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3W

心得體會的格式規定不高,不過裏面的語句要精準,認真梳理個人的內心感受,才能將心得寫得更有價值,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8篇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1

孩子教育是家裏的頭等大事,培養孩子,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習的好壞取決於學習環境、老師、家長和孩子自身。好的學習環境和好的老師,使學生的起點和定位較高,同時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細節也應重視。

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溝通:教育,不僅僅是施教,更重要的是溝通。

在恰當的時機,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與之交流,這樣的溝通是最有效的,讓他知道,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都要欣然接受,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是一個目的,使他發展的更好,即使老師和家長採用的方式或方法有問題,也不能用牴觸的方式對待,要提出來,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更好的方法。有些不便直接對孩子説的話可以寫到家聯本子上,讓他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2、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告訴他,學習是為自己學的,要掌握知識和技能,為將來能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礎。這並不是培養自私,講些大道理他似乎會懂但未必能理解,很不現實。帶他到好的和差的工作環境中感受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3、樹立自信心:告訴他,絕對聰明或笨的人是很少的,其實,每個人都很優秀,只是你怎樣發揮,只要你相信自己,並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去做,你自然會變得優秀。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告訴他,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習慣直接影響一生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拿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指責”我們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做反面教材讓其感受。

5、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告訴他,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會盡心盡力,才能做好(如玩遊戲,一般是不用別人去教的),學習也如此。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關鍵要實施,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6、學習要注意細節:在分析孩子作業和試卷中的問題發現,在細節上出現的問題較多,分析時,要多讓他自己分析,再補充或闡明自己的觀點。讓他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7、學習靠積累:老師灌輸的知識要靠自己去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等”、“靠”是不會學到知識的。知識靠積累,越積越多是好事,問題和困難不能積累,越積越多就越難。

8、家長要學會放得下:一是家長自己要放得下,一般,家長能夠做到知之為知之,但做到不知為不知更為重要,對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要勇於説“不會”,如有可能解決的話就不能輕易放棄,如果解決了,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瞭解一下孩子是否解決,並與他共同探討,他會覺得你是在用心幫助他。二是要對孩子放得下,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不要事必躬親。

最後強調: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不能強壓和過多的干預,要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與之溝通,防止其產生逆反心理。要放得下,充分相信孩子,輔以適當引導,相信孩子會把事情做好的。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2

廣場上。一隻受傷的孱弱到不再能飛起來的小鳥,一個剛剛可以走穩路的小女孩。

她注意到了那隻鳥,搖搖晃晃反反覆覆試圖靠近它。鳥兒一次又一次地被驚嚇想逃離,只能撲稜着翅膀,艱難地蹦跳着躲避她。那麼小的孩子,難以想象她的注意力竟然可以那麼持久,不為周圍別的動靜所影響,只是想着靠近鳥兒抓住它。抓了幾抓,自然沒抓住,她急躁了,不高興了,開始用腳劃拉,想踢到鳥。在她,用手捉與用腳踢基本是一樣的辦不到。可她卻能辦到一點――讓鳥不停地擔驚受怕艱難挪動,連同她口齒不清的喊聲,都會讓鳥兒一驚一嚇。

那年輕的媽媽一直在旁邊笑着,還鼓勵着孩子,“快抓住了”,“加把勁”……

我轉身,離開。

我可以給那位媽媽説“鳥也是生命應該敬畏”嗎?我可以提醒她“得讓孩子從國小着愛弱小者而不是傷害”嗎?我知道不可以的,輕者她會白眼一翻怪怨我多事,重者我會受到語言攻擊。

場景二

各色各樣的金魚,價格不一。一條一塊,四塊,十塊,甚至更多。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拉着媽媽靠近了一個大魚缸,後面跟着爸爸。小男孩指着魚兒滿臉興奮。

“想要?咱就買,――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爸爸摸了一下孩子的小腦袋,調侃道。小孩挑了三條,説再買個小魚缸吧。“算了,就塑料袋,不等回到家就叫你折騰死了。”媽媽似乎很瞭解自己的孩子,更傾向於將就一下。“死了我娃要咱再買。”爸爸也搭了腔。

還沒相處就冷漠地預言到了死,死了再買就是了?我不禁多瞅了幾眼那對奇葩爸媽。

我可以與那個媽媽交流説“應該引導你的孩子學着愛,從小魚開始”?我可以提醒那個爸爸説“你不能既浪費了錢還讓孩子遠離了善良”?我知道不能,我曾因為多嘴被翻過白眼受過冷語,那以後我發誓不再吃飽了撐的討人嫌,我只能讓憤怒在自己心底潮起潮落。

場景三

“媽――,你是不知道,剛才有個車把騎摩托的人撞了,流了那麼多血……”一個女孩一見到媽媽就很驚慌地敍述起自己的見聞。那聲音那神情,看起來還是驚魂未定。

媽媽臉上波瀾不驚,直接就堵住了孩子的嘴:“世上大了,每天都有多少車禍,有啥奇怪的?你沒事就行。”

那一刻我剛好在旁邊,我恨不得過去給她一巴掌,――有點人性好不好?如果你不能施以同情,最好保持沉默。你那麼冷漠,孩子受你影響,再火熱再深愛的心,也會慢慢涼下來,甚至成為你那樣的人!別説給一巴掌,重重地訓斥一聲我都不敢,我還沒有強大到應付所有自找的麻煩,我不會自取其辱。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在陪伴孩子成長中,都缺失了對生命的教育,對生命的尊重與愛。性格的某些殘缺,自此而生。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3

