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4K

寫讀後感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自己對書籍的理解表達出來,其實寫讀後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8篇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1

秋日雨水纏綿,淅淅瀝瀝,倚窗痴望廣闊天空。空氣中,總是夾雜着一種憂鬱的氣息。曾幾何時,葬花樹下,作詩大觀園,不曾想,紅塵痴心終作土,被時光磨損,被事故摧殘,一去不復返……

初入賈府,“兩彎似蹙非蹙冒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賈母房內,雙雙對視,一顆幼小的種子在心中發芽。紅塵幽夢,你何嘗未看清自己的結局,只是陷得太深,不願脱身。一串串淚珠隨風飄去,終究落地成空,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得不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還記否?與寶釵,姨母在房中談笑,當戲説將黛玉許給寶玉時,黛玉臉色嬌羞,心中含笑。可看出,黛玉對寶玉的痴心一片。樹下葬花,互傾心事,如花年華,願用花袋將它裹住。不染世俗,清新稚嫩。歲月匆匆,隨他在寂寞走路一遭,奉獻了心靈的邂逅。空靈,飄轉,你是微風中的一股清香,喚醒了麻木的心靈;你是極地的一團火焰,温暖了殘酷的世界;你是旱地中的一顆大樹,支撐了破碎的信念。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青春燦爛的年華,終究抵不上賈府的大廈傾覆。失去的,回不來了。心中反覆出現的是你的名字,腦海中閃現的是你的模樣,而所做的一切事顯映着你的影子。那些記憶,成了若空的賈府中的唯一盼望,温暖着一顆孤寂、傷痕累累、死去的心。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越想忘記,越想得刻骨銘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此無心愛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你自己都知曉,繁華煙花點綴的風月並不是永久的唯美,世界上那麼多悲歡離合,為何要執着與此,不肯放手呢?黑夜漫長而又寒冷,隨它去吧。讓一切都結束。愁思縈懷,相念難償,來世,切不要做這苦命人,釋懷心靈,拋開世俗,你的純淨,定會有美麗的蝴蝶欣賞,你的人生,定會燦爛美滿!

可惜,在這事,煙花昇天,紅布裹圍,一顆顆星星又落下了天空。曾經的一切都被埋在泥土中,讓歲月腐朽,時光珍藏,你埋葬了花,在下一季終開不出誘人的芳華!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2

花兒開了又落,相顧無言。千古紅樓,悠悠一夢。一場《紅樓夢》,記載了多少人的愛恨離愁,又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韶華。

——引子

難忘《紅樓夢》中病榻前黛玉清瘦憔悴的面容,凜冽的寒風中顫抖的身軀,還有那飄動的素衣。就這樣,她在輕喚一聲“寶玉”後,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一如葬花般平靜、安詳。她是朵生性純潔的芙蓉,幽幽芬芳留下的是無盡的悽美。她美麗的容顏儘管被泥土覆蓋,但她的倔強、她的尊嚴已永遠凝固成墓碑邊久饒不散的輕煙。斯人已去,卻非去;門前芙蓉凋零,卻猶存暗香。

難忘《紅樓夢》中窗紗前寶釵面帶愁意的笑容,那抹笑容中透露出無盡的悲涼。她自是如願地嫁與了寶玉,但寶玉心中對黛玉的思念她又如何不知?她得到了“寶二奶奶”的名號,卻獨守空房。她是朵豔冠羣芳的牡丹,濃豔的顏色背後隱藏着無盡的淚水。她那絕美的容顏後,又藏了多少哀愁?斯人已去,卻非去;門前牡丹凋零,卻猶存暗香。

難忘《紅樓夢》中綠蔭下湘雲金光燦爛的雙手,那隻麒麟在她的手中熠熠生輝。她那豪爽大氣如須眉般的品格,是大觀園中最灑脱的風景。冬日裏她撲出的那個雪印子,承載着她多年來美好的回憶,隨着來年春日的陽光和煦,消逝在茫茫天地間。她是朵嬌柔怒放的海棠,怒放過後,卻仍是“湘江邊逝楚雲飛”的悲慘。斯人已去,卻非去;門前海棠凋零,卻猶存暗香。

難忘《紅樓夢》中秋風中探春滿紙墨香的花箋,秋爽齋內的海棠詩社,記載了大觀園鼎盛之時的繁華。高雅奇清的詩句,是她閨中的慰藉。她是朵杏花,淡淡花蕊中散發出清幽的芳香。清婉温和卻又非她的本性。她的結局縱是遠在海外,卻也是保住了一世的平安。可一世平安過後,她會在思念親人的痛苦中逝去嗎?斯人已去,卻非去;門前杏花凋零,卻猶存暗香。

