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45K
《名人傳》 這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者羅曼·羅蘭所著。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原本屬於羅曼·羅蘭的文字的震撼。那麼讀了名人傳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以供參考!
2021年名人傳讀後感精選範文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是一部對名人事蹟敍述的書,它由《貝多芬轉》,《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匯成,題為《英雄傳記》。該書描述了處於不同年代,不同世紀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

作者羅曼羅蘭認為他們不單單是天資聰穎的人,而是一些和自己的時代緊密相連並且用自己的藝術作品體現世人所關心的問題的人。這一點特別清楚地在《貝多芬傳》中。羅蘭筆下的貝多芬對自己所處的年代具有廣泛的興趣,他為法國革命的英雄壯舉而歡欣鼓舞。羅蘭寫道:“革命吸引着全世界和貝多芬。”貝多芬儘管受盡折磨,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説是最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了《第九交響曲》。

《米開朗琪羅》傳分上下編,上編“戰鬥”,下編“捨棄”,還有尾聲“死”。我不能不欽佩米開朗琪羅,他儘管遇到了無數的障礙,但仍舊衝破重重困境,創作了許多作品。這本書正如羅蘭其他的傳記作品一樣,傾注了作者巨大的勞動!在《托爾斯泰傳》中,羅蘭闡明瞭俄國偉大藝術家的美學觀。

在這些傳記中,作者極力頌揚作品主人公敢於正視黑暗現實,鞭撻腐朽社會,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藝術”而受苦受難的'意志。

在痛苦和挫折面前,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生活中,挫折是難免的,但我們不能悲觀,我們要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用鋼鐵般的意志迎接美好的未來,迎接燦爛的曙光!

名人傳讀後感

羅曼·羅蘭是法國文壇中一顆劃過天空、璀璨的流星,他著的書就像一首經典的歌曲,只要我們唱過一次,回想起那優美的旋律都會在心裏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一想到《名人傳》這一本分量很重的書,回想到它裏面那偉大且高貴的靈魂,都使我感受到他們在生活中閃現出來的激情、迫人地世間真、善、美的追求,讓我在遭遇到困難之時,拭去我的悲傷和痛苦,意猶未盡地吹着衝鋒的號角,它就像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

這一本偉作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這本書最為讓我為之一振的是音樂靈魂——貝多芬。

每個人都不同,正如每個人對“英雄”的理解也不同。我覺得英雄並不是有爐火純青的武功,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一定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甚至不一定是勝利者,他們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心中,也住着一個英雄——貝多芬。

今天,我翻開塵封已久的《名人傳》,細細地品讀,我被貝多芬深深吸引了:原來有這樣一個堅強,執着的人。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二十五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他一直都是痛苦的,由於貧苦與殘疾,他的感情生活境況卻沒有改善。他的嘔心瀝血創作的作品,卻經常拿不到分文報酬。也許你會説貝多芬是不幸的,但是我卻覺得他在這些磨難中慢慢“長大”,漸漸取得成功。他在命運的錘鍊下,成了一塊很好的鋼鐵: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他孤獨,卻會用那顆赤子之心去關愛,幫助別人;他從未有過歡樂,但卻把歡樂的旋律帶到世界各地,帶到人們的心裏。他堅強,他執着,他獨立,他自尊,他善良……也許我可以用一切讚美人的詞語讚美他。而這些詞語的總和就是我在開頭所寫的“英雄”二字。

他的童年卻是近乎慘絕人寰的,是一場慘劇。他19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科隆附近的蓬恩的破舊房屋的閣樓上。他出生在音樂世家,他父親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而他母親只是一位女傭。他父親在他小時候就急切開發他在音樂的天賦,所以常常使用暴力逼迫貝多芬在房間裏學習音樂,所謂:“環境造就性格”,後來貝多芬就養成了暴躁、沉默寡言、怪癖的性格。

