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4W

作為一名老師,大家肯定要不時地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寫教學反思不但能夠知道自己教學能力的不足,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聲聲慢》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聲聲慢》教學反思6篇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1

?聲聲慢》編排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宋詞。本單元主要選錄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的詞和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詞作。《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絕唱,詞情悽清,催人淚下,是一篇寫“愁”的名作,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瞭解李清照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過程和方法:誦讀課文,鑑賞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情感態度:感受《聲聲慢》的悽美以及詞人深沉的家國愁情,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我的教學設計從三個方面展開:即怎樣入愁,如何寫愁,為何生愁。首先課前播放安雯的《月滿西樓》,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力求讓學生早點進入課堂情境。導入我選擇了李清照前期的兩篇代表作《如夢令》和《醉花陰》,引出與這兩首詞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接下來是誦讀,包括教師範讀、名家範讀,學生自讀三個方面,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誦進入課程情境。整個教學設計的中心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首先探討怎樣入愁,即分析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藴含的情感基調。其次分析如何寫愁,即探討意象所藴含的愁情,由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以及這些意境傳遞的`情感。最後分析為何生愁,聯繫李清照的生平,可以説本首詞寫出了詞人的情愁、家愁、國愁,和《醉花陰》裏的愁不一樣,這是一種永恆的難解之愁。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總的來説,我這節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踐了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採用了分組討論探究這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討。總體來説,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誦讀課文。導入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齊讀《如夢令》和《醉花陰》,讓學生對於學習過的文本有所複習。開篇由我自己範讀課文,然後再聽名家朗誦,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快速的進入到學習詩歌的狀態中來,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

2、品讀意象。意象在詩歌賞析中是重點中的難點,“愁”是看不見摸不着無色無味的,如何在宏觀層面表現愁,就是詞人選取什麼樣的意象,意象的特點其實就是愁的特點。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詩人情感的意象,聯繫所學詩歌進行分析,這樣既複習了所學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濃厚興趣。

3、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將全班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最後將討論結果彙總,由小組代表發言。這樣能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能當堂反饋學習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本節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課程設計取捨不當,應變能力需要加強。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很多,但課堂上學生的答案千變萬化,這就佔用了很多分析引導的時間,導致教學時間不夠,結尾處處理有所欠缺,日後定當有所取捨,詳略有致。

第二、課堂語言應該精煉。語文課堂隨機生髮的問題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一個問題切忌重複多遍,語言要精煉準確。

第三、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有些問題老師可以點撥學生就能完成的,教師儘量少講,學生交流完的結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這次公開課的教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學會在反思中成長,在同事的互助中成長。未來的教學生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2

自評:

選擇《聲聲慢》作為課賽的課題起初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歡,是歎服開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14個疊字的精妙嗎?是被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無盡的愁緒所打動嗎?其實,自己也説不清楚。可是,當題目被敲定後,開始進入準備階段的時候才發現,一切並非自己想的那麼容易!

首先,對詞本身並沒有深入的理解,仍然處於一個很淺顯的層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此低程度的把握很顯然是不夠的。

其次,所謂:“知人論事”,要想深入文章的精髓,要想聽作者內心的呼喚,就必須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而對於《聲聲慢》這首詞,如果拋除作者的生平不去了解,就要用一課時的時間,所以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

改進:

我在導入部分就直接通過温故和了解李詞(學生以前接觸過一些),慢慢引入對其人其作品風格的講解,以及她的生平經歷,是為了後面能更好地把握詞人的內在情。接下來我要做的是通過景和情的關係找出其中的契合點,重在把握典型意象所包藴的詞人內心情感和對關於寫愁的詩句的一個小結性總結。重在啟發學生鑑賞詩歌把握一些答題技巧和規律以及解題步驟的強化。總的來説,感覺學生對於典型意象把握不錯,就是缺乏相似寫法的總結歸納,課堂互動不錯,因為前面對於這一塊把握有一定的基礎。,應該説還是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學計劃,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説時間有些倉促,課堂練習檢測教學環節處理得簡化了點,以後得在這方面要加強。

他評

優點:

1、課前開始播《月滿西樓》flash,營造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2、課前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閲讀了大量關於李清照的事蹟及詩詞,瞭解她的經歷,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準確把握愁的諸多內涵。同時在閲讀中知道作者前後期的經歷不同,詞作的風格也不同。

