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書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為了寫出優秀的心得體會,大家一定要有誠懇的態度,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貧困書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貧困書心得體會7篇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1

今天品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執政時一部著作《擺脱貧困》,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慨頗多。我被書中習近平總書記那種崇高的理想信念,獨到的思想精髓,勤奮積極的進取精神,嚴謹的辯證思想,震撼的求實務實的生活工作態度所感動。這是對我的又一次教育。我覺得我們江油的教育者,乃至全中國的教育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不做教育的“貧困者”。

由於一個時期中國以抓好經濟建設為重點,導致很多人身上都有了銅臭味,我們的教育也染上了些許功利。作為教育者,一個自然人,追求物質的富有無可厚非,不過我們更應以民族發展為己任,社會發展為宗旨,教育好一代人是教育者的良知。所以,為民為社會謀求福祉的意識不能“貧困”。我們站在講台上,傳授的是知識,講究的是發展的規律,引領的是思想,一旦我們的思想發生了偏差,我們的行為宗旨發生了轉移,影響的不只是個人,而是千家萬户,這無疑給民族埋下了禍根。這就違背了教育功在千秋的本質,又從何談為民為社會謀求福祉呢?

我國的發展可謂多災多難,社會的發展是坎坷不平的,但我們一定要堅信,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心願,我們中國人是有能力實現的。雖然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我們是支潛力股。一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發展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趕上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這難道不能證明中華兒女潛在的實力嗎?堅定信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中國夢實現的動力,我們現在所教的學生,正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生力軍,為他們奠基,為他們加油是教育人的責任。

沒有任何理由讓我們退縮,我們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程師。沒有任何理由讓我們與那些另類同流合污,我們是一個民族發展的責任人,歷史使命不容許懈怠,實現中國夢非一朝一夕,那是要長期堅持,永不言棄,永不言敗的過程,學習不只是學生的事,更是教育以及社會所有人的事。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既是一種顯性的存在形式,更是一種理性的內在品質。教育好我們的學生目光要長遠,志向要遠大,信念要崇高,必須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去拼搏。那些只憑三分鐘熱度去幹事是成不了大器的,要讓我們的國家走在世界前列是很難的。

教育不要僅僅停留在課堂。要勇於打破時代的常規,以率先垂範,言傳身教去感染人,感染社會。停留於課堂的教育是侷限的,我們的教育要密切與人相聯繫,小到某一個舉止,大到一個理想信念的傳播,與實際的社會現實相聯繫,一點一滴去影響淨化着社會空氣。如果僅坐在辦公室,僅以書本知識的傳授,僅以教室裏某個人等方式去工作,這違背了聯繫羣眾的宗旨。“教書育人”是教育人的責任,更是使命,任何脱離羣眾的教育,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其生命力的短暫可想而知。

經常聽到學生談論誰是他最喜愛的老師。之所以受學生喜愛,是因為他們先進的教學手段,厚實的知識功底、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做一個受歡迎的教師是需要不斷開拓創新的,時常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新的朝陽。如果教師安於現狀,吃老本終究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成為新興“貧困者”,那麼教育成果將會大打折扣,縮水的教育自然影響我們民族的發展。

習近平同志的系列作品都反映出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他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及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我們作為民族復興時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工作,愛崗敬業,不打退堂鼓,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2

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需要教師用愛去滋潤。為了更好的落實教育精準扶貧的幫扶計劃,讓我們班建檔立卡幼兒王史嘉豪在學習及生活中得到更多的關愛與幫助。

一、教育教學幫扶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一週課程幫扶,兩週興趣幫扶,一月勵志教育幫扶。在幫扶過程中,我們首先把安全教育放在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通過開展豐富的安全教育活動,培養嘉豪小朋友的安全意識和能力,同時,我們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豐富家長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知識,提醒家長時刻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週四,我們帶領孩子去參觀“高新國小”,在參觀過程中,讓孩子對國小生活有了基本的瞭解,知道國小和幼兒園的區別,將來能夠儘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回到幼兒園,我們還讓孩子畫出了“我心中的國小”,讓孩子把自己在國小看到的所有東西畫出來,活動很成功,孩子非常喜歡。