不久,魔鬼似的噩耗降臨在他的幼小且脆弱的心靈,他最親愛的母親在他僅16歲時就把他撒手人間了,他真是悲痛欲絕了。災難之中貝多芬還是幸運的,他曾遇見了莫扎特,他們互相交流經驗,後來拜海頓為師。就當在他嶄露頭角、在音樂開始抒寫輝煌之時,年華正茂的他卻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聽力卻漸漸衰退了,已經幾乎完全耳聾了,正如即將盛開的鮮花卻遭遇了嚴霜的痛擊。雖然貝多芬在精神上和內心的雙重摺磨,但是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那種激湧澎湃的精神卻始終沒有倒下!憑藉着這些,他先後創作了無可計數激盪着人們心靈、給人們強烈震撼的樂曲,他頑強與命運做鬥爭正如他自己所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1926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在安詳中與世長辭了,結束了他的痛苦,但他那意志、樂曲卻成了人們永恆的回憶。

《名人傳》給我們一種昇華,使我們所在告別崇高、自甘平庸社會中我們的心靈也上升為一種崇高。

貝多芬説過:“唯其痛苦,才有歡樂。”這句話,已成為了我的座右銘。當我生命中的暴風雨來臨時,以前的我總會找藉口避開,而現在的我卻能坦然面對,我會説“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九年級的鼓聲漸漸敲響了,我知道九年級學生的痛苦:多的是成堆的教輔書,少的是讓人輕鬆快樂的“復課書”;多的是無憂無慮,少的是輕鬆;多的是學習,少的是歡樂……從進入國中的那一刻,我就深知這些痛苦,所以曾經的我不斷地躲避它,為的是不受傷害,但最終都會傷害累累。現在,我會直視困難,我不能害怕痛苦。因為痛苦陰霾後,就有歡樂的彩虹。我會把我的座右銘當作我的旗幟,讓它伴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翱翔。哪個成功不經歷磨難?可正因為磨難,才可以堅守痛苦,最終才迎來了雲開霧散,催開了成功之花。人生在於低谷處的磨練,所以要好好珍惜這些磨練的機會,因為這正是上帝在你彎曲的充滿荊棘的路上沿途放上金鑰匙,能夠走完這條小路的,就能得到足夠的鑰匙,上帝便會讓你用金鑰匙打開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未來的大門。

《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學會直視痛苦,坦然地面對苦難。

名人傳讀後感

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於書中呼吸英雄的氣息,感受精神世界的太陽。他好似有一股魔力,總使我按捺不住內心的熱情,為那英雄們二怦然心動。與其説這是一部名人的傳記,不如説是羅曼羅蘭以心作序,以情做引,譜寫的一部“英雄交響曲”。

“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的貝多芬出生於貪寒的家庭,本人相貌醜陋,童年的少年時代生活貧困,還經常受到愛薰酒的父親的打罵。17歲喪母,21歲離開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他26歲開始,他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開始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着這可怕的祕密,直至兩段感情的打擊,與世人矚目的光榮接踵而來的便是最悲哀的時期:經濟窘迫,親朋好友一個個離散而死,耳朵也日全聾。但他始終沒有屈服,從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終於,在1827年。57的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不下去。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未曾給予過他快樂,他卻造就了歡樂來給予世界,即“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越受苦越使我喜歡”的米開朗琪羅出生卡普雷塞,父親是一名法官,母親在他6歲時便去世,於是他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家庭。先後曾學過繪畫和雕塑,並一直遭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着痛苦去創造他並不滿意的作品。後來還捲入一場革命的漩渦,險些喪命,終於,在無休止的干涉中,再創造《哀悼基督》時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這悲劇的歷史終了,但我想,對於米開朗琪羅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解脱。他的一生都在屈從、猜忌,矛盾所製造的苦難中掙扎戰鬥,幾乎沒有快樂,沒有幸福,有的只是無盡的幾乎自虐式的創作和孤獨,以至於到生命的盡頭他也沒有放下手中的工具,仍保持着一份倔強,從不停歇。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追求真理”的列夫托爾斯泰,2歲喪母,9歲喪父。前期,托爾斯泰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此時的他充實而快樂。其後的婚姻生活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創作,於是那轟動一時的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出世,但是,托爾斯愛陷入了精神上的孤獨,82歲的時候,他選擇出走,並病逝於一個小火車站。他的一生是清醒與軟弱,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真實寫照。他如站在歷史長河中言辭激烈,奮筆疾書的一個老者,發出對於社會的吶喊與渴望。

正如羅曼羅蘭所説,偉大的靈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人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該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受更接近永恆。此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就會充滿日常戰鬥的勇氣!

一場戰鬥,一場修行,人生就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