有幸和大家交流一下平時指導孩子自學的方法感到很高興。國小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很顯然這個時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漸加大面的過程。很多人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這個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面,沒有章法毫無頭緒的學習會使你很被動。因此平時我也很注意孩子的學習習慣,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比如背誦的時間放在早飯前,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早飯後或晚飯前,閲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引導很得力。現在的他作業沒有完成,偶爾他媽媽叫他先吃好晚飯後再繼續做時,他都會請求我們等他一會兒,我也覺得有一點道理,一篇作文一道題目思考到一半突然停止,肯定不利於今後的學習。小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的他一旦被我發現絕不縱容,他的懇求是毫無商量的餘地。

引導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是我教育兒子的另一方面,最好的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他做錯時我會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怎樣想的?我絕不會罵他,相反我還會表揚他,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有些問題的提問總是直接回答,表面上看是幫助孩子學到了知識,孩子也輕鬆了,而在我看來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好事,時間長了有些孩子會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遇到問題就問人,這樣對培養孩子愛動腦筋很不利。

孩子的學習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説實在的,在孩子一些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也很無奈,很外行,有句成語叫事半功倍説得好,好的方法會使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這還要求我平時要多請教孩子的老師,有優秀經驗的家長,讓我們為培養下一代合格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4

我們與父母同生活在一片屋檐下,是最親密的一家人。而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小時候對父母的依賴,對父母的崇拜都漸漸的消失了。我們希望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渴望獨立。而我們在父母眼中卻是長不大的孩子,父母覺得我們越來越不好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我們卻覺得父母越來越嘮叨,越來越陳腐,所以導致了我們與父母之間卻會發生很多矛盾與衝突。這些矛盾與衝突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我們和父母的溝通不當所導致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和父母的溝通。與父母溝通得當,可以使我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向父母奉獻愛心,化解與父母的衝突和矛盾。

與父母溝通,首先要了解父母。瞭解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反面。在與父母交流我們的這些方面,交流的結果要求同存異。與父母溝通要有耐心,彼此尊重對方的意見、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也要敞開自己的心扉,克服閉鎖心理,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遞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讓父母瞭解自己,溝通起來就沒有隔閡與忌諱了。

與父母溝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能沮喪無趣。我們高高興興的與父母商量,就會避免父母的斥責。

更要學會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畢竟存在差異,有着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所以溝通不必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這是我根據《思想品德》課本總結出的與父母溝通的幾種方法。我們學會與父母溝通後,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會更融洽,家庭會更温馨、和諧,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更有利!

延伸閲讀

寫好一篇作文對於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寫作文我們可以記錄下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寫出來的作文總是乾巴巴的,一篇好的作文可以感染人們,打動人們,作文究竟怎麼樣寫才能將它寫好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與父母多溝通交流的學生作文”,歡迎閲讀,希望您能閲讀並收藏。

小時侯,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裏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裏,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閲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侯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羅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衝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求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與父母發生衝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有時即使爭贏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帶來快樂,給家庭帶來幸福;我們認了錯,也不會丟面子了,反而讓我們丟掉包袱,得到更多的愛和快樂。

也許有些人的父母非常不理解孩子,可我認為我的父母非常的開明。

其實,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正處在青春期階段,脾氣不好,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而我的父母非常理解,做什麼事都會爭求我的意願。記得姐姐和我説過:“你‘舅媽’特別煩,老是愛嘮叨,明知道她是為我好,可是她一嘮叨起來就沒完沒了,所以我就覺得她很煩。”當時的我覺得我一定不會象姐姐那樣的。可現在我覺得我可能有一點煩躁。父母説什麼都覺得煩,可我們從來不爭吵,因為我爸媽也知道我不是有意那樣説的,他們總在退讓。我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我説話的聲一大,我老爸就會開玩笑的説:“那麼大聲幹嘛?”“我有很大聲嗎?”我大聲回答。“切,不理你了!”老爸開玩笑的説……就這樣我們之間的吵嘴就變成了歡笑。如果每個父母都這樣的話那裏還會吵嘴,我們還經常聊天,學校的趣事,老同學的糗事,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表揚,都是我們的話題。以前我不覺得什麼,現在我感到父母好像是朋友,一個永遠支持你的朋友。他們永遠不會離開你,永遠陪在你身邊的朋友。多理解,多溝通讓你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吧!讓家裏沒有爭吵!我有一個網友説得很對:“自由是有度的,因為你們還未成年。”他也許是因為已經是為人父母了,才會感悟這麼深吧!

我們還未成年,自由目前還是隻是幻想,不要因為“自由”毀了我們對父母的愛!

