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與實踐心得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5W

不同階段的生活都帶來了不同類型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是我們走過的每一步的痕跡,它們記錄着我們的人生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培訓與實踐心得6篇,供大家參考。

培訓與實踐心得6篇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1

有人説做教師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有沒完沒了的班級管理工作。也有人説教師是一份“不食人間煙火”的職業,自己的言行舉止處處都要做到“為人師表”,難!可見教師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壓力之重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氣吞山河,只是那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瑣碎。這就是我們教師的生活寫照。就在這平淡、瑣碎中,就在我的身邊,湧現出許多感人的師德故事。

所以,我能夠驕傲地説,我們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楷模。師德師風其實是一種狀態,就是老師們的温文爾雅,精益求精;師德師風是一種行動,就是老師們對學生的悉心呵護,耐心輔導;師德師風也是一種精神,是老師們的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師德師風更是一種風格,是老師們的朝氣蓬勃,安定從容。

你看,在晨露微曦的清晨,匆匆趕往學校的葛校長,她總是第一個到校,為大夥開啟一天的奮鬥之門;你看,在滿天星斗的夜晚,和那星輝交相輝映的,是學校辦公室裏還亮着的那一盞盞燈。燈下,趙陽老師,胡玲老師,李聘老師,於凌雲老師,全昀老師,張錦妮老師,陳昕茹老師,趙媚老師,劉鵬娟老師,李羣老師……大夥依然在緊張的忙碌着,儘管葛校長一遍遍的催促着大家趕緊回家,趕緊回家,嘴上雖然答應着,但是,卻沒有停下手中的筆。要批閲孩子們剛剛收上來的作業呢;要準備明天的課呢;要和淘氣的孩子家長溝通呢;要完成領導分配的新任務呢……忙碌的手實在是停不下來啊!耳畔時常回響着葛校長的殷切囑託:“我們要打造精品學校,我們要為人民奉獻優質的教育。”沒有超常的付出,沒有加倍的努力,怎樣去達成那個完美的誓言呢?忙碌的身影還在繼續出現,還有更多的人自願入這個隊伍。領導沒有要求,學校也不給付費,但是他們依然停止不住加班的腳步。

在我身邊的範例不勝枚舉,那我就説一説和我搭班的呂老師。呂老師她雖然沒什麼豪言壯語,也沒什麼轟轟烈烈的偉大事蹟,但我卻從她身上我卻看到了作為一名國小教師的優良品質。呂老師是個十分愛孩子的一個人,很少嚴厲地批評過誰,她性格十分温和,説話總是很温柔的,就連批評孩子的口氣都柔柔的,但調皮的孩子聽了也會難過的掉下眼淚,因為他們明白呂老師説的十分有道理。班級裏有一位學生在剛轉來我們班的時候,每一天的家庭作業一個字也不寫,呂老師每一天不厭其煩得教導他,慢慢的,從不寫到開始寫一點兒……這位學生在這半個學期中改變了自己的行為。

呂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潛力,比如:在每一天的午飯之後,她會要求學生在家裏看一本課外書,這不僅僅能使學生養成每一天閲讀的好習慣,還讓學生明白飯後亂跑亂跳會影響健康,這樣一舉多得的事比比皆是。

以前以為,高尚的師德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像黃繼光堵槍眼一樣壯烈,向瞿秋白就義一樣凜然。此刻我想説高尚是樸素的,它不僅僅沒有閃閃的金光,而且樸素的不着痕跡,就像春天的小雨,無聲無息的飄落下來,滋潤着學生的心,浸潤着同事的心。此刻我就工作在這些樸實、高尚的人們身邊,他們的高尚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營造出温暖和諧的氛圍。他們用平凡書寫偉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小而言之,他們是身邊的師德榜樣;大而言之,他們是祖國教育的脊樑。這就是我身邊的師德故事。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2

xx月xx日,這是一個令人即嚮往而又依依不捨的日子。因為在今天我們xx學前教育90學時培訓即將圓滿結束,也是各位學員踏上新旅程的一個起點。在最後的一天,我們過得既充實而又感動。

在上午,教師進修學校的王前邁老師別開生面地運用魔術遊戲成功地將各位學員引入到了“幼兒發展的有效性評價”這一講座中。他以風趣幽默的講述方式,以及生動鮮活的案例向我們深入淺出地分析瞭如何能更好地作出有效性評價。各位學員聽後都覺得受益匪淺、意猶未盡。緊接着就迎來了下午的結業典禮暨聯歡會。

下午,教師進修學校xx校長和xx副校長等領導參加了典禮,併為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和優秀學員證書。班主任單瓊贇老師發表了關於“追求更為密集的智慧行動——小團體參與式90學時培訓總結”的講話,梳理了本次培訓活動五個鮮明的特點:

