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4W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教師是我們學習的好夥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篇範文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1

  今年,我參加了市教育局和進修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作為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教育局的信任與支持,感謝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同時我還要感謝各個鄉鎮教辦的領導、老師和孩子們。

  這次送教下鄉,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到過四個鄉鎮,不同的地方,卻是一樣的感動。每到一處,那整潔的校園,那設計巧妙的標語、版報,總會吸引我的目光。在河西國小,還未走進大門,就聽到悦耳動聽的音樂聲,讓我一下子身感輕鬆心情愉悦。就在那一節課,我改變了原先設計的課前談話內容。我説,孩子們,你們的笑臉真燦爛,老師知道你們為什麼會笑得這麼燦爛,因為你們有漂亮的教學樓,整潔的校園,動聽的歌聲,你們還有慈祥的老師。這樣的談話是由衷地,來源於一種感動,是教辦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學氛圍創設的那種細心感動了我。

  更讓我感動的是聽課的老師和孩子們。在送教老師到達之前,老師們就早早等候了。在一些比較遠的地方,也許等的時間更長。他們在聽課時,用心地聽着,時而思索,時而認真地做着筆記。學生們也讓我收穫了不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到永錄國小送教。那次,我帶去一節作文課——搶橡皮。在寫比賽後的心情時,孩子們一個個主動站起來讀自己寫的。一個女孩兒因為兩次都輸了,可能感覺有些傷心,她説道,我的對手兩次都贏了,看他那得意的樣子,好象得了世界冠軍一樣。這樣的語言多麼生動,多麼真實,多麼富有創造性呀!其實,孩子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只要你創設那種情境,去激活他們內在的表達,他們就會創造出最美的語言。由此,我感悟到教師責任的另一種含義。

  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的那種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説課、評課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三甲鎮講《海倫·凱勒》一課,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許多讓人深思的話語。有個副板書:課前猜字謎,“聰明”的“聰”,在講到海倫·凱勒不幸命運時,把其中的“耳、兩點、口”去掉,在講到海倫成就時再把“聰”補充完整。我的意圖是要讓孩子們明白,海倫雖然聽不到,看不見,説不出,但她用勤奮變得聰明。其中有位老師在評這個細節時説,去掉“耳、眼、口”是説海倫的身殘,老師結尾處又加上,是説海倫志堅。“身殘志堅”,這一語使課文主題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使我豁然開朗。

  還有我們每次跟隊的點評老師,也讓我十分感動。他們每次聽課記錄都十分詳細。評課一語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在河西國小講《月光啟蒙》,因為聽課老師多,後排的同學淹沒在了老師中間。課堂上,前面的學生都非常活躍,可我忽略了後排的同學。點評的李文敏老師留意到了這一點,非常幽默地用一句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提出了委婉的批評。笑聲中,我吸取了教訓,在以後的課上,我總會注意不再讓有被遺忘的角落。在評這一課時,申老師提出如果發揮範讀的作用,效果會更好。下午去原村鄉上這一課時,我就改變教法,加上了自己的範讀,效果確實不一樣。這種細緻入微的評課,給老師提出了更具體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説是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穫者。

  在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結束後,我和我們學校的董麗老師又應邀到永錄教辦送了一節課。這讓我感到老師們對加快教育改革進程的渴望,感到送教下鄉確實是及時的,必要的。講評一節課、數節課,是遠遠不夠的,把送教下鄉作為契機,創設課程改革氛圍,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從而推進素質教育,我想,這也正是送教下鄉的意義所在。

  如果説教育是一艘船,那麼,課程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祝願我們高平的教育揚起風帆,越走越寬闊!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2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教育局師範科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這次送教下鄉活動,利用週六時間舉行。由區縣教研室命題,備課展示,然後由全體聽課教師共同討論。我參加了國中語文階段的送課活動,分別參加了xx縣、xx兩場活動。

  起初,接到通知很輕鬆,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上過多次了,也有點底氣了。但當接到xx縣送來的課題時,我的腦袋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執教文言文《山市》。蒲松齡的《山市》是七年級新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三篇文言文,生疏的文言字詞較多,翻譯方面饒有難度。況且,這是一篇描繪海市蜃樓的文章,學生又未曾見過,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上出新點、亮點 這真是個很大的挑戰。曾在省、市優質課堂上聽過這節課,但由於文章所限,基本無精彩案例。怎麼辦 啃硬骨頭吧。