也許是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太多的嘮叨,也許是父母忙得不可開交,忘記了和我們談心,也許是工作、學習、娛樂佔據了我們的絕大部分時間,所以,對於“溝通”一詞,我們已經陌生了。

曾幾何時,父母經常傾聽我的心事;但如今,父母只有在聽我彙報學習情況時才會聚精會神。而彙報之後,不是爸爸的手機叫喚,就是媽媽的傳呼機開始震動。我曾為此大發脾氣,可是父母只把無奈的表情留在了我的心裏,便匆匆地去辦他們必須辦的事。我很想讓他們像我小的時候那樣,聽我講那些有趣而又幼稚的事情,也很想找回那種爸、媽摸着我的腦袋説天真的感覺。可是對於我來説,那只是一種渴望,對心與心交流的渴望。我心裏總有一吐為快的衝動,但是看着他們疲憊的神情,望着他們憔悴的面容,我又只好把到嘴邊兒的話嚥了回去。雖然我不能真正地理解他們,但是我知道,他們此時需要的是一杯暖暖的清茶或是一盆洗腳水,所以,一肚子的話便慢慢沉入心底,與他們溝通的願望也便無法實現了。

在我15歲生日那天,父母説了句“生日快樂”,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也知道他們同樣在尋找與我的溝通。記得前些日子我整夜咳嗽,除了奶奶燉的熱湯和幾句安慰話便沒有別的了。我知道父母忙,也就沒有更多的埋怨,只是默默地一句話也沒有。而一次午睡醒來,我看見爸爸正用大手撫摸着我的額頭,媽媽也用柔軟的手握着我發燙的手,我感到既吃驚又興奮,爸爸滿身的泥土和媽媽滿身的油煙味讓我又感到了他們對我的愛。也就是那時,無言的溝通讓我們都訴説了彼此的渴望。

無聲的溝通使我們不再覺得有隔膜,無聲的溝通使我們彼此都有了瞭解。現代社會,似乎更多地讓人們去尋找溝通,而不是把它擺在面前。讓我們努力尋找它,無論它是無聲的還是有聲的,因為溝通的心靈好輕鬆,好快樂。

國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了,我們即將奔向一個新的起點。此時,我是多麼留戀這絢麗多彩的國中生活,多麼留戀這個充滿着理解溝通的班集體啊!那一幕幕動人的景象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九年級上學期的一天,班裏要召開一個班會,班會靜悄悄地開始了。誰是第一個發言者呢?照例該是班長吧。我心裏想着。

有人説:“世上有一種結難以解開,它叫心結;世上有一扇門難以敝開,它叫心扉;世上有一條溝難以逾越,它叫代溝。

我們長大了,因為很少和父母表達心聲,與父母溝通。所以與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因此產生了親子矛盾。

我也有過這樣的事。有一次,媽媽沒和我商量,徵求我的意見就給我報了一個數學課外輔導班。我很不願意去,但是我也沒和媽媽好好表達。

開始,我就在家裏大喊大叫:“我不去!我就不去!”到了去學的時間,我就坐在沙發上,説:“我頭痛,今天不去了!”媽媽説:“早上你還生龍活虎,怎麼一去課外班就難受呀!”“我真的難受”。我裝出很痛苦的樣子。這是,媽媽拿起蒼蠅拍,邊朝我打邊説:“你去不去!開始是你要我給你報的課外培訓班,現在我給你報了,你又不去。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呀!”我立刻就跑邊跑邊説:“我就是不去!”媽媽拿着蒼蠅拍也追了過來,説:“你去不去?”“我死也不去”我飛快地跑回房間,並鎖上了房間的門。媽媽又説:“你開不開門!你不開我踹了!踹爛我可不管!”我沒有辦法只好開門;然後吃了一頓竹筍炒肉,也乖乖的去上課了。後來我門爆發了冷戰,像陌生人一般,誰也不理誰。最後還是我先承認錯誤,媽媽才原諒我;她也主動承認錯誤,説:“沒和我好好溝通。”我們又和好如初了。

我們要多向父母表達心聲,多和父母溝通。表達是心結的解法;交流是心扉的鑰匙;溝通是代溝間的橋樑。友情、親情、愛的風在生活的海洋上吹起浪花,蕩起漣漪。沒有愛,生活將變得索然無味,了無生趣。但愛需要表達,讓我們去珍惜身邊的愛吧!去表達身邊的愛吧!是的,大聲再説一遍,一生活需要愛!需要表達!

在生活裏,每一個人都需要溝通,溝通讓我們瞭解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事情。有很多的煩惱也是少溝通,有了誤會。人與人就有隔閡。我以前也有過隔閡。

那是一個下午,我放學回家。因為過幾天媽媽就生日了。我很快就做完功課,鎖起門來,做我為媽媽準備的生日禮物。媽媽下班回來了,她發現我的門鎖了,想看看我在做什麼。就拿備份鑰匙打開門,偷偷看了一眼,發現我不是在做作業,而是在做其他東西。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我的東西丟進垃圾桶。然後很嚴厲地説:“快點做作業,不要玩。學習要好,才能上好國中,好高中!別一心想着玩!”她太不瞭解我了,我做什麼,也不問清楚就把我的東西扔了。你知道我用了多少心血做成的布娃娃。

很明顯,我和媽媽之間少了溝通,發生了誤會。當媽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的時候,她也明白到溝通的重要性。大家慢慢溝通起來,所有的誤會全部解開了,又恢復以前開心的時候。

這件事讓我明白到溝通可以把隔閡解開,所以説溝通猶如人與人心靈之間的橋樑、索道,説的一點也沒錯。

根據學校的要求,學生需要懂得寫優秀作文,通過寫作文我們可以記錄下重要的事情。寫作文時常常要出人意料,題材新穎,一篇優秀的作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那麼一篇優秀的作文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我們與父母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作文》,歡迎閲讀,希望您能閲讀並收藏。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裏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眼裏,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閲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是懷念我們小時候懂事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囉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我們對父母的思想方式,管教方法,嚴格要求,有時產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我們的父母不是聖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後;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於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誤區,也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有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

