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觀課心得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篇一:國小數學優質課觀摩心得體會

××年×月×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在這一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實驗國小××老師,第四實驗國小××老師,第二實驗國小的××老師等7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並聽了市數學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國小數學觀課心得5篇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比多少的解決問題》時,有的老師用到了姚明的高度,《相遇問題》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着低起點、密台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係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六、產生的幾點疑惑。

(1)一節課中解決問題與算理探究孰輕孰重?從實際問題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關係引導學生列算式。啟發學時搜索知識儲備探尋算式的解法,這兩者哪一個應該佔得時間更長些?我覺得很多以計算為重點的課,“解決問題”設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沖淡了教學的重點。

(2)幾節課對學生的評價較少,激勵的語言較少。相比較我更欣賞北京吳正憲團隊上課時的感覺。他們的老師上一節課,可能造就一個傑出人才。比如學習信心的鼓勵,學習方法的鼓勵讓人終生受益。

(3)訓練量都較少,不利於學生形成技能。我感覺在“解決問題”的紅點講完以後完全可以分層練習,如編制信息收集題組,信息

整理題組,選擇策略題組,提出問題題組。最後一道綜合題。一句話種子分類練習。

唐彩斌教授、張丹教授、周玉仁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算術應用題的解決策略,可謂高屋建瓴,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篇二:國小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參加《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心得體會 2013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範第一附屬國小教師成豔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迴、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並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着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緻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覆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説起來課堂是應該有着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

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台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國小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説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着問題,產生着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着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製作着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歎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祕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國小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彙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於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於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麼?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經歷中體驗新知

《認識負數》這節課是來自河北師範大學附小的副校長楊榮帶來的,整堂課中表現了我們文化深厚底藴,紮實的教學功底,高超的教學藝術,對學習貫徹實施的新課標的方法、策略上都有獨到之處。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都來自於生活的真實題材,組織學生積極的參與數學活動,努力探索,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興趣去探索數學學習的過程,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品嚐着成功帶來的喜悦。引入生活的實例讓學生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存在。

五、靈活運用策略

“強哥”是來自福建省福安市韓城第一國小的副校長阮志強。

課的開始,強哥通過把自己過去的照片做成課件“強哥成長史”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學生學術的培養,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題材料賦有童趣,學生們學的興趣盎然,很有思考價值,不是為了樂趣而樂,這裏面有濃濃的思考價值,讓學生不得不去思考,讓學生感受數學給我們帶來的魅力。

六、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最後一節課是廣東省四會市東城中心國小的副校長黎錦才帶來的《用字母表示數》。黎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着實讓我有些震撼,他的課堂有學生熱鬧的討論場面,也有學生靜靜的思考,師生間平等的互動,清晰嚴密的爭論。平實中透着一股數學的美。平實中見個體的尊重,當老師問,老師比小哲大23歲。小哲a歲時,老師幾歲?一個學生説23a。在第二環節中,學生用b表示青蛙的眼睛與腿時。對於他們的回答老師沒有輕易下結論,也沒有因為錯誤而沒有板書,更沒有當作錯例來讓學生評判。而是把學生的答案都板書完後,然後讓説錯的同學再來看看,是否對剛才的答案有些補充,大都這個時候,出錯的學生也經過思考了,發現了自己的問題。這個時候,老師還不記忘再問一句,現在把你剛才的答案擦掉了可以嗎?就這些寫、問、擦,看似簡單的小細節,着實體現了老師的用心。平實中見思維的嚴密。對問題思考的全面與嚴密,就在這些看似不經意間慢慢地潛以默化着。在接下來的用數表示中,學生就自然地想到了每個用字母表示的數也是否也受條件限制。

  篇三:國小數學觀課評議總結

2012年11月29日,東礦國小共派出7位教師參加由合山市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三導式”有效課堂教學評比大賽活動。根據合山市教研室要求於第二天下午在東礦國小檔案室按照教研室提供的提綱進行觀課評議活動,現把觀課評議活動總結如下:

一、觀課評議活動總結

1。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從7位參賽教師的教學中,我們客觀地看到,市小康字珍、曾順 穎、東小劉冬花、嶺小黎海勇老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認識水平在知識技能、基本思想及解決問題等方面表現得較好。另外3位老師的教學目標也是明確的。

2。執教者圍繞教學目的設置了哪些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1)執教者市小康字珍老師,在創設情景,引入問題方面比較 新穎,(龜兔賽跑續集),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圍繞教學目的她設置問題:要想勝利走什麼路線?確定1號點的準確位置要怎樣?怎樣量?誰來教教我?確定位置與方向要知道什麼?誰會用數學語言説説?

