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於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多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9K

2020關於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多篇

在脱貧攻堅最後的衝刺階段,前期的成效就是決勝的最大底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0關於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多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2020關於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多篇

篇一: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己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打贏脱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增進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區人大與區政協按照勇武書記的要求,採取召開區涉及扶貧攻堅的有關部門、部分鎮街與貧困村座談會,進村入户走訪等形式,對我區脱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了聯合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我們認為,區委、區府政治站位高遠,同黨中央與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將脱貧攻堅作為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行動,組建了最強的領導班子,制定了最為周密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實行了最為嚴格的量化考核,形成了區、鎮街、村、社四級聯動機制。扶貧攻堅工作不搞形式,不耍花架子,貧困户的增收實實在在,羣眾滿意度高。近年來在市考核組名列前茅,驕人業績的取得,是區委堅強領導與全區幹部羣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一是組織保障有力。組建了最有戰鬥力的扶貧機構,區裏及各鎮街均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幾千名幹部和村社幹部入駐貧困户開展幫扶活動。同時,層層簽訂了責任書,確保打贏脱貧攻堅戰,給全區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是扶貧措施針對性強。將突破點放在產業扶貧、危舊房改造、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扶貧、政策兜底保障等方面,收效頗豐,僅鞏固脱貧户就達到5287户17697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8380人。

三是投入力度空前。在我區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舉全區之力,通過各種渠道先後投入3.2億元,實施脱貧項目300多個。改擴建鄉村公路、新修人行便道、新建飲水管網、山坪塘整治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讓老百姓真切地收穫到了扶貧攻堅帶來的碩果,他們風趣地説:“共產黨沒有忘記我們這些窮哥們!”

四是產業規模初具雛形。經過項目資金的重點傾斜投入、科技下村、包村入户建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等有力舉措,建成了油菜、李子、黑山羊、蔬菜、養魚等基地與大户,帶動了大批村民脱貧致富。

五是統籌調度有方。各牽頭單位積極協調溝通,充分發揮其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對所聯繫的鎮街、村、貧困户,無論是在扶智方面,還是在資金方面,皆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存在的問題

毋容置疑,我區脱貧攻堅工作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亦存在着今後有待改進的問題。

1.內因動力不足。部分貧困户“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只想依靠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只願被“輸血”,不願去“造血”,把國家扶貧政策和社會幫扶視為“免費午餐”,配合程度不高。還存在着“我脱不了貧、掛幫人脱不了鈎”“我不想脱貧,你要我脱貧”等消極思想。有的貧困户則由於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低,產業發展缺技能,脱貧致富缺能力,存在畏難思想,擔心貧困户帽子摘了會不會出現返貧。這些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脱貧攻堅工作的開展。

2.產生了厭戰情緒。部分幫扶責任人對主動進村入户開展脱貧工作,精準推進指導性不強、效率不高、信心不足、缺乏精氣神。特別是幫扶時間長、工作枯燥繁重,壓力增大,滋生了厭戰情緒,直接影響到脱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

3.業務指導有待加強。由於上級扶貧辦在政策具體操作流程方面朝令夕改,表冊更改頻繁、信息填報過多、各項檢查也多,基層村幹部疲於應付,手忙腳亂,怨言頗大。同時,基層的脱貧攻堅檔案資料零亂,且建檔不規範,如遇上級檢查,將會成為軟肋。因此,在具體業務指導方面亟待加強。

4.增收產業培育不足。一是部分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鏈接機制不健全,使產業培育到户、效益落實到户的效果不明顯;二是引進的具有實力與帶動效應的重量級龍頭企業屈指可數,難以發揮地區性帶頭作用;三是基礎設施脆弱。部分村社的交通、電力、網絡、水源等基礎設施成了制約扶貧產業項目發展的瓶頸;四是扶貧產業項目後期管理滯後,尤其是技術管理未跟上,難以收到預期效果。比如中敖鎮的某村的脆李基地,在管護資金與技術服務上遇到難題,村幹部心急如焚,如不及時解決,將前功盡棄;五是部分村由於偏遠閉塞,交通不便,加之村級班子發展產業的思路有侷限性,渴望上級組織專家實地論證適合發展什麼特色產業。

5.資金調度緊張。一是市區投入發展產業扶貧資金嚴重不足,貧困户每户最高額2000元,只能買兩頭小豬仔;二是集體經濟脆弱。村級集體經濟欠賬較多,缺少可持續發展產業支撐項目,集體經濟收入停留在文字彙報上,實打實的卻不多;三是建卡貧困户D級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撥付緩慢,基層政府壓力大,且容易激化矛盾。

6.精準識別與補貼問題。在2014年那批貧困户的精準識別上有偏頗,不夠精準,給後期扶貧攻堅帶來後遺症。臨界貧困户在D級危房的改建中無資金補助,他們心裏感到極不平衡,牢騷滿腹,這對今後迎檢在民調滿意度上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三、工作建議

扶貧攻堅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艱鉅、時間緊迫、意義重大的系統工程,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區委、區府的統籌謀劃實施,為助推我區扶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特建議如下:

1.扶貧先扶志。一要切實抓好宣傳教育。利用召開院壩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從思想上解決“扶貧為了誰、脱貧誰是主體”等問題,充分激發貧困户自主脱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不斷加強教育引導。要通過評選“星級”家庭、表彰“勤勞致富能手”等手段,激發主體動力;三要促使貧困户羣眾克服“等、靠、要”懶惰思想。大力宣傳扶貧惠民政策,加強感恩教育。對年齡較大、喪失勞動能力且體弱多病的貧困户,注重情感溝通交流,不斷增強貧困户對扶貧政策的理解和脱貧致富的信心,實現由“要我脱貧”向“我要脱貧”的根本轉變。

2.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對各部門各鎮街村及扶貧工作人員的監督,引導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幹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區府對脱貧攻堅戰略地位的重要認識上來,統一到區委、區府對全區脱貧攻堅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區委、區府對脱貧攻堅的部署要求上來。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進一步壓實責任,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確保如期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

區委、區府應經常召開全區性的扶貧攻堅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上級扶貧攻堅精神,及時研究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應作為後備幹部加以培養,使他們有盼頭有幹頭有奔頭。

