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想法都可以通過心得記錄下來,不管寫什麼類型的心得,都要注意文章的篇幅,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1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説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裏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藉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

三、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2

開學後,我重新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着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藴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四、應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推進課程改革。

兒童是最好的教師,尤其當我們這些中青年教師面對這麼一羣可愛的學生時,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長。而完成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一個合格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健康積極的人格素養,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能很好地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學習,持續發展的環境,幫助學生們獲取各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對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3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説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説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説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4

我在網上認真聆聽了饒從滿教授的講座,讓我感到很有緊迫感,感覺新時代對現代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頒佈是我國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歷程,有點感到自己還是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我就學習過程中所瞭解到的知識談點心得體會。

第一、《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包括四個理念——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生學習。“學生為本”就是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學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師德為先”是關愛學生,注意自己形象,言傳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能力為重”是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把握好課堂,認真組織與駕馭,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終生學習”是要會不斷反思,人要有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意識。《標準》的基本理念其實就是“德育能學”四個字。只有把他們貫徹落實到教學工作中,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全“能”。

第二、《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從三個維度來要求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 “專業理念與師德”這個維度覆蓋了“對職業的理解與認識”、“對中學生的態度和行為”、“對教育教學的態度和行為”、“個人的修養和行為”等四個領域。 “對職業的理解與認識”要求我們教師要處理好個人與國家、職業、專業成長、社會以及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專業能力方面覆蓋了六個領域,教學設計能力、學科教學實施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能力、多元評價能力。其中教學設計方面要注意思考怎樣嘗試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如何突出所教學科的認知特徵,從我做起弱化讓學生“齊步走”的教育情結。我認為教育是有效傳遞知識、情感、技能的過程它需要選擇合適的素材、設計有效的參與過程、組織好學生利用有效技術、材料進行有效活動。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5

xxxx年6月26日下午,我參加了澄邁縣國小教師全員能力提升培訓,培訓中聽取了縣實驗國小陳雪輝老師對國小階段課程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意圖、教學建議、教學方法、教學體會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給出瞭如下的解釋和要求: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給出幾點淺薄的感受。

一、多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直觀認識

什麼叫直觀,直是直接,觀是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地説,就是直接看,只許看不許摸行嗎?課堂不是參觀,當然不可以。正如陳雪輝老師所説:學習直觀幾何,就像書上所説採用學生喜愛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製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也可以説成是刺激,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徵,形成空間觀念。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抽象推理、邏輯演繹、嚴格證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運用,但鑑於中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及認知能力,動手操作、實踐探索似乎更能適應學生“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學習。正如課程標準所言,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最基本的直觀認識。而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對圖形的認識”也是空間與圖形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已有出發,以直觀和動手操作為基本手段,注重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有關知識建立聯繫,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中並動手實踐。

二、以直觀為立足點,展開想象。

陳雪輝老師的例子舉得好:象教材中安排“旋轉”的教學,先是觀察立體的風車、大轉輪等實物,接着是安排平面三角板的旋轉,最後是畫在紙上三角形的旋轉幫助學生建立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所以幾何中所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化的思想方法,它貫穿幾何教學的始終,在幾何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何中的轉化主要是空間問題向平面問題的轉化,轉化是解決幾何問題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通過“割”或“補”可化複雜圖形為已熟知的簡單幾何圖形,從而較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們可以將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而數學眼光卻無法傳遞,故應着重把握好對數學思想的教學,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教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論證等方法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讓學生經歷了“大膽想象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6

再讀新課程標準,我對怎樣上好體育課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

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少講,少給學生具體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發現、探索、研究,讓學生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

二、要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需求。教

師上課時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對發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體驗的現狀;

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少些干預,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得到鍛鍊。

三、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在學生對上體育課為什麼不感興趣?我認為原因有四:

1、學生體質差,在活動中很難找到成就感。

2、部分學生怕吃苦,因為體育課不同於其他文化課,運動量大,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身心疲憊。

3、教學內容單一,現在體育課上主要是幾類大項目中的幾個小類:跑跳類主要是短跑、中長跑、跳遠,球類主要是籃球。

4、受學校硬件設施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長時間下雨),再加之學校不重視,體育課經常被擠佔,學生就認為體育課可上可不上。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

1、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活動,設計的活動要生活化、有趣味,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積極參與,才會克服困難堅持下來。

2、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批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整個教學中,會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應過於苛責,不應使其喪失信心。教師在表揚或激勵學生時,要避免簡單的説“好”“很好”“行”,而應説:“你做得非常好,老師很喜歡”,“大家來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語言進行激勵。

3、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有學生之間的互評,更要有學生的自評。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學習標準法的心得體會篇7

7月6日——7月10日,我參加了湖南省懷化市語文骨幹教師的培訓學習,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

有的人可能會説:新課程改革不是從20xx年就開始了嗎,現在都過去十多年了,還有必要學習嘛!其實,我認為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新課標正處於不斷完善的階段,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領會,不斷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次學習中,有一個叫向翠仙的老師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就談到了她的一次親身體會,她説:在新課程改革初期,有的老師在領會新課標的時候存在着很多的誤區,認為在課堂上只要運用了多媒體,那節課就符合了新課改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課。她就曾經應邀擔任一次公開比武課的評委,在那次比武課中,有一位老師上課很出色,各個方面都表現的很不錯,但是她並沒有得獎,為什麼呢?因為她沒有采用多媒體上課。那是不是不用多媒體就不符合新課改了,非也,不需要用還要強用,這不是畫蛇添足嘛!但是現在很多老師仍然有這種思想。

這次主要學習了在新課標下怎樣進行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認真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貫徹新課標理念,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讓我所上的每一堂課都更加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