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為了抓住時機,我們在有了新的領悟後都要認真記錄心得,我們大家在得到一些人生感悟後,就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來記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5篇,供大家參考。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5篇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篇1

在校方安排下,本學期第四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機構創新綜合實驗課》。雖然時間短暫倉促,但感到獲益匪淺。 老師利用五個課時耐心、認真地教授我們關於機械方面的一些知識。包括我國當今機械發展狀況,具體到我們所學過的理論課程與實際相結合的實例,使我們對機構創新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概念,為以後課程奠定了基礎。

在可實際操作教室,為了能夠為自己所設計的機構順利建成,自己動手拆裝各種機構,對現有的零部件有了新的感 性認識。實驗室裏提供的零件有各種長度的杆,凸輪,齒輪,墊圈,套筒,還有皮帶輪,根據這些提供的零件,我們便開始了創作作品之旅。

由電機開始,隨後是蝸桿,由蝸桿帶動蝸輪。隨後應是斜齒輪。然後再根據我們設計機構的需要,根據機構運轉的需要,便選擇一系列齒輪結構,由小齒輪到大齒輪是實現齒輪傳動的減速過程,由大齒輪到小齒輪是齒輪傳動實現加速的過程。開始我們想到的是設計有曲柄存在的機構,由此實現切割的目的。曲柄的轉動由齒輪的轉動帶動,實現圓周的轉動。為實現機構同時實現擺動和平動的需要,還應有滑動的裝置,根據這個思路,我們便開始在所擁有的設備上開始了設計,一個組員負責操作,一個組員負責檢查,安排及指示,另一個組員負責找所需的零件。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我們便完成了原先設計好的機構。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校驗能否實現該機構所要實現的運動。我們先使用手動的辦法,開始校驗我們設計的機構的運動。實際校驗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無法實現所需要的運動的目的。曲柄在旋轉過程中帶動的另一部分的構件沒法實現滑動。由此我們原先設計好的機構宣告了失敗。我們只好重新設計我們的機構,眼前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設計好的機構不能實現所需的運動。我們組員便開始談論我們設計的機構,逐步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經過多次分析便得出了結論必須從改變曲柄裝置結構開始,因為在曲柄實現圓周運動的時候,而滑動裝置便受到了阻礙。

該如何改裝?

我們從草圖開始入手,把曲柄改成凸輪結構是我們改裝的目的所在,因為在斜方向上很難具體的組裝凸輪,我們只好把滑動裝置設法改裝,把滑動裝置改成皮帶的運動,實現運送物件的目的。按照改裝的總體思想路線,我們在原來組設計好的機構上進行改裝,總共使用了半個小時,我們便完成了改裝的目的,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開始檢驗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否實現具體的運動。開始我們還是採取手動帶動機構轉動的辦法,結果讓我們都很滿意,我們便找來了電機開始做具體的檢驗,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實現我們想象的運動,而且運動的很準確。經過幾次校驗,多次談論,最終設計出了我們組員的機構,就是橫切各機構。這是我們組員在一起談論,一起設計,共同努力,共同協作的條件下完成的機構。

我們設計的機構經過倆天的努力便圓滿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師介紹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的具體情況,還有就是一些工作量小的任務,計算自由度,以及量取機構內部的具體尺寸。因為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總體看來還是比較簡單,而且運動也不復雜。能夠切割的物件也較小,所以作介紹的話也比較簡單。由此我想把介紹的方式搞的比較專業化,也就是想用些專業用語來表達,具體的也就是把每一句話都講得很有分量。為了更好的引用一些專業用語,我積極地去聆聽每一組組員介紹機構的方式,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合理。每一組的介紹我都聽得很認真,因為我自己也多想吸收別人所擁有的知識,從而自己也試着去改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我想學的目的。細心去聽完每一組介紹自己設計的機構。我也認真總結了自己陳述用語,先介紹我們組員設計的具體思路,最主要的是設計的目的,要實現什麼樣的運動。隨後指出優點及缺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説明。

介紹完了我們設計好的機構,我們倆天的工作就差不多也完成了。本次實驗課對我們學機械類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因為本次實驗給我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平台,以及機構創新的平台,這勝於我們大學四年學習機械類的課程,也可以説是一個校驗過程,認識、總結的過程。這次完全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過程。一定基礎上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完全是親自接觸,由此我們自己也有了較深的體會。對於本次實驗,我自己也相當滿意,兩天的努力不僅設計出自己的機構,更是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進一步認識,激發了科研興趣。我本人也非常希望這樣的實驗課程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和興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質量,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學到真本事。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篇2