1、多級別專家親臨指導。

2、學員參與培訓管理。

3、培訓內容系統化。

4、小團體參與式培訓。

5、任務驅動促培訓成效。

並回憶了在本次培訓中的點點滴滴,讓各位學員重温了培訓中的酸甜苦辣。實驗幼兒園的胡曉麗老師、溪口幼兒園的陳佳鷗老師和機關幼兒園的朱文飛等三位學員代表也做了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報告。

精彩的聯歡會表演為本次培訓拉下了完美的落幕。在表演中,各組學員各展所能、團結協作,充分展現了本組的風采與特色。在一片歡歌笑語中我們結束了本次的培訓活動。我們相信本次培訓將為我們記憶的長河增添新的浪花,為我們下次的相聚拉開新的序幕。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3

6月11日至18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國小綜合實踐活動骨幹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主要以理論講座為主,期間,我聽取了五六位專家的講座,覺得收穫不少,在此談談自己一點心得:

廣州二師範許xx教授的講座留給我很深的印象,他的講座生動有趣,以自己獨特的眼光與學識深刻剖析了中西教育的不同。他認為: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成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去學習、實踐,學生雖然可以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但人的思維卻被禁錮了。而西方教育是一種嘗試教育,先讓學生嘗試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發現難點,然後在解決難點中積累經驗,最後得出結論,這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學習。許教授還舉了很多教育的例子指出我們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現在很多學校在如火如塗地搞國學教育,讓孩子們搖頭晃腦、熱情洋溢地背誦《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它不但培養不了學生的好好奇心、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反而會抹殺了這些能力,對學生的損害是很大的。其實,背誦《弟子規》等,無非是傳承中國傳統的道理、倫理準則,背誦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不是讓孩子們毫無領會地背誦這些枯燥的文字!

聽了省教育廳綜合實踐教育黃xx博士的講座,我陷入了沉思:當前,很多中國小以應試教育為主,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基本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得不到領導應有的重視。雖然,也有些學校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流於形式,所做的一些活動以第二課堂形式呈現,參與的學生也只是少部分人,不能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突破口,是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校要發展,辦學就要有特色。特色教育不是如何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是着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聽了黃博士的講座,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不但要做好本職的綜合實踐教學工作,而且還要努力推進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開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得到更廣泛更有力的支持與發展!

在教學中,我常常為缺少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而犯愁,在聽了黃xx博士和周可楨教授關於課程資源開發的講座後,我覺得自己受益不少。他們詳細闡述瞭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這一問題,對於我今後在學校活動主題建設方面應該幫助很大。深圳大學李臣博士的“綜合實踐的鄉土味”講座則從如何融合當地鄉土文化方面來挖掘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強調綜合實踐主題開發要立足於本地資源,要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只有融合當地的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短短的八天綜合實踐理論學習,讓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與理解提高了更高一層。當然,這次培訓,我還認識了很多來自全省各地的同行,在平時的聊天與活動中,我與他們結下了難以忘懷的友誼。同樣,班主任陳老師細膩的關心,周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對他們產生懷念與感激!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4

首次接觸綜合實踐,覺得他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讓學生親歷。活動中,從課題的選擇到資料的收集,從實驗數據的分析到報告的撰寫,從準備彙報內容到彙報交流,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要有學生自己來完成,老師只起着指導的作用。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感能接確這個新鮮事物而高興。回想當初,“綜合實踐”這個詞語作為陌生的事物進入我的思想,就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牴觸、懷疑到認識、熟悉的過程。

記得學校剛開始進行綜合實踐培訓時,總覺不理解,也沒必要,一開始時,我認為這無非都是一些走過場的東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後來覺得並非如此簡單,學校及各部門及老師們都非常重視,於是在客觀條件下自己也開始轉變認識和態度,把綜合實踐培訓作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來對待。雖然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卻從未放鬆過在這方面的學習,一方面在時間上盡力爭取,另一方面態度上可以説非常認真。隨着學習的推進,自身對此事的認識也由被動的迫於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為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為應該學。因為在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的確感覺到受益非淺。

本次培訓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如何指導學生確定主題。可以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也可以發掘學校周圍社區教育資源,設計主題。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融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原來學習是這麼快樂的事,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享受到熱烈、沸騰、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因為有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常常會這樣説:“老師,讓我來”;“老師給我一次機會”;“老師讓我試一試,好嗎?”……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把“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也感受到教師只有不懈的學習,將最好的方法記在自己的大腦裏,並善於創造,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通過綜合實踐培訓,我首次接確了博客交流,雖然技術不怎麼樣,甚至還十分生疏。但時正是通過這個平台我認識了很多綜合實踐課程的精英,得到了王雯老師和同行們的幫助,使我親身領略到了這門課程的魅力。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所學、所悟去審視我的教學,把所學的教育理念應用於教學實踐之中。更自覺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和研究,讓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五彩紛呈的景觀。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5