3、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説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説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本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4、課堂上討論落到了實處,使學生明確具體任務,但可以改進,例如老師在巡堂過程中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切實掌握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作業的處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1、導入太長,意象品讀拓展不足。也許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討論,所以對意象的品讀顯得不十分到位,有點淺。

2、解決“如何入愁”問題時,我非常在意時間,顯得過於急躁,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處理的不夠從容,給學生時間不夠充分,整個課堂感覺很“趕”。

3、課堂上老師的反應不夠靈敏,應對學生的回答語言顯貧乏,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品讀,不能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泛泛而談,做不到一針見血。同時對回答好的同學沒能給予及時的表揚。

4、小組討論前,由於教師沒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導致小組活動中少爭辯,少合作,結果小組的發言便成了小組代表“個人”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發言。這是變相的“一言堂”!這是變相的“灌輸”!只是先前是由教師一言灌輸的,而現在,則是由少數幾個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言灌輸。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3

優點:

1、課前開始播《月滿西樓》flash,營造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2、課前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閲讀了大量關於李清照的事蹟及詩詞,瞭解她的經歷,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準確把握愁的諸多內涵。同時在閲讀中知道作者前後期的經歷不同,詞作的風格也不同。

3、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説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説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本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4、課堂上討論落到了實處,使學生明確具體任務,時間充分,老師在巡堂過程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切實掌握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作業的處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5、導入太長,意象品讀拓展不足。也許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討論,所以對意象的品讀顯得不十分到位,有點淺。

6、解決“如何入愁”問題時,我非常在意時間,顯得過於急躁,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處理的不夠從容,給學生時間不夠充分,整個課堂感覺很“趕”。

7、課堂上老師的反應不夠靈敏,應對學生的回答語言顯貧乏,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品讀,不能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泛泛而談,做不到一針見血。同時對回答好的同學沒能給予及時的表揚。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4

【設計理念】

1、以新課標要求為依託。新課標提出鑑賞古典詩詞的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在瞭解作品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思考;瞭解詩詞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在詩歌的鑑賞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2、以有效課堂為原則。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課堂的原則,進行一切設計。

【文本與學情】

文本:此詞是清照後期詞的代表作,是詞人熔鑄亡國之恨、喪夫之痛、流離之苦、懷鄉之思、寡居之悽寫成的。因詞人生活的變化,詞的風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發展為哀婉淒涼、憂憤深沉。而作者這種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藉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過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營造富於深藴的意境,加之創造性的連用疊詞等來渲染和傳達的。

學情:

1、作為高一學生,雖瞭解一定的詩詞鑑賞技巧,但在實踐中往往不能運用這些技巧,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2、與長於用典的辛詞相比,清照詞擅用口語、鋪敍日常生活,這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清詞備受學生喜愛,學生鑑賞的積極性會很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並掌握疊詞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詞中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並結合意象特點、聯繫作者的生平事蹟感知詞中淒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3、掌握基本的詩詞鑑賞技巧,並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分析其他詩作,提高詩詞鑑賞水平。

設計目的: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重點難點】

1、品味意象豐富內涵、感知意境、深入體會詞人別樣“愁”情。

2、運用詩詞鑑賞基本技巧準確把握古典詩詞中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自主鑑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設計目的:誦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讀詩。自主方能突顯個性解讀,合作彌補個性之不足。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多媒體出示李清照畫像及其詞園對聯,請同學猜是誰?)

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

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沒錯,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權社會,她卻憑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詞壇豎起一面鮮明的旗幟,她的詞作哀婉悽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僅僅是我們女同胞的驕傲,更是我們山東的驕傲。因為她是我們山東人。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什麼作品啊?(《如夢令》)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她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暢所欲言話清照

1、學生自由發言。(課前準備任務查閲李清照相關資料)

2、教師相機補充(幻燈片出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為易安體。南渡是李清照詞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18歲嫁與宰相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前期詞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詞風真摯細膩、清新明快。

後期:宋朝南遷,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變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蒐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孤獨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後路程。後期詞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流離之苦、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哀婉淒涼。

三、美讀感知——以聲傳情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根據預習時對這首詞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2)分別請一到兩名男生、女生誦讀,其他同學聆聽,點評,教師總結誦讀要領。

