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通用讀後感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5W

青山不老通用讀後感五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通用讀後感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通用讀後感五篇

《青山不老》讀後感一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在乾旱、霜凍、沙塵和風暴,與生命對抗,怪物盤踞的地方,組織着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這時候已經有五位老漢離開了人世。

這條是中國晉西北西伯利亞大風常常肆虐的地方,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意思就是風大的時候。能把牛馬等大牲畜吹得向後倒退,有時候能把它們捲上七、八米高的高空,再是墜落下來。這位年過花甲的老漢用自己的所能去創造這塊綠洲,這位老漢卻是一位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的老公公。

有一次,他去山上撿木頭回來時,發現與他風雨同舟一生老伴,已經靜悄悄的過世了,當時他已經81歲了,知道自己可能不久後就會離開人世,他唯一的女兒多次向他説去城裏住,他卻説栽樹是命,屋後就是我不久後生命的歸宿。

有一次,他幫助了村裏人的每個人買了一台電視機。後來還説:一定還要繼續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樑衡和老漢去看了屋後死去的親人,老漢説:“這些樹下的淤泥有兩束厚都是好土啊,保住了這塊土地,我們才有綠樹,有了這一棵棵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塊美麗的土地。

看完了這一棵棵綠油油的樹,他們就在村口道別老人。走進院子,有可能老人再也不會走出來了,他就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為另外一種東西。他就是正與山川共存,與明同輝。

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了,世界都需要有這樣的老人,還會有青山不老的老人。生活中這樣的事有很多,比如清潔工,他們為城市添加了色彩。

《青山不老》讀後感二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黃金是寶,學問勝珍珠”。是呀!這三句名説得多好啊,書的確可以像藥那樣,治癒人們的心靈;讀書讀得多了,任何的問題都能夠輕易的解決;黃金珍珠雖然很珍貴,但是書卻比黃金珍珠還要珍貴,因為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金錢。因此,我愛讀書,最近,我又讀了一篇課文——《青山不老》,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思緒萬千。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山野老人,面對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苦,一直堅持在山中造林,一造就是15年。這15年來,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和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這了不起的奇蹟,表達了老人堅持不懈造林的決心不變、勇敢、無謂、不怕困難的精神永遠存在。

文章中的老人,他已經81歲了,他的女兒一而再再而三的從城裏跑到山中勸他回到女兒的身邊,讓老人去城裏享清福,可老人不走,因為他覺得在山中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子後邊的青山,就是自己生命的歸宿。

文章還有許多好詞好句。如:“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坑上,就像坐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這句話寫的是作者看到的一幅造林的景象,窗外全是綠樹,都是老人的功勞,置身在這綠樹成蔭的地方,作者似乎成了一艘小船,而這片綠色,也成了“海洋”,作者似乎正在這汪洋大海中划着小船前進着。讀完這句話,我似乎覺得自己也置身在一片綠洲之中,望着一望無際的綠樹,心都平靜了下來。還有“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的與山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短短的兩句話卻表現出了老人勇敢、無謂之精神,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生命價值。

讀了《青山不老》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定要像老人那樣,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人生的無限的生命價值。

《青山不老》讀後感三

課文《青山不老》講述了一個81歲高齡的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從65歲起,一直種樹到現在。綠化了8條溝,造了7個防風帶,3700畝林網……他還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户村民買了一台電視機等等的事。

讀了課文的第一段,我還以為課文主要講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呢,但誰知它講的是中國的晉西北!

我們都知道:晉西北是黃土高坡,沙化嚴重,就跟沙漠差不多。那裏的沙子流動性極強,向地上倒一杯水,風一吹,馬上就消失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種下一棵小樹,存活率幾乎是零,但這位老漢居然種出了參天大樹,而且還不止一棵,而是一片!這需要比普通種樹人多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呀!我感到他非常偉大!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飯,帶上乾糧扛上鐵鍬進溝上山。晚上回來,吃過飯,抽袋煙睡覺。”老人的生活如此簡單,早上起來就匆匆吃過早飯去種樹,晚上匆匆吃過飯就睡覺。他居然能堅持15年之久!可見他多有毅力!

這段還有一句也能看出他有毅力:“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漢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經靜靜地躺在炕上過時了。”

從這裏能看出:有五位老漢和他的老伴都已在這艱苦的環境下過世了,從開始的七位老漢到就他一個人了,這難道不是他頑強毅力的體現嗎?

課文只為我們介紹了一位為人類造福的老人,其實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人。為人類造福其實並不是件難事,不是説我得有多麼大的發現、多麼大的發明,我有多偉大才是為人類造福。只要你隨手拾起地上的一片紙,少糟蹋一片草坪,這都是為人類造福。

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明天更美好。

《青山不老》讀後感四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我看完之後我的感受很深。

中國的晉西北是一個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可見這裏的風有多大,多麼危險,可在這裏一個瘦小的老人和他組織的七個人一起植樹,在這期間五人已相繼離世,一天他植樹回來,發現自己的老伴已經在炕上過世了。現在只剩下81歲老人一個人了。在他種樹的十五年間,他創造了一個奇蹟:十五年,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多畝林網。這些數字令我震撼,這是任何一個普通的老人都無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裏回來,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絕了,他覺得種樹是他命運的選擇,青山是他最好的歸宿。他還那麼無私,他還用林業收入給村裏每一户居民買一台電視機。他已經把生命轉化成另一種東西,他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馬永順,他曾靠彎把子鋸一個冬天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為了補回這些樹,每年春季都植樹。1982年馬永順還有8000棵樹沒栽上。有人勸他:“你種那麼多樹要享清福了。”但馬永順堅決不要。他堅持義務植樹40年,栽了五萬多棵樹。他是一個植樹英雄。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多植樹,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青山不老》讀後感五

文章開頭便讓人感到了濃濃的綠意:“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説的這個地方,竟是中國的晉西北,竟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竟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惡獸盤踞之地!

讀到這裏,我不禁心中好生疑問:“這樣的地方,怎會有文章開頭的那一片綠色?”沒有錯,這綠洲的出現,是因為那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65歲的他居然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老伴過世,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綠化環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兒要接他去城裏享清福,這不是81歲高齡的老人應得的回報嗎?人老了,過平靜的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但是,他,不肯。他堅定不移的相信種樹便是命運的選擇,他執着地堅持着在旁人看來有些可笑、不現實的宿命,把屋後的青山認定為他最後的歸宿!老人已跨過了八十歲的門檻,卻還有宏偉設想:繼續栽樹……他這樣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他(她)要通過追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人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放棄了人生中一個常人最捨不得放棄的部分:逸。

他從沒有萎靡不振過,他把畢生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命運的選擇”,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實的,還有快樂——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快樂。老人對青山深深地愛着:他創造了它,它也幫助了他——它給了他信仰:堅持自己的抉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