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9W

只有認真對待記錄心得體會,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才會得到提升,用認真的態度寫心得體會才會有好的回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篇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1

通過對伶俐課堂的深退學習,我當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的教學問題: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爭取裏裏俱到的準備課堂教學內容,爭取讓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閒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那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閒於講授,那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支獲卻不大,那就與伶俐課堂有效學習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兩,教學魅力不強,我的課堂更多的重視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置,沒有太多的師生共叫,那就讓學生的學習較為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少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里來改良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闡揚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教師的立場和善裏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把握得也比較好。

二、把學習的自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説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自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並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動學習,無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前要讓學生預習,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裏把握學生的情況,在關頭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讓學生獨立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2

通過從第一階段的實際操作學習,結合自己軟件進行課件的製作。讓我從中明確了學習的關鍵。軟件的操作是重點但不是難點,難點是對教學內容從智慧課堂的方向進行設計。更新教學觀念才是學習的關鍵。

在第二階段進行課件製作時,我遇到的問題是側重於沒有操作的方向,坐在電腦旁無從下手。經常停留在一頁課件裏反覆糾結,反覆修改,無法進入下一頁的設計。總是覺得課件的製作不如人意,思緒斷斷續續,軟件應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處於一種在不成熟思路中用不熟練的操作去進行教學設計,所以學習的效率特別低。一個課件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心思,很吃力的去完成;對比ppt的教學設計這太費時了,導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對二部分的學習任務完成效果不理想。

在一次ppt教學中,無意識用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去替換其中幾個部分的教學設計,我找到了新的教學設計與學習的思路。那就是結合ppt的教學思路,從中去發現教學設計中缺陷,再用智慧課堂的設計去彌補其中的不足。這樣結合起來,製作課件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由此,我從中反思到軟件操作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單純的功能學習,軟件功能學習很多遍後腦裏仍是一片空白,只有當有了教學思路後,需要進行功能設計時進行學習,那樣學習效率才會高。所以,更新教學思路才是學習的關鍵。只有理解了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後,再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整體的構思,那樣學習才會有方向有重點,這樣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3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我覺得是一本很值得國小數學教師一讀的書。在這本書中記錄了黃愛華個人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同是數學教師讀後更令我慚愧,黃老師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覺得身為教師,特別是一名理工科的數學教師,黃愛華老師的成長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從不放棄學習與閲讀的習慣。他從走出校門,並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從教以後,他更是流連書海,如痴如醉,頁頁精讀,行行品味,字字琢磨。為了掌握教學規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尋求新的突破,他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來鑽研教材,翻閲資料,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他研讀過數學教學法,比較教育學,兒童心理學,以掌握兒童發展的認知規律;分析過國小數學教材的知識體系,研究過國內外不同教法的特點,不斷探索兒童認知的最佳建構過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會列出書目,制定詳細的讀書計劃,每年至少讀五本教育專著,讀中外教育史,讀中外教育名著,並做好閲讀札記。多年來,所做的筆記就有80多萬字。書,是他最好的朋友。學無止境,生活中的萬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鮮活的教科書,而他則是那一個最痴迷的讀者。因為,他堅信:向書本學習,因書本而智慧;向他人學習,因他人而智慧;向萬物學習,因萬物而智慧;無所不學則無所不智也。

如果説,學習是成長的原動力的話,那麼,思考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黃愛華老師説:思考,讓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讓我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還是思考,引領着我的人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黃愛華時刻都在備課,把生活中的情境靈活的運用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十分自然,又讓他的學生覺得數學確實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

他主張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學生去思考和實踐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做“數學實驗”,親身體會如何解決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老師就是一個“適宜的點撥者、親切的慰藉者、無私的協助者和誠摯的合作者”。

在教學方法上,他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力求:引人入勝地創設問題情境、激情四射地開展探索研究、意猶未盡地實踐延伸。

