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後感實用參考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2W

寫讀後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具備的技能,看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開闊我們的眼界,最重要的寫作能力也不能忽略哦,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實用參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人類簡史》讀後感實用參考範文三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其實這本書一點都不枯燥晦澀,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類發展的軌跡思考背後的動因,是個很有意思的過程。

特別喜歡書的後半部,書中很多討論都不侷限於歷史的範疇,比如關於幸福和人生意義的討論,以及一些大膽的預想:在科學的助力下人類可能最終脱離生物進化的軌跡,走入滅亡或者永恆。聽完之後突然覺得人生的意義或者説使命,會不會就是造出能最終能夠替代自己的機器?隨着科學裂變式的發展,人類可能最終解開生命和思維(靈魂)的祕密,那時候宗教和哲學是不是就都失去裏存在的意義和基礎?是一本讓人讀完開始思考的好書。

開始聽《未來簡史》,那隻從樹上下來的猴子,先是進化成了人,隨着科學的進步逐步擺脱了飢餓、瘟疫、戰爭的威脅,開始探索長生不老的奧祕,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討人與自然,特別是人和動物的關係。這一章不像是在談論未來,更多的是回顧農耕時代,人類在封神路上是怎樣一步步把自己當作了眾生的神。

後續幾章對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聯想作者來自以色列,也許對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這本書得真正想表達的吧。其中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靈性時一段歷程。)它好像突然讓我讀懂了《少年派傳奇漂流》裏PEI對不同宗教的嘗試探索過程的敍述,那其實就是描寫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歷程。

《未來簡史》這本書的特點就是深入淺出,在闡述一個新的觀點之前,總是會對相關的背景知識做足夠的介紹,讓讀者可以把握脈絡。

特別喜歡作者對人本主義的闡釋。作者把宗教的最終歸宿交給了科學,把人類的發展歸納味數據處理能力的發展,並預言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物/互聯網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宰(或者説上帝)。這樣的預言,以及作者對意識、靈魂的闡述註定是充滿爭議的。

這是兩本本讓人讀完開始思考的好書。閲讀收穫不僅在於獲得了多少知識,更在於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閲讀這兩本書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人類簡史》讀後感2

如果説有些書適合通過紙質書,而不適合通過電子書閲讀,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雖然書名是簡史,但是整個文章思路與常見的歷史類書籍不同。作者的關注點,不是各種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類進化,如何從處於食物鏈中層的普通動物,一步步發現到今天這樣可以改變自然法則的物種。這個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遠,遠至幾百萬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帶上帝視角。

全書主要分為四部分,解答了人類如何進化至今的問題。第一部分認知革命,讓智人慢慢產生了有別於猿類和其他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語言來溝通,還有虛構的故事和想象的規則,讓人類有了文化及傳承的雛形。第二部分農業革命,是人類從遊牧型的採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羣落,人類也開始慢慢能馴化其他物種(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規模合作網絡,慢慢產生了文字和階級。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人類慢慢產生了金錢、帝國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學革命,這部分使人類產生了質的飛躍,人類可以操縱甚至創造的自然資源更多了,全球化進展也得到了飛躍,甚至可以改變原本的自然法則。

但是,看似一切的進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進化嗎?現在的我們真的比幾百萬年前的採集部落的人幸福嗎?真的不一定。人類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曾經住在歐洲的人不知道世界還有美洲澳洲,現在可以自在旅行。未來會不會發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時人類又會怎樣?

據説作者的這本書,在每個國家出版之前,他都會做點微調,所以在閲讀中,以中國做例子的點還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電子書總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好書,推薦閲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3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我都非常喜歡。古羅馬有一句名言:“一個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都是孩子。”歷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時,我就想到了重讀《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是一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與其它動物並無太大區別,風餐露宿,捕獵、採集為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認知革命以後,傳説、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的範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為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徵,之後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關於農業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

第一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展。我們可以説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於飢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並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遊牧採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一連串為了讓生活更輕鬆的“進步”,最後卻成為人類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鎖。這確是件弔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着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並征服世界。科技如今不僅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讀完書你彷彿縱橫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之間,清晰地看見我們人類如何從動物成為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萬年前人類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變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生態系統的夢魘,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夠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恆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但遺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實在沒有太多令人自豪,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但卻並沒有減少地球的痛苦,雖然饑荒和戰爭都在逐漸減少,然而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卻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惡化。我們這次的冠狀病毒的疫情,不就是從人類口中的一隻小小的蝙蝠所開始的嗎?

培根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近期我也在讀《中國哲學簡史》,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程顥也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的真正意義是“生命”,他們認為萬物都有對“生命”的傾向,就是這種傾向構成了天地的“仁”。面對這次疫情,作為人類,我覺得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我們現在擁有的力量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強大,但我們似乎仍然感到不滿,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災難,一個人可能在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我們有很多中國古代哲學家都在討論“宇宙發生論”,其中孟子提出“天民”這種説法,就是説我們人類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我們要有這種覺解,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自然界的每一個生物,包括我們賴以生存浩瀚而無私的宇宙。天人合一,讓我們放下貪婪,儘自己所能,去書寫人類更輝煌的歷史,去創造屬於我們人類的更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