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分享的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三篇,歡迎您的參閲。

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孝經》裏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曾經我以為"孝"不難,給父母買買東西,給父母零用錢就是孝了。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我才知道自己並沒有真正參透“孝”的內涵,孝養父母不僅是養其身,還要養其心養其志,所以很慚愧自己還沒有做到從精神上給父母關心和理解。正是因為自己對“孝”的領悟不夠,使自己的孩子對"孝"也有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的嬌縱和不負責任。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我認識到,我們不僅要在認識上轉變,更要在行動上力行,要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雖然這只是我學習傳統文化帶來的一點點對“孝”的認識上的轉變,但是我感到這卻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穫,我認識到了"百善孝為先"。

身邊很多朋友知道我在學習傳統文化,都問我:“你通過學習得到了什麼?”我説:“看似什麼也沒有得到,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收穫了正知、正念、正能量,失去了負能量!”是啊,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我失去了憤怒、糾結、指責和悲觀,失去了無知的干擾和障礙!這一點點的失去,卻讓我獲得了更多。首先自己的家庭和睦了,孩子願意和我親近,婆媳之間沒有了無謂的爭吵,老公願意給我更多的陪伴、理解和分擔;其次在工作上,我明白了自己想要是什麼,想做什麼,該如何展現的自己!這於我是多麼重要的啟發啊,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論語》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天清晨的讀經,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精彩,經典滋養了我,給我內在的力量,讓我更加精神煥發,在這條修為的路上,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不論學到什麼,哪怕就一句話,只要我力行到生活中去,就説明我進步了,成長了!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深厚的軟實力,運用傳統文化治國理政,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健康發展”。今天,我慶幸我自己走進本善國學,我感恩匯導提供了這麼好的平台,感恩導師們的辛勤付出!我願意通過學習,修為自己,弘揚和傳承中華五千年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我願意用生命喚醒更多的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實現我們的中國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篇二】

從帶着糾結和困惑踏入校門,到懷揣着感恩和不捨踏出校門,三天封閉學習,心靈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滌,門內門外彷彿已是兩個世界。傳統文化不再是起初心裏那虛無縹緲的模樣,變得立體、真實。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學習班上,學員們通過讀誦經典、觀看視頻、聽取授課等方式,系統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深思“家國天下”的真理。傳統文化絕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之乎者也”這麼簡單,更不是迂腐、落後、愚昧的代名詞。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五千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智慧,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藴和滋養,理想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着。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四十年來,諸多新鮮事物夾雜着糟粕撲面而來,猝不及防的人們很快沉浸或陶醉在橫流的物慾之中,古聖先賢及革命先輩們世代承襲和堅持的理想信念在人們心中也逐漸褪去了色彩,甚至被打上“死腦筋”的標籤。在這樣的環境下,當我們摒棄紛擾,真正靜下心來,認真去學習和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喚醒了我們對世界、對人生的重新認知,從古聖先賢提出的“大同世界”到共產黨提出的“共產主義”,向善而行的世人終究會殊途同歸。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道理其實十分簡單,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三天的學習中,“反求諸己”一詞頻繁的出現在授課老師口中,時刻提醒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反思自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之言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會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

世間幾十年,自認為在為人處世方面一直得體,但學習了傳統文化之後,再來捫心自問,“反求諸己”何曾做到過。家庭中出了問題,常常埋怨家人,好似自己諸事皆對。個人發展中遇到問題,往往感歎自己起點太低、平台不好,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問題。目前傳統紙媒的發展正處於困難時期,當是眾志成城之時,然而每每工作不順或遇瓶頸,總是先找客觀原因,歸咎於時代的迅猛發展和報媒日衰的大環境。殊不知,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仍有多家報媒逆勢而上、涅槃重生,更勝往昔。

究其原因,儘管我們一直在強調學習,卻一直只看重知識的學習,放棄了對做人的常識的積累。“知識只是人的能力,而常識則是人的能量”,老師的這句話一直讓我們為之思考。所謂傳統文化中的常識,是一個人處世必須遵從的一些原則,讓我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約束。“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文字不多,卻字字珠璣,五倫八德,不僅僅是作為人應當具備的基本道德,更是這個社會和諧進步的基礎。

特別是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匹夫擔當”,讓蠅營狗苟的我們無比汗顏。痛定思痛,我們將以古人先賢為榜樣,自省、明德、利他、向善,以“日行一善”的堅持開始“愛”的播撒,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點滴開始“愛”的累積,相信“愛”的“螢火之光”終有一日必將成為“愛”的“燎原大火”。

學習傳統文化,就是要學習古人“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的“仁愛”,就是要學習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通過學習,真正去塑造高尚人格,養成浩然正氣,從而更好地經營家庭、謀劃工作。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優秀的“家風”“家道”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之本,是流傳千年的民族文化符號,也是我們幹事創業的動力之源。

對於我們報人來説,臨報集團何嘗不是一個大家庭。當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時,我們要從豐厚的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汲取力量,要從豐厚的傳統文化中尋求解決方法和實踐路徑。這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養分、力量,解決方法、實踐路徑就是集團的“家風”“家道”。集團良好的“家風”“家道”就是我們上下同欲、凝心聚力的根本和基礎,就是我們克難而上、逆勢崛起的勇氣和魄力,就是我們改革創新、戮力攻堅的擔當和責任;就是集團每個“家人”身上的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就是集團每個“家人”身上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是集團每個“家人”身上的明德之心、利他之心、至善之心。當集團每個“家人”都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使集團這種好“家風”“家道”在我們手中塑造、成長、傳承,我們將一身正氣、精神抖擻、鬥志高昂,無往而不勝。