3.準確把握扶貧政策確保扶貧成效。要嚴格落實中央和市委、區委的要求,不趕進度,講究實效,科學確定我區今後3年的脱貧攻堅目標。確保到2020年,按照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穩定脱貧,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穩定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要鎖定精準脱貧目標,既不能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要調高標準、吊高胃口,防止口惠而實不至,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對盲目提高標準的做法要堅決制止與糾正,不能把“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變成上什麼學、看什麼病都由政府全包乾,不能把“住房安全有保障”變成住大房、住好房、住豪華房,確保脱貧標準和要求不變形、不走樣。

4.壯大集體經濟激發內生動力。在推進脱貧攻堅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激發貧困羣眾的內生動力,最重要的載體是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是引導走服務創收的路子。鼓勵村集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為農户提供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服務中獲取收益;二是開展農村“三變”改革,鼓勵以土地經營權、資產、資金、知識產權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合作社的分配中獲取收益;三是依託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創建“公司+合作社+農户”的運行模式,在為企業、農户提供服務中獲取收益;四是可探索與工業園區內的涉農企業聯姻的辦法,比如,與郵橋米業、寶頂釀造廠等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聯合融資,將撥給貧困村的120萬元入股分紅,成為集體經濟的來源;五是跨行辦企業。比如全區境內只有寶頂鎮尚無加油站,而該鎮地處世界文化遺產之核心景區,車流量大,外地車卻為找不到加油站而抱怨。因此,應打破加油站佈局常規,建議以市級貧困村集體的名利,在鎮政府附近修建加油站,完全可以解決一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來源;六是貧困村以集體的名利徵集本村流轉土地,再物色有實力的業主入駐聯合經營,風險共擔;七是走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鼓勵村集體依旅遊資源優勢,比如寶頂鎮古佛村緊靠石刻景區,有1300畝的李子、櫻桃基地,只要稍加完善基礎設施,就可吸引遊客賞花、採果的興趣,拉長旅遊鏈條。其他村也各具優勢,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實現旅遊增收。

5.因户施策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區精準扶貧體制機制,做好部門、行業扶貧規劃,加強督查調度,嚴格考核考評;二是堅持實行部門駐村幫扶制度和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户制度,深入到一家一户面對面瞭解貧困的根源在哪裏,從根源上施實策、出實招。對扶貧户實施精準扶貧,強化貧困户監測信息系統管理;三是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優先支持貧困村發展教育和加大對貧困生資助力度;四是開展貧困生職業技術學歷教育,定向委培特困生,幫助特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技術教育,實現創業脱貧;五是實施對低保户保障扶貧,強化低保動態管理,逐步形成“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真正實現“應保盡保”,財政兜底的目標;六是完善醫療保障機制和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貧困户的後顧之憂。

6.特殊問題須特殊處理。一是提高貧困户的基本醫療保險標準。可上調至2檔,達到我市的中等保險水平,切實減輕貧困户住院得大病的經濟負擔,避免因病返貧的情況發生。同時,應儘快完善信息系統,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基金、大病補充商業保險“一站式結算”平台。將基層醫療機構納入全額預算單位,減輕基層醫療機構的負擔,有利於推動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二是縮短公路建設週期時間。鑑於修建農村公路的具體情況,壓縮農村脱貧公路在立項、招投標的時間,由原來的4個月時間週期,縮短為1個月左右,確保能在每年5—9月的黃金期施工;三是夯實基礎檔案。各鎮街村都要明確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與工作人員。加強對鎮街村脱貧檔案的要素保障,完善檔案的基礎設施,保持檔案工作人員的相對穩定,切忌頻繁換人。規範對各鎮街村所必須的檔案室、電腦、打印機、管理軟件等辦公設施。檔案局要儘快制定出便於操作的檔案模式,並經常進行業務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四是適時調整部分聯繫鎮街單位。為更好讓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儘快作調整,比如區水庫移民中心,應調整到有移民任務或水庫建設任務的鎮街去。

7.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當前脱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一要發展產業,富裕農民。首先,要為較好的產業,提供原材料,籤保底合同。其次,要找能人,成中間商,幫助農民銷售,成立涉農組織。再者,留轉土地,讓農民變股東,土地變為股本金,農民又可為他們打工。引導農户走上“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社員”五位一體農業產業化道路模式;二要改善民生,提高質量。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着力改善農村民生。要真正做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重點加強農村路、水、電、氣、房、廁、網的建設。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教育、醫療、大病救助等社會服務體系,尤其是政府的“兜底”服務,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三要強化培訓,提高能力。培育一大批以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户、農民合作社骨幹為重點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立志紮根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要加強農業戰線幹部隊伍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四要整合資金,加大投入。要整合力量,打破部門利益,克服本位主義思想,創新農業農村的投融資模式,把更多資金吸引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上來。

8.打通致貧的“最後一公里”。儘管我區己對扶貧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但因農村基礎設施長期欠賬與村民居住分散等緣故,因此,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徹底打通致貧的“最後一公里”。一是要加強交通建設,儘快實現村村通、社社通,甚至户户通;二是完善水、電、通信網絡建設。首先要加快農村電網的改造,特別是偏遠山區與庫區更不能再拖延,比如寶頂鎮的鐵馬村村民反映200w的電燈只有15w的亮度;三是完善農村網絡建設。使農村搭上互聯網的快車,以電商模式增加農產品的價值。農村電商的培育,應由區貿易局與供銷合作社牽頭辦理。

