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68K

《寒夜》是巴金的一部長篇小説,故事情節豐富,你一定會喜歡的,看完後,千萬不要忘記寫讀後感哦,這是我們思想昇華的關鍵一步,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實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實用版《寒夜》讀後感範文三篇
《寒夜》讀後感範文1

《寒夜》是巴金最後一部長篇小説,在思想主題上和“激流三部曲”相比顯得更加的深沉,反映的生活視角更加的深入,他所描繪的不再是大家庭裏轟轟烈烈的的重大變故,而集中的反映了幾個普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生老病死。

男主人公汪文宣在小説裏從頭到尾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他明知道周主任和吳科長可恨,卻不能反抗。他看見妻子和陌生男子在一起,心裏雖疑惑,但他卻沒有勇氣去詢問妻子。

汪文宣的悲劇命運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第一是社會的黑暗,權力者和資本家們對普通大眾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迫,第二是汪文宣妻子和自己母親不能調和的矛盾以及無止盡的爭吵所帶給他的痛苦。在公司裏他要遭受周主任和吳科長的白眼與壓迫,遭受同事的嘲笑與冷落。在家裏他要盡力調和妻子與母親的矛盾,當這種矛盾變成不可調的時候,她的內心充滿着恐懼與無奈,他感受到他只能在妻子和母親之間選擇一個,但這兩個女人都是她這一生之中最愛的人,他無法抉擇,內心更加的自責,在重重的壓力下他最終患上肺病,當妻子選擇去蘭州離他而去時,他更加沒有了活下的勇氣,他認為自己已經被這個世界宣判了死刑,最終他在抗戰勝利的那個夜晚悲慘的死去。

社會的壓迫和家庭的壓力使他患病,社會的不平等是宣判他死亡的根本原因,他不僅有才,也有抱負,其實他的理想很簡單只是想與妻子合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但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他連這一點小小的願望都不能實現。在壓迫下他變成了一個忍耐者,在精神上也出現了病態,甚至連他主任隨意的一個咳嗽,他都以為這是不懷好意的,而充滿着恐懼。他用責備,委屈自己來換取妻子和母親的同情與安慰。正是他的軟弱可欺,成為了上司和同事欺負他冷落他的根源,他在工作上和家庭上都軟弱到了極點,但在小説中從樹生的信中可以瞭解到汪文宣原來不是這樣怯弱的人,在結婚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文宣的性格和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宣是生不逢時,他是在這個黑暗社會下的壓迫,而不自覺變成的可憐的“弱者”。

但文宣對母親與妻子的愛是偉大的,我被這愛深深的感動着。他為了給妻子買蛋糕,他拖着病也要去上班賺錢,給她過生日。他對母親的孝順和遵從,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尊重的。但偏偏他最愛的兩個人水火不容,在這背後有着深層次的社會原因!

母親和妻子的水火不容實質是新思想與舊思想,新道德與舊道德的水火不容。樹生愛美,愛打扮,這對一個女人而言她沒有錯,她追求自由與獨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她也沒有錯。但文宣的母親卻一直用傳統道德思想來要求樹生,顯然像樹生這樣的新女性,是不符合文宣母親的思想價值觀的,因此她在內心上認為樹生拋頭露面,傷風敗俗,並從內心上討厭樹生。但我們可以從小説中看到樹生從始至終都沒有背叛過文宣,她和陳主任去蘭州只是把他當做了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她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可能文宣一家早就只能去要飯了,這並不誇張。文宣的同學柏青,一個文學碩士。最終不也淪為乞丐,最終被車子碾死,悲慘的死去嗎?雖然文宣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但這是讀書人在那個時代的悲慘宿命,文宣也不能夠逃脱。因此樹生的經濟獨立是之所以可以維持這個家不用討飯的支柱點。但文宣的母親依然不理解她,還誤認為她傲慢和輕浮。但她們兩個人的矛盾是新舊時代必然要經歷惡陣痛,並沒有誰對誰錯,大家只是持着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罷了,我們從小説看到舊的思想和道德觀是很難一下就被肅清惡,人們的封建思想也是很難再短時間改變的。