二、生活幫扶

生活方面,我們讓家長配合老師,給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衞生習慣,從而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每天早晨要求幼兒做到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生活。我們創設了生活牆、我的好習慣,讓孩子逐漸養成晚上早睡覺,按時來園,不遲到、不早退。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有規律的生活,升入國小後就能很快適應國小生活。還創設了我能幹的主題牆,內容有穿脱衣服比賽、自己繫鞋帶等。

三、關注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的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動力。幼兒做事很隨便沒有計劃想要做什麼就去做,要他們有條不紊地做事很難,於是在各種活動中,採用故事、兒歌、歌曲等方式讓幼兒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做到按時完成不拖拉。給幼兒佈置小任務:今天我來播新聞。回家準備幾段新聞,讓孩子輪流學當播音員。每個班級都有小小值日生,他們每天為大家服務,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漸建立起的任務意識。

四、孩子的變化

通過一年的幫扶活動,孩子進步非常明顯,從一個膽小內向、不善於表現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勇敢自信、積極向上的小帥哥啦!以前每次去幫扶時,孩子總有説不完的話,他把在幼兒園不敢説、不想説的話,等老師去幫扶時,全部告訴老師啦!經過老師一年的幫扶活動,孩子現在和小朋友們主動聊天、主動去玩,還主動告訴老師他的小祕密,進步非常大。

總之,實施幫扶以來,這些貧困生都有了較大的改變,他們表現得很陽光,很樂觀,又很自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將盡己所能,限度的幫助更多的幼兒!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3

精準發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俗話説:羊羣走路靠頭羊。對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羣眾來説,有了先進典型的示範引路,可以避免走入盲人摸象閉門造車的誤區,通過對脱貧攻堅好經驗、好做法的學習,從而轉換理念、拓寬思路、打開工作局面。對參與脱貧幫扶的各類社會組織、非公企業和公民個人而言,投身這項偉大的事業並得到肯定和表彰,將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從而形成脱貧攻堅萬馬奔騰的良好局面。

客觀而言,將10月17日設為國家扶貧日的四年來,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的扶貧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對扶貧獻愛心活動的參與也越來越多。但要在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全面脱貧,還必須健全更為完善的組織動員機制,搭建更為廣泛的社會參與平台,完善更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因此,設立全國性的脱貧攻堅獎,強化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也是脱貧攻堅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全國性的先進典型真正發揮引路作用,就要堅持評選標準、評選程序的嚴格規範,將真正具有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脱貧攻堅典型評選出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推動全黨全社會和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行動起來,形成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脱貧攻堅環境氛圍。

按照實現共同富裕的定義,脱貧攻堅不僅是貧困羣眾生存發展的個人問題,而且是整個民族勠力同心的國家行動。我們黨以愚公移山志向貧困發起的宣戰,是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中華民族開啟的新徵程。以設立全國脱貧攻堅獎為契機,激勵動員更多的力量投身於國家的脱貧攻堅事業,將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進一步開花結果,奏響攜手奔小康的時代強音。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4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説過:“所有的人實際上在自己的內心都有着巨大的潛力,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沒有條件讓這些人釋放他們的潛力,或者讓這些人去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力。我們的社會一直不斷給窮人傳遞的信息是,你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你不能照顧好自己,這就是你的命,你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而這個窮人慢慢相信這一點。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制度,給他一個機會,讓他看到他能夠逐漸掌握自己的生活,他就會覺得自己和世界上其他人的一樣。他也會接下去告訴周邊所有的人,甚至可以影響周圍的人,讓周圍的人認識他的潛力。

其實,窮人同樣需要被別人關注,需要被鼓勵。我們作為外來的發展工作者,往往忽略這一點。我們要在做發展工作的時候,多多鼓勵窮人,鼓勵他們的積極的參與,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激發他們潛力的首要舉措。

尤努斯同樣認為“貧困就好象是種花一樣。我們從森林裏取出最好的種子把它放到花盆裏面,會發現它在花盆裏其實長得並不好,沒有在森林裏長得好。這是種子不好嗎?不是的,同樣的種子,唯一的區別是把它放在一個很小的花盆裏,我們給它的營養太少,給它的空間太小。而窮人就象這樣的種子,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並沒有給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如果有同樣的機制和環境,他們就會和其他人一樣有能力。窮人並不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貧困是由機制造成的,是由社會造成的”。