通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的閲讀,撥開了我心頭的迷霧,瞭解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及必要性。這次學習對我來説就是一次思想上的衝擊,一次頭腦的洗禮,更是一次頓悟的點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讓我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綜合性――取長補短樹優勢。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其中一點,它實現了對學科的跨越。長期以來我們的本本主義資源觀,曾使我們變得那樣近視和弱視,以至於看不到也想不到在咫尺之間也能實現學科的融合和互補,可以讓原本乾癟的教科書變得那樣厚實起來,可以讓原本單一的課堂變得那樣豐滿起來。計算機學科的搜索技能,語文學科的辯辯論論,演演説説,數學學科的數據羅列,美術學科的繪圖與設計,音樂學科的説拉彈唱……都在同一方空間裏,顯現着優勢,綻放着孩子們的興奮和激動,一種全新的實踐方式正在被我們認同並付諸實施。

二、生活性dd實際生活促發現。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是一種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應貼近學生實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使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在學生的生活中來,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社會現實,學生就越能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立足實踐和探究,倡導學生的主動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引導學生經歷多樣化實踐學習方式,體驗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充分開發學生潛能,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三、自主性――自主空間展個性。

自主性是國小綜合實踐的一個顯著特性,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和需要,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這也是孩子們自己的實踐,他們是自己課程的主體。在這裏,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被充分地尊重着,自己的自主性發揮着廣闊的空間;在這裏,他們能自主地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形式及校外輔導員,自已來決定活動成果的呈現方式;在這裏,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方式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

四、開放性――大課堂中拓視野。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是一種多麼開放的實踐,通過開展訪談、調查、宣傳,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孩子們的視野拓寬了,教育的渠道受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就空間而言,包括了課堂、校園、社會,這學習的空間不再侷限於教室、校園,而是拓展到了圖書館、社區……認識的對象也不再侷限於事物的現實狀態,而是還會去追尋昨天、今天和明天,顯然,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一旦實現了從長期以來教材是學生的世界轉變為世界成為孩子們的教材,那麼,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五、生成性――出其不意增才幹。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過程強調孩子親身經歷,並獲得實際的發展性的體驗,活動本身就是不斷生成的。活動中,有着無數的出其不意,這些出其不意是孩子們在實踐中智慧火花的迸現,或許只是如一點流星一閃而過,也像一棵嫩芽悄然冒出。發現它、捕捉它,不但要有敏鋭的教育機智,而且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應特別強調在實踐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和生成性主題的核心地位。

六、評價性dd以人為本顯價值。

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中發揮着極大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再是外在於教學與學習的環節,而是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者是同時發生與發展的。在教學中,鼓勵國小生多樣的活動方式以及成果表達方式,採用檔案袋評價、展示性評價、研討式評價等多元的評價方式。追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包括來自家長、學生自己以及指導老師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用學習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我的實際教學,在先進理念的影響下共同提高,和諧發展,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堅信,有了課程標準的引領,在學校的組織與協調下,不久的將來,綜合實踐活動之花必將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篇3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嶄新的課程走到了教師與學生的中間,它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讓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發展、共同創造。那麼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需要把握哪些關鍵環節,針對本案例,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指導”作用的再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作為教師,不言而喻要參加活動的全過程,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該怎樣定位?慣常的觀點是指導者、引領者、幫助者。這無可厚非,但在實踐中,或許是出於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我總感覺到是指導有餘,引領不足,幫助基本無從談起。,這實際上就是要真正把握“指導”意義的問題。我着重説明的是:指導決不能演化成替換,幫助不能蜕變為“親躬”,要知道,以前我們的教學,過多地去關注教師怎樣教,很少去關注學生怎樣學,結果造成兩者割裂,實際結果與教育目的背道而馳。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新生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以為,正好是聯結兩者的橋樑,它既注重教師的教(指導),更注重學生如何去學(實踐體驗),如果過份偏向哪一極,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我想表達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教師決不能趨廚代庖。打個比方來説,小孩要玩沙,教師只能把他引領到沙灘上,至於在沙灘上怎樣玩,那完全是小孩個人的事情,最多,當他堆的沙人不好看時,在旁邊提出一些建議,但決不是叫你去幫他堆,也就是説,要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的享受 體驗,在體驗中領悟真知,有人説:只有親身經歷的才難以忘懷。在本案例的實施過程中,我是懷着這樣的認識來定位我的身份的。