(2)執教者市小曾順穎老師,圍繞教學目的她設置問題:誰能完整的説説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在出示教具三角形和正方形中,讓學生拉一拉),你有什麼想説的?哪種方法更牢固?怎樣確定三角

形的高?你會畫高嗎?你能畫幾條高?

(3)執教者東小劉冬花老師,她設置問題: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三角形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告訴大家你怎麼畫三角形的高和底?(在出示教具三角形和正方形中,讓學生拉一拉),你有什麼發現?

(4)執教者嶺小黎海勇老師,在創設情景,引入問題方面比較貼近學生生活。以百姓超市和電力公司為觀測點進行《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學生就非常的感興趣去積極參與其中。她設置問題:説説大屏幕在老師的什麼方向?實驗國小在百姓超市和電力公司的什麼方向上?以什麼為觀測點?這次運動要經過幾個點?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説一説。測量角度怎樣使用量角器?怎樣準確地描述1號點的具體位置?要準確地描述1號點的具體位置必需具備哪些條件?如果不知道30°的方向,怎樣測量北偏東?兩種方法都正確,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整個課堂氣氛和諧、活躍,有序,師生間交流平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昂,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地愉悦。其他幾位教師也設置了相關的問題,只是相對以上教師來説不是很特別的,這裏就不一一細説了。

3。為了解決問題執教者設計了哪些學習活動?4。教學過程落實了 數學“四基”嗎?5。整個課堂是否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

(1) 執教者市小康字珍、曾順穎、東小劉冬花、嶺小黎海勇老 師,為了解決問題組織學生用量角器來量出度數,動手操作方面,用

準備的表格讓學生量好後填寫,小組合作探究方面讓學生討論後再彙報。這些設計都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信息反饋及時,全面,很好而有效處理了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落實了數學“四基”, 整個課堂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

(2)執教者劉桂鳳老師,在設計學習活動中,太過急躁語速過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從“三導式”這方面來看,並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整個課堂給我們的感覺都是老師在不停地講。

(3)執教者蒙乃勇老師,雖然也設置了許多活動,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上,教師講得太多,沒能反饋多個學生的作業。

二、數學教學中值得推廣和借鑑的方面:

1。各位教師都能在課前認真備課,深挖教材,做好學情分析和課前預設。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做好課前準備。

2。各位教師的課件都十分實用,而且較為精美,使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各位教師都能以飽滿的激情投入課堂教學中,以激情點燃激情。

4。教師們都能注重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探究解決辦法。讓學生知道學必有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5。康老師、劉老師和黎老師數學功底深厚,對知識重點和難點的把握較為適宜。

6。康老師和劉老師課堂教學寓教於樂,教學活動設置豐富多樣而

且有創新性,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觀課評議活動總結反饋

1。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是否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

2。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

3。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精講細講。

4。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或者巧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會讓學生把知識記得更加牢固。

5。在講完新知後,老師應該精心設計幾道有針對性的習題,進行練筆,如果發現學生錯誤,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錯誤,進行典型講解。

  篇四:國小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吳正憲,張齊華,楊皎,許衞兵,朱國榮,陳亞明,沈洋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齊華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1。 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説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楊皎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4。許衞兵《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

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繫。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繫。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5。吳正憲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説一説,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篇五:國小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三月二十二,我們一行八人來到南昌參加期盼已久的全國第六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我們的仔細聆聽了華應龍的演示課《六年級總複習》、講座《讓規律多飛一會》、劉鬆的演示課《乘法分配律》、講座《國小數學情志課堂的構建》等,這兩天的培訓課程這些教師的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裏?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偉南老師的《計數器的應用》就創設一個三次危機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數學研究的是變化中不變的規律,數學是不斷被發現的,並不是板釘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

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乘法分配律》時,劉鬆老師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抽象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導學生去找規律,提高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髮現、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錢守旺的《分數的再認識》創設了 “比一比”、“畫一畫”

國小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彙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等多個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張齊華老師的《可能性》一課中,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説一説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進行實驗、比較、分析、猜想,使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嚐到探索成功的樂趣。活動二是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活動三是一個組數遊戲,這一環節,既與課始提出的問提首尾呼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又具有一定的思維難度與靈活,有利於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