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4K

在讀後感的寫作中,我們要學會結合實際內容,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人們對名著故事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發展的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發展的讀後感8篇

發展的讀後感篇1

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再滿足於僅僅做課堂上的教書匠,他們在閲讀中反思,在實踐中創新,在書寫中昇華,讀書、教書、出書已成為他們的一種新型的行走方式。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分享他們智慧的結晶。

陳萍的《教師專業發展之道》,我真的很喜歡讀,因為她很真誠地講了一個偉大的故事。真誠,就會踏實,不會虛空,也不會浮躁;真誠,就會美麗,沒有作秀,也沒有矯情。説到底,真誠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品質,是心靈的敞開與通達。陳萍正是以她的真誠行走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也正是因她的真誠使我,也使大家確信“專業之道”,並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之道。

首先,教師專業發展之道,在陳萍那裏是生活之道、生命之道。記得錢偉長對專業的理解:我沒有專業,要説專業,我的專業是愛祖國。也記得南京師範大學附中,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每年派教師到大學進修,規定首選的是與專業無關的學科,次選與專業有關的學科,第三才選修自己任教的學科。可見,專業不僅是學科專業,教師專業應當具有學科超越性,抑或説,教師專業應當有寬闊的知識背景,在豐厚的文化土壤裏生長起來。不僅如此,陳萍的專業發展之道,從回溯童年始。這正如帕慕克所説,尋找開端,然後才會有故事的中篇與下篇。從童年尋找專業發展之開端,暗示着專業之道與人的生命聯繫在一起,專業之道實質上是人生之道。

人生永遠是個謎,人總是力圖解謎,但很困難,人生之謎的謎底是那麼神祕,因為“人是誰”是一個幾乎無法解答的難題。美國學者赫舍爾的答案是:人生之謎不在於你現在是什麼,而在於你將來能夠成為什麼。將來能夠成為什麼,這是由人的偉大之處——可能性決定的。陳萍實際上是用自己親歷的實踐,開發人的偉大之處,把可能性逐步變成現實性。但是,這一目標不是人人都能實現的,關鍵是陳萍的生命感悟。於是快樂的村小,成了種子萌發的地方;農村生活,成了涵養人格的土壤;多彩的中師,成了鍛造師能的殿堂,以及從教以後的一切,都讓她去尋找教育的暖意和智慧。假若,專業發展離開了生活的磨礪,離開了生命的感悟,勢必失卻生長的根,所謂的專業勢必單薄、纖弱、蒼白。熱愛生活,努力去承受生命之重,正是最根本的專業發展之道。陳萍的人生感悟,擊中了專業發展的“穴”,讀她的這本專著,你會掂量到書名中“生命感悟”的分量。

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角色,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樣如此。專業的定位,專業發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專業身份的確認上,否則專業發展可能會搖擺、迷茫。身份既是一種專業方向的認同,又是專業責任的擔當,專業發展就是在專業方向的認同中找尋自己的理想,在專業責任的擔當中提升自己的水平。陳萍有鮮明的身份確認感,表現了她專業追求的自覺。豐富的職業經歷中,陳萍有不同的崗位,但她並不把這些崗位只看作是工作的分工,而看作是專業的角色:做教研員,她把自己當作教學研究者,去履行教研職業的使命;參與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她把自己當作課程建設者,去開發、拓展、提升自己的課程能力;重返講台,無論是為國小生上課,還是為高等師範院校教師講授,她都把自己當作理念踐行者,去生長、豐富自己的智慧;而課題研究,無論是自己領銜,還是對學校的指導,她都把自己當作課題研究主持者,去激發自身內在力量,獲取持續發展、深度發展的能量。以上這些身份,她沒有使它們割裂開來,更沒有使它們對立起來,而是在融合中互動、促進。諸多身份的確認,陳萍把握了核心,那就是學習、研究、實踐。從這個角度去看,專業發展之道,是學習之道、研究之道、實踐之道。其實,學習、研究、實踐,往往是一般的方法、一般的途徑,體現了一般規律,大家都生活在這種方式、途徑和規律中。但問題是為什麼有的人有成就、會成功,而有的人卻仍然很平庸、以至無為?陳萍給出了答案:挑燈夜戰中的鍛鍊,凝神應對中的理性思考,經歷煎熬中心智的豐富與完善。由此,學習之道、研究之道、實踐之道,應當是堅持之道、是“專業自覺”之道。

書名中還有“教育敍事”的表述,陳萍用敍事的方式,回溯自己專業發展的過程,表達自己的生命感悟。開始,她擔心這樣的敍事方式和話語風格,不能體現學術素養和研究水平。但是,她堅持了,並且發揮了她的優勢。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學》中把故事敍述界定為:“戲劇性的模仿和人類行為的構想,而敍述故事的藝術便給予我們一個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敍事,首先是種回憶和記憶,而回憶和記憶,“我們才成為歷史的全權代表”,“那些故事用象徵符號解決無法用經驗解決的矛盾”。而“原始的敍事作品本質上就是再創作”。

