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物簡史》有感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2K
讀《萬物簡史》有感心得體會

讀《萬物簡史》有感心得體會

讀完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我感到意猶未盡。這真是一本最打動人的科普書。

作者比爾·布萊森自稱這本書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他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祕。在這本書裏,作者不是在陳列知識,而是用滿腔熱情把知識做成工藝品,讓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製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明人。他寫過有關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威文章,還天真地寫過關於鴉片的效果的文章。他發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幹過的事就是發現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後。”

類似的幽默有的時候近乎調皮(這種表達方式語文老師可不怎麼喜歡),也許正是在這樣一支筆下,才有如此生動立體的一個個科學巨人款款走來,一幅幅科學的圖景才如此瑰麗而妙不可言。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於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的説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

雖然已經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説,《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這是一本科普書,也許更適合一箇中學生讀。不過我還是建議對宇宙,天文,物理,化學,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細菌有興趣的人來讀一下,所有人都會從這裏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就算是對上面這些都沒有興趣,而對一個只是有好奇心的人來講,這本書也是十分有趣的。

而除了可以讓你瞭解豐富的科學知識,知道科學家們的趣事,當讀完之後也不由得會對生命,對自然生出無限的敬畏。

我們總認為科技已經足夠發達--我們的飛船到了火星,此時此刻的現在,美國的新地平線號探索飛船正在飛往冥王星的途中,五年後它就會到達那裏,甚至在前些年還公佈過抵禦小天體的計劃;

我們總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壯--可以在自然界的面前指手畫腳,呼風喚雨.我們有用不完的勇氣和自信,自信的也許有一點過了頭而變的有點自負。自負到以為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被改變,被支配,被左右.

可是結果要讓大家失望了--雖然我們的確是非常努力,但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似乎和我們的努力沾不上多少邊。人們常説,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運氣。而這一次絕對是百分之一百的運氣。是的,就是簡單的運氣而已。

首先要感謝帶給我們一切的--太陽.我們的地球恰巧處一個和太陽相對最好的位置--1.5億公里,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實際上是它大約8分鐘以前的樣子。如果日地距離再近1%或再遠5%我們都會太冷或太熱而導致無法生存,不對,是從未有過;

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定的時代,當它從星雲開始形成,一直到紅巨星、白矮星,最後的死骸,這一過程大約要經過100億年,我們正好生活在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它不像新星那樣有活力,時不時來個大噴發什麼的;同時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質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

而我們的外圍又有木星等這樣的大行星,就象是我們的保護傘,以它的巨大引力就象是一個吸塵器一樣,清除來自外圍的垃圾,讓我們不用擔心時常有小天體,慧星,隕石什麼的“太空殺手”突然照我們的星球來那麼一下子;(真要是那樣的來一下子,我們都只能是自求多福了。説到這裏讓我想起的滅絕的恐龍兄弟們--時運不濟啊......)

其次,但絕對不是不重要的--我們生存的星球上恰好有水存在,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從胎兒時期90%,到老年60%以下。現代科學形象的比喻説:“人的老化是細胞乾燥的過程”。由此可見,水對人的重要性。

而這麼重要的水又是從哪裏來的?對於這個問題,直到今天,科學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種認為,在地球形成後的最初幾億年裏,地殼較薄,小天體不斷轟擊地球表面,地幔裏的熔融巖漿易於上湧噴出,隨同巖漿噴出的還有大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上升到空中並將地球籠罩起來。水蒸氣形成雲層,產生降雨。經過很長時間的降雨,在原始地殼低窪處,不斷積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還有一種説法是,海水來自冰慧星雨,冰慧星的直徑多在20千米以上。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大量的冰慧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可想而知,經過數億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地球表面將得到非常多的水,於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

無論如何,我們都有了水,並且是足夠的水,足以生存的水。在這裏也可以作為一種宣傳吧--同志們,節約用水吧!它真的是來之不易啊!

再之後我們的祖先嚐試了行走,使我們的大腦有機會進步的更快,至少是比其他的動物要快;使我們成了地球上的最智能的生物,成為地球的主宰,而不是放在籠子裏供別的生物觀看,也不是養在飼養場以備成為餐桌上的頭盤。

更為可貴的是學會行走後的祖先們都是聰明和十分有魅力的,這使他們都能成功的找到另一半,並且有了下一代。而且在之後很多萬年的進化中基因未出現偏差和失誤。

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他們在有了後代之前沒有被野獸或其他野人吃掉,

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他們在有了子嗣之後才受到慘無人道的屠殺;

再後來,他們受盡了千辛萬苦也咬牙挺住而不是將兒子賣去宮裏作太監......

正因為有無數個祖先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對生活的小心和認真,才換來了一個可以坐在這裏打字的我,以及此時也許正笑着看這篇文章的你。

話説回來,也不是和我們的努力一點關係都沒有,當我們只是幾十億個精子中的一個的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努力的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快了那麼10的負N次方一秒,才成為今天的幸運兒。不管怎麼説,努力總是沒錯的。

有時一想到當太陽再過50億年,燃盡了核燃料,然後膨脹成為一個巨大的紅色惡魔,吞噬掉他所有的行星,包括我們的一切,心靈都會受一下打擊。此時的我們還抱怨什麼呢?生活不富裕?事業不順利?社會不公平?愛情不甜蜜嗎?而到了那時,生存,活下來都將無法保證。有這時間還是為我們的子孫們祈福吧,但願他們在那個時候能夠找到新的可以生存的星球,並且造出交通工具可以到達那裏。--可那,那又有什麼用呢?宇宙最後都會消失的......唉呀,這還真是一個讓人一想就鬱悶的事呢。所以不建議大家以這件事為己任,有時間還是要多想想四個現代化建設,以及怎樣好好的生活?這就是對自然最好的尊重了,珍惜別人,也珍惜自己,珍惜哪怕是一口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氣!不要等失去了,才“被學會”。

一本好書就象是一個好朋友,有時可以啟迪心靈,有時可以陶冶情操,而這本書,會帶你走進另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你會從心裏不斷的感歎: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希望你也和我一樣,在這本書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請記住它相對於精彩內容來講有點乏味的名字《萬物簡史》!不會讓你失望的!

通俗的説:《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 布萊森以生動活潑,幽默輕鬆的語言把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產生的歷程展現在作者面前,同時也將近現代自然科學史巧妙的鑲嵌在書中,讀來令人頓生“閲盡世間萬物萬象,縱橫上百億年上億萬光年”之感。

難怪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教授在本書的序言中説“我十分樂意向中國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既妙趣橫生又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希望它能喚起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的心裏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我也是從小熱愛科學故事喜愛科普書籍的青年學生,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真正的記住的知識並不多,我一路驚歎和感歎於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和奧妙,我與生俱來的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斷被激發出來。

當然,還要感謝作者和我們分享關於某些科學家的令人詫異又忍俊不禁的奇聞軼事。

一本正經的説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裏,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後寫道:“如果説這本書有什麼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裏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蹟。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

《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