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優秀的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調整和優化的結果,優秀的心得體會,我們能夠見證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學的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大學的心得體會6篇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1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學案導學教研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進一步感受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學案導學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

一、“學案導學”要求教師着力提高三個方面的本事:

一是“課堂公關”本事。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經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歡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説。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本事。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資料,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本事,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週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供給方法保障。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教師在講台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頭渾渾噩噩。教師只為自我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景”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供給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教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一樣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能夠經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後,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經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閲讀課本,帶着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達目的!倒是原先的“滿堂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三、課堂上的具體操作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後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複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後急於糾錯和學生樂於討論,喜歡簡便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經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必須只是計算題,還能夠是選擇、填空。因為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經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説,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儘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後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教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鍊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

四、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設計出貼合學生實際情景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我的學習目標,以及自我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資料有適當的提示,配以必須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本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為學生做好舊知識的鋪墊。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構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2

通過“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我受益匪淺、有很深的感受,現把我的體會總結如下: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體現了預習、上課、複習三者有機的統一,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後固學等環節的調控,有助於以學定教,開展分層教學,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案導學”是師生共建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在學案設計中要體現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 一旦學生對所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二、學案導學中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説明了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接受“教師應當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而並非知識的傳授者”的觀點,利用學案導學致力於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和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正確地發揮教師在教育體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中介”作用,這樣才能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落到實處。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而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的培養壯大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推動課改進程,我於11月18日參加了我州舉行的湘西自治州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現場研討會,感受很深。

研討會開幕式上聽取了州教科院副院長宋泱院長的講座,使我知道了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特徵、高效課堂的標準、高效課堂的三個“量”和三個“動”、高效課堂的構建及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編寫導學案時,我將圍繞這些來編寫。

開幕式結束後,我們又去吉首市八小現場觀摩研討。在八小,我見識到了兩堂高效的導學課,課堂上,教師把學習的主權交給了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子互學、小組促學、師生釋疑的方式來學習。在這一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而且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中;而教師又能在第一時間內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鍛鍊了學生的膽量,體現了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學習精神,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好。這是我從教以來所見到的最優秀的語文課。

現場觀摩後,我多麼希望快點回到學校,把我所見到的和聽到的講給我校其他教師,同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當然要運用一篇完美的導學案上好一堂高質高效的導學課,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但無論條件怎樣艱苦,工作難度怎樣大,我都會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4

人生中就應該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是何方,只管往前走,終有一個歸處會在前方等待着我們。在我看來,旅途的意義不在於那些紀念品、那一兩張炫耀似的朋友圈,更不在於終點,而是要讓我們的心靈也踏上征途,在旅途中感受我們的成長。

將時光的琴絃撥回幾日之前,我來到了七星湖營地進行研學旅行。在這裏,我真的學會了很多很多。

每每到晨光還未降臨之時,便會有一陣渾厚而有力的號角聲把我們驚醒。醒來之後,沒有一個人抱怨,全部迅速換好軍裝,整齊劃一地向樓下集合,跟隨教官開啟今日的晨跑。清晨,幾縷微光透過雲層照向正在晨跑的少年們,即使有人跑得喘着粗氣,也不聽任何人有着抱怨之聲,只有整齊劃一的口號響徹雲霄。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軍人比他們還辛苦,我們的歲月靜好皆是軍人們經過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換來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

飯前的餐前訓亦是這次旅行的一道亮點。在這裏,每次吃飯前都要大聲背誦餐前訓:盤中餐飯,皆自辛苦,不餐則飢,不學則愚……在這裏,沒有吃飯的嘈雜聲,沒有誰為了喜歡吃的菜而霸佔整道菜,只有人們的互相謙讓,公平分配。

最後的一堂課更是令我受益匪淺。教官拿來了兩條長繩,讓我們在繩子邊緣圍成一個圈坐下,手持繩子,不停地逆時針畫圓。隨着音樂聲的加快,我們也鉚足了勁,全力以赴地畫着圓。可不怎的,手中的繩子突然向反方向移去,不得已,我們也只能放下繩子。教官看着一臉茫然的我們,語重心長地説:“我知道你們之中一定有人全力以赴的按我安排的去做,可同樣,亦有人沒有按我説的去做,他們只隨意搖擺,這就使得那些認真做的人不得不改變方向,就這樣全亂套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小遊戲就有人作亂,那麼以後呢?你們始終要銘記,你們,是一個整體,只有團結的力量才是的,我們應該為這個團體去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搗亂,讓整個團體的成功功虧一簣!”烈日的陽光照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每個人的眼中都多了一縷光,教官這一番話印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這一趟七星湖沿線旅行我受益匪淺。晨跑告訴我,我們現在的安寧生活是軍人們用多少個不眠之夜換來的;餐前訓告訴我,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公平分配食物;教官告訴我,我們是一個整體,要永遠地團結友愛!