樹生是愛文宣才跟他結婚的,但這種愛到最後變成了同情,可能女人真的不會愛上一個她們認為懦弱和無經濟能力的男人吧。或者説我們脱離物質去講愛情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巴金《寒夜》讓我感到深沉與刺骨,這種感覺久久迴盪在我的心裏,不能褪去。

《寒夜》讀後感範文2

20xx年11月8日,立冬。我站在陽台上懷念德州乾燥寒冷卻因有牽掛而變得難以忘懷的冬天,也許州城的我所惦念的他們而今正在踽踽寒夜中發出傷春悲秋的感歎,亦或似曾樹生般膽顫於寒夜的淒冷,期盼着時間來決定一切,給予些微不足道的温暖。身在江南的我,眼睜睜的看着整整四個月的時光在我的手掌翻湧,升騰最後歸於平靜,而我的未來薄如蟬翼般在天空劃過,沒有聲音。從那一刻起,我對自己説,即便身處寒夜,也要向孩子般單純、簡單,執着於夢想。

人間三部曲是巴金優秀的系列小説之一,寒夜可謂其中的經典之作。作品誕生不僅是個人的絕唱,也是一個文學繁榮時代驟然停止的標本,代表着中國文學的最高藝術水準。作品內容是以抗戰勝利前後的國民黨“陪都”重慶為背景,以一對夫婦——汪文宣,曾樹生生死離別,家破人亡的情感糾葛為線索,展示了他們悽慘的悲劇命運,也揭露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和腐朽。《寒夜》的開始是1944年重慶一個寒冷的冬夜。兩年後,十里洋場大上海的一個寒夜裏,一個渺小的讀書人的生與死也畫上了句號,只留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人在寒風凜冽的夜孤苦伶仃的繼續幻想明天。夜太冷,她需要温暖,而我更需要從寒夜中看到他們的悲劇,然後懷着更現實的夢想上路,尋找屬於我的温暖。

提及汪文宣的名字,我總會不自覺的同時想起孔乙己,一樣悲劇的性格,同樣悽慘的命運。可是巴金筆下的汪文宣的性格似乎更為複雜,被黑暗社會毒害和侵蝕的更為徹底。巴金在後記中説道:“我從來不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我連做夢也不敢妄想寫史詩。誠如一個‘從生活的洞口……’的批評家所説,我不敢面對鮮血淋漓的現實,所以我只寫了些耳聞目睹的小事。”汪文宣也是一個熱愛生活又懷有遠大理想的新知識青年,但理想卻逐漸被歲月侵蝕的變換了模樣。他有愛心,奉獻着愛也擁有着愛。可生活卻極度痛苦,在痛苦中他與妻子決裂,在一切的就急於苦難中更加渲染了他的彷徨與苦悶,就這樣在悲苦中死去。有時感覺文中的主人公與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着同樣的迷茫。

20xx年5月,大一的我在江南小城渾噩的過着學習生活,可取不知如何變得更好,依稀記得在寒夜的街上,我一個人孤獨度過。其實我們不必奢望別人給予自己温暖,自己給自己温暖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有些是不必計較。20xx年11月8日,立冬,身處寒夜,温暖卻在心間。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要變得強大,比昨天的自己強大,充實的度過美好的時光。

夜太冷,我心赤誠……

《寒夜》讀後感範文3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讀,這次有機會把這部小説從頭至尾仔細的讀了一番,有些感觸。