  利用課餘時間,開始了研課的漫長過程。説實話,每次上公開課,都是一次煉獄,如同蜕一次皮。每當這時,我總是自我安慰,權當鳳凰涅槃重生了!付出總會有收穫!我先是背誦了文章,詳細備教基本資料,然後再蒐集有關《山市》的教學設計吸收借鑑。我發現所有的資料大同小異,沒多少出奇之處,只蒐集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海市蜃樓”圖片。於是,我又去讀了《聊齋志異》的有關文字介紹。在這裏,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山市》屬於自然小品文,雖然講述的有關鬼怪的幻象,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哦 恰巧,這篇文章被選入了課本的“科學探索”單元。那麼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山市、探索山市,以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科學探索之興趣。這個突破口,應該算有別於文學評析的角度,有新意,而且也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有了這個小小的把手,教案的設計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堂課,我就帶學生去“找鬼”去,讓他們邊讀邊品析山市之“鬼”,進而引導他們去探鬼——發掘生活中的鬼現象,也可以推薦去閲讀鬼書《聊齋志異》。“一字剖析”、“一線串珠”,這正是我喜歡的課堂。

  備課後,儘管有自己的新得,但總是忐忑不安。學生的情況也不熟悉,學習習慣也未合拍,不知課堂效果如何呢 聽課老師又是否會認同這種公開課的效果呢 一切不可預測,順其自然吧。

  終於到了“醜媳婦見公婆”的那天。我隨市教育局師範科的xx科長、市實驗學校的xx老師,一同到xx縣去上課。儘管忐忑不安,但看到犧牲休息時間來上課的學生,尤其是面對他們那雙雙明亮的眼睛時,我的心頓時平靜了。教師的職責,就是上課,就是與學生交流,就是教會學生一些知識和能力。

送教下鄉心得體會3

  昨天跟隨學校到下面一所鄉中心國小進行教學交流活動,我信心滿滿地備了一節聽音想象作文課,打算到下面鄉下去挑戰一下自己的教學能力與課堂調控能力。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一路巔跛,彎彎曲曲。由於暈車反應,一路的好風景好像都與我無關,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地控制自己,但還是難以抑制暈車帶來的“清腸洗胃”,到了那所學校,我人早已是身心乏力疲憊。準備要去上課了,由於暈車,覺得自已的大腦裏一片空白,就想拿出寫好的教案去上課,但這時才發現,自己的教案竟然忘了帶去。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沒有教案也要上了,這也是剛好檢測一下自己的能力。

  於是信心十足的走進作課班級,由於時關係,之前也沒有去接解學生,但自己覺得以這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一節四十分鐘的作文指導應該難不倒我,所以還是一臉的笑容和心裏充滿着無限的幢景地走進教室。可以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那裏的學生根本就不像我所期待的那樣配合,他們並沒有跟着我的教學思路走。課前的第一個遊戲就讓我很難堪:我學着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動物?很簡單的貓叫聲,可是隻有廖廖無幾的學生能回答。可我並不灰心,於是就變着法子讓他們來學動物的叫聲,讓其他同學猜。按理説,生長在農村的孩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或從叫聲來猜動物並不難,可是讓我感到不解的是,三十幾個學生當中,竟沒一個舉手的。接下的作文指導更是讓我費盡腦汁,無論我怎麼啟發與鼓勵,學生還地無動於衷。突然我腦子裏閃過了前些日子參加的網上國培小語中的課堂教學評價,於是我就想方設法地去表揚、激勵學生,雖説也有三三兩兩的學生終於敢舉他們寶貴的手回答問題了,但回答的答案還是不盡人意,課堂教學效果並不明顯。