9.形成扶貧攻堅的合力。一是進一步落實脱貧領導責任制。切實將脱貧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及時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區扶貧辦的牽頭作用。完善工作責任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加大督查力度,層層落實責任,傳導壓力;二是充實鎮街村三級扶貧力量。區委要及時優化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長及工作人員,各部門要調換一批科級幹部以上及後備幹部,且會説農家話、會幹農家活、會做農家事的人員聯繫貧困户。儘量做到“一幫一”,避免“一幫多”的弊端。同時,抽調年輕有幹勁、懂統計和網絡知識人員充實鎮扶貧辦力量,鎮街村配備扶貧專職人員,加強鎮街村扶貧專幹培訓,使其逐步掌握扶貧政策和業務,成為鎮村扶貧本土專家,將黨的扶貧大政方針和脱貧目標落實到底;三是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健全脱貧三項機制。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區委、區府對脱貧進行專門考核,制定關於脱貧成效考核意見。區財政在現有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地增加扶貧專項撥付,健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全機制,做到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監管跟着資金走,強化專款專用,由區財政局專户存儲、專賬核算、封閉運行,並嚴格實行區級報賬制、公示制和審計制。健全扶貧資金績效考核機制,科學論證申報項目,堅持產業項目、經營項目優先,制定時間表,確保項目建成並實現預期效益;四是構建扶貧工作大格局。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羣團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動員鼓勵區慈善總會,青年自願者、女企業家協會、區工商聯等,支持參與扶貧攻堅,凝聚全社會扶貧的強大正能量;五是充實區扶貧辦的力量。區扶貧辦僅有專職人員3人,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現象,不能滿足扶貧工作開展的要求。由區政府統攬,區監察委、區政府辦、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督查室、區財政局、區教委、區城鄉建委、區農委、區衞生計生委、區民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商務局、區檔案局、區供銷社、區林業局、區社保局、區畜牧漁業發展中心等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區扶貧攻堅工作統籌協調、脱貧攻堅政策制訂、精準脱貧政策落實、典型宣傳報道、工作督促檢查等。抽調人員根據各部門工作職責,履行相關扶貧職能。確保脱貧攻堅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到實處,實現真脱貧、脱真貧、真扶貧。同時,區財政應增加撥付專項經費,用於日常工作的開展;六是相關部門根據工作職能發揮作用。比如人社局應及時給各鎮街發放就業表,諸如城區停車收費崗位等,切實解決貧困户的就業問題。同時,加強對貧困户的技能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謀生。讓更多的貧困户在家門口就業。既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又妥善地解決了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難題;七是統籌調度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目前,各類涉及扶貧政策與資金的來源與渠道很多,分別由不同部門掌控,致使分散凌亂,區政府應統籌調度,整合資源,真正將資金用在扶貧項目上。

篇二: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推動脱貧攻堅行動,按照年初調研工作安排,對我局包保的貧困村開展調研工作,採取赴村入户瞭解情況、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查閲相關資料、與“村兩委”班子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逐户逐人開展調研走訪活動。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局共包保碭山縣碭城鎮徐井村、官莊壩鎮劉樓村、玄廟鎮三聯村和關帝廟鎮湯寺村4個貧困村,其中徐井村、劉樓村於2016年出列,三聯村於2017年出列,湯寺村擬2018年出列。全局66名包保幹部共包保255户貧困户,目前已脱貧161户,未脱貧87户,死亡7户。此次調研,主要對我局“雙包”責任村徐井村開展深入調研,碭城鎮徐井村座落在碭城鎮東3公里處,北靠碭高路,南靠碭唐路,交通方便,地勢優良,共有12個自然村,土地面積6664畝,人均佔有土地面積0.8畝,現有人口7886人,其中貧困人口834人,貧困户428户,五保户22户28人,低保户207户395人,一般貧困户199户411人,貧困發生率1.8%。村集體經濟主要依靠蔬果大棚、11.6畝光伏發電項目和60畝魚塘租賃項目及2018年投入生產的產業扶貧項目,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7萬元。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水果種植和外出務工。全村共有黨員186人,共設黨支部5個,兩委成員6人。

二、存在問題

(一)認識仍存在偏差

一是村兩委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工作指導不夠有力,與駐村工作隊職責不明,存在相互依賴、相互扯皮的現象,沒有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貧困户缺乏動力,不願脱貧。羣眾認為脱貧都是政府的事,缺乏發展的動力,存在等靠要、相互攀比的現象,一些貧困户甚至隱瞞收入、答不符實。有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不思進取、整天想着怎樣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獲取更多的財物,不想脱貧,也不願意改變現狀。讓他在村裏從事清潔打掃工作到在臨近做點零工獲得一些補助,他要麼三天兩頭找不到人,要麼説身體不舒服躺在家裏不起牀,有些地方出現“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等現象,根源在於價值觀扭曲、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等深層次問題。一方面,要反思“一給了之”的扶貧方式,導致貧困羣眾希望被“抱着走”而不願被“拉着走”,另一方面,還要反思對農民整體思想教育的缺失,這導致了基層普遍面臨“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難奏效、説服教育不管用”的尷尬局面。

三是貧困户兒女盡不到贍養義務,有些貧困户有幾個兒女,生活條件都還不錯,但不願意照顧老人或者定期給予老人生活費,有些貧困户子女甚至認為有政府扶貧養老,又享受着低保、醫療等政策,他們更形成了漠不關心、不盡孝義的態度。

(二)產業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

農業生產是弱勢產業,容易受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影響,家庭種養業小而散、雜而亂,產業幫扶、入股帶動等措施雖能促進“一村一品”的產業形成,但還起不到帶動村整體產業發展的作用。分析產業帶動不明顯的原因,一是思想能力制約。目前,農村年紀較輕、有知識、有思想的勞動力很多已外出務工,剩下來在家務農的這部分羣眾,大多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差,不善於摸索新技術、收集新信息、尋找新項目。二是產業結構單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小、競爭力弱。以農業為主,缺乏龍頭企業有效帶動,農民“靠天吃飯”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今年遭受嚴重洪災,桃子、梨子嚴重減產,農民收入嚴重受損。

(三)因病致貧仍是主因

雖説“351、180”醫療保障政策給患病貧困人羣帶來諸多實惠,但一些長期慢性病,如腦梗、痴呆、癱瘓等特殊人羣沒有醫療保障,極易返貧。一些非貧困户,因不享受“351、180”醫療保障政策,一旦得了重病,極容易致貧。農村慢性病患者大多行動不便,年邁體弱,生病多在村醫療室治療,卻不能享受“180”醫療保障政策,影響了扶貧效果和羣眾滿意度。