首先小説的開頭以黑夜為背景,以抗戰時期的緊張氣氛做鋪墊,寫在戰爭年代,一些小市民們對戰爭來襲的恐懼與絕望的心情,讓人一讀就陷入深深的陰鬱與悲傷的情緒中。緊接着寫出小説的主人公,汪文宣—一個被不合理的社會所壓垮的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場似乎就透着一絲絲的悲哀。寒夜,他一個人在大街上走着,飛機在上空盤旋着,時不時發出恐怖的聲響,但他似乎無暇顧及這些,因為此刻的心中,有着比這些更要緊的東西—他的妻子,曾樹正離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着,是他嘴的笨拙讓他們夫妻倆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門跑出去了,最初他還以為妻子只是和她賭氣,過一會兒就自己回來了。可是都這麼晚了,妻子還是沒回來,他於是決心去找妻子。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次兩次的新鮮事了,他的軟弱,忍讓,已經讓他在這個殘破不堪的家中疲憊了。那麼,他到底有着怎樣的家庭呢?

小説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樹生是具有理想和報復的知識分子。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逃難到重慶,並在這裏居住下來。汪文宣有個年紀很大的母親,很早就沒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與愛都寄託在了她唯一的兒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開始在一家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由於社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壟斷家的壓迫與冷酷無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裏工作並不順心,備受上司的排擠和剝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與自卑,對別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與退縮,導致了他“老好人”的稱呼。與此同時,曾樹生在一家銀行上班,雖然不是掙得很高的工資,但是卻因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顧,加上天性活潑愛打扮,經常涉及交際活動。同時,汪的老母親,十分痛恨他的兒媳婦,婆媳關係的惡化,倆人的經常爭吵,使得汪夾在中間很不好受,隨着汪的肺病惡化,曾樹生的出走,又給汪的精神帶來沉重的打擊,後來終於忍受不了精神的壓力和病痛的折磨,嘔血而死。兩個月後,曾樹生回到重慶,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親帶着小宣離開了這裏,只剩下曾樹生一個人在大街上徘徊着,獨自面對寒夜。

我看完後覺得這個悲劇的發生是必然的。在社會大環境下,經濟的不景氣,國統區的黑暗,不給知識分子一點施展才華的空間。他們的滿腔熱血和理想抱負都隨着硝煙和生存的威脅一點點的消失了。正如小説中的汪文宣和曾樹生,他們本是教育系畢業的高材生,卻因為戰爭被逼迫來到了重慶避難。在生存和安全都無法保證的年代裏,他們還談何理想,談何追求?同時,我想造成他們婚姻的悲劇,很大原因是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的衝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媳婦必須遵守三從四德,汪家正處在這個新舊觀念交替的時代裏,民國時代。汪母從小便受傳統觀念的教育,而曾樹生卻是有着現代思想的新時代女性。汪母心中的傳統的綱常禮教告訴她,媳婦只有老老實實在家相夫教子,不外出交際才算是恪守媳婦的本分。可是,曾樹生天性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性格正好觸犯了汪母的禁忌、汪母因此十分憎惡她的兒媳婦,甚至不承認她是她的兒媳婦。曾樹生在家裏得不到想要的温暖和自由,因此離開了家。不僅僅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導致了這種悲劇,人物性格也與小説的結局息息相關。汪文宣是個膽小怕事,懦弱的小知識分子形象,他身體不好,遇事從不據理力爭,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步,讓自己老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到後來,妻子都這麼説他,但他不以為然,彷彿那就是他該做的。而相比丈夫,曾樹生卻是一個富有朝氣,年輕又充滿活力的知識女性的形象。她美麗,又活潑開朗,善於交際,温柔可愛的性格格外討人喜歡。而這些,都讓汪文宣更加的自卑。夫妻性格的衝突導致矛盾時時得不到化解,加上婆媳的衝突達到了白日化階段,最後終於爆發,曾樹生隨同愛慕她的陳主任到蘭州去了,留下汪文宣和汪母在家中。

想到這裏,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都合情合理。在那個時代的那個背景下,人們往往被現實沖淡了理想與抱負,知識得不到用武之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命運有時候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書中的每句話每個字眼都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每一個故事情節都震撼着我的心。

想起小説的最後一句話:“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温暖。”是啊,曾樹生的一生都在為了爭取到她的温暖而奮鬥,可最後還是一個人度過寒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