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我們要努力克服消極逆反心理,在情緒衝動時,要努力剋制自己。難道我們不嫩站在父母的立場想想嗎?你冷靜下來,我們會做出恰當的選擇。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這樣,看似衝突的事情就有了迴旋的餘地。

我覺得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領是彼此瞭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我這裏還有幾條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方法:

1.瞭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麼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又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的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2.敞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説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瞭解自己。這樣,溝通起來就沒有隔閡和忌諱了。

3.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就像喜歡晴天一樣,人人喜歡笑臉。溝通的成效與心境的關係很大。開朗幽默,溝通成效乘以正數;沮喪無趣,溝通成效乘以負數。我們高高興興的與父母商量,就不會輕易招來斥責。

4.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説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與父母。

5.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衝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理智和冷靜。

6.尊重理解,正常溝通最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究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

7.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我相信有了這些方法,你應該可以很好的處理與父母的關係。

近幾年來,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早就不成為整體,這是為什麼?因為缺少溝通。

父母現在忙於工作,把孩子的生活置之不理,從來不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談,有的家長甚至連孩子幾歲了,讀幾年級,在哪一個班讀書都不知道!這又是為什麼?只知道拼命工作有什麼用,只知道給孩子錢有什麼用,只知道抱怨孩子不懂事有什麼用?從不和孩子坐下來談談,連孩子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又怎麼能説自己是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呢?家庭因為缺少溝通,使多少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使多少孩子叛逆,使多少人失去親人!

有個孩子,父母長期在外工作,他和姑姑住在一起,在他的記憶裏,就沒有一家人一起好好的吃過一頓飯,結果呢,他逃學,還在家裏有紅領巾自殺!這給我們説明什麼?父母以為給孩子錢就是幸福,錢不是萬能的!缺少溝通,是現代生活的一個缺點一個致命的缺點!

溝通,是現在孩子,家長,老師最希望的事情。也許有時家長想到了要和孩子談心,卻不知,孩子早已失去了和人溝通的能力。現在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悶在心裏,不和別人傾訴。也許老師就會和孩子交流,可是有什麼用呢?又有誰會把心裏話完完整整的告訴老師呢?

溝通是化解衝突的最好辦法,你也是時候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的孩子談談了。孩子也應該敞開心扉,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的內心了。

像我這麼大的人,也許都比較叛逆吧,當然,我也不例外。自從上了國中,我總與家人合不來。有時,我甚至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大吵一番。以前總認為家是避難港灣的我,現在卻認為家是受難的地方,因為有事無事都要和爸媽鬧一鬧。我是寄宿生,每當週末都要回家。一方面又希望和爸媽在一起,一方面又不想聽他們嘮嘮叨叨的。

那天正好是寄宿生回家的日子,老師把我們上次考試的卷子發了下來,讓我們帶回家給家長簽字。卷面上那可憐巴巴的分數正張牙舞爪的向我示威。“哎!”想着等會兒媽媽見到卷子,我不由得歎了口氣。夕陽的餘暉撒在我沉沉的書包上,似乎顯得更沉了。我雙手插在口袋裏,心事重重的向家蹭去。

“媽,我考砸了。”我回到家,對正在做飯的媽媽説。她愣了一下,並沒有説什麼,只是把鍋碗瓢盆弄得噼裏啪啦的亂響,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你不要這樣好不好!你以為我不煩麼?我也想考好啊!”媽媽仍然在賭氣,沒有説話。我氣沖沖地衝進我的房間,把書扔到地上使勁踩。這也許是我當時最好的宣泄方法。鬧夠了,我便一下子倒在了牀上。一滴淚,滑過我的眼角,末入髮際。原來我連幾個阿拉伯數字拼成的分數都不如。我越想越傷心,就把頭埋在枕頭裏嗚嗚地哭了起來。

在平時學習中寫作文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通過寫作文可以把我們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很多人都認為作文非常難寫,一篇好作文能夠讓讀者感同身受。那麼有哪些優秀的作文是能給我們參考的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以與父母多溝通交流為話題的作文500字”,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發現,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似乎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吃完飯後的一聲聲震撼心靈的關門聲。為什麼會這樣?我自己呀弄不明白。這難道就是老師平時所説的“代溝”?

每天,父母拖着一身疲憊回家,就一頭倒在沙發上,翹起二郎腿,閉幕養神起來。在我的記憶中,童年與父母在一起嬉戲的場面好象早已定格,成為了一種懷戀的對象。

今天,我與母親面對面的坐了下來,準備進行“心靈溝通”。媽媽説我平時學習不夠努力,整天只知道看電視,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這使我聽了很是傷心。“媽媽啊,我並不是您所説的這樣的,我現在懂事了,知道學習了,可您,可您一點都不給我自由的空間,總認為我還是那個躲在屋檐下,掉着眼淚始終長不大的小孩子!

看着窗外展翅飛翔的鳥兒,我是多麼希望自己是它們中的一員啊。無憂無慮的生活,口渴了,就喝奔流的溪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果。飛在空中,有美麗的藍天白雲做陪襯,底下還有大家羨慕的眼光。媽媽,您總説我學習沒有勁頭,還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一個人躲在被窩裏,偷偷的傷心。流淚。我在努力,只是你們沒發現;我在擔憂,只不過我沒有表現在臉上,我只是不想讓你們為我擔心。

雖然現在我離你們定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會努力,會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你們看!