(四)貧困户與非貧困之間矛盾凸顯

入户調研不乏遇到這樣的例子:同村村民,一户勤勞苦幹,常年在外務工也蓋不起一套房子,而另一户卻因為當上了貧困户,近乎無償地獲得一套住房。這種現象在基層導致一些羣眾的不滿和怨氣,隨着脱貧攻堅進入後半程,這些矛盾逐漸凸顯。特別是邊緣貧困羣體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深層次原因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心理,難以兼顧好邊緣貧困羣體和非貧困羣體的利益。甚至貧困户之間因政策待遇不同,也會導致貧困户與貧困户、貧困户與村幹部結下“樑子”。

三、工作建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志扶智,遠比給錢給物難度大,可一旦脱貧的志氣扶起來,又遠比給錢給物收效大。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突出基層黨組織作用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要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等方面的戰鬥堡壘作用。要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堅持基層黨組織在脱貧攻堅中的政治定位不能偏,要發揮黨員特別是老黨員帶頭作用,做好乾部羣眾工作,在廣大農村理直氣壯地教育羣眾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使脱貧攻堅過程成為厚植黨建根基的過程。要明確“村兩委”和工作隊職責,嚴格督促駐村工作隊落實工作職責,認真履行單位和個人幫扶職責,形成脱貧攻堅工作合力。

(二)加強思想引導

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脱貧光榮的宣傳,注重從思想上、物質上、精神上等多方位進行幫扶,營造“我脱貧我光榮”的濃厚氛圍。注重幫助貧困人口重建致富信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力,針對一些因病、因殘勞動力匱乏而失去信心的貧困人口、建議在貫徹健康扶貧一系列政策的同時,把心理健康治療加入健康扶貧工程,操作上可組織簽約醫生、幫扶幹部進行思想輔導,有條件的還可聘請或招募志願的專業心理健康治療隊伍進行輔導,重點引導貧困對象敞開心扉,積極面對生活,重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突出頂層設計的針對性

現行工作機制下,確實存在“養懶漢”的情況,客觀上講,這既有貧困人口個人原因,也有我們扶貧制度設計的問題。一些貧困人口享受着五保、低保,覺得做事辛苦掙錢慢,不如不做事躺在家裏吃低保,反正政府不會餓死人。建議從頂層制度設計的角度,改變貧困人口這種思維,為這類“懶漢”設置一些享受政策的前置條件。比如由鎮、村級進行甄別認定有勞動能力但沒有從事勞動的貧困對象,需憑參加就業培訓、務工憑據享受有關政策補助,享受產業分紅等。

(四)加強對幫扶幹部的業務指導

目前,一些幫扶幹部的幫扶形式流於“填個表、走個訪、送個物、照個相”、沒有真正落實“一户一策、因貧施策”,對各頂扶貧政策不能滾瓜爛熟、宣講到位。建議開展常態化的幫扶培訓和逐人過關的脱貧攻堅政策考試,提高幫扶幹部政策熟悉程度,確保扶貧“十大政策”能有效落實。同時,更要在精神層面進行幫扶,從自信心、品德、發展方向、法制觀念等多方面由內向外地深入幫扶,才能真正“扶志扶智”斬斷“貧根”。

(五)加大產業投入

要發揮能人大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展管長遠的主導產業,幫助貧困羣眾提供技術指導、找到穩定銷路、降低發展風險,真正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空間。要增強產業扶貧中貧困人口的參與度,產業扶貧無疑在脱貧攻堅工作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一些社會責任心強的企業也響應政府號召,廣泛參與到脱貧攻堅戰當中,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參與以及金融信貸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然而事實上,貧困户更願意通過土地入股、金融信貸扶貧措施坐在家裏等分紅,對於其他勞務參與獲取報酬的興趣不高,認為拿了分紅的“大頭”,參加勞務的那點錢不要也罷。建議從培養貧困對象感恩意識着手,鼓勵貧困對象積極參與產業扶貧,而不是瓜熟分瓜、棗熟分棗。同時,適當提高貧困人口從事勞務的薪酬標準,使貧困對象更願意出人出力。

(六)認真抓好措施落實

對非貧困户因重大疾病致貧的且又符合貧困户認定條件的,在動態調整時,應及時補錄,納入“351、180”醫療保障政策,既促進社會和諧,又有利於提高羣眾獲得感。要保障貧困户在村醫療室看慢性病也能享受“180”政策。積極發揮簽約醫生作用,對患有長期慢性病貧困人口,定期上門檢查、送藥、講解注意事項等。建立邊緣貧困户幫扶機制,將比較貧困又達不到貧困户標準的一批羣眾納入邊緣户管理,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結合自身實際,享受部分政策,進一步提高非貧困人口的滿意度。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在具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重視理順脱貧攻堅工作中的新矛盾,既解決絕對貧困羣體的生存問題,又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與鄉村振興這項長期歷史性任務進行有效對接。

脱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按照習近平新時代扶貧開發思想,各地在精準扶貧上都下足了功夫,農村和貧困羣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貧困羣眾住上了新房、也有了新業、喝上了安全的飲水、硬化路通到家門口,脱貧攻堅成就值得肯定,但脱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要徹底打贏打好這場硬仗,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需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下,在我們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全部貧困人口一定能夠脱貧,真正實現全民奔小康的宏偉目標。

篇三: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

堅決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在脱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越是要更加註重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近年來,我市堅持基層黨建與脱貧攻堅相融合,把黨的組織優勢轉變為扶貧發展優勢,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主要經驗做法

我市763個村有扶貧開發任務,2014年初,全市(含壽縣,2016年劃歸淮南市管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4185人,貧困村162個。建檔立卡四年來,通過黨建與扶貧有機結合,多措並舉、多方幫扶,共出列貧困村107個,脱貧124461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7.18%下降至目前的2.42%,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發揮組織優勢,增強領導力。建立領導包鄉、單位包村、幹部聯户制度,強化黨建領航扶貧開發責任體系。市級領導幹部、市直單位負責人深入幫扶鄉(鎮)、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市扶貧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指揮調度、統籌協調、督促考核等日常工作;縣區黨政主要領導認真抓好扶貧工作落實,做好扶貧對象核准、路徑選擇、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進度安排等工作,層層壓實扶貧責任。