二、研究性學習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大放光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顯著特點之一就在於它的`綜合性,表現在知識面廣、層次多、跨學科的內容比較多,因此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特點就要求研究性學習應為其基本的實施形式。我們可否這樣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就是研究性的學習,因為任何一項活動,都少不了這樣一些環節:確定課題、制定方案、進行研究、得出結果,這是與研究性學習的實質內涵是一致的。本案例中設計的六個小組活動,哪一個小組不需要進行研究性的學習能得以完成?正因為需要研究問題才能得以解決,學生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活動就比較充分,很多觀點、觀念、習慣在研究的過程中得以糾正、補充、更新,知識不再是靜態地呈現,被動地接受,而變成動態地展現,主動地吸納。有感於美國的一道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導師説,你去調查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人文景觀,有哪些旅遊資源,然後撰寫一份研究報告,三個月後交來,如果合格,你就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了。這本身就是一個以研究性學習為特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學習在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個人以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研究性學習的本質上。表現在實踐中,就是學生對參與這種綜合性活動的興趣高、熱情濃,積極性強,學生在這種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鍛鍊的能力,增強的素質,這是一般的學習形式遠遠不能比擬的。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迅速提高教師對資源整合的能力。

就以本次案例活動為例,涉及化學、歷史、政治等眾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對於八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講,知識的儲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不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收集大量相關的知識,並對之進行梳理、分析、篩選、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具體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深深感到,提高教師對資源整合的能力,將是多麼必要。於是我鄭重地提出這個論題。以前我聽到過這樣一種論調:認為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特點就是太綜合,這種特點要求任教這門課程的教師的素質也必須要全面、綜合(即是要精通多學科、多層面的知識)。而這樣的教師實在太少,因此這門課程遲早要夭折。在指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我也確實感到個人胸中的墨水太少,特長太單一,真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我們要承認,具有這種綜合素質的人才確實是太少,但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不可能等到這些具有綜合素質的人都齊備的時候才開設啊,那我們眼下又怎樣才能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挑戰呢?我覺得,提高教師對資源的整合能力是一大捷徑(因為資源好找,但對資源進行整合只能在實踐中培養提高)。這是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理論相通的。經常聽到有的教師抱怨,收集了與活動相關的各種知識、材料一大堆,究竟該怎樣充分利用這些知識和材料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他們往往感到束手無策。因此我認為,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任教教師的資源整合能力,實在是迫在眉睫。

四、制定規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眾所周知,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讓學生做出來的,是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經驗重組的活動,一般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少則幾個周,多則上月,而且頭緒多、涉及面廣。要讓學生在調查、訪問、資料收集、演示、操作、表演、交流與討論、反思、創作、體會中進行學習探究;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其調查研究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嚴格的規則、規定等規章制度作紀律保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針對本案例中各活動的開展要求,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活動特點、活動步驟,以及學生在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或現象,制定了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並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嚴格遵守。比如:活動三,我就制定了以下的紀律要求:

①務必注意安全,一切工作以安全為前提;

②儘可能收集第一手資料;

③取樣分析一定要準確,合乎規範;

④注意不要與相關單位及其人員發生衝突;

⑤要堅持客觀、公正、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

我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我認為人們在做任何一項活動中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況且在這種長時間的複雜活動中人也是會有惰性的,如果沒有細緻、具體的要求,只是讓學生完全自主的活動,結果很可能就是一場鬧劇,學生在互相影響的混亂中任意放縱自己的個性,使活動無法按既定方案進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將無從談起,教師的作用也會因此而變得蒼白無力,教學實效便會是零,甚至對學生還會產生負面影響。“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實踐證明:由於課前對活動要求設計得周到具體,才使研究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不僅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也表現出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和對他人的寬容、忍讓,致使自己的道德品質與合作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活動規則的制定,是綜合實踐課程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五、不斷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是提高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必要因素。

綜合實踐課程的評價一定要及時,有針對性,對個別小組的評價有助於其他小組活動質量的提高,也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去進行實踐。因此在這節課上,我的評價過於籠統,沒能更具體化。例如80年代小組的同學在整個展示過程裏做的最好,使用了先進的方式,而且總結的具體,突出了時代的特點。應該具體評價一下。所以在今後的綜合實踐課上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與評價,更多的參與到活動中去,更好的體現教師評價的作用。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其“綜合”而對教師、學生要求甚高,但只要我們認真地探索,在研究性學習中必定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益,為課改春天的早日到來做好奠基性的工作。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篇4

