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4W

心得體會就是將人生經歷中獲得的啟發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表達,在寫體會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表達個人的觀點態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篇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1

近段時間,我們學校全體數學教師通過各種形式自己翻閲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認真的研討與交流活動。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標準(修訂稿)》強調 “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理念能讓我認識到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於“精英教育”。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同樣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非岐視,要因材施教,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達到相應的水平。同時,這種尊重客觀事實,認同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的理念,卸下了教師沉重的“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思想負擔,鼓舞了教師的自信心,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容易看出,這裏的“人人”和“不同的人”是學數學的主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性格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因此造就的人格也不同,而現在大課堂式的教學並不能因人而異,不可能50個人就要設計出50種不同的教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很強的掌控課堂的能力,對於課堂中出現的突發狀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雖然教學設計不能隨機應變,但是我們課堂上對於學生的表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狀況卻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對每一個學生我們都應做到公平對待,從他們的性格特點出發,使他們人人都受到應有的教育。

二、《標準(修訂稿)》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使我認識到《標準(修訂稿)》在本次數課程改革中的主導地位和《標準(修訂稿)》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指導的權威性。在認真學習《標準(修訂稿)》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我們有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編的權利,我們還可以對制定的考試命題提出質疑和建議。

三、《標準(修訂稿)》重新提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並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又肯定了“接受性學習”、啟發式教學以及教師的講授式教學。但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也就是説教學除了知識傳授之外,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從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過程的特徵,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標準(修訂稿)》闡述了數學的定義,對於什麼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改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恢復了它本質的數學定義,數學還是原來的數學。

五、《標準(修訂稿)》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對於問題解決能力方面,在原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六、研讀《標準(修訂稿)》後的疑問與困惑: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從某些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它直接支配着數學的實踐活動,這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課標(修訂稿)》指出,把“雙基”改變“四基”,即改為關於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明顯能感覺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走進我們的教學,由於長期以來,許多老師數學教學只是單純的“解題教學”,只講步驟與結果,不去探尋來龍去脈。如計算教學中,雖然已經重視了算法的多樣化,但是卻忽視了算法多樣性背後的不變性——算法所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那麼,這麼多的數學思想方法,哪些是要在國小階段滲透的呢?什麼時候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呢?又該怎樣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呢?一系列的疑問與困惑使我無法思量。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2

我所要説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確實學到了一點東西,所以説我今天就是進步的。

拋開張主任的開篇語和賀老師的新課標解讀不談,我只想説一説我看到的那一節課。

先來説説這位老師,王延安,一位42歲的國小教師,依然能夠站在這樣一方講台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摯愛,我覺得很難能可貴。他的幽默,他的言談,他對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證明他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再來説説他的課,當然,作為晚輩,我很榮幸能聽到他的這節課,自知也沒有什麼資質給他談課,只是出於學習和共同進步的目的,有句話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相信這句話王老師做到了。

在他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虛設的學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師生評價,從王老師的課堂上我更深體會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真諦。

或許我們這些80後、90後的年輕教師就是缺乏王老師身上的一點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具體我也説不上來,是對教育的.那份熱愛?是對孩子那顆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種幽默?是對自己業務水平的不斷攀登?是當年考大學的那股衝勁?是……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3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通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台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通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4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5

有幸參加了在濮陽市外國語國中舉辦的“基於無恨教育的深度學習數學課堂研修班”的學習。在這次培訓中讓我感悟頗深,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雁過留聲。俗話説“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我們作為一位人民教師,不能僅僅把教師作為一個職業,把教師作為一份工作,把教師作為一種掙錢的工具。我們要把教師作為一項事業,要把教師作為我們實現理想願望的橋樑。我們要有成為老師的願望,要有成為教育家的追求,書寫自己的美好教育生活的精彩詩篇。徐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發表論文五百餘篇,做各種講座五百餘次。學習才能成長,堅持才能成功,徐老師的課堂雖然潤物無聲,但是卻雁過留聲——掌聲、讚美聲不絕入耳,更是為教育事業留下來絕唱。

二、潤物細無聲。古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徐斌老師的無痕教育,就像是春風,讓教育無聲無息的發生。有人曾經説過,的教育就是在學生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下得到了教育。今天在徐老師的課堂和講座中得到了體現,讓無聲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這就是徐老師的無痕教育。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讓我們便漸漸分享人類曾經積累下來的智慧和道德的財富。徐斌老師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學習,這也是無痕教育追尋的基本境界。無痕教育的前提就是教師對所教內容的整體把握,因為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每冊教課書、每一課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有着內在的聯繫。優秀的老師總能瞻前顧後,遷移滲透,把握所教內容與以前學習內容及將來學習內容見的實質性聯繫,為學生選準合適的認知起點,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新知學習。

國小數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篇6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通過説一説,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熱門標籤