(二)打造過硬隊伍,增強凝聚力。一是2017年4月向全市112個未出列貧困村選派由縣處級幹部任脱貧攻堅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向50個已出列貧困村及有扶貧開發任務的601個非貧困村派駐由科級幹部任隊長的扶貧工作隊,共派駐駐村扶貧工作隊763支,選派人員2280人,全市162個貧困村、4.22萬户貧困户實現了市、縣、鄉、村4級幹部聯繫幫扶全覆蓋。二是建立駐村幹部學習、考勤、請銷假、工作例會和紀律約束等制度,強化對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管理,建立選派幫扶管理信息系統,實行選派幫扶幹部日報制,按照

“查崗情況半月報”、“工作情況雙月報”要求,督促工作隊成員沉在村裏、紮實工作。三是圍繞抓黨建促脱貧攻堅這一主題加強培訓,累計培訓各級領導幹部32360人次、村黨組織書記1992人次,為每個貧困村都培養了一批能夠發揮示範指導作用和帶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型幹部。四是加大專職扶貧人才隊伍建設。全市投入近2000萬元,為有扶貧任務的763個村選聘專職扶貧專幹,作為村級組織後備力量,切實解決

“專幹不專”問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扶貧專幹專職化全覆蓋。

(三)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增強號召力。一是加大對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力度。每年倒排一批黨建弱、經濟差、發展慢的後進村,採取

“一村一策”辦法進行整頓。2016年以來,先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105個。二是打造“黨建+”扶貧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黨建脱貧有機融合新路子。通過

“村黨支部+產業型黨小組”“黨員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社+貧困户”等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致富帶頭人聚在產業鏈上。深化“雙培雙帶”先鋒工程,支持農村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推動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全市建成

“雙培雙帶”示範基地910個,培育“雙培雙帶”示範户

3607户,7877名黨員發揮了“雙帶”作用,帶動1.76萬户農户增收。三是發展集體經濟。積極開展“盤活村級‘三資’、壯大集體經濟”專項行動,規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自2015年以來,市縣兩級共投入1.19億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前,全市年集體經營性收益2萬元以上的村達791個,佔

95.4%。

(四)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增強戰鬥力。建立扶貧工作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市委、市政府與各縣區簽訂年度脱貧攻堅目標責任書,對市、縣、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走訪貧困户提出量化要求,定期抽查走訪記錄,並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出台《淮南市脱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實施辦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暗訪,推動全市暗訪工作常態化。實行

“雙責任、雙考核、雙問責”,即考核縣區與考核市直部門、幫扶單位同步進行,對市直部門和幫扶單位與縣區鄉鎮同獎同罰,把黨建扶貧工作實績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評優表彰、晉升職級的重要標準。建立健全扶貧項目監管體系,對扶貧工程項目的審批、實施、資金使用、驗收等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監管,管好用好扶貧資金,確保扶貧工程質量和項目資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我市通過抓黨建促扶貧的實踐探索,找準了一條基層黨組織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路子,但在具體實踐中,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黨建與扶貧契合度不夠,影響合力作用發揮。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兩張皮”現象,就扶貧抓扶貧,就黨建抓黨建,導致資源整合難、機制不順暢。有的村黨組織在宣傳扶貧政策、確定扶貧對象、制定扶貧規劃、實施扶貧項目、使用扶貧資金、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的組織引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村黨組織

“要做的”與羣眾“想要的”不能完全統一,導致羣眾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少數貧困村黨組織力量薄弱,引領脱貧攻堅能力不強。

目前,全市貧困村黨組織成員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體力精力和思想觀念跟不上上級有關工作要求,“雙帶”能力(“帶頭致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不強、處理複雜問題能力弱,在對接項目資金、爭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夠開闊,與脱貧攻堅的要求、廣大羣眾的期盼之間仍有一定的差距。個別村

“兩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説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被動應付上級佈置的各項工作,致使基層黨組織難以在脱貧攻堅中有效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三)部分貧困户主體意識不強,村黨組織激發脱貧攻堅內生動力不夠。

有些貧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無論是思維方式、生產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村黨組織在宣傳、動員貧困户脱貧方面措施不多,導致部分貧困户在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的同時還缺乏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一些貧困户自力更生意識薄弱,對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基層幹部的結對幫扶認為理所當然,

“等靠要”、“怕脱貧”、“不想脱貧”思想依然存在。省第三方監測評估時就發現潘集區部分脱貧户在回答家庭收入時,故意降低收入以期繼續獲得幫扶。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貧工作難度,影響了脱貧攻堅進程。

(四)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扶貧產業競爭力不強。一方面,由於貧困村自身條件的限制和創業能人的缺乏,

“龍頭企業”難以引進,村級集體經濟依然薄弱,有的村無資產、無資源、無資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面臨的困難多,大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普遍比較少;另一方面,貧困村主導產業培育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由於投入有限,農户分散經營,貧困村富民產業培育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農民培訓的科技含量和覆蓋率還遠遠不夠。近年來,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等優勢產業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壯大,但企業數量少、生產規模小、檔次普遍低、自我發展能力弱,企業活力和經濟效益不高,貧困羣眾增收效果不明顯。

三、我市抓黨建促脱貧的現實路徑

(一)強化責任落實,實現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雙推進

”。要找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扶貧開發工作的結合點,把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融合在一起,把抓黨建促脱貧攻堅的重心放在除“貧”根、去“困”

源上,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做到哪裏,基層黨組織工作就拓展到哪裏,實現黨的建設與扶貧開發的“無縫對接”。要建立黨政同責,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堅持做到把精準扶貧與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同考核,定責任、定目標、定時限,形成上下聯動、各方配合、齊抓共管的扶貧工作大格局。

(二)優化組織,激發黨建扶貧新活力。一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服務意識強、服務能力突出的工作隊伍,留下一支

“永遠不走的工作隊”。二是要推進黨羣服務中心建設,搭建服務內容多元、資源有效整合的服務平台,提升基層黨組織利用網絡宣傳政策、彙集民意、服務羣眾、引導輿論的能力。三是要大力實施

