就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是是非曲直的標準,就是做人的準則。教師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脱離俗氣、濁氣,培養正氣、清氣,才能在學生們中間傳遞正能量。當前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有個別教師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誘惑,甚至做出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極大地損害了教師形象。當然,更多的一線教師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言傳身教,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尊重。這些優秀老師的事蹟就如同一面道德的鏡子,讓教師都能從中照到自己不足和未來努力的方向。

第三面鏡子——學識之鏡。陶行知先生説過:“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並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當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知識種類之豐富,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學科交叉比例之大,都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當代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有開闊的知識視野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精益求精。如果我們將教師的職業生涯比作是一段路程的話,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努力將“窄路”走寬,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大膽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將“舊路”走新,勇於創新,敢於突破,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將“死路”走活,厚積薄發,開源浚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澱。

第四面鏡子——仁愛之鏡。眾所周知,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愛和責任是教育的靈魂。習總書記在“愛”之前又加上一個“仁”。“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的詞語。它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因此,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仁愛”這個詞語準確地闡釋了當今社會新型的師生關係:一位好老師不僅僅要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能夠用廣闊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用仁愛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用平等的姿態去尊重學生,亦師亦友,與學生共同成長。“仁”是一切愛的基礎,只有具有仁愛之心的老師才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會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才會在師生之間形成和諧融洽的關係。大音希聲,大象希形,大愛常在無聲無形之間到達人的靈魂深處。教師擁有一面仁愛之鏡,不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習總書記送給教師這四面鏡子,就是要讓我們常常對照,時時反省,不斷增強業務素質,提高自身修養。同時,每一所學校也有責任和義務將這四面鏡子“正確安放”並“常常擦拭”。“正確安放”的根本在於將“四有教師”的標準和本學校的辦學理念相結合,將教師的個人發展納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之中。“時時擦拭”的關鍵是管理制度的保障和落實。鏡子不擦容易落上灰塵,同樣,有標準不執行容易懈怠,有要求不落實容易務虛。

做“會係扣子”的“四有教師”,需要教師按照“四有”標準先扣好自己的扣子,再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還需要學校的管理者為教師個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合適的平台,真正將教師的發展、學生的成長作為學校的根本工作來抓;更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大力支持,為教師、學校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輸送正能量。

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

參加《<數學廣角>專題教研活動》的感悟回顧教師們的優秀課堂,不由得佩服她們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同時老師們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聽後,我的感概不斷:

首先:利用情景導入新知,激發興趣。如:郭老師用“__挑戰者號失事”作為引入,通過課件這樣一段動態的影像資料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給眼睛和心靈極大震撼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個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讓學生從血的教訓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領悟到嚴格檢驗的必要性,同時把人文教育滲透在教學情景中。又如:劉逸老師用成語“一刀兩斷”的圖解法來探討中,理解間隔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還有郝玉梅老師用學生們最為熟悉的小手來充分理解間隔與間隔數的關係;將抽象的數學問題演變成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將抽象的問題更加的形象化,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其次:各位老師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同時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還有:在教學新知時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如:劉逸老師在教學《植樹問題》的間隔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時。先讓學生自己試着畫畫看、擺擺看、栽栽看,再由學生演示,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們動手操作之前,有一個猜想的過程。因為做一件事情,有準備和沒準備效果是不一樣的。當你心裏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後,再去實踐,可能成功或者發現問題的機率就會高很多。同時:更加註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郭學彥老師在學習新課之前説了一句格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遇到難事要從簡單做起,成大事要從細節着手。“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可以毫不誇張的説,現在的社會已經到細節致勝的時代。會做事,注重細節將是學生將來進入競爭激烈社會的必備法寶。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嘗試解決實際問題時,更加註重尋找策略。

郭學彥老師在解決9瓶口香糖中有一個次品(次品輕一些)時,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到這個次品的問題時,郭學彥老師首先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嘗試稱出從9瓶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發現方法:平均分成3份去稱,保證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數最少。在小組彙報時,老師將學生的操作過程用列表板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初步掌握這種分析方法。利用板書引導學生得出規律:待測物品數量為3的倍數時,只有平均分成3份稱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次數最少,其它任何一種分法都比它多。接着用12去驗證發現的規律的正確性。最後運用規律解決27、81瓶…中去找次品,讓學生感悟這裏其實有規律可尋。學生通過對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方案,使求知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慶幸自己可以有機會參加這次的外出學習的活動,在興奮與感動之中深深體會到這次經歷是何等的珍貴與豐富,令我受益終生。同時更加讓我看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也更加了解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紮實有效。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學習,再學習。以此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老師學校實習心得體會

培養和造就無數有慧心,有靈氣,會學習,會創新的人才,是教師的神聖使命。而引導中學生學會科學思維的方法,藉以挖掘自身潛能,提高學習質量,效率和整體素質,是我們研究的重大課題。

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它包括橫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要放開眼界,對已知住處進行分析、綜合,併科學加工,從而收到“一個信息輸入,多個信息產出”的功效。它的特色表現在思維活動的多向性;它的功能,表現為可以開啟心扉、震撼心靈,挖掘深層信息,架設起由已知、經可知、達未知的橋樑,創造出新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法;它的操作,要求從一點出發,向四周輻射,“心鶩八級,思接千載”。

運用發散思維“進行思維與靈魂的對話”,使我們深深地體味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諦;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取得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發散思維具有多向性、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即思考問題時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決問題時,要注重多途徑、多方式。它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橫向拓展逆向深入,採用探索、轉化、變換、遷移、構造、變形、組合、分解等手法,開啟學生心扉,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