再綺麗的夢,終究也是夢醒。紅樓就是一場夢,夢醒時分,才意識到,那些風花雪月、富貴榮華,不過只是虛幻,悲劇的結局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收尾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3

?紅樓夢》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

這一回主要寫的是秦可卿的死和秦可卿的葬禮,之後引出一部分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內容,我們只要讀過《紅樓夢》的解讀文章,都會提到秦可卿的死因,是因為與賈珍的爬灰而上吊自殺的,但是因為原文作者又進行了改動,把自殺的一段內容給刪掉了,因此讓我們讀文本感覺秦可卿是病死的。

不過雖然看起來是病死的,但在文本上作者還有幾處位置是沒有改動的,首先就是判詞,判詞還是有上吊的內容在裏面,第二個就是時間軸,就是説秦可卿死的時間其實是在張友士給她治病的那個時間,又往後延長了一年多,張友士曾説只要過了春分,病就會好,其實秦可卿是熬過了春分,病已經完全好了,因此這個位置作者如果刪掉上吊內容,本應該再修改這個時間軸惡判詞,但沒有修改,這是作者留的兩處矛盾的地方,也許是無意,也許是有心。

我們其實也沒必要去再做過多的探佚,自己在讀《紅樓夢》的時候,秦可卿的死我認,為應該是按與賈珍爬灰上吊而死這個死因理解故事情節,畢竟秦可卿的死因刪減的用意也許是被迫的,因為當時社會對文字內容限制還是比較嚴的,也許那段內容影響到了文章的流傳,也許有其他原因,但整體而言病死顯然和後文賈珍他們的“髒唐臭漢”脱離太遠,難以形成故事的前因後果的相互關聯。

再者病死和賈珍大辦葬禮也是有一定的衝突,如果沒有“爬灰”關係,為何葬禮上賈蓉幾乎就成為隱形人了,也是為了凸顯賈珍在葬禮上的特殊,還有當時賈珍只有三十歲,還要拄着枴杖,或許這也是作者的一種暗示,因為那個時期兒媳去世,賈珍都沒必要拄拐,拄拐應該是直系前輩或者妻子的去世才能拄拐。

賈珍和可卿之間存在曖昧出於某種緣故又不好明寫,不明寫又唯恐讀者不懂,這時作者刻意用賈珍拄杖這個細節點透。須知在古代妻子去世丈夫在喪儀上有一個特定稱謂叫“杖期夫”,杖期的意思是舉杖並服喪一年。舉杖其意為夫於喪妻後,因喪妻之哀而茶飯不思,故而身體虛弱,非得舉杖才能行走。因此杖期夫有夫妻生前感情深厚的意涵。

如此不合乎情理的事情,難怪脂硯齋要在賈珍拄杖一文後面批上“刺心之筆”四個字了,在這一回還有一個特殊的事情,就是寶玉聽到秦可卿死的消息而吐血,我想這個也沒必要往秦可卿與寶玉之間有什麼關係上去想,脂硯齋批語在這也有解釋:非因色而感。脂硯齋在這裏做的批註大意是説,寶玉以為秦可卿是唯一可以如同王熙鳳一般掌家,今聞死,大失所望,急火攻心。

這一回的開始,秦可卿給熙鳳託夢,夢中説了賈家要經歷五世而斬,因此提前做打算,如轉移一些田產,等以後敗落可以留作生機計,不知道王熙鳳有沒有去實施,在這裏作者沒提,但也並不代表沒實施,也許兩者都有可能,因為小説有留白的寫法,但書本是殘缺,也無從考證。

還有葬禮上來了很多人,其中也有宮廷的太監,和達官貴族,有些人的看法是因為宮中元妃已經得寵,他們提早知道了局勢,於是都根據後期局勢而選擇參加葬禮,但大家也不要和後面的賈敬葬禮規模進行對比,感覺兩者規模差別很大,其實作者輕描淡寫賈敬的葬禮,不代表兩者規模相差很大,賈敬的葬禮也是皇上“發話”了的,自然等級不會低於一個秦可卿。

鳳協理寧國府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是一代作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寫出了四大家族的興亡盛衰。書中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魯迅先生説道:“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都被打破了。”他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內涵豐富。有不熱衷於仕途經濟的“混世魔王”賈寶玉;有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病西施”林黛玉;有容貌豐美,舉止嫻雅的薛寶釵;還有潑辣貪婪的“鳳辣子”王熙鳳,真是傳神文筆足千秋啊!