“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組織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頭脱貧,大力實施困難黨員幫扶行動,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大對農村黨員的支持力度,引導農村黨員增強黨的意識、服務意識、宗旨意識,提升其能力素質,鼓勵其率先創業發展,示範帶動廣大羣眾共同脱貧、共同致富。四是要抓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鼓勵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各類合作社,將更多的貧困户納入其中,提高其脱貧致富的本領,增強其自我發展的動力。

(三)激發貧困羣眾內生動力,提高羣眾參與意識和能力。貧困不僅僅體現為缺吃少穿、收入低下,相當程度上也體現為思想、智力、發展能力的貧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具體來説,一是要強化思想扶貧。引導羣眾樹立自力更生、脱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鼓勵他們靠自身努力,通過辛勤勞動、發展產業脱貧致富,實現由

“要我脱貧”到“我要脱貧”的轉變。二是要強化智力扶貧。一方面要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加強基本文化素質特別是科技知識、市場知識、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自主擺脱貧困的能力,實現由

“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另一方面要對貧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資助力度,不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確保他們應讀盡讀,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三是要善於學習借鑑外地做法、總結推廣本地經驗。比如有針對性地宣傳推廣安慶市潛山縣

“黃鋪模式”,以及我市壽縣的青峯模式、魏崗模式、張祠模式等,充分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充分激發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四)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構建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工作,圍繞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貧困户變股東”以及“政府投錢建項目、貧困羣眾得實惠”的發展思路,創新財政涉農資金供給和使用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項目,促進資金使用效益提升,探索經營性資產入股收益、生產經營收益、非經營性資產入股收益等不同形式的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比如利用市級農業發展項目資金建設村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將財政投入資金摺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給貧困户和村集體,實現合作企業租金保底分紅和經濟效益核算分紅,從而讓財政資金起到槓桿作用和

“酵母”效應,增加貧困户財產性收入,拓寬貧困村集體收入來源,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

篇四: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

脱貧攻堅交叉考核已經結束,從考核結果反饋的情況來看,我縣的脱貧攻堅工作存在很多問題。4月15日上午縣委常委擴大會上,我和陳書記進行分工,我牽頭包抓小嶺、鳳凰、杏坪、紅巖寺4個鎮。近幾天,我深入到小嶺、鳳凰、杏坪、紅巖寺以及窯鎮社區等5個片區,通過進村入户、召開座談、面對面交流等形式,對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狀況、移民搬遷情況以及產業發展現狀等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對貧攻堅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瞭解,在總結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分析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走訪中,發現了很多細節性問題,特別是脱貧幫扶過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認真面對,努力解決。總結起來,主要有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三個精準”不精準。一些達到貧困條件、應該列入貧困户系統的未被列入,而一些非貧困的農户反而被列入貧困行列,羣眾反響很大,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一些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户致貧原因找得不準,沒有針對貧困户發展實際,制定符合貧困户實際的、長遠的產業發展規劃,而有發展產業的,沒有與貧困羣眾充分溝通商量,幫扶措施不到位、不具體,形成的產業項目小而散,重點不突出,無法得到羣眾認可;由於前期工作比較粗放,一些貧困户沒有達標就被退出,有的剛過貧困線也被退出,還有的貧困户程序上不完善也被“清理”出系統,“假脱貧”“被脱貧”和“數字脱貧”的現象大量存在。

二是羣眾想貧不想富。部分貧困户將享受脱貧攻堅這一項扶民惠民政策,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坐享其成的謀生手段,政府長期的包辦代替,養成了他們嚴重的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甚至很多羣眾把貧困户當成了一種福利,一種榮耀,以能成為貧困户為榮、為本事,都不願公開自己的真實收入,瞞報、謊報,不想摘帽、不願脱貧,貧困户之間也存在攀比失衡心理,生怕自己脱貧之後吃虧,想方設法不脱貧。

三是幹部出工不出力。一些幫扶幹部走訪貧困户不經常,沒有堅持每月走訪幫扶。一些幫扶幹部能夠按時出工,但遇到矛盾不先想解決辦法,而是強調困難、上交矛盾,工作責任心不強,幫扶不積極主動。部分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脱貧責任未履行,只是“掛名”,形同虛設,上級檢查了來轉一轉,出勤不出力,沒有真正發揮“領頭雁”的作用。

四是工作隊駐村不住村。部分駐村工作隊及幫扶幹部身子沉不下去、工作敷衍了事,存在浮躁、虛假、懶惰、扯皮等表現和紙上談兵、得過且過、袖手旁觀等不良傾向,來到村上只是做做樣子,履行程序,導致了基礎性工作嚴重缺失。比如一些幫扶幹部的脱貧紀實手冊填寫不規範,部分貧困户家庭收入沒有填寫,家庭人員等基本信息變動的沒有更新,個別幫扶責任人的二維碼至今未上牆,甚至還有幫扶幹部調動後,存在個別貧困户無人幫扶的問題。

五是部門職能不發揮。脱貧攻堅是當前各級各部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些幫扶部門沒有從頭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來認識脱貧攻堅工作,沒有結合部門特長對貧困羣眾開展幫扶,比如技能培訓力度不大、醫療救助不盡全面、產業帶動不夠清晰,特別是金融機構,行業自行設置的貸款條款多,放貸受限,放貸積極性不高,造成在產業發展資金上收到嚴重製約。

六是鎮村責任不落實。有的鎮辦等靠要思想嚴重,講脱貧就要錢,沒錢就不扶持。個別村(社區)認為脱貧是政府的事,對脱貧攻堅工作的熱情不高,沒有發展思路。部分村兩委班子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戰鬥力不強,依賴思想嚴重,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不足,對脱貧工作無思路、無辦法。

七是產業帶動不明顯。“三帶一創”精準扶貧模式落實力度不大,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户帶動貧困户效果不明顯,個別組織或合作社將產業資金直接發放給貧困户,沒有真正發揮資金優勢,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原因分析

一是認識不足。一些貧困羣眾對脱貧攻堅這項工作認識不足,主觀能動性不強,扮演着應付上級檢查的角色,總認為自己多年來想盡辦法都沒有脱貧,政府這三五年時間就能讓我脱貧,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一些貧困羣眾自身也是在走過場、重應付,甚至是抱着一種看“笑話”的心態對待,私底下依然是我行我素,自我發展意識越來越差;一些幫扶幹部在思想上不能正確的對待脱貧攻堅這項工作,認為上門幫扶就是填表記手冊、照相做記錄,只要做好了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就是完成了脱貧攻堅任務。

