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其實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但是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彌補的,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範文3篇,以供參考。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範文3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 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敍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裏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説。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2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是素讀課是讀《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是從小到大的一本教育最好的書。學小給我們學生提供的書,是因為要讓我們學生做一個善良,尊敬長輩,不偷東西的學生。

李老師和我們都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很久了,應有一些感想和或反思吧!

我的反思與感想:《弟子規》這本書裏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句話意思是説:你向別人借東西,一定要及時還,你以後再要向他借東西比較容易的。一次,我向我的一個朋友借一條紅領巾,可是我過了好幾個星期才還給她。今天我又要向她借東西,可是她一直提醒我:不用了一定要還給我!我知道我以後一定不再借別人的東西,不要那麼久才還給別人了。

原來讀《弟子規》這本書是有收穫的。


《弟子規》讀後感3


最近,學校組織同學們學習《弟子規》。有人説:“《弟子規》這一傳統+經典太老舊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沒有必要去學習吧?”

《弟子規》總沒有太陽老吧!太陽比《弟子規》要老得多,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這樣已經幾百億年了,我們能不能哪一天不需要它?一時一刻不需要它?或者,哪一天太陽相反的軌跡運行,這人類社會還能正常生存嗎?它萬古常青!太陽的運行要保持穩定,離遠一點,地球就結冰了,靠近一點,地球就燒燬了。因此近一點或遠一點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自然規律是永恆不變的,是真理,或者依照自己的需要改變這個根本。

現在許多中國人丟掉自己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卻依然默視,而許多國家卻視它為珍寶。在許多發達國家的標示牌上,都可以看到有醒目的中文寫在上面。這是在顯示我們的中文多麼受歡迎嗎?開始他們還沾沾自喜,為之驕傲。到後來才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為了警示中國人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古中國是禮儀之邦,可現在卻不大如以前了。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那些智慧我們不能丟掉!《弟子規》説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一起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非做不可,同時還要學好各方面的技能。這些難道不是我們該學習的嗎?

我們不光要在口頭上説要去學,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習,行大於言。

前一段時間和同桌鬧了一點小矛盾。學了《弟子規》後,我想:當初我要是忍忍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而現在已經發生了,再後悔也無濟於事了,只能往前走。於是,我主動去融合她。如果成功了,雙方都會變輕鬆,如果沒成功,那麼只能順其自然,用平常心對待。因為我認為:你去嘗試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去嘗試就一定不會成功。

古人那大海般的廣闊胸襟,那一種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呢?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彌補的。”所以對於科技發達的今天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