綜合實踐培訓為老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習活動。它的價值取向已由以知識為中心轉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強調學生多樣化發展。將自然、社會、勞動、科技等課程中應用性、生活化的內容,乃至語文、數學、美術、音樂等相關知識匯合於實踐,使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更為豐富。我們應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橫跨學科,吸納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在構建開放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祕又生動的活教材,只有讓孩子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去開展活動,去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勇於探究、勇於創新的理想素質,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綜合實踐活動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為孩子們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社會課程反映的是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它本來就來源於社會。因此,只有把社會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在社會中學習“社會”,才能提高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使課本的知識變得“活”起來,在社會中得到拓寬、發展、延伸。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對社會有了更充分的

感性認識,培養孩子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團結、合作、交往、創新的能力和精神,這是給孩子們的最大的財富。

綜合實踐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應有的生活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人生觀念,使學習時間由青少年延伸到人的整個一生,使學習場所由學校發展為整個社會,使學習成為學生維持生計和創造新生活的手段。以兒童生活世界、以學生熟悉的活動和環境為背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為活動背景,使兒童能夠主動地將自己導入其中,按照自身的發展需要塑造自己、改變自己,在實際問題中獲得全面進步,最終形成適應未來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素質,使兒童瞭解生活、熱愛生活、適應生活,形成創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來,駕馭未來、創造未來。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我們把現實生活作為教育的源泉,帶學生融進去。通過學生自己觀察、交流、調查、訪問等多種體現主體精神的學習方式,獲得對生活中許多問題的正解認識。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的理解不言而喻。

綜合實踐課程的心得篇5

綜合理論活動的施行,是面向學生完好的生活領域,既關注學生的現實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又兼顧學生的長遠開展。它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有時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為學生的開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並在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安康開展。本學期,我校在綜合理論活動課程的開發、施行、研討、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均獲得了一些進展。

一、資源開發求“深化〞

綜合理論活動的課程資源藴藏於學生好奇的天性和老師敏鋭的思維之中。有句詩説得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綜合理論活動的課程資源就是動態變化的,它處於一個不斷生成的狀態,它是一種“活頁資源〞。本學期,我們班開設了每兩月一次的主題活動,根據期初規定的十月份主題是“傳統節日的研究〞即開展了中秋節的研究的活動;十二月份的主題為“安康伴我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開展了環境與安康、運動與安康、飲食與安康、心理與安康等系列活動。

二、課程施行求“鮮活〞

這學期,我們在活動中,學生的動手才能、理論才能、研究才能、創新才能等綜合才能均得到了進步,主要表如今這樣幾方面:

一是在活動中理解傳統節日。十月份適逢中秋一大傳統節日,所以就組織學生開展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研究性學習。在成果交流時,學生的彙報形式多樣,不單純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為主的彙報,如今能用故事、介紹、朗讀、講解等多種形式進展成果彙報。通過活動,既進步了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交流資料的才能,同時也讓學生對一些傳統節日有了更進一步地理解。

二是在活動中培養社交才能。如:“快樂中秋〞就組織了部分學生去調查中秋節的來歷。“運動與安康〞更是要求絕大多數的學生去採訪體校生、體育老師,去調查人們的日常鍛鍊情況。雖然大部分同學是初次調查或採訪,心裏開場時都非常緊張,但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理論與調查的方法。活動總結時他們都覺得自己的膽量變大了,敢和生疏人説話了,説明與人交往的才能在活動中確實得到了進步;而且在學寫調查小報告和採訪小報告的過程中,他們初步養成了調查統計的正確態度,開展了探究問題的初步才能。

三是在活動中增強心理素質。針對如今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的現狀,六年級的學生開展了“理解自我、賞識自我〞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對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觀地理解,增強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強了他們的心理素質。另外,六年級還開展了“做自己的守護神〞的自我保護活動,進步了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才能。

四是在活動中提升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動手理論的興趣,從而開展理論才能,提升創新意識。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綜合理論活課程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生命活力、創新意識和才能開展,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我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展開。每次主題活動完畢後,各個活動小組的組長組織組員進展活動總結、反思和評價。評價方式分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老師評價三種,以評價作為促進學生開展下一輪活動的動力。

四、組織管理“有序〞化

由於綜合理論活動是一門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綜合性的課程,所以在活動中,我組的每位老師都非常重視主題活動設計、指導,每次活動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施行過程中,老師能豐富活動方式,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展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採訪、實驗、設計、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辯論、反思等學習活動;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並整理彙總。

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綜合理論活動為他們翻開了想象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過一系列的嘗試,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理論活動無所謂好壞,只要實實在在,學生在才能、態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穫,情商得到了培養,就是一種成功,是我們教育引導的成功!要知道與綜合課程的親密接觸一定是建立在理論的根底上,只有在“做中〞才能“會學〞!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學習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們有勇氣和信心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特色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