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餃子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大家在寫心得體會時一定要緊扣主題,寫心得體會時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要切合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煎餃子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閲。

煎餃子心得體會5篇

煎餃子心得體會篇1

“包餃子啦!”隨着張老師的一聲呼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跑到四樓廚房,準備大顯身手。原來這次的活動課是學包餃子。

包餃子當然要和麪了,教我們和麪的是張老師家的奶奶。她先拿出一大袋麪粉,倒入大盒裏。然後端來一碗水,把水倒進麪粉裏,水倒哪兒,就揉哪兒,倒在左側,就把左側揉一揉;倒在右側,把右側揉一揉。一會兒,麪粉就被揉成了許多又長又細彎彎曲曲的“魷魚絲”。一轉眼,細細的“魷魚絲”又被揉成了又大又圓的“大面包”。我和同學們看着這白白胖胖的“大面包”,恨不得一口就把它吃了。奶奶用保鮮膜把麪糰包起來,等它發酵。

“啪啪啪……”只聽見廚房裏傳來一陣陣響聲,我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張老師家的爺爺在剁肉餡。只見他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後噼裏啪啦地剁起來,把肉剁成了肉沫後就放在了一邊。爺爺拿起一棵白菜,先把外面的一層白菜葉剝掉,然後開始切白菜,只聽見一陣“吱吱”聲,白菜就被剁成了碎片。剁完後需要把白菜汁擰乾。只見爺爺把白菜沫包在紗布袋裏,然後用力一擰,紗布袋就變得像錦囊一樣,汁水全流出來了,我們真沒有想到還有這一招。很快,白菜汁就被擰乾了。爺爺把肉沫、白菜餡倒進盆裏,再加入雞精、鹽、醬油、醋、油,經過反覆攪拌,香噴噴的肉餡就做好了。

接着奶奶把保鮮膜裏的麪糰拿出來,麪糰像一個超大號的老面饅頭。奶奶先用刀把麪糰切成一塊一塊的,再捏成長長的像繩子一樣的麪糰。然後把麪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切下來的小麪糰像金元寶一樣,真好看!奶奶拿來擀麪棍,把“金元寶”檊成了一個個又薄又圓的餃子皮。

我搶到了幾片餃子皮,跑到一邊開始包餃子,我還以為包餃子很簡單呢!沒想到包餃子還真不容易。我拿起一片餃子皮,用筷子夾了點餡放在中間,我捏了好一會,怎麼也捏不攏。再使勁一捏,餃子皮破了,餡也露了出來。我趕緊又拿起一張皮貼在裂口,就這樣,一個得了肥胖症的“手術患者”誕生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慢慢的,我包得越來越好,速度也越來越快了。我一連包了八個,後來包得個個都有模有樣,有的還折出了漂亮的花邊,我終於學會了包餃子。

大家包完餃子後,奶奶把餃子拿去鍋裏煮了。我們湧進廚房,只見鍋裏熱氣騰騰的,餃子像一艘艘小船,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張老師把餃子盛到碗裏,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們每人吃了五個餃子,吃得碗朝了天。張老師幫我們拍了張照片,留下了我們歡樂的瞬間!

煎餃子心得體會篇2

軍訓不但培養我們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能磨練人的堅強意志。蘇軾有句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句話意思是成功的大門從來都是向意志堅強的人敞開的,甚至可以説是隻向意志堅強的人敞開。

心目中的軍訓充滿教官的訓斥;心目中的軍訓是緊張與艱苦的合奏;心目中的軍訓更是無常地響起那集合手哨音,還有那瓢潑大雨下的大集合、嚴訓練;心目中的軍訓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閃現在我的眼前。但我還是滿懷欣喜與信心地去擁抱我向往已久的軍訓。

在軍訓中,很苦很累,但這是一種人生體驗,戰勝自我,鍛鍊意志的最佳良機。心裏雖有説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曬,皮膚變成黑黝黝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一種更好地朝人生目標前進的勇氣,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嗎?

我滿懷信心地開始了真正的訓練。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導代替了嚴厲的訓斥。訓練場上不但有我們整齊的步伐,也有我們陣陣洪亮的口號聲,更有我們那嘹亮的軍營歌曲。

站軍姿,給了你炎黃子孫不屈脊樑的身體,也給了你龍之傳人無窮的毅力。練轉身,體現了人類活躍敏捷的思維,更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偉大。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海。沒有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的方隊訓練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團隊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將使我終身受益,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其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應該印滿一條自己腳步的路,即使那路到處佈滿了荊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樣的泥濘、那樣的坎坷,也得讓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進!我想那樣的路才是真實的自我寫照,決無半點虛假偽裝之意。

煎餃子心得體會篇3

大年三十,我國北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傳統的彎月形,還有把麪皮對摺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製而成,稱之為“捏福”;有呈“元寶”形的,象徵着財富遍地;有的還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象徵着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無論餃子什麼模樣,都象徵着老百姓對來年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期盼。

餃子的餡心種類更是數不勝數,以前,有最基本的白菜餡兒、豬肉餡兒、韭菜餡兒等等。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餃子又增添了許多新品種,什麼海鮮陷兒、冰淇淋陷兒……味道也越來越好了。