陳萍的教育敍事就是將時間人格化,通過創作,使她成為那個歷史時代的代表,用生動的象徵符號解決了學者們無法用經驗解決的矛盾,給了我們可以分享的世界。無疑,陳萍對教育敍事的認識是深刻的,她的教育敍事是成功的,而成功的關鍵在於她的真誠投入,在於她敍事中的梳理,梳理中的概括、提煉,理性思考與研究始終伴隨着她的敍事。於是,敍事成了陳萍的一種研究方式和專業發展方式,於是,陳萍的故事,我們聽了還想再聽,成了理查德·卡尼所稱之為的“偉大的故事”。陳萍正是“偉大的故事”的創造者。

從全書的敍述來看,陳萍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氣質,從容、平靜、優雅,她在平靜的敍述中透着靈氣和哲理。也許,專業發展之道,是一個文化的過程,亟須從容、平靜與優雅。

發展的讀後感篇2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未來發展的政治理論基礎,是中國共產黨經歷重重磨難總結出來的真理,是黨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結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無疑是十九大上最大的亮點,而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知識,也進一步理清了自己對黨的認識,更能夠幫助我們在新時代環境下清晰定位、找準方向。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為我們黨有習近平總書記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社會主義發展史告訴我們,要堅決維護好習總書記這個核心,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強化四個意識,踐行入黨初心,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確保黨中央的決策落到實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強大思想武器,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我們要以新時代偉大創新理論引領偉大實踐,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隨着不斷學習黨課,積極參加黨內活動,自己覺得黨性覺悟在不斷的提高,看到十九大開幕式中,習總書記連續講話兩個半小時,聲音始終保持鏗鏘有力,不急不緩,言語中透露出的自信使我看到了我們黨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下能夠始終堅持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報告中,習總書記能夠指出當今的問題癥結所在,並能夠積極的提出解決方案,使我對我國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自覺用新思想武裝自己的思想和頭腦,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邁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續寫新輝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黨,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黨員合格,黨的組織才堅強有力。國家的強盛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黨員,更要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時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發展的讀後感篇3

在沒有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前,我對幼兒各階段的具體發展目標也是不夠清楚的,瞭解最多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的幼兒發展目標。但是綱要上的目標是經過提煉和總結的,教師只能去領會,在實踐中還需要教師去解讀綱要的內涵。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感到指南中的目標、理論和見解對我們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因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十分明確,而且實際工作中也易於教師把握和操作。

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感觸頗多。我感到我們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內容十分廣泛。而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可能沒有考慮到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可能對幼兒的關注還不夠細緻。比如:有時候,我們會對幼兒缺乏瞭解。有時候,沒有發現孩子能力上的優缺點。我感到身為教師,就要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負責,我們不但要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且要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真正作為我們實際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聯繫到自己的實際工作,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老師要愛孩子,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當前,併為孩子制定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努力取得家長的配合。比如,為幼兒制定每月成長檔案,教師要細緻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特點、優點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且運用多種途徑與幼兒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對家長提出教育指導意見。教師要把班級中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

所以,教師在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發展的同時,還要對班級中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幼兒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師要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想到在我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因為擔心幼兒不會做、不會畫、不會剪等,對幼兒過於包辦,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過於包辦、對於小班的幼兒,不讓幼兒自己畫物體的輪廓、不讓幼兒自己使用剪刀,擔心幼兒畫不像、剪不像。這種做法剝奪了幼兒自己練習本領的機會,結果,老師累了,幼兒卻沒學到什麼東西、能力沒得到鍛鍊,若長期下去,幼兒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和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練習,哪怕要練習很多次幼兒才能掌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和信心。

三、幼兒在園的學習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教師不能讓幼兒只偏向於某一領域的學習而輕視其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對幼兒的培養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各領域的教學以及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師要把握各領域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熟悉各領域的教學。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自己要學習的知識也是很多的,教師要關注到許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科學施教,讓幼兒懂得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工作指南,細緻、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長。

發展的讀後感篇4

我的感受:

第7,8章主要介紹認知發展:信息加工的觀點;智力:心智表現的測量。

儘管嬰幼兒有很強的記憶能力,但大多數成人對他們三歲前發生生的事無法回憶起來。那是因為他們早期的記憶的存儲方式與成人不一樣,而且早期的記憶是以非語言符號的形式保存的。即使他是有記憶的,但卻無法用現在的思維方式提取出來。智力定義為一種或一系列能夠使人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特質。遺傳和環境對智力表現都有重要作用。智力成就這一發展領域同時受到天性與教養兩種強大力量的指引。