?紅樓夢》一書中,我最喜歡的人莫過於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如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的二爺——賈寶玉了。

寶玉雖被稱為“混世魔王”,但在大觀園中,他逞才題聯額:稻香村,蓼汀花淑,紅香綠玉,並做了許多對聯,讓眾人喝彩不已,也讓他的嚴父賈政暗中欣喜。

在第二十五回中,賈環算計寶玉,想假借手滑之名故意把蠟油潑在寶玉的臉上使之燙瞎他的眼睛,但寶玉並沒有指責賈環,反倒説這是自己燙到的。之後,晴雯被逐出大觀園,只是因為和黛玉長得幾分相像,病死告終。這讓寶玉淚如雨下,傷心不已。寶玉能對賈環的陷害視若無物,能夠為一個小小的丫鬟的死而五內俱焚,聲淚俱下,由此可見寶玉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

雖説寶玉多情,但他更是專一,大觀園裏,他聽説林黛玉回到了蘇州,猶如頭上響了一陣悶雷。變得痴痴呆呆,還大病一場。在錯娶了薛寶釵之後,他便心神俱亂,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出家為僧。

千古紅樓,夢醒驚世,只留得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5

?紅樓夢》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鶚嘔心瀝血,把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躍然在紙上。《紅樓夢》造就了眾多不朽的藝術典型。小説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達480餘人,其中能給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幾十個。而寶玉、黛玉、寶釵、王熙鳳則成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紅樓夢》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獨特性。作者善於根據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對人物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描寫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他們的特徵。特別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他們往往具有複雜、多面的性格,不要説寶釵、襲人,即使像豪爽單純的史湘雲、道貌岸然的賈政,也不是由單一特徵所構成的。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全書的主要內容。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賈寶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題名的狀元郎,而是蔑視功名利祿、”於國於家無望“的情痴林黛玉愛賈寶玉只是為了自己的心,從不曾勸賈寶玉去求什麼功名利祿。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見的共同理解的基礎上,寶黛之間建立起相互愛慕高於其他一切的純真愛情。

這種愛情支持賈寶玉在衝破封建思想束縛的路上走得更遠,愛情的毀滅使他割斷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後聯繫。賈寶玉最終棄世出家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徹底絕望實際上表達了曹雪芹對當時社會的無情否定。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6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曆的奇書,不同的人看它都定會有不同的收穫。文學家獲取了經典的詩詞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醫學家獲取了大量的中醫藥方;歷史學家獲取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東西,以至不論哪個人讀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但我認為當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為最重要。因為這三人感情的演變是小説的主線。有一種説法是寶釵贏得了婚姻,黛玉贏得了愛情。我對此持肯定態度,而寶玉呢?他贏得了什麼?僅是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一走了之嗎?不!他獲取的是那段帶有苦味的美好回憶。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代經典文學名著,有關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寫作意向,後人有多種觀點。曹雪芹從《紅樓夢》所獲取的是對當時政治生活的發泄,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在歷史長河中文學領域內留駐的不可磨滅的一頁。

對我這個中學生而言,從中獲取的是大量的文學積累和生命體驗。當讀到林黛玉葬花時寫得那句“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知道了“少年不知勤學早,今日不搏待何時”。當讀到“憶女襄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時,我驚歎於作者筆觸的優美,品嚐到了文學營養的甘甜。當讀到“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女兒獨處閨樓,楊柳依依,滿面憂傷的畫面。

而對於整個世界,它留下的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學”研究早已成為世界性的學問,它像一卷《清明上河圖》,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它也像李杜的詩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相信將來的人會從中獲取更多更多的東西。唉!説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7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這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真)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着自己、充實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説他是異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説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説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説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説那種語言的敍述找不出一絲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

前面説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説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説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挺美好的。

警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説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幹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它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第十三章讀後感篇8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藴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温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髒的一面。小説的內容很多,但令我最動容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愛情悲劇。

或許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雞腸,是有些嬌柔做作。但我們仍從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與多才。我也並不否認薛寶釵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書的亮點。但是,她再完美,也只是封建社會的塑造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從長輩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賈寶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卻給我另一番體會。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説花謝是自然規律,可是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歎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後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那裏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説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着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於事了,黛玉帶着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等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後再後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