  在指導説話環節時,鄉下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是過份的靦腆與羞澀,就是沒幾人敢舉手試説,語言上再怎麼激勵也百般無奈的時候,我只好走下去隨便點一個學生來現場説説幾句,在我很努力地引導啟發下,勉勉強強能讓他説完整的幾句話。我以為有了這個開頭,其他學生會從中受到啟發,會好於表現自己,會舉手表述自己所編的故事,但事實再次證明我的判斷是錯的,依然沒有一個學生要舉手。沒辦法,我只好以“同學們都很靦腆,不喜歡把自己想到的故事説出來,那就請你們把它寫到你的作文本上”為由為自己開脱跳過説話環節,於是學生就開始在作文本上寫起來了,我巡堂看了一下,還真有幾個會寫的孩子,的一開頭就能寫得很好,兩三分鐘就能寫出幾句完整的話出來,於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説:“喲,老師發現其實同學們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一開頭就能寫得很好,老師看了就很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是什麼樣的了,可是要是等同學們用筆寫下來就得用一定的時間,我是個急性子的人,都有點等不急要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了,哪個同學能滿足一下老師的心願?願意把你沒有寫完的故事講給老師聽聽?”在我班要是這樣激勵的話語一出來,相信我班的學生就會嘩啦啦一片的孩子舉手想表現自己。可是此情此景,讓我無語了,那裏的學生還是不吃你這一套,還是沒人肯舉起他們那我期待很久的小手……此時此刻,我開始感到自己的淺薄與無能了,開始沒有了當初的信心了,滿腹都是失望。

  課後我感到很鬱悶與不快,開始自己不斷地反思,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得的是在我暈頭轉向,手上又沒有教案的情況下,還能將一節作文課上完;得的是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的應變能力及課堂評價語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做得不盡人意的是我真的無法去調動那裏的孩子跟着我的教學思路走!過後當他們班的語文教師告訴我,那些孩子多數都是這個學期才從下面的教學點或村完小上來的,當中還有不少的人不會聽普通話,不會講普通話。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如此的學生基礎,我怎麼能去期待他們配合我的教學呢?我怎麼能去期待他們説出幾句完整優美的句子呢?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成為我不能調動學生的理由與藉口,我也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所犯下不該犯的錯誤:那就是之前我沒有深入去了解那裏學生的學情,沒有根據那裏的學情去備好學生、備好課,這也是我所不能原諒我自己的,吸取這次教訓,這也將成為我以後的教學警示燈。

  從那裏回到家,我還是無法排遺自己心中的苦悶,就想通過做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思想。於是就打開中國中國小教師網絡培訓網站 ,看到了這二十多天來一直陪伴着我們的輔導教師陳冰冰老師在線。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與陳老師已成為了老朋友,於是就給她留言訴苦了:“陳老師,您好!很高興的告訴你,我所有的網絡作業都完成了。但也有一個鬱悶:今天的送教下鄉我糗大了,我使出了渾身解數,那節課學生從頭到尾都不配合我,那節課上得很糟糕,感覺自己是個失敗的教育者。課後他們班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説那裏的孩子多數人不會聽普通話,更別説是用普通話來學説話了。聽到這裏,我心裏多多少少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原來這節課上不下去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因素。不過我也進行了反思:之前我應該先去了解那裏的學情,然後再根據學情來進行備學生、備教案。此次一行,得不償失,教訓很大,以後會注意了。”

  很快,陳老師就給我回話了:我昨天看了《國小語文教師》的增刊,是賈志敏的專輯,裏面有薛法根老師的一篇文章,現摘錄一段如下:近日到某“名校”上課,沒有想到的是,無論讀書還是説話,學生普遍都不盡如人意。台上,我汗流浹背,卻束手無策。幾乎到了黔驢技窮,回天乏術的地步。我一時感到迷茫與不解:難道自己的教學設計真的嚴重脱離學生實際?賈老師直言不諱地對主辦單位工作人員説:“看來,這所學校徒有虛名。”摘錄這一段話主要是為了説明如果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距太遠,就算是特級教師也無可奈何。面對這種情況,糗的不是教師,而是學校的領導與老師。我覺得您不必太過於失落,因為雖然您上課的效果由於學生水平原因不夠好,但是旁觀者能看得出來原因是什麼,而且您的基本功擺在那兒,能通過您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您的教學功底。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可以説您的這節課上得不好,卻不能説上得不好完全是因為教師的原因。

  但上完每一節課的確是應該要進行反思,像您所説的,應該要了解那裏的學情,然後再去備課,根據學生情況和課標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設置可行的教學環節。羅羅嗦嗦寫了一大堆,我好像是話嘮一樣,有空再與您討論了,我現在要去評模塊八,這幾天都要像打仗一樣過日子了。

  看了陳老師春風化雨般的鼓勵,現在的我不再埋怨外界因素,更多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雖説此次送教下鄉結果不如我意,但從中也讓我成長了很多,更可貴的是讓我從中得到了一次難忘的教訓:要好讓講台成為你合意的操作舞台,那你就得做好各種充分的準備,其中包括備好學生與教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