經市教育局審批,省教育廳核准,我有幸於9月10日在邢台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綜合實踐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全新的培訓方式,全新的學習內容,使我獲益良多,也瞭解和初步領會了綜合實踐課改革的重大意義。

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立,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之一,是實施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新型人才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對學生髮展和民族復興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綜合實踐課教師,最初對這一課程理解很模糊,認為就是活動課,其實不是,是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八大學習領域之一,被認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是新設置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三方面的內容構成,並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新課程的八大領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能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絞健n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做到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p>

因為新型課程,它需要我們從事這方面教師的辛勤與汗水,在實際教學研究中不斷創新,不斷探索,認真做好教學研究。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主旨是本學科的基本理念,而我們作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如何落實理念,通過此次培訓聽了許多專家老師的講座,使我較好地理解了綜合實踐課課程的基本理念,為開設好這門課作好理論準備。第一心得範文網像韓雪榮老師的教師心理健康非常實用,讓我們在重大的壓力下得以正確的減壓;周廣臣老師的做智慧快樂守法的班主任,讓我們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樂趣;陳樹傑教授的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區域實施強調了建設一支龐大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展的根本大計。

是的,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穫,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於是教師收穫的是雙倍的、乃至於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尊重與發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作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感到國家對課程的重視,也一定珍惜每一次培訓機會,應該説是時代和發展,實際社會的需要,促成此次教育教學一大變革——綜合實踐課程逐步進入教育主陣地,成為改變明日才素質的不可或缺的主課程,這是綜合實踐課程目標所決定的,這是綜合實踐課程內容所決定的。

當然,在涉及其他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開展的難度,比如一個新課程由孕育到誕生,到逐步成長、發展以及成熟,中間要歷經坎坷,但唯其如此,人們才會在採摘碩果時感到其可貴,而對其感到珍惜。教育要改革,實踐新課程,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富有個性的發展,這是我們綜合實踐課課程教師無悔的選擇,我會把這次學習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為綜合實踐課程的順利開展貢獻每一份力。

培訓與實踐心得篇6

烹飪是膳食的藝術,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做菜、燒菜家常菜譜。雖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在做菜、燒菜,但做什麼菜,各有特色;怎麼做,各有方法;做得怎樣,各有味道。話説做菜,也是要講學問的。在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裏,説到做菜,不得不提及商朝的伊尹。據典故記載,伊尹初至殷時,為祈求神靈保佑,成湯曾特意為伊尹舉行盛大祭典,歡迎伊尹的到來。祭祀完畢之後,成湯虔誠地向伊尹請教關於“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對此,伊尹並未冠冕堂皇,坐而論道,更未談高深玄妙的大道理,而是“説湯以至味”,為使自己的言説更具感染力和説服力,伊尹選擇了人世間最為平常,而自己又最為擅長的飲食烹飪來現身説法。於是就有了“負鼎俎,以滋味説湯,致於王道”的説法。民以食為天,通過品嚐人間美味,伊尹以烹飪中精妙細微的奧祕,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給了成湯許多治國之道,為湯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飪與法學也不例外。

烹飪與法學都要求具有實踐性。理性認識來源於實踐,但又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下廚做菜,用什麼火候,放什麼調料、何時放調料、放多少調料,何時出鍋,都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林淡秋在《馬逢伯》中説道:“小菜還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經過這位女廚師的神手烹飪,的確有一種不平常的滋味。”是的,小菜還是那樣的小菜,但是經過多次下廚實踐,熟能生巧,慢慢領會出做菜的奧妙,做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為一種知識,法學也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法學是司法具體實踐的總結和昇華。脱離實踐的法學,就像是沒有放油鹽醬醋的菜,苦澀無味,會讓人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源於實踐的法學,才更具有生命力。近年來,司法機關建立與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對於總結和提升司法實踐的理論層次,加深和促進法學研究的具體應用,實現司法實踐與法學理論研究的互動大有裨益。

烹飪(做菜)是家常便飯,法學也應該通俗易懂,成為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學理論著述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學應該走出超塵脱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讓法理在具體生活中運用自如。作為法律人,我們不是生活在紙質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裏。法律本身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法律與社會的良好運行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不能將法律從社會體系中剝離開來。法律人只有以社會的背景為考量,用社會常識、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進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民國時期的法學家孫曉樓説:“只有了法律學問而缺少了社會常識,那是滿腹不合時宜,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話,説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講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應該是我們作為法律人的追求。烹飪的靈感、法學的理性都來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學理論要用於百姓尋常生活之中,烹飪與法學都需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法學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説,更應該是尋常百姓口中的談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