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後感優秀範文熱門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2W

《愛彌兒》這本書傳遞的是盧梭追求自由的教育理念,還給孩子一個真實的、自然的美好世界,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愛彌兒》讀後感優秀範文熱門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愛彌兒》讀後感優秀範文熱門三篇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1

盧梭在他的《愛彌兒》第一卷裏寫道:“母不母,則子不子。”

是啊,母不母,則子不子。如盧梭説的那樣:“他們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沒有很好地盡她的義務,則對方也將不好好地盡他的義務。”如果一個母親沒有好好地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那麼她的孩子必定也不會好好地去做他該做的事。

當然,還應該加上:“父不父,則子不子。”

一個熟人,和我一樣是一個高三孩子的母親。孩子很不聽話,已經上高三了,卻成天上網,連睡覺都躲在被子裏用手機上網。老師常把她找去,讓她管好孩子,可沒什麼效果。一天,她問我的老公:“你的孩子那麼聽話,學習那麼自覺,從來不需要人催,你是怎麼教育他的?”老公回答説:“這個一下子可説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父母只顧着自己玩,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其實,這位母親就是一位貪玩的母親。有一次,住校讀書的兒子打電話給她,説這個雙休日學校放假,他要回家吃飯。但到了雙休日,這位母親卻在同事家打了兩天麻將,讓兒子自己去吃快餐。

兒子之所以打電話給她,就是希望媽媽雙休日能和自己在一起,並能吃上媽媽親手做的飯菜,感受感受在學校裏不能感受到的親情。但是媽媽的做法卻讓兒子大失所望。我可以想象那個小傢伙是如何怨氣沖天地去了學校的,也可以想象當他的媽媽教訓他的時候他是如何理直氣壯地頂撞的。因為當媽媽的沒有盡職盡責,説出的任何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都沒有任何説服力,不能讓兒子服氣。

“母不母,則子不子。”還強調了作為母親的榜樣作用。一個母親,不僅作母親要是稱職的,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對待事業與工作等各個方面都要為孩子作出榜樣。很難想象,一個潑婦似的母親,她的孩子會有多高的教養,一個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的母親,她的孩子會愛學習,長大了對待工作會有多麼負責任。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對以堅貞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賦予她們的極其高尚的使命的好母親們,盧梭這樣寫道:“根據最簡單的道理得出來的結論,根據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人曾加以反駁的事例,我敢向這些可敬的母親保證,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丈夫的堅定不移的愛情,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的孩子的真誠的孝順,保證她們將得到人人的尊敬,保證她們分娩順利,毫無痛苦和不良的後果,保證她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最後,還保證她們終有一天將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女兒學她們的榜樣,看到其他的丈夫叫他們的妻子以她為模範。”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2

最近老師推薦了一本盧梭的書《愛彌兒》,對這本書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是很多人向我推薦過,他們都説這本書是如此值得一讀,沒有具體説為什麼要看。學而不思則罔,翻翻這本教育界鉅著,一窺究竟。

先介紹下本書及其作者吧,《愛彌兒》是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本書是盧梭通過對他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是一本被譽為“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上,縱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的不朽之作。

這本書,我拿來時先仔細看過他的總序,中間有一段是這麼説的:“我們對兒童是一點也不理解的:對他們的觀念錯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於研究成年人應該知道些什麼,可是卻不考慮孩子們按其能力可以學到些什麼,他們總是把小孩子當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還沒有成人哩。我所鑽研的就是這種問題,其目的在於:即使説我提出的方法是很荒謬的,人們還可以從我的見解中得到好處。至於説應該怎樣做,也許我的看法是很不對頭,然而我相信,我已經清清楚楚地看出人們應該着手解決的問題了。因此,就從你們的學生開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説,你對他們是完全不瞭解的:如果你抱着這種看法來讀這本書,那麼,我不相信它對你沒有用處。”

我很想尋求當初的一份自然率性,不是作為兒童的天真無知,不是作為學生的乖巧好學,不是作為孩子的懂事伶俐,而是一個作為造物主的產物的自由和自主,誰主宰着我們的思想,誰支配着我們的行動,誰讓我們成為流水線上的批量產品,誰讓我們覺得現在的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而完美的標準又是誰定的呢?一切都不是自己控制的,想到這些,很無奈,但更多的是恐懼。我們都是被牽着線的木偶,繩子在不動聲色的上帝手中,上帝在一層一層的夢境當中……

尋求教育中的真實,尋求生命中的珍貴……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3

一直以來,盧梭最為世人熟悉的是他在啟蒙時期所著的《社會契約論》,為法國和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這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在教育界也是有着深遠的影響。

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是一部哲理小説,但是其中藴含的無論是在任何時代看都具有先進意義的教學理論,使其成為教育界影響深遠的一部小説,裏面的某些主張仍然是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者苦心鑽研、孜孜以求的目標。

在大學裏,雖在課堂上對此書有所瞭解,但是一直沒能有機會深渡。幾次看《愛彌兒》都是匆匆翻過,簡簡略過,但是自從走上教育崗位,才發現原來此書中的一些教育理論,在今天看來仍然有着許多進步意義。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

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他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

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

冰心曾經説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蔡志忠也曾經説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

這要在現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縱使人性本善的理論是高尚的,但是從時代的立場來看,從進化的發展史來講,也是不科學的。教育如果只培養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並非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讓人性生物般地任性發展,而是要靠教育作為橋樑,把兒童引向社會。

當然,如果我們現代的教育不顧天性的發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兒童灌輸,是錯誤的;但像盧梭所説那樣放縱天性而忘掉社會需要,同樣也是行不通的烏托邦。

而且《愛彌兒》也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對於這一點我是舉雙手贊同的。現代的社會給我們這些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壓力,把培養人的功與過全都規因到老師的身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教育工作者不單只是我們這些在校的教師,還包括家庭裏的父母親長輩等。

縱使我們學校的老師要負起全部的教育責任,我們也只是盧梭所説的三種教師當中的一種教師,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師。

社會應當重視家庭教育像重視學校教育一樣來對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從心理上放棄,有些家長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幫他們把子女培養成龍成鳳。

其實當一個孩子從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師的手裏的時候,這個孩子基本已經成型。打個比方説,當我們見到一個還沒有接觸學校教育的孩子時,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基本判斷出這個孩子是什麼性格的人;

當老師的工作只是對他進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勵發展,不好的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剔除,我覺得教師的工作就是一個補救的再生產的工作,原材料已經定了,教師唯有嘔心瀝血地通過一些藝術工作讓這個材料變得更加的完美。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十分值得借鑑:“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這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特別注重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成長。當他們正在處於一種過渡時期時,他們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都在發生變化,但是如何將這種變化轉變為一種提升能力而非削弱能力時,教師就應該順應孩子身心發展變化情況,制定行而有效地教學計劃,讓孩子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更好地適應這種角色變化的過程。

可以説,《愛彌兒》給了我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深思我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讓這羣什麼都不是很瞭解的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也許我在這方面需要努力的還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