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大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49K

讀完書後學會記錄自己的感悟是好事,那麼都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完成一篇讀後感幫助加深大家對名著知識的認識,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會長大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會長大讀後感5篇

會長大讀後感篇1

大家想不想知道荷包蛋是葷菜還是素菜?如果是葷菜,雞蛋是小雞仔過去沒成形時,它不是沒有形成肉體的生命嗎?如果是素菜,荷包蛋有葉子和根嗎?其實,荷包蛋既不是葷菜也不是素菜,而是一頭可愛的小豬。

男孩扇貝超喜歡小動物。一早醒來,就有四隻小鳥在他被子上撒尿,還有一對兔子比較黑和比較白伴隨着他。可是它們都陸續離開了扇貝。為了填補傷心的空缺,蒜泥媽媽帶回來一隻傳説長不大的小豬——荷包蛋。它讓扇貝擁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點,睡好一點,每天過得開心一點。沒想到,小小豬荷包蛋像吹皮球一樣越長越大,終於,家裏再也裝不下巨型荷包蛋了。扇貝帶着它悄悄離開了家,尋找屬於他們的“動物方舟”。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動物方舟——神祕網友波魯克先生的一個養滿動物的院子,在這裏,波魯克先生告訴他們並請他們相信“每個小動物都有一顆純潔的靈魂”。

這本書的主人公扇貝一直在喊:“我不想長大”,其實我也不想長大。記得那是期末考試的前幾天,由於作業太多,時間太緊,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小時候作業非常少,半小時就能寫完,下樓去跳跳繩、打雪仗,玩得非常開心。而現在呢,一天只能呆在家裏或者學校裏,排山倒海般的作業讓人喘不過氣來。所以我非常害怕長大,因為它的變化太大了。

可是自從讀了這本書後,我再也不怕長大了,因為如果不長大就沒有這麼多好朋友,如果不長大就不會懂得這麼多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讓自己快樂地成長!

會長大讀後感篇2

讀完《一起長大的玩具》之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雪人》。

裏面的“我”每年都能堆雪人讓我羨慕極了。我從來沒堆過雪人呢!後來他又堆出了不會融化的雪人這更讓我羨慕了。他把一個紅的像心一樣的蘋果放在胸前感覺到心跳之後,一直放在胸前,等堆完雪人之後,就把紅蘋果放進了雪人的身體裏。

讀完後我也好想回老家堆一個不會融化有心跳的雪人,可以好好地跟它一起玩耍。

會長大讀後感篇3

近期,我一直在拜讀吳蓓的《請讓我慢慢長大》——親歷華德福教育這部著作。從這本書的封面上的一句話中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句話是這樣説的:是否有一種更適合人類的教育。讀着這句話,我的腦海中立即跳出這樣的問題,難道我們現在所做的教育都不適合人類?難道我們所做的教育都是徒勞的?帶着這樣的問題,我細細地瀏覽着每一句話,揣摩着每一個字的意思,思量着每一篇文章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參觀華德福學校

教育是改變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必須通過正確的教育來促進社會文明。這句話説得很經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條真理,不管是歷朝歷代,能夠離開教育嗎?社會的文明,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教育。

華德福教育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首先表現在教室的佈置上,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教室,桌椅都擺放得整整齊齊,橫豎都成一條線,這樣給人的感覺是整齊劃一,就像街道兩旁綠化帶中的灌木一樣被修剪得平平整整,給人一目瞭然的感覺。現在當然我們也重視對教室的環境進行美化與佈置,竭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自由、活潑的環境。但我們做得還不夠。再來看看華德福學校教室的佈置吧,教室的桌子圍成長方形,四周有各種造型的植物標本,每一件標本的製作和擺放都好像來自藝術家的創造,充滿着靈性。房頂上垂下十束美麗的花束,燦爛的顏色和優雅的形態宛如從天而降的瀑布。整個教師猶如展覽室,展現着大自然的奇蹟,又像是一個鄉村之家,温馨而又豐盛。這就是華德福學校的教室,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用美塑造着兒童的心靈。我覺得國小階段的兒童,應該讓他們的身、心和靈性都被環境塑造着,感覺到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分子,時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麗與温馨。所以,我們以後在設計和佈置教室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到美、親切和温暖,孩子可以像一家人那樣在一起玩、聊天和分享喜樂。

華德福學校的自然課和手工課也獨具特色。自然課很像我們現在開展的綜合實踐課,不過我們的綜合實踐課都是一些紙上談兵的綜合實踐理論課,學生根本就沒有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偶爾的一次實踐活動也只不過在教師指定的框框之內,沒有半點創造和想象的成分,學生只不過是在按照教師設定的思路走一遍。華德福學校的自然課哪像自然課呀,有學生榨蘋果汁,有學生做茶葉,有學生收花種,有學生翻地播種。他的自然課很像我們的科學課,但又不像我們的科學課那樣只講給學生動植物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施展的機會。手工課也一樣,也重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雖然這些對我們來説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但對孩子來説,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感受大自然造化的美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大膽想象和創造,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陶冶他們的心靈。我想,這要比我們在教室裏把生生息息的大自然割裂成支離破碎的知識,讓孩子端端正正地坐40分鐘聽教師純理論的枯燥講解有趣得多。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可能產生厭惡呢?他們除了喜愛還有什麼呢?