“孩子,你有這一個決心,我很高興,之前是我們錯怪你了,原來你一直在努力,是我沒注意啊!哈哈。”

打開窗户,呼吸窗外新鮮的空氣,會發現,原來溝通的感覺這麼好,這麼美妙!花變紅了,草變綠了,樹枝上的鳥兒在“唧唧喳喳”叫個不停。現在,我體會到了,溝通,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可顆純潔的心!

溝通,真的比什麼都重要。通過溝通,你會發現,成長的星空,是如此的絢麗多姿!真的特別美!

一個國中生的我,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許多和我一樣的同齡朋友都存在想擺脱父母,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想法。但我在外面讀書的時候卻特別戀家,總渴望和父母在一起。

每次週六一放假,我便匆匆忙忙地收拾好東西,迫不急待地跑出校門,擠車回家。快到家時,我的心便歡喜得上下“怦怦”直跳,一想起父母看見我時驚喜的臉龐,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

我原本為自己的這種渴望感到驕傲。但後來,我對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渴望有了更深的理解,煩惱也隨之而來……

我長大了,也更懂事了。每週回到家裏,與父母擁抱後,又不知什麼原因,彷彿看見父母的臉上又添了一道皺紋,我感到十分難受,回想起以前讀國小時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想起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既有對自己童年的懷念,又有為父母感到難過的心情。

寒假期間,有幾個以前爸爸教過的大哥哥來我們家玩,媽媽和其中一個哥哥談心的時候,我坐在一旁靜靜地聽着。那位哥哥説的有一句話令我感慨萬千。媽媽歎了口氣説道:“我們的兒子現在也在外地讀書,要一個星期我們才能見到他一次,以後到更遠的地方去讀書怎麼辦啊!”那位哥哥卻笑着説:“我媽媽認為,無論孩子學習好不好,只要健健康康地在父母身邊她就滿足了。”我聽了這話後,十分震撼。人真的需要親情才能幸福啊,如果我真能一直和父母在一起,那我和父母一定會一生快樂的。

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註定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我曾經想過要轉到離家近一點的學校來讀書,這樣就可以每天都和父母在一起。但是,我不能,父母的希望是讓我好好學習,而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學業。我將會化這種強烈的渴望為學習的勁頭,勤奮讀書。同時,我也暗暗發誓,長大以後一定不能忘記父母的關愛,要好好孝敬他們,一生和他們一起享受快樂生活。

像我這麼大的人,也許都比較叛逆吧,當然,我也不例外。自從上了國中,我總與家人合不來。有時,我甚至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大吵一番。以前總認為家是避難港灣的我,現在卻認為家是受難的地方,因為有事無事都要和爸媽鬧一鬧。我是寄宿生,每當週末都要回家。一方面又希望和爸媽在一起,一方面又不想聽他們嘮嘮叨叨的。

那天正好是寄宿生回家的日子,老師把我們上次考試的卷子發了下來,讓我們帶回家給家長簽字。卷面上那可憐巴巴的分數正張牙舞爪的向我示威。“哎!”想着等會兒媽媽見到卷子,我不由得歎了口氣。夕陽的餘暉撒在我沉沉的書包上,似乎顯得更沉了。我雙手插在口袋裏,心事重重的向家蹭去。

“媽,我考砸了。”我回到家,對正在做飯的媽媽説。她愣了一下,並沒有説什麼,只是把鍋碗瓢盆弄得噼裏啪啦的亂響,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你不要這樣好不好!你以為我不煩麼?我也想考好啊!”媽媽仍然在賭氣,沒有説話。我氣沖沖地衝進我的房間,把書扔到地上使勁踩。這也許是我當時最好的宣泄方法。鬧夠了,我便一下子倒在了牀上。一滴淚,滑過我的眼角,末入髮際。原來我連幾個阿拉伯數字拼成的分數都不如。我越想越傷心,就把頭埋在枕頭裏嗚嗚地哭了起來。

我是一個平凡的小女孩,我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就是這樣一個並不華麗的家,給了我無限的温暖和快樂,我就像一隻自由的小小鳥,在爸爸媽媽關愛下學會了飛翔。

有人説,我像爸爸,因為我像爸爸一樣愛笑,總是那麼樂觀;我説我也像媽媽,像媽媽一樣喜愛讀書,積極向上。是啊,不要看媽媽是一位老師,可是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就像一個孩子,一起看書,一起歡笑。別看平時爸爸工作起來也挺嚴肅的,但是玩起輪滑來花樣可不少呢!