的確,窮人的貧困不是窮人的過錯,是社會機制造成的後果。同樣生活在鄉村的青年在獲取大學聯考信息的方面就比都市中的同齡人要少得多,你能説是這個鄉村孩子的錯嗎?當然不能,需要社會需要創造公平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機會,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幫助窮人消除貧困?不要去看那些窮人,而是看看你自己能夠為窮人做些什麼。實際上是你在設計政策,你在設計機制,貧困是設計失誤的結果,是機制失敗的結果,所以才會有窮人。我們把他叫窮人,實際是你自己造成的,需要制定或者改變你的政策,改變你的機制,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很多窮人了。我們接觸一些金融銀行機構,他們拒絕窮人的借貸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小額信貸或者面向所有人的信貸如此重要的原因。”

讓窮人蔘與政府的政策的制訂,這是許多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夢想。窮人如果能參與制定政策,那麼還有富人與窮人這個説法嗎?現在政府政策的制定都是社會的上層精英在掌控,窮人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所以有誰去相信窮人的能力和潛力。

“實際上信貸應該是所有人的權利,大家可以跟我進行討論。我認為信貸是人權,就象獲得糧食的權利一樣。因為你獲得貸款之後就有一些資金,可以保證自己的食品供應,可以保證自己受教育的機會。只要有了信貸的權利之後,就可以保證其他的一系列權利。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這個世界當中將不會再有貧困,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的方法就是去改變一些機制,有了良好的機制不會有窮人了,窮人就會擺脱貧困。”

實現窮人的基本權利成為消除貧困的最基本的手段,同樣呼喚社會改變對窮人的看法,包括窮人的信任等,這些都是促使窮人自我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創造社會發展的導向。只有哪天,窮人的尊嚴和潛力能夠充分的得到尊重和發揮,那麼到那時貧困會成為歷史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5

20xx年4月20日,我校教師利用休息日,分成八個小組,走訪了400多個學生家庭,但重點走訪了100多户貧困家庭,仔細瞭解了貧困家庭的生活、工作以及子女就讀情況。這次被走訪的100多名貧困學生,是政教處在各班上報的基礎上進行初步核實確定的。他們中有的父母中一方已經去世,有的父母不幸身患重病,有的父母雙方均是殘疾人,跟爺爺奶奶生活,有的自身有些生理缺陷。走進他們的家庭,我們看到的多數是低矮的瓦房、簡陋的擺設、生活的艱辛,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們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和對學校對老師真誠的感謝。,

當我們在和他們聊天問他們一些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就無意觸動了他們心靈做脆弱的那一部分。當他們流出傷心的眼淚時,我們又怎麼忍心繼續去問下去?因為他們還是十幾歲,甚至是幾歲的孩子;因為他們已經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張衡的九年級學生,因為從他及她婆婆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以前讀到過的一句話“我不可以選擇怎樣生,但我可以選擇怎樣活!”。因為生活的艱辛,沒有打倒他,也沒有打倒她的親人。張衡五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之後母親改嫁到河南南陽,他自此就一直與70多歲的外婆相依為命,當我們問及他的家庭情況時,他淚如泉湧,泣不成聲,我們恍然大悟,不能再問了,它的外婆悲痛地告訴我們,他的學習、生活等費用僅依靠其舅舅的支撐和母親……説到這裏她已泣不成聲了。

我們在走訪過程中,這樣的實事很多,如果不走訪,怎麼知道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校怎麼掌握學生這些信息?