可你知道嗎?餃子不但好看,好吃,還有許多關於它的習俗呢!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伊始之時,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夕夜的餃子,是伴隨着辭舊迎新的鞭炮聲,將餃子下入沸騰的鍋內;過去,大年三十要下好幾鍋餃子,第一鍋先敬各路神仙,敬祖宗,然而才輪到家中的長者和孩子吃,喻為尊老愛幼,其餘家人吃第二鍋餃子。在山東膠東半島很多地方的人家煮餃子時,主人還要故意煮破幾個,但盛出來時,卻不能説破、碎、爛等忌語,而要説是餃子“漲”了,“掙”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餃子破了,包在裏面的菜就會掉出來,而“菜”諧音“財”,合起來就是“漲財”或“掙財”餃子的裝盤碼放也很有講究,是不能隨便擺放的`,還有句俗語呢: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在山東等地盤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隻元寶形餃子,然後繞着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圈擺放整齊,稱為“圈福”,又叫“聚財”;有的甚至規定,盤子無論大小,每隻盤子只能擺放99個餃子,且要佈滿整盤,因為“九”諧音“久”,擺放九十九個,就象徵着“久久福不盡”。關於餃子,更有一個動人的傳説。相傳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都被凍傷,凍爛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想:“我會醫術,何不幫他們治治呢?”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起名曰:驅寒嬌耳湯。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不知不覺中耳朵都好了。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嬌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每到過年時便都要煮餃子吃,逐漸成了習俗。

煎餃子心得體會篇4

今天是冬至,家家户户傳統的習俗就是包餃子了。

一回到家,我就看到姥姥在廚房包餃子,卸下書包,洗完手,我趕緊跑到廚房,迫不及待的告訴姥姥,我也要包餃子。姥姥説:“好啊,但一定要細心呦,不要着急,跟我的動作學就可以了。”於是,我拿起一個圓圓的餃子皮,笨拙的學姥姥夾了一點餡放到餃子皮的中間位置。剛開始,一會包成扁的,一會包成圓的……總之就是包不好。

心想:這看似簡單的步驟還真是有點費勁啊,以為會超級簡單,誰知怎麼都捏不到一起。姥姥看我從興奮到緊皺眉頭,不耐煩的`表情和動作,耐心地對我説:“要先把上半部分捏緊,再把兩邊往回摁,在捏到一起,包餃子可是檢驗你是不是有耐心的時候哦。”我勉為其難地點點頭,想着真是不應該跑進來湊熱鬧,一會直接吃餃子就好了。

姥姥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勵我説:“你看,你現在包的不是一個比一個好了嗎!”還真是,感覺不一會功夫,我就有點輕車熟路的感覺了。“既然包了就堅持包完,不能讓大家看我的笑話,”我心裏暗暗想着。於是我變得越發有信心起來,不一會餃子就包好了,興高采烈得我立刻幫姥姥去燒水,等水開後放進餃子,煮餃子的過程中,我發現鍋裏的水時不時地都會有一股熱氣冒上來,姥姥説三開之後餃子就煮好了,看着熱噴噴的餃子,想着自己勞作,一定很香。

冬至就這樣過去了,但我覺得這次冬至過得非常有意義,讓人非常難忘。

煎餃子心得體會篇5

你有包過餃子嗎?如果你也曾包過餃子,那麼和一起包餃子的故事,你有過幾次呢?

尤記得當初,我還是很小,跟着外公在鄉間長大,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外公包的餃子了,用那纖嫩的田間野菜,切碎,然後加入蘑菇,最後和碎肉攪拌在一起,包入那充滿嚼勁的皮中,簡直就是人間美味,現在想起來,彷彿那美味還在口中蠕動,讓人戀戀不忘。

其實,有時候我也很好奇,外公何來這般好的手藝,不過話不多説,作為外公的第一傳人我,可是有很認真的學習這門手藝哦!按照外公的指示,首先,需要上午到田間採摘野菜,因為這個時候的野菜被昨夜的雨露滋潤,會是特別的鮮嫩美味。然後就是清洗野菜和蘑菇,以及其他的配料。最後再把它們切碎,放入碎肉中攪拌。這餡就算是完成了,不過你別看這個簡單,真正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弄了這麼長時間,恐怕也要到傍晚時分了,這個時候,滾是最合適的。將揉好的麪粉,分成若干個小麪糰,一邊灑下面粉,一邊將麪糰均勻地滾開,這個時候餃子皮就完成了。差不多工序已完成大半,包餃子的最後一步就是將兩者結合了。雖然我已經很認真的學習了,但是能做到像外公那樣,把餃子皮包的像半邊花瓣那樣美,我確實還做不到。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一家人圍桌而坐,吃的熱騰騰的餃子,是家每次包餃子經常能看到的情形,不過時代變化,能吃到自家人包的餃子已經不多了,那一袋袋的速凍餃子倒是賣的很紅火……

不過,我永遠忘不了和外公一起包餃子時的開心快樂,更忘不了一家人圍桌而坐的幸福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