聚合性思維要求個體找出問題的一個最佳答案,並且要精確,這正是智力測驗所測量的內容。相反,發散性思維要求個體發現問題的各種不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創造力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與智商分數之間只存在中度相關,家庭環境對發現性思維的影響作用似乎比遺傳因素更強。那些創造力強的兒童的父母經常鼓勵他們的好奇心,並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去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深入探索。

我的思考:

創造力在現在的社會比智力和知識更重要。想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要鼓勵孩子多提問和冒險,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和內在興趣,儘量少要求孩子死記硬背或者避免正確答案唯一的問題,強調對問題的討論過程,找出多種答案,有助於發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但現在中國的功利性教育和應試教育卻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我們以前的學習氛圍沒這麼壓抑,都是在國中或高中時才開始發力,辛苦學習。而現在的國小生的作業已經要寫到晚上九點或十點了,每個作業父母都要簽字,弄的親子關係比較緊張。或許我們應該樹立一種觀念,小孩在學校學習狀況與將來的生活質量是中度相關的,不是完全成比例對應的,多給孩子一點寬鬆的環境,讓他們有一個可以回憶的美好的童年,或許對他將來的事業、生活有更大的幫助。

發展的讀後感篇5

在業餘時間,我認真閲讀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教師專業的基本概念、幼兒教師的成長曆程、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職業關係、走向專業成熟等幾個方面,讓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書中不僅有理論部分,還有與我們日常教學很接近的一些小資料,如案例、一些雜誌上作者選取的小文章,看完後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與職業關係這一章讓我很有感觸,有一些收穫,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開展家長工作中,學會換位思考

書中指出:“只有不斷的反思,學會換位思考,以適當的方式與家長溝通才能共同解決難題。”在幼兒園日常的工作中,家長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最七年級些家長的要求讓我感到很挑剔、自私,心裏有時會有些抱怨,但是時間長了以後,我漸漸的能理解一些家長的做法,明白其挑剔自私的原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其實,從父母的本能來説這是正常的,因此,需要老師能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理解家長的這一心態。同時仔細的反想家長為什麼會有挑剔和自私的表現是不是自己某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在哪方面還需要多加努力,相信堅持這樣做,會慢慢的贏得家長的認可。

2.幼兒教師要具有“三心”和“二意”

“三心”指有愛心、信心、耐心。幼兒教師面對幼兒時必須心中有愛,時常展現笑容,和藹可親,將自己的感情投放到孩子的世界裏,這些是孩子們最需要和喜愛的。“二意”指的是善意和誠意。這是針對家長和同事説的,無論對家長或同事都要本着善意和誠意與之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這樣才能建立起寬鬆和温馨的工作環境,取得較好的工作效果。我認為書中歸納的“三心“和“二意”很正確,是一個好的教師應具備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時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忽視上面所提到的三心和二意,所以導致工作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不足。讀過這些以後,我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會主要注意到這些問題的把握,讓自己儘量做得完美一些。

書中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只要的認真的去閲讀,相信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所收穫的。

發展的讀後感篇6

下班了,伴隨着同事們關門鎖門的聲音,靜下心來,結合自己近年來與心理學接觸的有限經歷,以及最近閲讀《發展心理學》第一章《畢生發展緒論》的有限心得,提煉出“從盲人摸象到睜眼觀象”這個自認為還算形象的題目。

因為從事婦女兒童工作的原因,斷斷續續接觸到一些與心理學有關的書、人、事、物,東一榔頭西一榔頭,腦海裏星星點點記錄下或模糊、或碎片的概念,就象盲人摸象般,覺得心理學是張德芬、是家排、是心理動力學、是海藍博士、是曼陀羅、是海靈格、是催眠……這個領域的知識始終是一團亂麻,和完全不懂的人還敢白話兩句,在專業人士面前只能噤若寒蟬。

今年2月下旬從朋友那裏得知景老師去年組織了一個《發展心理學》的主題閲讀羣,大家通過共同學習竟然意猶未盡,紛紛建議“重走長征路”,感到既好奇又興奮,立即購書入羣。按照要求僅讀了1個章節便有了豁然開朗的感受,心理學這頭“大象”一下子立體起來,原來不是“扇子”,不是“柱子”,更不是“一堵牆”。“畢生發展”是考察個體在生命歷程中行為的發展、變化和穩定模式的學科領域。這本被北大心理系選中作為教材的大部頭,以全面的視角,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縱觀個體從產前階段到成年晚期和死亡的發展過程,其完備、條理的編書特點極其符合自己的學習口味,雖然專業性很強,但讀起來充滿了樂趣感。