因此,我認為走訪這個活動要長此以往,持之以恆,才能更好地做到家庭與學校,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這些特困學生的困難才能做最大限度準確的把黨的温暖送給他們。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6

我愛讀書,然而智識有限,往往領悟不深。徜徉於《擺脱貧困》,我常常被習近平同志真摯的感情、執着的追求和靈動的思想所感動,每每有所收穫,都會合上書本,琢磨片刻。該書名言警句甚多,無論是引用先賢,還是其首次闡述,隨便拈來一句,都值得品味一番。我權且摘出幾句特別喜歡的句子,結合學習談理解,聯繫工作談啟示,概括為"一立二脱三塑造",拋磚引玉向賢者請教。

首先,講"一立",即:樹立鴻鵠之志。

習近平在《弱鳥如何先飛》中説:"沒有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期待飛得持久、‘搖扶直上’是困難的".要求閩東的同志消除小心翼翼的弱弱心態,樹立遠大理想,以弱鳥之軀展鯤鵬之志。我想,對於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事業,這有很深的啟迪意義。我們從小聽慣了立大志的叮囑,經過長年的歷練,常常感歎自己的現實與少年時的大志是那麼遙遠,甚至開始"現實"起來,告誡朋友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他們也"現實"起來,卻很少深入地瞭解立大志的辯證意義。理想遠大,未必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卻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使之奮發圖強,向理想的方向前進。孔子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幹部也要有這種鴻鵠之志,不要以為自己身處"清水衙門"就懷着弱弱心態,不敢談理想説未來,不敢對統計調查事業做一番規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一番設想。實際上,不管你具體從事哪一項工作,我們如果能立足更高的視角,懷着更寬的視野去想問題、看問題,就能把當下的問題看得更清一些,想得更透一點,就會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覺和從容。習近平在該書的《跋》中説:"未來可能講更有意思的話,著更完美的文,做更壯麗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未來也只是今天的未來。"這樣的話是多麼富有時空感和歷史感,基於宏大的志向,能夠高瞻遠矚,才能有這樣自信又謙虛的情懷。

其次,講"二脱",即:擺脱貧困意識和擺脱思想貧困。

一是擺脱貧困意識。習近平在《弱鳥如何先飛》中説:"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説貧。"又在《把握住新的機遇》中説:"不能因為定為貧困縣、貧困地區,就習慣於講我們如何如何貧困,久而久之,見人就矮人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生‘貧困縣意識’".這樣的話,換個有實權無實權、有資源無資源的角度,就好像是在説我們自己。今年,我通過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督導工作,與基層幹部多次互動,發現統計部門是"清水衙門"、統計工作"無權無勢"、統計幹部"位低身卑"的觀念在我們的隊伍中仍然存在。他們認為我們自身缺乏資源,還要求人辦事,底氣不足,心理上就低人一等。所以,辦事時小心翼翼,精神氣質上也像"小腳女人",不夠大度,更不敢展開格局,這種貧困意識必須擺脱。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利於國家決策和百姓民生,姓"公"不姓"私",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工作遇到困難是難免的,但我們不是要求得到別人的可憐,心理上必須自我拯救,必須挺立起昂揚的精神氣質。

二是擺脱思想貧困。習近平説:"全書的題目叫‘擺脱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那麼如何擺脱思想貧困呢?他在《從政雜談》中説:"人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切忌自以為是的最好辦法就是虛心向羣眾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充實頭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是的,擺脱思想貧困方法就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羣眾學習,但有疑惑,問天下,問蒼生。我們許多幹部,在統計系統一干就是幾十年,沒有再接觸過其他工作。我們許多新生力量,大學畢業後直接考進我們系統,沒有其他機關或企業的工作經驗。在單純的環境裏成長,思想意識裏缺乏比較、碰撞,缺乏由差異性思維而衍生的創新活力。所以,希望我們的幹部能有機會與其他隊伍、單位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讓幹部在多元平台的鍛鍊中開拓視野,獲得成長。

其三,講"三塑造",即:塑造擔當意識、塑造剛正意識和塑造堅忍意識。

一是塑造擔當意識。習近平在《幹部的基本功》中説:"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樣的話極其富有警示意義。我們常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有一定道理,要求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安於本分,不要擅權,不要越位,但又不對,主要看怎麼理解這個"謀"字,雖不在其位,但我們可以認真思考我們的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得與失,積極主動向"在位者"建言獻策,如此,雖不在其位,也可以盡一份心力。這話歸根結底,就是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把所從事的事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地擔當起來。有的人,覺得自己身微言輕,不敢擔,怕擔不起。有的人説,統計調查本身就不是什麼大事,不在中流,何須"浪遏飛舟"?習近平引用孫中山的話説:"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不過話鋒一轉,又説:"但是世界上沒有孤立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做大事’上,青年幹部都要一種老實的心態,甘做最普通的事,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所以,我們要塑造擔當意識,守住清貧、甘於奉獻,擔當起統計調查事業興旺發達的使命。