二是“扶智”空白。在智力扶貧方面,還存在着嚴重的缺失,有些部門即使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也只是浮在表面,沒有深入,效果不明顯,一方面由於培訓內容老套,導致貧困户興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訓知識不夠專、精,對提高就業、實現脱貧幫助不夠大,加上大部分貧困户本身學習興趣不大,知識層面過低,對培訓知識的接受和消化有難度。

三是派人不硬。一些幫扶單位由於對脱貧攻堅工作不夠重視,在選派駐村工作人員時,將平時不想幹工作、也不會幹工作的幹部派駐進村,還有的將臨近退休或常年有病的幹部派駐進村,應付充數。這些幹部駐村後,不知道從何干起,不知道重點在哪,也不願意幹,形成了有人無功的“空架子”。

四是追責缺位。從國家交叉檢查、第三方評估、考核點評、各級領導暗訪和我們縣上自查情況看,存在問題非常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追責缺位,總認為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沒有嚴格執行責任追究機制,出現了一大批“慢作為、不作為”現象。

三、對策建議

精準扶貧必須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歸結起來,我認為主要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精準識別對象。本着“不漏掉一户、不虛報一人”的原則,以“六清五落實”的精準要求,採取入户調查、走訪羣眾、大會評議、公開公示、交叉複核等辦法,精準識別貧困非貧困。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範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建立“户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的動態數據庫,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是扶持主導產業。着力解決貧困户造血不足的問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户的致貧原因,逐一制定扶持菜單,推進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扶投公司要充分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通過控股、參股,在每鎮辦扶持發展一個鎮辦企業。各幫扶部門要在包抓村扶持一個集體經濟實體。各部門要發揮好行業扶貧作用,抓好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搬遷扶貧等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羣眾、幫扶到羣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是強化政策宣講。堅持立體化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脱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意義、相關政策及主要措施。在縣電視台開闢“脱貧攻堅集結號”專欄,每週播放“脱貧攻堅在行動”節目3期,開設“柞水脱貧攻堅微前沿”微信公眾號,開展“脱貧攻堅最美人”評選活動。廣泛採取扶貧脱貧政策培訓、考察學習、典型引導等方式,激發貧困羣眾脱貧攻堅的熱情、幹勁和主動性,教育引導貧困羣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四是加強日常督查。紮實開展“抓黨建、轉作風、促脱貧”專項整治活動,實行縣委常委帶隊檢查脱貧攻堅工作機制,採取暗訪督查、突擊檢查等方式,對脱貧攻堅工作開展常態化督促檢查,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擔當。

五是嚴格執行獎罰。採取“周檢查、月通報、季觀摩、年總評”和“一票否決”的辦法,倒逼各級各部門把脱貧攻堅抓實抓細抓到位。在季度考核觀摩中,對排名首位、末位的鎮辦,排名前三位、後三位的駐村工作隊,分別授予流動紅旗、給予黃牌警告。同時,對在脱貧攻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重獎重用;對工作不力、造成惡劣影響的,在電視、報刊曝光通報。

篇五:脱貧攻堅的心得體會範文

為全面抓好脱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促進羣眾增收致富,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大地基鄉積極開展脱貧攻堅“轉作風、大調研、抓精準、促落實”專項行動,將脱貧攻堅作為統攬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深入開展調研,探索思路方法,積累經驗做法,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一、大地基鄉貧困現狀

大地基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户371户1489人,其中:2018年新識別納入10户31人。目前全鄉仍有2個深度貧困村和162户建檔立卡貧困户636人尚未脱貧,2018年計劃脱貧摘帽77户330人,2019年計劃脱貧摘帽85户306人。紅衞橋村委會共有14個小組234户農户10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97户358人於2016年全部脱貧,紅衞橋貧困村於2017年脱貧出列,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大地基鄉脱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2018年,大地基鄉緊緊圍繞全市脱貧攻堅工作部署和鄉情實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定不移打好脱貧攻堅戰。

(一)不斷壯大產業發展。緊緊圍繞“一廊四帶”的產業發展佈局,抓好傳統農業,培育新興特色產業,探索發展鄉村旅遊業,積極推廣紅衞橋村“以獎代補”產業幫扶模式,引導農户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現代農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推動全鄉經濟跨越發展。一是不斷擴大規模養殖。繼續發展壯大黑山羊、生豬、肉牛等養殖,養殖大户達297户,生豬出欄14130頭,牛出欄2242頭,羊出欄9840只,家禽出欄13.5萬羽。二是培強特色生態產業。特色種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堅定產業發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藥、果蔬為重點,在穩定糧煙生產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核桃提質增效,目前已落實種植魔芋9400畝、果蔬3000畝、中藥材3000畝、小米辣1500畝,示範種植羊肚菌5畝,發展壯大“楚彝銀豪”茶、“雲彝脆皮”果核桃等綠色品牌;特色養殖方面,發展黑山羊、野雞等特色養殖,着力培育“彝鄉野品”等生態品牌。三是積極培樹新興產業。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培強鄉集鎮電商體驗店和6個村電商站點。四是探索發展鄉村旅遊。以打造紅衞橋鄉村特色旅遊體驗區為重點,發展熱帶水果種植650畝,規劃落實一批鄉村旅遊體驗項目。

(二)穩步推進項目建設。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繼續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加大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申報、儲備、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基礎條件。一是加強公路設施建設。完成涉及2016年度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項目3條44.28公里公路和2座橋工程量核驗工作,穩步推進投資1180.53萬元的2條28公里農村人居環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二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完成2016年度中邑舍易地扶貧搬遷水利工程項目核驗工作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強電力設施建設。實施完成2個農網改造工程項目。四是加強互聯網項目建設。大力提升農村互聯網覆蓋面,完成37户農户農村“互聯網+”工程,實現33個小組連接光纖網,新增526户網絡寬帶用户,全鄉村組實現4G網絡覆蓋達90%以上。

