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學習《民法典》的個人感悟範文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7W

  2020年學習《民法典》的個人感悟範文5篇

2020年學習《民法典》的個人感悟範文5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1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很顯然,民法典姓“民”,集中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將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也必將開啟人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保障人民需求和權益是民法典的立法目標。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民法典特點就是體現了“人民性”,涵蓋了人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眾多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化保障。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典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民生關鍵問題給與多角度、全方位的迴應,必將成為保障人民需求和權益的重要法治保證和有效的法律利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民法典的立法原則。民法典對我國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了系統性整合、修改和完善,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囊括了全部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保護公民諸項民事權利,字裏行間呼應着社會現實。可以説,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而且圍繞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堅持開門立法、廣納民意是民法典的運作形式。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佈實施。據悉,這部民法典(草案)各編10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10次並收到102萬條意見,這些數據的背後恰恰是民法典集民智、映民意、應關切的充分證明。不難看出,通過廣開言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機構參與立法,充分考量和吸納民意,實現公共利益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而羣眾意見的接受和採納,更是與民心民意達成共識的證明,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不僅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我們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導人民羣眾認識到民法典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真正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我們相信,在依法治國的路上,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效用。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2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於擁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終於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後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瞭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迴應社會關切。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3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佈,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民法典為全方位保障人民權益而生,每一字每一句都書寫着“權利”。以此為標誌,我國終於迎來了“民法典時代”!

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2015年啟動編纂工作以來,一直受到全社會熱切關注。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編纂民法典”正是其中一項重大立法任務。此後,民事法律制度不斷完善,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相繼出台,民事立法實踐涵蓋經濟、民生、文化、生態環境等各個領域,為人民權利和公共利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隨着民事法律制度不斷細化和完善,在此基礎上編纂民法典,順理成章提上議事日程。民事法律涵蓋範圍廣、相關條目多,難免會存在衝突和矛盾,民法典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修改和完善,從而使民事法律體系更加嚴謹、協調一致。

對於公眾來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保障。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各項民事權利都將得到法律保護。民法典“慈母般”的關懷中,公民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每個人都可以更有尊嚴地參與公共生活。提起民法典,人們習慣於從保護公民權利的細節去探討其價值和意義。實際上,民法典保障的並不僅僅是“家長裏短”,民法典的從無到有,本身就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此後,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大首次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隨着依法治國理念不斷強化,在法治建設基本完成之後,法治中國不僅凝聚着高層共識,同時也寄託着公眾的殷切希望。

法治的精髓是限制權力、保障權利,由此,不僅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而且要為權利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法治社會中,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權利“法無禁止皆自由”,“禁止”與“自由”之間,需要法律作出詳細而明確的規定。如果説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無疑側重於保護私權利。只有在嚴格監督權力、充分保障權利的基礎上,才能使法治理念深入民心,從而使民眾成為法治社會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旨在調節社會關係的民事法律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民法典的頒佈和實施不僅意味着公民權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同時也預示着法治中國建設邁上了新的台階。以良法善治引領公共生活,國家和個人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4

《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羣眾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這塊“基石”在,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迴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自助行為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範。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佈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5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更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劃時代”法典。而在此時,如何實施好“民法典”,切實發揮其效用,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幹部的舉措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帶頭示範,深刻理解法典條文,將其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當好民法典使用的“領頭雁”。要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將其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把“民法典”放在發展的滾滾車輪上。也要用好監督手段,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以此為基抓好法治型政府建設。

“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理解”是衡量“民法典”效用的標尺。知行合一,亦要先知而後行,是王陽明先生在認識事物時所推崇的思維模式,正如認識“民法典”時,各級黨組織與廣大黨員幹部更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從而帶頭髮揮出其優勢。其一,要聚焦理解“民法典”條款。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其專業術語眾多,更是要選取與工作相關的進行專業解讀,加快民法典融入政府工作的腳步。其二,要深度理解“民法典”的“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堅持將“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民法典的推廣與實施工作,大力開展普法工作,引導羣眾形成自覺守法習慣,鼓勵羣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讓百姓主動拿起法治武器。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意”是推動“民法典”發展的動力。“法與時轉則治。”亦指法律應與時代需求相切合,民法典的發展思路也是如此。當前,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民法典面臨的是一個又一個時代難題,需要不斷在實踐中去探索、去解決,才能讓民法典久久留下為民服務的身影。而“解鈴還須繫鈴人”,促使民法典完善更新的正是民情民意。故此,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多聽羣眾呼聲,找準民法典在解民憂方面存在的不足,歸納整理,及時上報。要拓寬與民交流渠道,多使用調研、走訪等方式尋找民法典使用、推廣的難點、堵點,聯合地方專業法律機構力量,共同分析研討,爭取早日補足存在短板。要重視地區案例,及時吸納其他地區羣眾意見與相關案例處理經驗,舉一反三,幫助“民法典”發展穩定,從而順利使其融入羣眾,服務羣眾。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監督”是維護“民法典”宗旨的武器。民法典的出台無疑是為法治型政府建設安裝了“強引擎”,也為維護人民利益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保證。加強對民法典實施工作的監督力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民法典”公信力已成為實施“民法典”中的關鍵。因此,各級黨組織以及黨員幹部要從自我監督做起,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準繩,不得作出危害公民權益的任何決定。要從日常監督中加大規範行政處罰、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並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羣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提高羣眾公信力。要引入羣眾監督機制,促使各級司法機關及時修改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幫助民法典順利落地生根。

“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羣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習近平總書記就民法典的實施意義做了精準概括。用好民法典,撫平百姓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深刻理解民法典出台之含義,在民法典的實施中摻入濃濃為民情,在維護人民權益與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上貢獻光和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