二是塑造剛正意識。習近平在《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使命》中説:"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説到剛正,倒不是説我們自己有多麼不正,而是覺得,我們有了剛正意識,心裏就會充滿陽光。還是回到我們統計調查幹部辦事底氣不足問題。我來自基層,知道做統計調查工作很辛苦,基層更如此,很多事情要求人,被拒絕,吃"閉門羹",甚至被無端責罵。長此以往,心裏就特別憋屈,久而久之,心裏就陰冷起來。結果,自怨自艾、自我放逐者有之,沉淪幻滅、自暴自棄者有之。實際上,身卑不敢忘國憂,小人物也要自珍自重,我們統計人也需要內心剛正。所以,我們特別需要一股浩然正氣,需要一顆熊烈的太陽,鼓舞和引導自己。左宗棠有一句名言:"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我特別喜歡這句話。為什麼他能做到呢?因為他心裏光明正大,有一股浩然正氣。胡林翼認為,只要我所辦的事情目的正確、光明,手段就可以靈活,因為心裏沒有陰暗面,所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孔子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三是塑造堅忍意識。習近平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説:"堅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見石之頑固,水之輕飄。但是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水終究贏得了勝利。"又在《從政雜談》中説:"在原則問題上要講氣節,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要講策略。"這告訴我們,除了要有格局,有胸懷,還要有一股韌勁,有一根"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硬骨頭。我們的事業無論處於什麼階段,我們的人生無論處於什麼位置,要有長遠的視線,要有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時一事的困難所困惑。統計調查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錦繡河山,它有它的美,它有它的壯麗。我們應該樹立理想,下定決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鍛造我們的品格,錘鍊我們的意志,展示我們的輕柔。以修心的姿態前行,以苦行的毅力堅持,終會滴水穿石,贏得我們的精彩!

今年__月29日,我到龍巖出差,隨身攜帶了這本《擺脱貧困》,讀到三分之一時,已被作者的勤勉和堅持感動。我隨即寫了這麼一條微博:"出差路上,讀習總文章,有‘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之感慨。其今日能把新政之火燒的這麼旺,基於長期在基層的才識儲備,緣於對積弊的常年觀察。楚莊王雲:‘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所謂蓄勢而待發,厚積而薄發,即如是。"

我深信,當年在寧德主政的習近平同志:他是自信的,因為志大而遠見;他是虛心的,因為勤奮而好學;他是從容的,因為無悔而坦然。王羲之的《蘭亭序》,文末有這麼一句話:"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我讀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脱貧困》,輕輕合上書本,也有如此質樸的感受。

貧困書心得體會篇7

小康社會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許多普通百姓對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據考證,“小康”一詞,語出《詩經大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概念。從狹義理解,它指的是一種生活狀況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飽已經有餘”。從廣義理解,除經濟生活之外,它還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諸多領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具體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記得小時候,我家並不富裕,家裏既暗又小,還有許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來臨的時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兒,就會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羣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幾個大包,煩得不得了。還時不時的在你耳邊“嗡嗡”直叫。現在,家庭富裕了,我們全家住上了三層樓的別墅,既寬敞又明亮,每個房間都裝上了空調,從此我便不怕酷暑和嚴寒。

以前,爸爸的學習幫手只有一台小錄音機。可是現在,我的學習幫手可多了,有復讀機、電腦等。學習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風景,遠遠望去,以前無比矮小的茅屋如今變成了高聳入雲、直插雲霄的高樓大廈,還有寬敞筆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車、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人山人海的大商場……馬路兩旁,有許多漂亮的鮮花兒,綠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賞心悦目。從此,人們再也看不見裸露的黃土,再也聞不到臭氣沖天的污水;人們看見的是湛藍湛藍的天空,聞到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

現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會中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輩們創建出來的偉大功業呢?不,不可能的!因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更需要我們去創造。那時,不僅僅是建設小康社會,還要往更高一層去發展,把未來的家庭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未來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時間不等人,朋友們,讓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奮學習,積極進取。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好,我們全面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