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9W

讀一本好書,可以使我們的內心變得充實,並且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讀到佐藤學先生的這本書,被書中那些教師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態度所感動。

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傾聽學生的發言這一小節,佐藤學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説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這段話啟示我們教師要用心傾聽學生的各種語言,包括身體所發出的無聲語言,感受學生在課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動與學生的想象產生共鳴,從而共同走向創造性的學習。現在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提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可是有多少教師真的理解怎麼做才是尊重學生呢?這本書正啟示我們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瞭解孩子的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語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們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那麼你必須改變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覺者的姿態,走到學生中去,蹲下身來,與孩子的雙眸對視,學會傾聽,學會理解。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教師往往想讓學生多發言,但實際上,仔細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前者更重要。這種“傾聽方式”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常課堂中,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裏裝着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這樣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塊最短的木板,使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發展與提高。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裏,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這本書中還有一個令我特別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學生的綜合學習。初為人師的我看到書裏的孩子們長達半年一年、關注過程而不注重結果的活動。我積極思索我的課程計劃和設計。我試着努力去創造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們儘可能多的參與,提高他們蒐集、整理、運用知識的能力。作為初為人師的我應力爭學做一名會創造綜合學習的教師。

學會傾聽,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長的快樂。以前,比較注重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喜歡自己的淡定與從容,但我想沒有方向感的淡定與從容終究會演變成頹唐與平庸。我捫心自問,一個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我做到了嗎?我覺得自己相距“好老師”還很遠很遠很遠,還沒有做到細心的傾聽學生,我在教學上依舊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沒有給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學習的幸福感…… 作為教師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工作積極完善,努力讓孩子們感到學校的快樂!

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世紀老人冰心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拓。讀着日本佐滕學先生的作品《靜悄悄的革命》,就感覺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和鼓勵,讓我充滿信心……

一、教學中要學會關注 "服裝裁剪"及"交響樂".

在《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中,佐滕學先生對"學習"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這才是學習的本質".並且認為學習是人與人的交往。我們現在講的"自主性學習"絕不等於讓學生"自學自習",是把"學"置於教學的中心,是學生之間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是"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是讓那種與物與教材的對話,與學生與教師的對話,與自身與自我對話的學習成為教學的中心。在這種教學中,他把教師的活動形象地比喻為"服裝裁剪"和"交響樂團"兩類。所以,佐藤學先生談及的"服裝裁剪"和"交響樂團"其實就是兩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活動:"服裝裁剪"就是我們古語中的因材施教;"交響樂團"則是主張重視學生的各種看法與交流。

他説:學生的學習乃是不斷地從個體出發,又迴歸到個體的,因此,教師的活動也應當從對應學生個體出發,又迴歸到學生個體上去。即使在各種聲音迴響混合的"交響樂團"式的活動中,"量體裁衣"的意識也是教師必須一直保持的。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是否能夠洞察其差異之間相互學習的可能性,是課堂上每個學生之間富有內涵的相互學習能否開展起來的重要因素。

對照我的體育課堂,有時也安排所謂的自主及探究學習,給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 ……但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運動能力,遺傳的原因,存在每個個體的差異,同一教材的實施與練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各不相同。讀看此書,與此對照,我所缺少的恰恰是"量體裁衣"式的教學,只能與學生羣體相呼應,而不能與每一個個體對話,所以真正意義上的"交往互動"還沒有開展起來,或許還沒有開展好。以後的教學中,怎樣做一個"服裝裁剪師"式的教師是我應該努力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二、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在交響樂團的聲音交往中,佐藤學先生認為傾聽思路各異的"異向交往"尤其重要。他指出在台上授課時,教師總是容易按教師的思路來聽學生的意見,與教師思路岔開的"異向交往"由於是教師難以瞭解的發言,所以特別容易被忽視。這真是一語言中。往往我們教師在提問時,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學的過程變成了在尋找一個個學生説出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當孩子説出的不是教師想要的,老師心裏可能是有些着急與惱怒的,教學任務那麼重,你怎麼還説出些不着邊際的話啊,你聽講沒啊……此外,在教室裏把探究學生自身的"邏輯世界"加以重視,的確可能讓交往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但是如果教師的指導與引導能力不高,那麼我們雖然避免了教學能順着教師的路數進行下去,但可能交往膚淺的局面同樣面臨交流的散亂,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

所以,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時課堂教學中,也安排探究式的學習與交流,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裏裝着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

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如前一段時期我在組織學生學習雙手頭後向前拋實心球時,看到學生只注意追求遠度時,只注意拼命向前拋,(教師提醒向前上方拋時)有學生迴應"幹嘛向前上方拋?",對於學生的片面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論(如:回答錯誤、不當等),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説明向前上方拋,拋物線大才能拋的遠的道理拋)。

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觀察優秀學生的動作,這樣能使每個孩子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因為交響樂團要想演奏成功,需要一個高超的指揮,而我們的老師在這一點上還要多學習如何調動大家的發言,形成和諧的旋律,最終這個旋律還要為交響樂的主題服務。

《靜悄悄的革命》乃是震撼人心的教育革命!它把一些教育現象像庖丁解牛那樣一一剖析,使我們很快認識到現行教育的弊端,並指明改進的方式——行動研究!

"開始行動吧!"在看這本書時,心中一直催促着自己……

關於熱門《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閲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穫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裏的風景——向創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中國小的實踐”五部分構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着日本的教育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理解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

一、潤澤的教室

作為一線教師,更關注課堂裏的革命。佐藤學在書中對教室的闡述讓人心生嚮往:“潤澤的教室能使每個人的呼吸和節律是那麼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輕鬆自如地在教室裏構築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築着一種真誠的信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人們的心態是開放無拘的,教室是輕鬆愉悦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教育也許會變得簡單起來。”

是啊,“潤澤”,是多麼讓人心生憧憬的詞語,我彷彿來到春雨後盎然的草地,彷彿聞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彷彿觸摸到了女子滋潤豐盈的手背。教室是潤澤的,那一定是安心的、無拘無束的、輕柔滋潤肌膚的;教室是滋潤的,那一定是豐富的,有暖陽,有清風,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鳥語花香。

潤澤的教室裏,老師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潤澤的教室裏,孩子如沐春風,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得到了人文的關懷和極大的尊重。在這樣的教室裏呆久了,那無論是肌膚還是心靈,都是水靈靈的,一個個被潤澤的老師和學生,都享受着這裏的空氣,因對方而收穫着,都滋滋潤潤地成長着。很是贊同,這也是一直以來追求的課堂。

二、學會傾聽

佐藤學先生提到:“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説話而不傾聽別人説話的兒童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是從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行為’來實現的行為。”

的確,老師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學生髮言的內容,判斷髮言的對錯、語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細傾聽孩子發言中所傳遞出來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孩子的傾聽,不僅僅是傾聽老師的講解、指導,傾聽同學的發言,而是在傾聽的過程中接收到隱藏着的心聲,從而激起情感的共鳴。在別人的話語裏,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細心傾聽者能從中聽到心靈的聲音。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的態度,要能做到與學生對話,要去體味對方話語中潛在的複雜想法。的確如此,傾聽,像一面鏡子,鏡裏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學先生所説的:“在以自然的輕聲細語來交往的教室環境裏,更能培養自立、合作的學習者”。

總之,《靜悄悄的革命》一書很有借鑑意義,對於我們老師來説,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胸懷一顆尊重兒童的心,多一點堅定,多一點信心,多一點實踐,多一點思考,從小小的個體開始,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