(三)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圍繞脱貧目標任務,科學編制精準脱貧四級規劃,鞏固提升已脱貧人口的扶貧成效,抓好臘腳、中邑舍2個貧困村提升工程,穩步推進建檔立卡數據信息調整和補錄工作,新識別納入10户31人;實施完成2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户產業到户項目和發放100萬元產業信貸資金扶持貧困户發展增收產業;完成2017年度60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設項目驗收和補助資金兑付工作,抓好2018年度63户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抓好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作,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相關政策。

三、大地基鄉脱貧攻堅經驗做法

(一)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經濟發展硬件水平。針對我鄉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鄉黨委、政府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依託脱貧攻堅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協調項目落實,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促進脱貧攻堅工作全面開展。

(二)狠抓特色產業培育,提升羣眾增收致富能力。始終把脱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注重貧困羣眾經濟發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產業培植力度,促進羣眾增收致富,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三)創新“以獎代補”產業幫扶模式,激發羣眾內生髮展動力。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改變傳統的產業幫扶模式,採取“先補後做,以獎代補”的方式,避免部分貧困户“套利”的僥倖心理,極大削弱貧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發貧困户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化。

(四)多措並舉扶貧濟困,提升幫扶成效。促進貧困户脱貧退出,是脱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大地基鄉緊緊圍繞“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堅持貧困幫扶多措並舉,堅持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齊頭並進,確保貧困户脱貧有保障、脱貧不返貧、脱貧能發展。

(五)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推動脱貧攻堅科學化管理。大地基鄉持續建立健全脱貧攻堅體制機制,完善社會服務管理,確保脱貧攻堅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易地搬遷、掛包幫扶及一户一檔科學化管理,促進工作落實。

(六)堅持生態環境保護,打造綠色經濟增長新動能。多年來,大地基鄉依託生態環境的獨特優勢,堅持脱貧攻堅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努力打造以馬龍河流域的綠色經濟和鄉村旅遊示範帶,強化引領帶動,為我鄉脱貧攻堅和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大地基鄉脱貧攻堅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滯後,制約經濟發展。大地基地處山區,受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等因素的制約,轄區內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配套設施不完善,羣眾增收困難,經濟“造血”功能不足,難以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

(二)項目偏少,項目整體帶動作用不夠明顯,羣眾致富條件受限。多年來,大地基鄉人口高度分散,項目建設成本高、難度大,項目整體偏少,導致全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項目帶動作用、經濟社會效益發揮不夠明顯,制約了羣眾生產生活和增收致富。

(三)產業結構單一、規模不足、結構不優,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大地基鄉因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人力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導致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優化困難,產業規模化發展難以形成,市場不穩健,產業發展風險難以預估等,都嚴重製約了我鄉脱貧攻堅推進步伐。

(四)羣眾生態意識不強,農村人居環境亟待提升。由於我鄉基礎設施整體配套不完善,導致人居環境項目落實困難,加之羣眾意識不強以及政策指引、宣傳不夠,羣眾良好的生活習慣暫未全面養成,目前部分村組髒、亂、差情況不同程度存在,農村人居環境亟待提升改善。

(五)羣眾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脱貧摘帽任務艱鉅。由於大地基鄉貧困程度較深,貧困户致貧因素多樣,整體發展不均衡,羣眾“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羣眾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扶貧項目、產業發展、脱貧致富任務落實困難。

五、深入推進大地基鄉脱貧攻堅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抓教育,強引領。一是強化教育引領,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明確和清晰貧困羣眾增收、發展、脱貧的思路和方向。二是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培養一批專業新型農民,積極發揮農户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積極落實到户產業發展。三是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學習教育活動,強化思想道德和政策形勢宣講,全面提升羣眾道德意識和致富意識,切實把羣眾思想素質提升作為扶貧、扶志與扶智的關鍵核心。

(二)抓項目,夯基礎。繼續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一是改善“路網”,積極爭取脱貧攻堅建設項目,不斷提高村組公路硬化率,同時加快推進在建村組公路路面硬化項目,進一步改善羣眾生產生活和出行條件。二是建強“水網”,爭取及早實施鄉集鎮供水工程二期項目和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及早啟動實施投資120萬元的馬龍河節水灌溉項目。三是完善“電網”,實施好電壓質量低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台區電力改造工程,全力解決新搬遷無電户的用電需求。四是進一步抓好貧困村提升工程和自然村整村推進、危舊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扶貧項目。

(三)抓特色,培產業。緊緊圍繞全鄉產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增收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結合我鄉立體氣候明顯的實際,根據高、中、低海拔經濟帶,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確保貧困户至少參與1個增收項目或參與1個合作組織。二是依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户採用“基地+公司+農户”的經營模式,做大做優做強“馬龍河品牌”現代特色農業產業。三是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和個人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培強鄉集鎮農村電子商務站點,以點帶面,充分發揮“互聯網+農業”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銷銜接,促農增收。四是藉助“兩河一線”和自駕車旅遊日益升温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植建設一批鄉村特色旅遊項目,打造紅衞橋鄉村特色旅遊示範區。五是繼續培植優勢特色產業,科學合理佈局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持續落實好“核桃、魔芋、果蔬、中藥材”四大特色產業發展工作,努力實現核桃提質增效10000畝的目標。

(四)創品牌,找市場。一是進一步依託“雲彝脆皮果”核桃、“楚彝銀毫”茶、“彝鄉野品”等綠色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現有品牌知名度。二是圍繞“綠色、生態、本土、安全”目標,持續發展壯大特色生態產業,積極培育以綠色生態種養殖和野生菌為主的新品牌,積極對接種養企業、農副產品經銷商、旅遊開發商,依託國資商城、農村電子商務平台,打開農副土特產品銷路,拓寬羣眾增收渠道。

(五)抓生態,建新村。大力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生態文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託生態環境的獨特優勢,堅持脱貧攻堅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全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和綠色經濟帶,強化引領帶動,為全鄉脱貧攻堅和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

(六)抓作風,促發展。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狠抓作風建設,重點抓好制度創新及運用,建立改進幹部作風常態化保障機制;進一步抓好羣眾工作,結合“三問”活動持續健全黨員幹部聯繫羣眾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抓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加強作風建設監督制約,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