這一趟旅行的終點逐漸顯現在眼前,但終點並不意味着結束,而是新的開始,經過這一研學旅行,我們都成長了!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5

廣州市番禺區鍾村中學 譚日新 從 2x12年3月開始,番禺區全面掀起了課堂改革,經歷兩年的實踐探索,課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人作為課改的一名實踐者,下面就課改的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好處

要進行課堂改革,推行“高效課堂”模式,教師是踐行者,他們對於“高效課堂”是否從心底接受,直接關係到推行高效課堂的成敗。所以,要引導老師們積極學習,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

首先,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高效課堂真正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具體落實到教學行為中。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學會了自主探究,學會了團隊合作。唯有敢於讓學生去“經歷”並且“經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

其次,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這種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而且是帶有責任感的參與。高效課堂的特徵主要體現為: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主動”會激發潛能、樂在其中、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於變各種“句號”為

“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見解,讓思維激盪思維,讓思想衝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價值盡在“不可預設”。教師不再僅僅關注尖子生,而是讓尖子生帶後進生,最終讓差生變好,優生更優。

第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終身受益。高效課堂的應然目

標:從“學會知識”到“掌握學習方法”到“訓練終身發展能力”。有人把 “高效課堂”稱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課堂是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靈的跑馬場。當學生在自主探索、團結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幸福以後,他們會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以後的人生,教育便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催化劑了。

二、學習方式的革命

“教為不教,學為成長” 在研學後教的課堂因互動而精彩,互動出高效。這種理念與模式徹底轉變了學習方式,找到了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的`課堂模式。“教學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而教師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而非講師。我們有多少教師教學教得辛苦,學生不愛學:學習效果卻不佳。這是很多教師的困惑。在研學後教課堂因快樂而高效,教師是引領學生追求幸福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

1、“研學後教”理念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①“研學後教”理念改變了“教”與“學”的順序。多少年來都是先“教”後“學”,即老師講了之後,再讓學生去練,而“研學後教”理念卻明確規定要先“研”(看書並檢測看書的效果),然後才“教”(解決“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②“研學後教”理念改變了“教”與“學”的主次。傳統的理念是以“教”為主,“學”為次。“研學後教”理念,卻把“學”放在開頭,即以“學”為首,以“學’’為主,也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主,而“教”為次,合作學習為次。再從時間的分配上講,課上30多分鐘的時間是自主學習(包括先學、看書練習、檢測及當堂完成作業);教的時間不足15分鐘,其中還包括“兵教兵”,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這樣教師教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這個理念就決定了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次。

③“研學後教”理念擺正了“學”與“教"的關係。即“以學定教”,根據“先研”的“學情”來確定“後教”的內容和方法;“以教促學”,“教”(後教)幫助學生解決自學中的疑難,促進學生舉一反三,繼續自學,完成作業。

④“研學後教”理念擺正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傳統的教學,課堂上以教師講、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始終在聽,接受知識,處於被動狀態。而運用“研學後教”理念後,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看書、檢測、更正、討論、作業),這樣,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發揮了主體作用。

教師呢?教師的角色變了,變成了節目主持人,也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儘管教師講少了,但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師引導,

尤其要教師謀劃好自學的策略或設計好學生自學的作戰方案。教師在課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給學生良好的印象。這樣,教師就能發揮主導作用。

2、“研學後教”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轉化為課堂教學結構、具體教學操作方法呢?“先研”(學生看書、檢測)和“當堂訓練”(當堂完成作業)是自主學習,“後教”(學生更正、討論)是合作學習,“研學後教”的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研學後教”是符合並體現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原則的教學法。

3.“研學後教”科學地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運用這個教學模式,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先研——讀書、檢測),暴露出疑難問題,個人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後教——學生更正、討論),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如果一上課就合作學習,搞什麼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學生就輕輕鬆鬆,因為還沒有碰到疑難問題,沒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主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合作的人(做對的學生幫助做錯的學生更正,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這樣的合作學習(後教)解決了個人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後,還是自主學習(當堂完成作業)。

大學的心得體會篇6

子曰:squo;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squo;兒時的吟誦這是在我的腦海中迴響開來。索性用這吟誦做一個開篇,開始我《學而篇》學習心得的敍寫。