(3)師播放範讀錄音,配以《漢宮秋》的樂曲和“黃花滿地,雁排長空,一女子翹首凝望”的圖畫,營造氛圍,進入意境,感受音韻美。

(4)通過讀,你所感受到的詞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悲悽低沉)

四、整體把握——用心體情

師多媒體引導:詩詞中有詩眼、詞眼之説,“眼”,傳神之所。“詞眼”就是最能傳達詞人內心情感的字詞。以形容詞、動詞居多,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1、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詩人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學生結合預習情況,再讀全詞。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2、生自由回答,師歸納明確:詞眼:“愁”,詞人藉助於一系列意象及恰當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詞眼的。

?預設問題】哪些意象?(讓學生關注意象的屬性)

意象:酒、風、雁、花、梧桐、雨

(淡)酒、(急)風、(過)雁、(滿地)黃花、梧桐、(點點滴滴)的細雨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疊字的運用;強烈感情的反問句的運用。通過這些表達了詞人無限的孤寂悽苦之情。

3、帶着體味,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全詞。

五、佳句鑑賞——個性品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詩歌注重個性化閲讀,鑑賞佳句,融入意境,體味情感。

1、學生再讀全詞,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佳句,並選擇一角度加以鑑賞。

小帖士:a選擇含意象的詩句的同學,賞析時結合意象的特點、屬性品味;

b思考後,形成書面文字。

2、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小組內自由討論交流,互相推薦、自由回答。對於名句教師可稍加點撥做重點鑑賞,其餘簡略分析。

?師預設重點佳句】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具體設計】(如果學生沒關注疊詞,可以如下引導)

a賞析時讓學生各刪去一個與原詞比較讀,感受疊詞的魅力。

b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挖掘隱含信息,體味其中深情。

師引導:開篇七組疊字,可謂“膽大包天”,具有開創性,被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追問挖掘文字背後的文字信息。“尋覓”的可能是什麼?尋覓的結果?

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讀來不覺累贅,只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極富音樂美,詞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

疊詞作用:音樂美、增強情感。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具體設計】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引用古典詩歌中些酒的詩句,把握“酒”的意象內涵,重點品析“淡”。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明確:“酒”愁的象徵,酒“淡”,其實是説愁“濃”,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愁的是晚境何等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悽苦。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雁”的特定內涵。

秋天,北雁南飛,詞人亦是北方人,避難南下,故説“舊時相識”。雁可回北方,人卻客居江南,在異鄉相逢,更添天涯淪落之感。

明確:“雁”離愁的象徵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黃花滿地”內涵。(備用幻燈片引導)

強烈的反問,“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自己因憂傷而憔悴。黃花更顯出一個人無限的孤寂悽苦之情。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具體設計】:把握“梧桐”“細雨”特定內涵,在學生賞析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用發揮想象,幾十字描繪詩句所展示的悽慘的情景,體味情景交融效果。)

結論:“梧桐”悲秋、悲涼的心境。

?預設示例】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落在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將淒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緒,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小結深情】:清照“愁”的內涵。(結合賞析歸結)

懷鄉之思漂泊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

六、共同總結——積累方法。

如何準確把握詩詞的情感,鑑賞古典詩詞?

1、走進作者,知人論世。聯繫作者經歷背景

2、尋找詞眼,整體把握。抓直接抒情句子、直接表現情感詞。

3、捕捉意象,關注特點。詩人往往藉助意象、營造意境、傳達情感。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柳——惜別之情,明月——寄託相思,雁——雁足託書,盼望親人的消息,梅、蘭、竹菊、鶴——君子的象徵。同時還要注意描寫這些意象用了什麼樣的字眼,從這些字眼再體味作者的情感。如明月——寒月——缺月——殘月。這些雖都是月亮,但修飾語不同,意象也不同。

4、明確技巧,品味效果。表現手法和技巧多種多樣,恰當的技巧對錶情達意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意技巧的鑑賞。此詞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縱觀全篇,“乍暖還寒”的天氣,晚來的急風,南去的大雁,滿地的菊花,梧桐細雨,句句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韻致。

七、拓展訓練——學以致用

多媒體出示李清照《一剪梅》全詞及背景。

?問題設置】這首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如何抒發的?(結合詞句具體闡釋)

參考答案:《一剪梅》詞中十分細膩地寫出了她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相思閒愁

八、課堂小結——回味無窮。

細雨滴梧桐、黃花堆滿地、雁叫聲聲思,所有的景象在詞人的筆下都具有濃郁的愁情,可以説一枝一葉總關情。《聲聲慢》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着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