就拿我們家搞衞生來講吧!那也是一次小小的比賽。媽媽負責整理房間、洗衣服,爸爸包下掃地拖地板。我也不能好吃懶做呀,主要負責抹桌子、擦櫃子。隨着媽媽一聲令下,立刻就出了我們三個快樂而忙碌的身影。沒過半天,我們的家就變得既乾淨又整潔。在這樣的勞動比賽中,我學會了做好多家務呢!在學習和工作上,我們也會互相比一比,看誰更出色?就像媽媽説的:他們是兩個大孩子,要和我這個小孩子一起成長。

當然,生活中總會有些不如意的事,我們家也不例外。去年,爺爺得了重病,不但要住院治療,還要拿出一大筆錢。看着爺爺的病不見好轉,爸爸又要跑醫院還要湊足醫藥費,更不能落了工作,累了,也瘦了。我和媽媽看了都很心疼,總是安慰爸爸,我也很懂事地把自己攢的錢交給了爸爸。每次去看望爺爺,我總是説:“爺爺一定會好起來的。”爸爸彷彿得到了鼓勵,又變得樂觀起來,笑着對我説:“我們的女兒也長大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爺爺終於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這也是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的結果。

這就是我的家,一家人互相關心、互相鼓勵,都取了好成績。爸爸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也被評為“先進教師”,我也不甘落後,又當上了“三好學生”。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5

孩子上國中了, 作為我們這些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實也是一門課程。以前總覺得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現在才覺得“萬里長征”才開始。下面就談談一學期來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 ;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二、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堅持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三、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繫。

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表明:孩子膽小、老實、靦腆、身體抵抗力比較弱,請老師給予關照。之後,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等,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 老師是關鍵。這一學期來,孩子進步很大,已經能自覺地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發言的聲音也變得響亮了。孩子通過班主任及老師的培養,變得自信、開朗了,也在學校交了幾個朋友。在這方面,作為家長感到十分欣慰,對老師也很感謝。

四、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

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她説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我們的女兒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總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我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她 當“老師”批改。反覆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針對她吃飯慢的不良習慣,我們就想辦法培養她做事快的習慣,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

五、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

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瞭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 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

六、正確對待孩子的優缺點。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取得了成績應該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 勵不批評是不行的, 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 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孩子在國小時有一陣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 a+,為了鼓勵她,我們不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她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會考試令人很不滿意。

通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不過分。有一回我們無發現她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她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 b 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她作了一些解釋,儘管她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她知道自己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她本人怎樣認識。

我覺 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後必然會有好的成 績。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 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她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況而論。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肯定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之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6

也許有些人的父母非常不理解孩子,可我認為我的父母非常的開明。

其實,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正處在青春期階段,脾氣不好,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而我的父母非常理解,做什麼事都會爭求我的意願。記得姐姐和我説過:“你‘舅媽’特別煩,老是愛嘮叨,明知道她是為我好,可是她一嘮叨起來就沒完沒了,所以我就覺得她很煩。”當時的我覺得我一定不會象姐姐那樣的。可現在我覺得我可能有一點煩躁。父母説什麼都覺得煩,可我們從來不爭吵,因為我爸媽也知道我不是有意那樣説的,他們總在退讓。我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我説話的聲一大,我老爸就會開玩笑的説:“那麼大聲幹嘛?”“我有很大聲嗎?”我大聲回答。“切,不理你了!”老爸開玩笑的説……就這樣我們之間的吵嘴就變成了歡笑。如果每個父母都這樣的話那裏還會吵嘴,我們還經常聊天,學校的趣事,老同學的糗事,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表揚,都是我們的話題。以前我不覺得什麼,現在我感到父母好像是朋友,一個永遠支持你的朋友。他們永遠不會離開你,永遠陪在你身邊的朋友。多理解,多溝通讓你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吧!讓家裏沒有爭吵!我有一個網友説得很對:“自由是有度的,因為你們還未成年。”他也許是因為已經是為人父母了,才會感悟這麼深吧!

我們還未成年,自由目前還是隻是幻想,不要因為“自由”毀了我們對父母的愛!

也許是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太多的嘮叨,也許是父母忙得不可開交,忘記了和我們談心,也許是工作、學習、娛樂佔據了我們的絕大部分時間,所以,對於“溝通”一詞,我們已經陌生了。

曾幾何時,父母經常傾聽我的心事;但如今,父母只有在聽我彙報學習情況時才會聚精會神。而彙報之後,不是爸爸的手機叫喚,就是媽媽的傳呼機開始震動。我曾為此大發脾氣,可是父母只把無奈的表情留在了我的心裏,便匆匆地去辦他們必須辦的事。我很想讓他們像我小的時候那樣,聽我講那些有趣而又幼稚的事情,也很想找回那種爸、媽摸着我的腦袋説天真的感覺。可是對於我來説,那只是一種渴望,對心與心交流的渴望。我心裏總有一吐為快的衝動,但是看着他們疲憊的神情,望着他們憔悴的面容,我又只好把到嘴邊兒的話嚥了回去。雖然我不能真正地理解他們,但是我知道,他們此時需要的是一杯暖暖的清茶或是一盆洗腳水,所以,一肚子的話便慢慢沉入心底,與他們溝通的願望也便無法實現了。

在我15歲生日那天,父母説了句“生日快樂”,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也知道他們同樣在尋找與我的溝通。記得前些日子我整夜咳嗽,除了奶奶燉的熱湯和幾句安慰話便沒有別的了。我知道父母忙,也就沒有更多的埋怨,只是默默地一句話也沒有。而一次午睡醒來,我看見爸爸正用大手撫摸着我的額頭,媽媽也用柔軟的手握着我發燙的手,我感到既吃驚又興奮,爸爸滿身的泥土和媽媽滿身的油煙味讓我又感到了他們對我的愛。也就是那時,無言的溝通讓我們都訴説了彼此的渴望。