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篇三】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浩瀚歷史長河中的耀眼明珠,雖飽經風雨卻歷久彌新,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璀璨動人。南宋理學家朱熹曾雲:“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將讀書視為立學之本,足見讀書的重要性。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同樣要學好傳統文化“必修課”,不斷加強傳統文化修養。

一、正心正念、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加強傳統文化修養的重要意義

學習要有目的性,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加強傳統文化修養不但是修身做人的內在需要,更是成長進步的現實需要。首先,加強傳統文化修養是領導幹部修身做人的需要。人慾立於世,修身第一功。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典籍中,包含着關於修身做人的諸多典故名言。既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與人為善和自我加壓,又有“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勸善之言、戒惡之語,更有“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所藴含的知足常樂、參透捨得的人生哲理。這些古代先賢修身做人的智慧,無疑對於當今的領導幹部修好身、做好人、做好官,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借鑑價值。其次,加強傳統文化修養是領導幹部睿智工作的需要。從“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濃濃的規矩意識和責任意識——既要敢擔當,又要有敬畏,做好該做之事,不做生事之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唯有做到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才能時刻謹慎、處處留心,避免走錯路、辦錯事;透過“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其中藴含的立志篤行、勤政奮進思想,唯有立定志向、砥礪前行,才能積跬步以致千里、積小勝以成大勝。這些傳統典籍中關於工作原則、技巧和方法的箴言警句,至今讀來仍然十分受用。最後,加強傳統文化修養是領導幹部和諧生活的需要。生活是門藝術,同樣需要智慧。關於生活的智慧,在傳統文化典籍中,既有“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警醒,告誡我們要遠離奢靡享受、過好簡單生活,注重防微杜漸,謹防生活陷阱;又有“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啟迪,啟發我們“生活處處是學問”,要靜心、安心、細心,善於分析情況問題、理清複雜關係,做好生活中的智者;更有“廉不言貧,勤不道苦”的勸導,規勸我們要勤字為先、安貧樂道,秉持好精神上的追求,不畏懼生活中的困難,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且行且看、順其自然。

二、找準方向、聚焦重點,準確把握加強傳統文化修養的基本內涵

學習要有方向性,把握學習的側重點,才能增強學習的方向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浩瀚如海、十分廣博,想要學深、學透、學精並非易事。唯有充分聚焦本質、牢牢把握內涵,知道應該學習什麼、鑽研什麼,才能確保在加強傳統文化修養中學有方向、學有目標、學有所成。首先,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聚焦經典著作。經典著作的經典之處,除了體現在從古至今的口口相傳、交口稱讚之外,更體現在其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至真至理。所以,加強傳統文化修養,首先要聚焦經典著作。相傳宋朝開國丞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雖有虛張誇大之意,但仍可見《論語》在傳統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位置。所以,作為儒家最經典的九部著作,四書五經必然是領導幹部要關注和閲讀的重點。除此之外,諸如《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史書典籍,對於我們縱觀歷朝更迭興替、把握從政治世規律,也具有較強的借鑑和參考作用。其次,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關注人物。注重人物著作體系研究,是加強傳統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這就提醒我們在聚焦經典著作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關注人物,以便於系統把握某位歷史人物的思想核心、觀點體系和著作文章,從而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瞭解、觀點的把握和思想的認同。例如,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儒學體系,以及王陽明“仁者要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知行合一”的心學思想,都是領導幹部要關注和學習的重點,並以此為突破口實現逐漸深入和逐漸拓寬。最後,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收集散篇獨文。通過閲讀古籍可以發現,不少歷史人物留存於世的經典著作並不多,甚至有的只是隻言片語,這就需要我們在閲讀中注重對經典文章和隻言片語的收集。例如《朱子家訓》全文僅634字,卻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其中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觀點,至今仍然對我們的生活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這也正是《朱子家訓》能夠成為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和家教名著的重要原因。

三、掌握方法、精進篤行,靈活運用加強傳統文化修養的方式方法

學習要有方法性,掌握學習的小技巧,才能增強學習的方法性。領導幹部本身業務繁忙、時間有限,加之傳統文化學習更多地要靠自覺性,這就需要領導幹部靠業餘時間、用技巧方法來不斷學習和加深理解。首先,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講究一個“韌”字。朱熹有云:“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加強傳統文化修養,同樣要注重日積月累、久久為功。特別是對於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典籍,更要耐住性子、反覆研讀,必要時可以參考白話文翻譯來進行理解,但一定要對照文言文原文反覆研讀,久而久之就能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其次,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講究一個“廣”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名言出自北宋水利專家劉彝之口。所謂讀書要“廣”,就是要廣泛閲讀、廣泛涉獵,特別是針對當前碎片化閲讀盛行的趨勢,更要注重利用碎片化時間廣泛閲讀,不斷拓展知識的範圍和廣度。提倡“廣”字,絕非淺嘗輒止、走馬觀花,而是要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及時進行補充性和拓展性閲讀,增強閲讀的厚重感。最後,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要講究一個“行”字。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謂“行”就是要注重知行合一、加強實踐應用。從較淺層次而言,傳統文化的應用,可以體現在公文寫作和日記撰寫中的句子引用上。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深入領會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增強思想認同感,用以指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真正把觀念觀點融入思想、化作行為,以此增強學習的獲得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