九、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1、讀李清照前期的詞二首《如夢令》和《醉花陰》,與本詞作比較閲讀,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寫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2、背誦全詞。

【教後反思】

充分的準備、精心的設計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但課堂不僅僅是個預設的過程,更是生成的過程。在精心的準備也會有意料之外。自覺這個設計在課堂實踐中應該算收到了較好效果。沉澱下來,重新審視這堂課、這個設計,應該有優點,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

優點:

1、預期目標設計,切乎學情、可操作性強、有針對性,完成的很好;

2、猜謎加圖片導入,既引發了學生興趣,同時助於調整學生情緒;

3、個性鑑賞環節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4、設計原則就是“有效”,所以每一環節設計儘量落到實處。

不足:

1、課堂節奏還不夠緊湊,有些前鬆後緊;教師掌控課堂能力,對課堂效率有直接影響,在設計時,各個環節的時間考慮不夠細緻。

2、面對課堂意外處理不夠機智,浪費了時間。在播放的範讀錄音時,音箱故障,效果很差,但我還是堅持放完了,而學生反映木然。其實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環節,老師來範讀,我想效果會更好。

3、對於“詞眼”問題的討論環節設計有些過於追求“小組討論”的形式,部分同學沒有參與進來。而從學生的反應來看,這一問題可以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交流,這樣能節省一些有限的教學時間,留給後面“個性鑑賞”環節更多的交流時間。

4、反饋練習相對單薄。學生掌握了鑑賞詩詞的基本技巧,也可以運用,但絕對談不上熟練程度,而且所選的詞特定意象較少,可以選含有“柳”“梅”“菊”等意象的詩句反饋強化。

“高效課堂”説來易,做到難。可以説“細節決定效率”,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認真考慮每一個目標的設定、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投放是否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契合學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畢竟衡量課堂效率的標準不是我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課有盡,思無窮。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5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代表詞作之一,是一片千古絕唱,詞情悽清,催人淚下,是一篇寫 ”愁”的名作,因此,我的教學設計中,將“愁”作為課堂的切入點。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一)知識與技能:品味疊詞的作用;解讀詞的意象,把握景與情的關係,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後期的愁情。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初步感知詩詞的感情基調;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鑑賞詩詞的意境和意藴,體味詩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的意境美,體味詞人的情感。

回顧這堂課,我基本完成了課前設置的學習目標,從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得也不錯,但依然存在着很多問題:首先表現在對朗讀教學的指導上不夠具體,學生因為齊讀而語速較快,教師應適時點播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放輕、放慢語速;其次,在朗讀的方式上面比較單一,除了教師示範、學生齊讀、學生示範讀之外,還可以播放名家示範朗誦等,增強學生朗誦的興趣;最後,在“緣愁選景”步驟中我要求學生從詞中找出相關描寫愁的意象並進行分析,這樣雖然可以讓學生迅速把握作者宣泄“愁情”的切入口,在教學中更利於操作,但卻無形中削弱了對整體詞句的品讀,使詞作的分析有些支離破碎,“愁”的深度和濃度都變淺、變淡了。因此我覺得詩詞的賞析一定不要駕空,意象的品讀要融入具體詞句,邊讀邊品,每分析完一個意象,應用精煉的總結性語言幫助學生提升對此意象的把握和其與全詞的內在聯繫。不宜純粹脱離感情基礎去找一些景緻。

當然,這堂公開課使我最欣慰的是學生的全面參與,在拓展環節,中我要求學生尋找與《聲聲慢》中有相同意象的詩句,或者是一首歌等等。程度較好的學生爭先分享了詩句,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平時語文學習較吃力的一個男孩子因為“黃花”而聯想到了周杰倫的《菊花台》這一首歌,並深情演唱了一段,給同學和在座的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這説明,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能否綻放出來,全在於教師對課堂的駕馭以及對學生的關注,只有教師給學生創造條件,學生才會激發自我潛能,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

《聲聲慢》教學反思篇6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後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於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侷限而且品出的“愁”脱離文本,不夠深入。於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説“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説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並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在賞析完全詞後,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感受着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着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並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説,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關於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彌補。在聽老教師的課時,我更加關注他們的設問、提示以及降低問題難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問題的設置,在課堂上注意簡練自己的評語等,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