全篇16章,內容涉及仁、孝、信等道德的各個方面。在現在看來也遠不會過時。忽然想起上星期在聽學長學姐答辯的時候,老師根據北村的文章問了一個問題在中國是沒有信仰的,你認為基督教不能在中國紮根、廣泛傳播的原因是什麼?熟不知,那時我多想説,中國人怎麼會沒有信仰,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化中積澱了多少智慧與聖明。我們有信仰的,我們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結成的智慧,我們信仰的是源源而來理性,我們信仰仁與禮。我們不會在做錯事的時候懺悔,也會少了期望得到時的祈禱,我們有一套禮法去約束我們,一直做一位君子,在自救中救贖。學而篇裏的章節就讓我看到了這些,看到了促成人們內心強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感召力。

先説我最喜歡的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師曰:人總是不斷地在反省,在反省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在反省中修正自己的行為。於是人一步一步從猿進化為萬物之靈。反省不僅僅是反思。反省是積極主動的對過去行為的自我論定,是在社會共同認知的是非標準下進行自我修正。省,又有省悟的意思。由省查而省悟,由省悟而不斷修正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就會逐步進入squo;知明而行無過矣squo;的境界。 我對此深表贊同,同時,我更想表達對於本章提到的三個方面表示喝彩。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此處三句應是他提出的修養方法。

那麼曾子為什麼強調要從上述三個方面進行反省?疑問剛一出老師就做出了詳細的解説。陳祥道《論語全解》卷一説:謀貴忠,言貴信,傳貴習。謀、交、傳者,施諸人;忠、信、習者,存諸已。先忠信而後習,與《易》言squo;忠信squo;、squo;進德,繼之以squo;修辭,立其誠squo;,《禮》言squo;尊德性squo;而繼之以squo;道問學squo;同意。 也就是説,曾子的三省講的是進德修業的大事情。進德以忠信為本,修業以習傳為基。忠本於心,《説文》:忠,敬也,從心,中聲。段玉裁補 盡心曰忠以足其義。也就是説一個人謀事要盡心竭力,用今天的話説就是愛崗敬業。信本於言,《説文》: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説,與人交往,説話要誠實。你説話不誠實,淨説假話騙人,你最終沒有一個朋友,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上司信任你。做到了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信,再把老師傳授的學業反覆練習,使之成為安身立命的本錢,那麼你就會成為有德有才的人而受到別人的尊敬和信任,你的生活道路就會平坦許多。

生活道路開始平坦,是非常誘惑人的一種境況,而我則更想説,曾子是在用一種信仰在約束自己,也在傳播這一信仰的同時,反作用於世人也能這樣約束自己的行為。這種信仰是在君子的光環,是觸手可得的神的光芒。每天都反省:做錯的事,沒做好的事,做好的事,不幸的事,幸福的事。每天都會有一堆故事能夠串成五彩的珠子。想想自己對朋友有沒有不真誠,有沒有不信任,在一個陽光的午後,一種坦然也便油然而生。若是有所汗顏,那必定會有積極的行動去補救,美好的友情也就這樣愈加滋生曼妙。想想工作中有沒有謀私,有沒有忠於這個組織,也許就在這個時候,心凝地更緊了一些,對於這個組織擁有了更多想要實現的夢想,把自己的夢與組織相連,在瞬間也變得坦然起來,試想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種信仰的力量呢?想一想,學到的東西有沒有複習有沒有再做深一步的探究,是不是頓時就會生出一股動力,去發散思維,那樣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頹廢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實而又精彩的演出。

再回到開篇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説:學習與實踐是快樂的!和朋友交流溝通是快樂的!不輕易生氣有修養的人是快樂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快樂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是快樂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大家天天見見面説説話,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交流溝通才是快樂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別人不知道也不生氣,因為有修養才是快樂的。沒有修養的人,天天與人鬥與地鬥與天鬥,老幹仗,老生氣能快樂嗎?不快樂能健康嗎?

其實人的快樂按照告子食色性也的論斷,人在得到食物維持了生命時是快樂的;在得到交配歡愛對象時是快樂的。這是生理層面上得到滿足時的快樂。孔子認為,人的快樂的獲得,還有精神層面的快樂,就是通過學習與交往和修養的寬容而獲得的。

簡短的兩句話,16章裏的兩章內容,儼然不失為我們平常生活的樂道,一方面告訴我們去修正、提升自身,一方面告訴我們懂得欣賞、懂得寬恕。生命的信仰亦應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