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反思與文化自信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6W
古往今來,其實教育反思本身就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就像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説的,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育反思與文化自信》,以供參考。
關於教育反思與文化自信
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縱觀世界文明從未有一個文明能像中華一樣歷經劫難,卻延綿不絕。煙波浩渺的中華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從孕育到生長到壯大,不斷地汲養着每一個國人的靈魂。這種靈魂深處的汲養,鑄就了每一個國人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品格。正是這種汲養,讓國人對中華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2015年5月4日他與北京大學學子座談,也多次提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習近平在國內外不同場合的活動與講話中,展現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志氣,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社會、人民對自身文化的一種肯定和確信。具體表現為個人、社會乃至民族、國家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價值的情感信任,對自身文化生命力永葆青春的堅定信念,對外來文化的開放胸襟,對自身文化的創造力絕對信任。
  
  文化自信之於人的發展有特殊意義。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人的內在涵養,精神食糧。文化自信有利於提高人的內在涵養,充實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文化自信,對自身文化抱着否定懷疑態度,那麼在文化多元性的今天,必然會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發展的動力。
  
  現今社會,特別是十八大之後,社會範圍內已經掀起了宣揚傳統文化的熱潮,他們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展現自己的風采,説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自信。這中間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故宮博物苑運用新興科技,以新的方式讓大眾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風采。而正是這種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認同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傳承的根本,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民族才能得以延續。而有了文化自信,民族才能創新,進步,永葆動力。但是中國的文化自信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遭遇過質疑,遭遇過劫難。
  
  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一場浩劫,一切傳統文化被打上封建糟粕的標籤。再往後80年代到90年代,一股“出國熱”席捲國內。緊接着,韓流、日本二次元文化傳入中國,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淡薄。進入新世紀以後,國家逐漸重視並加強對中國傳統的宣傳與教育,逐漸讓更多的人瞭解關注並主動宣傳中華傳統文化,這促進了文化自信的進一步發展。
  
  縱觀西方歷史,那些沒有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生命力的都消亡在時間長河中:古巴比倫文明消亡在波斯、羅馬的入侵下;印度文明消亡在伊斯蘭民族的入侵中;希臘文明消亡在亞歷山大的統一下。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側面反映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放眼現今社會,西方國家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對本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的載體加以保護。同時通過各種形式諸如文字、音樂、電影等加以文化輸出,提升文化感染力和影響力。側面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
  
  但是不論何時何地,教育始終是提升文化自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能廣泛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教育重在育,育的是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良好的教育在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而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播在提升文化自信上有着積極作用。
  
  一.教育是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教育可以讓人們認識中華文化的魅力,瞭解中華文化的精髓,看見中華文化的精彩之處,培養人們對中華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讓人們自發的學習宣傳中華文化。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化自信。
  
  二.教育是樹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文化傳承同樣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更是文化傳承的基礎環節,離開教育談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就是紙上談兵。教育在文化自信的建立中,承擔着主傳播渠道的身份。人們瞭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有很多,視聽讀寫等等多種渠道。而教育通過篩選、提煉、總結、昇華四個步驟方便快捷的傳播顯然更有利於文化自信的建立。
  
  三.文化自信是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基礎。文化自信的普遍提升,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有利於教育進一步發展。文化自信的提升下,人們自發自願地去學習,去創新,從而推進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升教育自信。
  
  四.文化自信與教育相輔相成。文化自信與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好壞與否對文化自信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優秀的教育模式毋庸置疑的是有利於文化自信的提升。同樣,文化自信也反作用於教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對自身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那麼一定會促進教育的長足發展。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反過來再進一步提高文化自信。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反之,如果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對自身文化沒有認同和歸屬,則陷入了文化虛無主義,教育就掉進了黑洞,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之中。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教育是樹立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亦是基礎環節。提升文化自信對個人、民族、國家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對個人而言,提升文化自信,有利於人的身心發展,充實精神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對民族而言,提升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團結統一攻克艱難的決心;
  
  對國家而言,提升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
  
  總之,不論何時,文化自信和教育兩者一直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