二、什麼事最好的成績

什麼事最好的成績呢?可能會有很多人説:這麼幼稚的問題也好意思提!最好的成績就是不管什麼考試都考滿分唄。是的,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那什麼去衡量學生,不就是分數嗎?除了分數還能有什麼,分數就是實力的象徵,就是最好的證明,也是最好的成績。可是,你不知道,有人會不同意你的看法,他們説:相對自己有了進步,就是最好的成績!這就是華德福的教育,這就是華德福教育對待什麼是最好的成績的回答

是的,我們平時太習慣於用一種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學生,用一個最高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學生,這對於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司空見慣了。我們經常拿一個優秀生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各個方面都後進的學生,哪怕這樣的學生有了進步,我們都會視而不見,仍然認為沒有進步,因為他與優秀生之間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可能我們平時太習慣於橫向比較了,卻很少進行縱向比較,因為我們腦海中的評價制度就是這樣的。也許我們平時有可能也想到縱向比較,但一對照我們現有的考核制度就會把這些學生訓得不行。華德福教育堅信:相對自己有了進步,就是最好的成績。

細細思量之後,我發現華德福教育確實有它的高明之處。

首先,我們得承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都是有差異的。不僅每個人的外表迥異,而且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各種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就好比有的學生擅長數學,有的學生擅長語文,而有的學生擅長藝術等等,各有所長。我們不能拿一個學生的語文去跟另一個學生的數學去比,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馬丁·洛森説:如果我們為自己的孩子設置標準,這類標準必須是可達到的,並結合孩子現狀制度,使孩子能被激發去超過他以前的成績。如果總是和別人比較,孩子就會喪失信心。我們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個縱向比較,看他跟以前比較有沒有進步,如果有進步,我們還是應該表揚和鼓勵的,然後再進行橫向的比較,讓他自己找到自身的不足,這樣他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學習才會有激情,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其次,我們得樹立任何一種才能都很重要的理念,這種才能不分主次、貴賤。我們的老師其實都懂這樣的道理,但在真正實施的時候卻很難做到,因為當前的評分和考試製度就是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孩子的。當然,就目前而言,我們不能為每一種才能設置一個考試,也不能改變考試科目的要求,但我們老師必須要明白,考試只能説明這個孩子在某個方面的狀況,絕對不能成為衡量孩子整體的標準。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種智力,只是表現程度不同。但願這不只是我們的美好願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真正做到孩子的進步就是最好的成績。

會長大讀後感篇4

對之前的我而言,“長大”就像是一個怪物——硬把我摁在書桌前,命令我寫寫寫寫寫寫作業,沒寫完不許玩。——每天帶給我噩夢啊噩夢,夢見媽媽變得好老好老,臉上層層疊疊的是數不完的皺紋,然後和爸爸一下子飛走了,我怎麼也找不到。哭啊哭啊,然後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好陌生。——隔着窗户看到下面的小孩玩啊玩,卻提不起任何興趣想下去。——自己看到小動物受傷了,失去了任何同情心。認為它應該自己解決。

那時的我好害怕,害怕自己長大,害怕周圍親人的離去,害怕冷漠的自己。然而,這本書卻告訴我:不是這樣的。

書中的扇貝有着和我一樣的年齡,一樣的恐懼,他卻和我有着不一樣的生活:肩負起尋找一頭體型巨大的豬生活的理想樂園。這頭豬原來是一隻小小的迷你豬,誰也沒想到它會變得無比巨大,怎麼減肥也瘦不下來。於是,男孩扇貝驚心肉跳又憂心忡忡地想盡辦法的為它尋找一個家。對他這樣的一個小男孩講這種事一點也不輕鬆。為此,他吃了苦頭,受了傷害,不斷遭遇各種打擊,可他一直在拼命努力。

在這本書的結尾,波魯克:“對小動物來説,竭盡全力的活下去就是長大喲!”

是啊,長大其實不可怕,只是我們自己嚇自己。它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承擔,學會獨立,學會勇敢,學會感恩學會在自己的生命中“竭盡全力”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亮……讓我們一起,一起“學會長大”,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亮。

會長大讀後感篇5

華德福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它的課程設置是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意識發展,對兒童的身、心、靈進行整體平衡教育,從而協助兒童的智慧生成,最終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充分實現自我。《請讓我慢慢長大》分為兩部分,上篇講述了她在國外華德福學校的見聞,下篇記錄了她在北京實踐華德福教育的甘苦。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瞭解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同時可以感受到華德福人對華德福事業的熱愛,以及與孩子一同成長帶給我們的感動。一九一九年,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於德國斯圖加特創立,是一位德國企業家,邀請奧地利科學家、教育家和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根據人智學的理念和研究成果,為其名為華德福-阿託利亞的香煙廠創辦的子弟學校,並命名為自由華德福學校。這所學校辦得很成功,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被認為是未來教育的典範。後來,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都被稱為華德福學校,也被稱為魯道夫·斯坦納學校。經過八十多年的發展,根據2000年德國華德福教育友好協會的統計,全球已有876所華德福學校,2000多所華德福幼兒園,300所矯正教育和社會治療機構。作為非主流教育,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充分肯定和推薦。

吳蓓的觀摩筆記部分,不是一般的參訪文字,而是一個自發的教育研究者,帶着對中國教育的困惑,走近華德福的感動和思考。

?請讓我慢慢長大》,作為書名,它非常好地表達了華德福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萬物皆有時。華德福教育認為,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任何一種教育理念和體系都不是萬能的,華德福也不例外,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是建立在對現代工業文明的深刻反思基礎上的。在中國目前的現實環境下,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實踐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尋求真正本土化的道路。中國本土化的兒童本位的教育體系的建設,需要無數像吳蓓老師這樣的熱忱、真誠的教育研究者、實踐者去探索去實踐。

?請讓我慢慢長大》是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華德福教育不僅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點,而且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華德福學校裏,不僅僅是提供給學生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探討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活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人生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