當然,由於零基礎,底子太薄,專業術語前面讀後面忘,邏輯分類前面記後面丟,年近半百怎麼也無法與青春年少的好時光攀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重複讀,擠時間將前30頁品讀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發現、新理解和新風光。

儘管如此,依然感覺沒有讀透,好在這是緒論,很多內容在後面的章節都會展開來講,相信隨着課程的不斷深入,在景老師的引領以及各位學友的共同參悟下,《發展心理學》會滿足自己的諸多期待。

發展的讀後感篇7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於從事幼教工作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它體現着國家的一直重視幼兒教育,也為指導所有幼兒的健康成長指引着方向。讓從事幼教的我們更加的領會了《指南》的精神。《指南》和《綱要》相結合,都分為5個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在每個領域中又細化,從三個年齡階段進行劃分,隨後還有“教育建議”。

每個年齡段的目標明確,主要的價值取向清晰。所有領域的目標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該領域特有的價值,在目標表述上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教育建議“主要可分兩大點,一是點明該領域的教和學的特點。因為各領域的知識性質不同,幼兒的學習方式與會隨之變化,教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以提高教育學的效果。二是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

各領域的目標和要求都是我們每位老師必須掌握的。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理論轉為實踐,用心聆聽幼兒的心聲;教師應該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分析幼兒的探索需要。傾聽、觀察孩子還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即孩子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

首先,要尊重每個幼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使幼兒能寓學於樂。孩子們都有尊嚴,教師應該給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們每個孩子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在設計活動時,要具有層次性,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其次,做好科學的教育評價,理解幼兒,這是促進每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用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當孩子犯了錯,教師要以慈母般的胸懷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一直會看到這樣的事例:xx老師,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個都不會,你要有那個孩子那麼聰明老師就省力”了。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孩子不會不明白的,老師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讓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責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這樣會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最後,要有多樣的教育形式和途徑,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要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尤其是環境,這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將“美”的事物都展現給我們孩子,讓幼兒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讓幼兒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金子”,這就看做老師的會不會去挖掘,這就要我們教師要有雙善於發現的“眼”,善於挖掘的“手”,教師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價,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舒適、和諧、美觀的外在和內在環境。

以上是我學習《指南》後的一點體會,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更有義務和責任來認真地學習並根據《指南》與家長配合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我們每個幼兒園老師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和素質,才能真正將《指南》精神落到實處,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發展的讀後感篇8

在全國上下幼兒教師掀起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的熱潮時,我也曾打開書籍認真學習過。為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高教師實施《指南》的能力,滿足幼兒“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當鎮江市首屆《指南》專題培訓暨《指南》實驗區(園)啟動儀式在我市外國語國小報告廳舉行得消息傳入我耳邊的時候,我投去了羨慕的目光,那刻發自內心想親耳目睹現場的學習。當20xx年11月15日,我很榮幸被安排參加這樣的活動時,內心十分激動。那天我聆聽了來自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劉華,關於《指南》的專題講座,這樣一次近距離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劉教研從《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三大文件中展開了敍説,讓我瞭解到《指南》基本結構、《指南》核心思想、幼兒園課程要素、發展領域和學習領域、總體學習環境、三大文件關係等;理解了具體學習區域的要求、一日生活安排、教學策略、交流和語言、藝術和創造性表現等。

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劉教研在一日生活安排中談到的晨談和區域,從他給我們播放的那段晨談安排視頻中,體現出了一日生活安排的重要性,看到了一日生活安排中各項活動分類,晨談中看到了在活動中滲透的教育目標與內容,不同年齡老師是如何考慮晨談內容的。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每天晨談中的約定:每天遊戲的規則、大家做的事情、行為習慣的要求。

安排區域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確進區做什麼,區域遊戲後帶孩子回憶自己今天做了什麼,我覺得這樣的回憶比起我們以前的建議評價更有藝術,這樣的回憶給了孩子自己的總結,提高了孩子語言發展和表達能力。同時我還學到了晨談中除了集中幼兒進行簡單點名,我們還可以做到劉教研的四要素:

1、打招呼;

2、分享相關信息;

3、開展簡單的集體活動;

4、今天相關的信息、事情(如:天氣、日期、值日生安排、區域活動安排、自選活動等)。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會滲透這樣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滲透這樣的晨談理念。

令我不解的是,劉教研在講座中談學習領域與主題、區域、活動,他提倡用黑板,學會用黑板,給孩子文字符號、書寫的印象。鼓勵我們當孩子接觸到某個文字的時候,大大的用書寫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字。可是我們不是一直都要求幼兒園杜絕國小化的教育,這樣的觀點我該如何理解呢?

一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每次的學習都是給自己一次知識積累的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我想通過一次次的學習、總結,一定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自身業務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