無聲的溝通使我們不再覺得有隔膜,無聲的溝通使我們彼此都有了瞭解。現代社會,似乎更多地讓人們去尋找溝通,而不是把它擺在面前。讓我們努力尋找它,無論它是無聲的還是有聲的,因為溝通的心靈好輕鬆,好快樂。

國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了,我們即將奔向一個新的起點。此時,我是多麼留戀這絢麗多彩的國中生活,多麼留戀這個充滿着理解溝通的班集體啊!那一幕幕動人的景象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九年級上學期的一天,班裏要召開一個班會,班會靜悄悄地開始了。誰是第一個發言者呢?照例該是班長吧。我心裏想着。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7

本學期繼續教育要求我們學習《語言溝通技能訓練》一書。通過仔細熱真的研讀、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語言溝通對教師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的我們,語言要規範。使用普通話。普通話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白話文菱為語法規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音不標準、不規範,將影響學生的理解。教學語言的音量要適度,音量有控制,科學用嗓。使學生能聽清,又不疲勞。平時上課,宜以中強度音量為主,老師説得不吃力,學生聽起來也輕鬆。音量過大,學生反而聽得不真切,還容易造成聽覺疲勞。音量大小,應以最後一排學生能聽清為宜。教學中,發音要有足夠的底氣。語速也要適當,一般情況下,語速以每分鐘200—250字為宜。在不同情況下,語速穩速、急速、緩速之分。

教師的語言還要語調達情。語調達情指語音高低、抑揚頓挫、強弱起伏,與教學情境相適應。運用不同的聲調可表達疑問、感歎、驚喜、沉思等複雜感情。它的變化能極大地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我們要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適當調控語調的響度,使之有較好的清晰度與感染力。掌握語調的使用技巧,使話説得準確、鮮明、生動,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對學生羣體或個體進行教育談話時,應掌握溝通、暗示、激勵、表揚、批評等談話技巧,使語調富有針對性、啟發性,説話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從而加強教育效果。

我們的工作離不開語言,因此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和掌握相應的語言技能、技巧。在今後的工作中用自己豐富的語言去感染他人,激勵他人。同時也教會學生學會用語言,豐富自己的人生。

(1)有話直説。有話直説説的是説話的方式。實際上對於語言這種奇妙的現象如果有所瞭解的話,那麼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有話直説。但我這裏説的直説是綜合考慮到上述六個方面的。不是單純的直説,你用最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是最好的方式,比彎彎繞好得多,有效得多。

(2)有話實説。有話實説説的是説話的內容要真實。指你心中怎麼想的,你就怎麼説出來,實話實説。這不意味着心中有啥説啥,只意味我説的話是真實的。我心中有十個想法,我把其中三個説出來了,這就叫實説。作為一個溝通者來説,我要保證我説出的話是真實的,我不能編造事實,但不是説我把我所想的全部説出來。作為一個走向大人物的道路上的人,説謊是一個致命的弱點。你要説的必須是真實的。你要是不想説,你可以説:我可以不回答你這個問題嗎?或把話題岔開。不要編故事。如果一旦你撒了一個謊,你就背上了一個大十字架,你會撒更大的的謊來掩蓋這個謊言。

(3) 有話正面説。説的是出發點。作為一個有效溝通者,你説任何話語時,一個目的是把你的信息準確傳達出去,另一個目的是你的話語對對方有好處。所以你的出發點必須是善的,必須是正面的、建設性的。同樣一句話,如果你從正面説起到的作用和你從反面説起到的作用可能完全不一樣。有話從正面去説,這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中國有句俗話:好人長在嘴上,好馬長在腿上。如果我們的嘴不能説正面的話,那對聽者具有巨大的殺傷力。

(4)有話好好説。説的是態度。同樣的話,如果我們的態度不對,照樣可能達不到溝通的目的,你要是想把你的意思通過聲音、表情、文字等準確地傳達給對方,你必須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態度傳達才可以,否則對方根本不可能接受你的信息。

(5)不該説時不説。人進行有效溝通時是雙方進入一種可以接納對方信息的狀態。雙方如果都在氣憤、焦慮、恐懼等惡性情緒狀態下時,這時雙方的溝通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這時雙方的溝通只是情緒的表達,根本不是意思的傳達。所以當一個説者有情緒時,聽者只是聽者,不必對説者的話認真。當聽者有情緒時,你無論説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所以説也是白説,你就應該閉嘴。只有等雙方進入了平靜的狀態,才可以溝通。

(6)不該説的不説。任何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世界,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你即使把你心中所有的東西都説出來了,也不意味着你就誠實。因為有很多東西你沒看到。做誠實的人指的是這個意思:我只把心中對你有益的東西説出來,其他那些東西,我不想説的可以不説,我永遠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再一個,傷人自尊的話,損人人格的話,永遠都不能説,即使對方是罪大惡極。你們應該知道,尊嚴是無價的,不論是對小偷還是對警察。其實我們中國人在溝通中有個問題,越是親人,越説傷害人的話,越往死裏説,這是非常有害的。

作為同學來説,大家遲早要走向社會,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是你社會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第一種溝通能力就是你跟自己的溝通;第二個是與其他人正常互動,即你與他人的溝通;第三種是你找尋你生命的意義,你和上帝溝通。如果人不能和其他人達成穩定的相互關愛的關係,人作為一種羣居動物就失掉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溝通對我們大家來説太重要了。但是真正的溝通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我們能在這裏講演講出來的。對大家來説,溝通能力是實踐出來的,需要每時每刻地注意。聽了我這個報告後,希望大家有這樣一種意識,當你聽別人講話時,你馬上問自己:他到底在説什麼?在問了這樣一句話之後你會發現太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説什麼。