美妙的課堂還來自於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把情境教學、遊戲教學、愉快教學融為一體,便能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境界。在“圓的認識”一課,他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橢圓形車輪的小車裏顛簸起伏的畫面,樂得學生哈哈大笑;在“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一課的結尾,他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動腦筋出教室”的遊戲,要求學號數能被2、3……整除的學生依次出教室,全場的學生都要説出誰是幾的倍數。當最後剩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時,他便問:“老師出一個什麼數時,我們都可以離開教室?”學生們大聲回答:“1”……在一次全國的公開課上,當課上到這裏,全場800多名教師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總之,在教學中他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髮展而教;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閲讀得比較粗淺,借用一位老師的話“與其説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説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我想,這本書今後我不光要熟讀,細品,更要在教學中實踐。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4

兩天的智慧課堂學習之行,聆聽了科大訊飛關於助理教育信息化變革主題報告、蚌埠二中校長關於“聚焦智慧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題報告。感受到信息技術對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和逐步的變革。

第一天參觀了合肥七中和八中這兩所學校,感受了這兩所學校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習了合肥八中的生物老師的一節課——“基因的表達”。這節慕課中,讓我們看到八中老師們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文化知識教學的智慧。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的知識總結和分析的機會更多的留給學生討論、交流和總結。這節課,老師使用平板輔助教學恰到好處,讓學生對比兩種基因表達過程的相同和不同點,然後拍照上傳。平板教學讓老師能及時的瞭解每個學生的思考結果並進行分析評價。

第二天的學習是實驗國小鄧老師的數學課。課前鄧老師讓學生觀看視頻自學;課中,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問題拋給學生,多給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鄧老師則是適時地啟發、點撥、引導。通過學生對學生質疑,慢慢引導學生往正確方向思考,不斷比較總結,最後鞏固掌握規律,並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看別人的課,想自己課的問題”這兩天的學習讓我看到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老師對於翻轉課堂的實施和課堂教學過程的整體把握,也思考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兩者之間的差別和轉變。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構課堂教學流程結構,採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模式,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兩天的學習體會到這幾所學校對翻轉課堂的積極探索、用於嘗試,是的,要在教學上取得突破、取得成功,必須有目標、不忘初心,不斷學習和探索。

智慧教學下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5

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這次學習的針對性很強,內容即是對中年級精讀課、略讀課、口語交際與習作課四個板塊的教學策略解讀。主講老師帶領我們學習各種課型的不同特點,分析各種課型的教學流程,同時提出在不同課型上所要注意的問題,實實在在的給即將進入中年級教學的我好好上了一課。如此富有針對性的培訓,真正達到了訓而能用、訓而有用的目的。從中我學習了不少教學經驗,尤其是對精讀課的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特將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表述如下。

我們都知道,精讀課是培養學生閲讀技能的一種基本課型,是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精讀課例指導學生進行閲讀實踐,培養閲讀興趣,提高閲讀能力,豐富語言積累的過程,是學生閲讀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徑。精讀課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習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發展個性特長,豐富精神世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精讀課的意義與目標,也是我們必須要達到的效果。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精讀課的教學流程,即:

(一)預習探究。在預習探究這個階段,要注意明確預習要點,引導學生充分讀書,查閲資料,完成預習要求。此環節在中年級可在教師指導下課內完成,高年級逐步放在課前完成。

(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環節,則需要學生交流預習收穫,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決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及部分疑點問題。此環節教師要組織有效的交流方式,適時點撥、糾誤,適當歸納小結。

(三)品讀體驗。這一環節主要在於品讀重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賞讀重點句段,豐富內心體驗;評讀重點句段,揣摩表達方法。此環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閲讀體驗,重視課堂生成,適時點撥,反對一問到底,提倡精講多讀。(四)鞏固延伸。最後一環應根據教材的基礎知識點設計練習,補充相關閲讀材料,進行片斷讀寫。此環節要重視積累,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這四個環節緊密相連,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小節才能收穫好的教學效果。如此清晰的了潔淨的課的教學流程,對我日後的教學工作有着莫大的幫助。以往備課上課,總是對各個環節很模糊,不知道每個環節到底應該達到怎樣的效果,這次的學習終於給我指明瞭方向。

在帶領我們理清思路的同時,主講老師還特別強調了在精讀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教學目標要“準”、教學內容要“精”、教學環節要“簡”、教學方法要“活”、鞏固訓練要“實”。這些要點給我們的教學工作以最好的啟示,讓我們可以時時以這些要點來審視自己的課,從而讓精讀課的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這次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