作為一個內向、總在人多的時候臨場尷尬的人,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變心態,做到自信。

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和周圍的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不要總是擔心着怕自己不行,而是要以積極的鏡頭審視自我,要相信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接受它,讚美它。

另外,即便我們並沒有感覺到自信,我們也可以盡力營造出一種自信的氛圍,讓他人覺得我們很自信。久而久之,便會假戲真做。

通過這樣的自我暗示,慢慢地自信心在潛意識中就形成了。

有了好的心態,接下來就要發揮我們內向型性格的最大優勢——傾聽。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傾聽竟然還是人際交流中最有效的溝通技巧呢。

邁克•貝克特爾在書中很幽默的説,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因此,我們應該按照這個比例來使用才是。

傾聽並不只是一味地光聽對方説話而已,我們還應該用心去聽,及時迴應對方和注重自己的肢體語言。

•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對方所談內容提問題,然後仔細傾聽他們的回覆,而不是思考接下來你要説什麼。

•學着有意識地屏蔽周圍環境中的一切。

•保持目光接觸。

•全面調動你的感官系統(眼睛、耳朵、內心和思維),關注你發出的以及接收的信號。

•時不時點頭,讓對方知道你在認真傾聽。

•不要插話。

•不要害怕沉默。

•如果你要稍加評論,一定要讓評論與對方所説的內容相關。

•重述你所聽到的對方的話語。

而倘若你在傾聽的過程中走神了、跟不上對方的思路抑或實在提不起興趣,那麼不妨禮貌地結束談話,繼續其他事情。

人際交流,最忌諱的就是虛情假意和偽裝某些肢體語言,不僅很容易被人識破而且還會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心傾聽,真正的在意對方以及對方關注的事情。越是真實,你的有聲語言及肢體語言就越相稱,對方也會感覺到你在傾聽,那麼你想要的聯繫也就達成了。

想要人際交流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還要真心地對他人和世界充滿好奇。越是好奇,我們能夠談論的話題就越多。

對於各個話題,我們沒有必要樣樣都精通,只要略知一二即可。

好奇心派上用場無非是在三個時間段:在交談前、交談過程中和交談後。

那麼如何有意識地去培養好奇心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每天瀏覽報紙。

•尋找周圍你平時不怎麼主意的事物。

•沿着街道前行的時候,嘗試想象擦肩而過的人在想些什麼。

•觀察的同時,寫下你的所得。

•看電視的時候,也可以問自己一些新聞要素(誰?什麼?什麼時候?哪兒?如何?為什麼?)

•像孩子一樣,多問幾次為什麼。

•探索每次交談中未知的領域。

這也是那些溝通達人們的成功的祕訣。用自己的好奇心,弄清楚所有和你交談的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且很有趣的事情,明白他們的興趣所在,那麼,你和對方交談就容易得多了。

溝通與交流心得體會篇8

溝通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成功的事業,融洽的人事關係,這一切的基礎都建立在溝通之上的。擁有良好的溝通,你的人際關係就無往不利。

事實正如我們所推測的一樣,在實際工作當中許多很有才能的人,由於溝通環節存在問題而無法充分發揮作用;一件本來很好的事情由於溝通環節出現問題導致結果適得其反……因此,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對於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我們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注意的方面:

上級與下級的溝通。上級管理者在佈置工作和任務時要清晰,使接收任的同志都能夠明確目的。在必要的情況下,上級管理者還要給接受任務的同志提供必要的手段,確保工作能夠高效率地實現既定目標,在此溝通過程中的互動最為重要。要注意的問題是,上級管理者要區分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有的同志非常善於領會意圖也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對這樣的同志,上級管理者不需要進行很詳細的工作交代,要拿出多數時間傾聽他們的設想,並對他們提出的建議、困難等給以答覆,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信心,以提高工作效率;對於領悟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強的同志,上級管理者不能簡單行事,把一件事情簡單交代之後置之不理,期待預期結果的出現,這樣往往事與願違。對這樣的`同志要多傳遞自己的想法,注重他們的執行能力,而不能過多地期望他們能夠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

同級之間的溝通。通常情況下,同級之間針對工作問題進行溝通有一定的困難,由於溝通事件的本身並不是完全對等的,因此溝通的結果勢必造成溝通雙方產生一定的服從或服務關係,往往是提出問題的人是處於主動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要儘量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為對方可能導致的困難提出解決意見甚至提供一定的幫助,使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問題提出者要主動放下架子,以商量的口吻與對方溝通,並儘量多聽取對方的反饋意見,瞭解對方的困難,切不可採用強迫的口吻和手段,那樣往往把事情辦壞。我們的目的是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探討責任的歸屬問題。另外,溝通雙方要從組織整體的角度考慮問題,在確保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探討溝通事件的處理方法,切莫把對事情的處理與對人的好惡結合起來。

一般經營事業相當成功的人士,他們不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有自己的想法與作風,但卻很少對別人吼叫、謾罵,甚至連爭辯都極為罕見。他們對自己瞭解相當清楚,並且肯定自己,他們的共同點是自信,日子過得很開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會溝通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